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佳作结构类天成──论《红楼梦》的结构艺术

薛瑞生

新学网 > 语文 >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3 > 红楼梦 > 佳作结构类天成──论《红楼梦》的结构艺术

在第二回里,作者由贾雨村的作官而又削职,引出了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这就直接关联到贾宝玉等主人公和他们所生活的典型环境。在现实主义艺术中,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是两个重要因素,而典型环境又是典型人物赖以成长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但是,贾宝玉等人所生活的以宁荣二府为代表的典型环境,人事纷纭,头绪万千,十分错综复杂。如果采取由作者直接叙述的办法,先介绍贾氏宗族世系,次介绍宁荣二府人物,再写贾家的近亲远戚,……这样不但琐碎烦冗,而且平铺直叙,读者便会兴味索然。如果让主人公直接进入情节,然后在情节进展中逐渊?展开对典型环境的描写,这样或许可以引人入胜,但却不会条贯畅通,读者会感到犯难,如坠五里雾中。这两种办法都为曹雪芹所不取。他从贾雨村削职后“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的悠闲生活,写到去苏州盐政林如海家去作西宾,顺手引出黛玉;又写雨村在野村酒肆中偶尔碰到旧日在京都相识的古董商人冷子兴,于是两人席间叙旧,拿“都中新闻”作为下酒闲趣,便很自然地进入了“演说荣国府”。这样以来,读者在正式故事开始之前,先对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有了概括印象:贾宝玉衔玉而生,性格怪僻,“淘气异常”,“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而贾府则是“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还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在冷子兴的“演说”中,又插上了贾雨村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介绍以及“应运而生”、“应劫而生”的评论,文笔透脱灵动,一点也不会让读者感到古板枯燥。脂砚斋对这种在情节进行中介绍人物与环境的写法很为赞赏:

此回亦非正文本旨,只在冷子兴一人,即俗谓“冷中出热,无中生有”也。其演说荣国府一篇者,盖因族大人多,若从作者笔下一一叙出,尽一二回不能得明,则成何文字。故借用冷子兴一人,略出其大半,使阅者心中已有一荣府隐隐在心,然后用黛玉、宝钗等两三次皴染,则耀然于心中、眼中矣。此即画家“三染法”也。⑸

作者曹雪芹自己又在此回前写了一首回前诗:

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

欲知目下兴衰兆,欲问傍观冷眼人。⑹

读了脂砚斋的批语和作者的诗,这回书的结构意义和成功之处就不言而喻了。有的论者认为这回书作为典型环境的介绍是不成功的,笔者不敢苟同。

第三、四回转入对林黛玉和薛宝钗家世、出身的介绍,这是断不可少的,因为她们是仅次于贾宝玉的两个人物。但是,黛、钗又是两个根本对立的典型形象,所以作者把她们引进书中,也用了两副完全不同的笔墨。简言之:写黛玉是热出场,写宝钗是冷出场;写黛玉的家世、出身从简,写宝钗的家世、出身从详;写黛玉进府重点写贾家的雍容华贵,写宝钗进府重点写薛家的霸道乡里;写黛玉进府的原因是无依无靠,写宝钗进府的原因是入京待选;写黛玉进府重点在介绍贾府内眷,写宝钗进府重点在介绍贪官外戚。同时进荣国府,却进得多么迥异呀!

黛玉进府的场面,作者是浓墨泼洒的,但对黛玉性格并未刻划,只说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意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生恐被人耻笑了去”,反映了她进府时的心情。然而,曹雪芹却通过黛玉眼中所见所闻,详细写了荣府的街门、庭院、屋宇、室内陈设以及繁文缛节,进一步描写了典型环境,表现了这个“诗礼簪缨之族”的排场阔气。同时又利用黛玉礼见贾府男女主子的机会,重点介绍了贾母、王夫人、邢夫人、王熙凤、探、迎、惜“三春”以及贾宝玉。这些礼见的场面可以说一人一副笔墨,写得详略得体而又各不相犯,见贾母和见王熙凤的场面尤为出色。作者把黛玉进府的场面写得这样洋洋洒洒,热闹非凡,可谓“热出场”了。

写宝钗进府却是冷出场了。作者把她有意识推到了后台,用暗笔,只说她随母、兄进京是为了待选陪侍公主、郡主的“才人赞善之职”,重点却写了薛家的富和霸。写其富,只是随意点出;写其霸,却通过“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作了详尽描写,而且顺便交待了四大家族“一损皆损,一荣皆荣”的关系,补写了英莲被拐后的悲惨遭遇以及贾雨村的贪赃枉法、忘恩负义。在“四人帮”横行时期掀起的评红热中,把这一回抬到了全书“总纲”的高度,说曹雪芹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创作《红楼梦》的。这当然是不对的。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还有人为此说张目,这就需要略加讨论了。

这回书到底是具有结构意义,还是全书的“总纲”,脂砚斋说得很明白:

盖宝钗一家不得不细写者,若另起头绪,则文字死板,故仍只借雨村一人,穿插出阿呆凡人命一事,且又带叙出英莲一向之行踪并以后之归结。是以故意戏用“葫芦僧乱判”等字样,撰成半回,略一解颐,略一叹世,盖非有意讥刺仕途,实亦出人之闲文耳。

……故“乱判”二字为题,虽曰不涉世事,或亦有微辞耳。但其意实欲出宝钗,不得不彼此穿插。⑺

薛家富而不贵,有钱无势,而且生意呈现出不景气的苗头,总管伙计“趁时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这种政治原因和经济原因,造成了薛家进京的必然趋势。但是写薛家进京却不是作者的目的,目的是要将宝钗引进贾府,以便展开全书的中心情节,即宝黛爱情中“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对立。所以脂砚斋指出“其意实欲出宝钗”是完全正确的。写出了薛家进京的合理性,也就写出了宝钗进府的合理性;将宝钗作为“冷出场”处理而推在台后,这对这位“冷美人”又有象征意义。可见把这回书看作全书的“总纲”,显然是不符合作品实际的。但是,也不能完全否认作者在这回书中所表现的因曹家被抄而引起的政治隐痛,脂砚斋所说的“或亦有微辞”即此之谓。而且在较早的甲戌本中,那个“护官府”对四大家族的排列次序是贾、史、薛、王(到了庚辰本和戚本中则改为贾、史、王、薛),日本红学家伊藤漱平即认为谐音暗喻为“假事雪枉”,是有一定道理的。⑻

到此为止,十二钗中除湘云和妙玉外,已齐集贾府了,而且黛、钗是全书的二、三号人物,这下故事该正式开始了吧。谁知不然,作者又写了第五回:“开生面梦演红楼梦,立新场情传幻境情”⑼。这一回在全书中的地位特别突出,可作全书的结构提纲来读。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