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泪雨悲风中的艺术天地──论曹雪芹写哭

肖燕立

新学网 > 语文 >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3 > 红楼梦 > 泪雨悲风中的艺术天地──论曹雪芹写哭

第二十九回,张道士给宝玉提亲后黛玉的一场哭闹,是作者对黛玉之哭描写得最详细的一回,也是黛玉哭得最厉害的一次,她“红头涨脸,一行哭,一行气凑,一行是泪,一行是汗”。连在场的紫鹃都为她痛洒同情之泪。袭人看到此种情景也急哭了,最后惊动了太太和老太太,“贾母抱怨着也哭了”。黛玉长久积于心中的愤懑,一齐迸发出来。然而这种不顾一切的人情率性,更惹恼了贾家的统治者们。她的悲剧性格在这里发展到了高峰。

黛玉之哭还有许多,这里不一一列举。仅上述几例,便足以看出,黛玉之哭看似回回相犯,实是回回相避。同是写哭,层次不同,每一次描写都是对人物性格的一次皴染。纵观《红楼梦》前八十回,黛玉之哭,象一条清晰的点线,画出了黛玉性格的发展过程。

不仅如此,如果从更深的角度去看,对曹雪芹写黛玉之哭还应有更进一步的认识。第一,曹雪芹是以哭写情。曹雪芹曾自言《红楼梦》“大旨谈情”,又说明他不是描写“淫邀艳约”和“私定偷盟”的陈套故事。黛玉和宝玉的爱情悲剧,无疑反映了作者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解放个性的人生理想和艺术理想。他把这种理想寄托在林黛玉身上。然而在特定的典型环境中,允许黛玉表达感情的缝隙是那么小,除了隐蔽而又隐蔽的几句体己话,剩下的便只有哭了。眼泪是她心中涌出的感情之泉,作者用人物的动作来反映人物的感情世界及作者的爱憎。清代西园主人的《〈红楼梦〉论辩》中说:“古未有儿女之情而终日以泪洗面者,古亦未有儿女之情终身不著一字而写尽情怀。”黛玉因情而哭,作者以哭写情,写哭与写情的统一,是作者对黛玉爱哭这一构思的良苦用心。

第二,黛玉之哭与她的性格塑造的关系。一般说来,一个人爱哭,大多是表现了她的软弱。但假如因为黛玉爱哭就视她为一个整日闻风生悲、见花落泪的娇小姐,那么对于这一形象的认识就未免流于简单化了。其实黛玉性格中的叛逆性,很大程度上是从她哭中体现出来的。她常常是用哭来发泄不满,她宁肯泪尽而亡,却从不想到屈服,去讨好献媚。她用哭来反抗周围环境对她的种种压迫。当然这种反抗是无力的、而且是病态的,但正是那个不合理的社会造成了这种畸形现象。也正是黛玉自始至终纯真的追求和执着的反抗,才使黛玉的形象放射出千古不衰,真正美丽的光辉。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的确很美,这种美不在于那种千金小姐的哭态,而在于她所显示的性格的含义,这是悲剧的美。

第三,黛玉之哭是她的悲剧命运的标志。哭是一种独特的心理描写,它属于中国古典小说所擅长的那种以动作写心理,即间接心理描写。但哭又与一握拳、一皱眉不同。它反映的往往不是单纯的怒或愁的情绪。而是人物复杂心理的折射。别林斯基说过:“悲剧的实质……在于冲突,即在人心的自然欲望与道德责任或仅仅与不可克服的障碍之间的冲突、斗争。”黛玉对宝玉欲爱不能,她的哀哭,就是这种冲突对她的心灵煎熬所致。作者反复写黛玉的哭泣,正欲引读者进入人物痛苦的内心世界,从而更深地认识林黛玉的悲剧命运及其实质。

黛玉之哭固然写得十分出色,但倘若《红楼梦》中再出现一个“泪人儿”,势必成为效颦之笔,实属小说创作中之大“犯”。但是对于其他女性形象的塑造,写哭又在所难免,因此作者用更巧妙的构思,更精练的笔墨,通过人物不同的哭,描绘她们不同的命运和性格。清代《小说丛话》评论说:“若曹雪芹著《红楼梦》,屡屡描画各人之误,例之宝、黛,或皆有一体,或具体而微,而实仍不使其片词单义有厌复犯重之病者。”这段话虽然是针对写误会而言,却道出了《红楼梦》创作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在继承古代小说以事写人的优秀传统基础上,曹雪芹不仅能够把一个人物放到同类动作中描写而各出新薏,从而完整地表现人物性格,而且还能够把不同人物放到同类动作中去描写而各出新薏,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所谓“同枝异叶,同花异果”之妙。我们不妨在众多姑娘小姐之哭中作一番寻奇探胜。

贾元春之哭──揭示命运的点睛之笔。贾元春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位次仅居钗黛之下,作品对她的性格描写并不多。这个形象的主要意义,在于作者通过她的遭遇揭示了皇妃生活的不幸。这本是一个庞大的主题,但曹雪芹却仅用一回文字表达出来(第十八回),其得力之处,就在于哭的描写。本来,贾元春才选凤藻宫,从此富贵无边,这是天大的喜事,贾家上下无不为此“欣然踊跃,个个面上皆有得意之状,言笑鼎沸不绝”。贾元春又承皇恩,准许回家探望亲人,更是喜上加喜。贾府为此大兴土木,修建了“说不尽富贵风流”、“繁华似锦”的大观园。但是皇妃驾到后却全无笑意。正相反,她一见到贾母王夫人便“满眼垂泪”地悲伤起来,见到贾宝玉更是“泪如雨下”。作者在这“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般的热闹场面中,不写贾元春那“三春不及”的相貌风韵,不写赫赫皇妃的神彩气质,却偏偏大写特写贾元春那一发不可收拾的哀泣,与前面着意渲染的喜庆气氛成鲜明对照。这一构思本身就含义深邃,它提醒读者:贾元春并不幸福,她的青春、自由,从此都断送在深宫之中,也许她还不及贾府的一个丫头更愉快些,更自由些。

再看作者的具体描写:“贾妃满眼垂泪……三个人(指贾母、王夫人、元春)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邢夫人、李纨、王熙凤、迎、探、惜三姐妹等,俱在旁围绕,垂泪无言。半日,贾妃方忍悲强笑,安慰贾母、王夫人道:‘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儿,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说到这句,不禁又哽咽起来”。此时此刻,在场的人感情都极为复杂,个个欲言又止,“反倒哭起来”的原因各自心理明白,但又不能说明。元春一肚子委屈,怨父母,不符合封建孝道;发牢骚,又怎么敢对皇上造次?更何况满地下太监都听着。贾母等人则自知元春并不愉快,但一经选入宫中,正常的亲缘关系便被封建的君臣关系所取代,自然不敢轻举妄言,于是双方只好心照不宣。但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作者虽不曾言传,读者却可以意会,人物虽不曾造次,作者却已经造次,贾元春才选凤藻宫后面的不幸,尽在不言之中了。

元春在宫中不敢随便哭,回到家里仍然不敢放声大哭,虽有无限悲苦,却是“俱说不出”,她连黛玉那种随时可以用哭来宣泄痛苦的“福气”都没有。作者无须赘言,贾元春的悲剧命运,已随着她的泪水浸透在字里行间,流溢于篇幅之外了。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