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佳作结构类天成──论《红楼梦》的结构艺术

薛瑞生

新学网 > 语文 >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3 > 红楼梦 > 佳作结构类天成──论《红楼梦》的结构艺术

分析了《红楼梦》艺术结构的特色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来探讨前五回在整部书中的结构意义和作用了。之所以把前五回特别抽出来加以分析,并不是因为这几回游离在全书之外,而是因为这几回的确在全书中处在特殊的地位,分析它有助于对全书结构艺术的理解。

《红楼梦》是一部鸿篇巨制,要把人物、事件、情节和细节都安排得有条不紊、错落有致,胸中没有几分丘壑,那是绝难做到的。《红楼梦》前五回里,既有人物的活动和情节的进展,又起到了绾毂全书的枢纽作用,这是曹雪芹的一大创造,是古今中外的小说结构中的绝无仅有的。

长篇小说怎样开头,这对作家来说是一个艺术构思问题,对读者来说是一个艺术效果问题。我国古代文论中谈到文章的作法,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所谓“凤头”,就是要漂亮、吸引人,一下子就能抓住读者。但怎样才算“凤头”呢,艺术家们为它绞尽了脑汁,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安娜·卡列尼娜》是这样开头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两句颇富哲理的语言,一下子把读者带入了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沉思以及对作品情节的悬念,于是作者接着写道:“奥布浪斯基家里,一切都混乱了。”⑵《沉船》的开头另是一副笔墨:“谁也不怀疑罗梅西是一定能够通过法科考试的。职掌各大学的学术女神,一直都从她金色的莲座上,雪片似的向他撒下缤纷的花瓣,赐给他各种奖章,并使他屡次获得奖学金。”⑶这样的开头,都能一下子把读者拉入情节,托尔斯泰和泰戈尔都不愧是大手笔。但是这样的开头却没有起到绾毂全书的枢纽作用。《红楼梦》的开头最富有独特性,既有故事情节,又绾毂全书的悲剧结局,同时也可使读者看到全书的总体设计。曹雪芹掌握了读者急于知道小说来历的阅读心理,劈头就写道:“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谙则深有趣味,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方便阅者了然不惑。”接着便叙述了一个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的一块顽石,“无材可去补苍天”,“遂向人间惹是非”的神话。

《红楼梦》是严格按照现实主义原则来进行结构的,却用了这样一个既不见经传,又悖于现实的神话作为开头,岂不奇哉怪哉!其实不然,正如作者所说:“根由虽甚荒唐,细谙则深有趣味”。那么趣味在何处呢?简言之,一为吸引读者,二为逃避文字狱,三为绾毂全书。其一是不言自明的,其二也无需多说,在文字狱遍寰中的康乾年间,要使这么一部反封建倾向十分鲜明而又强烈的小说传世流布,曹雪芹只好用“障眼法”,反复申明“此书不敢干涉朝政”,所叙不过是些“家庭闺阁琐事”,“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况且“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又是一个神话传说,这就堵住了当时“书报检查机关”的口。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这个神话传说在结构上的意义和作用。石头“幻形入世”,尝遍“尘缘滋味”,这是对主人公贾宝玉一生身世的总概括。“无才补天”并非宝玉无才,而是他离经叛道,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的逆子,这就是对宝玉性格核心的象征性概括。但是,曹雪芹世界观中却的确有“补天”的落后因素,这就使全书对封建社会的批判蒙上了一层怅惘哀恋的情绪,而这种情绪也在开头的神话传说中露出了端倪,说它绾毂全书的结构,不是十分清楚了吗。

还需指出的是曹雪芹不仅要避当时文字狱的政祸,而且要批当时盛行的才子佳人小说泛滥成灾的文祸,他是在进行两面作战。但是,批文祸就无须吞吞吐吐了,所以他利用石兄之口明白宣示:

历代野史,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恼恶,不可胜数。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荼毒笔墨,坏人子弟,又不可胜数。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不过作者?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拟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傍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且环婢开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话。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也有几首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摄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

在这一段话里,曹雪芹既批了才子佳人小说的“熟套旧稿”,又宣布了他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其美学价值值得专门研究。不过从结构意义上说,无异于一篇“《红楼梦》读法”,是打开这部杰作的总钥匙。离开了它,不仅不能正确估价《红楼梦》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而且无法解释《红楼梦》的结构艺术。

神话传说不是小说正文,算是一篇“楔子”,相当于说话人的“入话”,甄士隐的故事才是现实中的故事。这个人物就其形象本身来说,并不是很成功的,主要是有其结构上的意义。这位乡宦廉洁自守、正义好友,但女儿的失散给他以致命的打击,接着失火逢灾,家产毁于一炬,后来尝尽老岳翁的人情冷暖,再加上跛足道人的点化,他便看破红尘,道出了那首有名的“好了歌注”。为了说明问题,把原词和脂砚斋的批语照抄如下,括号内为脂批: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宁荣未有之先);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宁荣既败之后);蛛丝儿结满雕梁(潇湘馆、紫云轩等处),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雨村等一干新荣暴发之家)。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宝钗、湘云一干人)?昨日黄土陇头堆白骨(黛玉、晴雯一干人),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熙凤一干人),展眼乞丐人皆谤(甄玉、贾玉一干人)。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言父母死后之日),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柳湘莲一干人);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贾赦、雨村一干人);昨怜破袄寒(贾兰、贾菌一干人),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总收),反认他乡是故乡(太虚幻境、青埂峰一并结住)。甚荒唐(语虽旧句,用于此妥极,是极!),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苟能如此,便能了得)⑷。

解完好了歌,甄士隐就背了褡裢,随跛足道人飘然而去。可以看出,甄士隐的故事,在结构上有三重含义:其一,透露了香菱的消息,说她命运应怜 (“英莲”的谐音),这便提动了第四回的线索;其二,对全书结构有象征意义,隐喻着整个悲剧故事和它的性质,又关联着贾雨村的仕途升沉,柳湘莲的遁入空门和贾宝玉最后“悬崖撒手”;其三,暗示了一些重要人物的命运,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虚无主义的消极看法。这三重含义,既把前五回书的情节贯穿了起来,又隐括了全书,虽然有消极因素,但在结构上却是不可缺少的,不能说它是游离在全书之外的情节。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