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二中学 谭文淼

新学网 > 语文 >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1 > 烛之武退秦师 >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互动设计4:

理清思路:

1、学生齐读文章

正音正字:

贰 函 汜 缒 佚 阙 逢孙 杞子

2、用四字短语概括各段要意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点拨:

第1段:秦晋围郑。

第2段:临危受命。

第3段:说退秦师。

第4段:迫晋退兵。

三、拓展延伸

如何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待这则故事以及故事中的人物?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根据上一节内容设计导语。

二、自主·合作·探究

互动设计1:

归纳文言知识:

1、古今异义词

2、一词多义

3、词类活用

4、特殊句式

互动设计2:

质疑、问难、深化理解:

让学生思考提问,师生共同解决。

1、找出本文中前后照应的地方。

点拨:文章开头两句话“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暗示了事件的背景,这就为全文的发展作了铺垫。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他们之间并不是无隙可乘,因为秦郑无根本利害冲突,这就容易使人理解:烛之武所以能够说服秦君并不是偶然的。全文正是按照开头的预示而展开的。烛之武说退了秦师,孤立了晋国,晋师最后也不得不撤退,正是这一暗示的结果。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有头有尾,结构严密,事件交待得很清楚,矛盾展示得很充分,收尾也十分圆满。

2、烛之武在说服秦国国君退兵时,为什么要提起“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这段秦晋交往的旧事?

点拨:烛之武提起的这段往事是这样的:晋惠公想借助秦国的力量回国为君,便许诺秦穆公,事成之后,把焦、瑕两座城池献给秦穆公,作为出兵援助的报酬。当晋惠公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国并当上国君后。就拒不承认当初的许诺了。现在烛之武对秦穆公本人提起这段往事,看上去是想通过让秦穆公想起不愉快的往事来离间秦晋关系,其实这其中还包含着一层类比说理:当年您被晋国国君的虚假许诺所骗,为他出了力却一无所获;如今您又和晋国国君联合起来围郑,您恐怕还会上当,在灭郑以后一无所获。烛之武不是用攻击和谩骂晋的方式来离间秦晋联盟──真这样做恐怕一点作用也不起,而是通过列举事实以及隐含在事实中类比的道理来说服秦穆公,正因为如此,才能使“秦伯说,与郑人盟”。

3、一张一弛是本文情节设置的一大特点,请你结合情节详细说一说。(指名学生回答)

点拨:《烛之武退秦师》虽然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但它写得波澜起伏,毫不呆板。当郑国处于危急之际,佚之狐推荐烛之武去说服秦君,没想到引起了烛之武的一番牢骚,使事情发生了波折。郑文公的引咎自责,也增添了情节的戏剧性。烛之武在游说秦君的时候,一开头就指出亡郑于秦无益;但接着又退一步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以此作为缓冲;紧接下去就紧逼一步说明亡郑对秦不仅无益,而且有害。当秦国单独退兵之后,子犯发怒要攻打秦军,秦、晋关系一下子转而紧张起来。最后晋文公讲了一番道理,晋军偃旗息鼓,一场风波,终于平息。这样一张一弛,曲折有致,更能紧扣读者的心弦,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4、请你评价烛之武说辞的艺术性。

点拨:秦、晋围郑,完全与秦无关,秦国所以出兵,一是与晋国有同盟关系,二是秦穆公想借此捞一把,以扩张自己的势力。当他知道亡郑只能对晋有利,而对秦不仅毫无好处反而有害的时候,他就会一改过去的所为,反过来帮助郑国。烛之武看准了这一点,紧紧抓住了秦穆公的这一心理,晓之以利害,这就使秦君不能不听从他的说辞。烛之武斗争策略的巧妙还表现在,他奉命去游说秦君,完全是为了郑国的利益,而他在说辞里表现的是处处为秦国着想,处处替秦国说话,这就更使秦君易于入耳。一个面临亡国之危的小国使臣,面对大国的君主,却能够不亢不卑,从容辞令,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语言的分寸,掌握得恰到好处。全部说辞只有短短的125个字,却说了五层意思,说得委婉曲折,面面俱到,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逼紧,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其语言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三、拓展延伸

互动设计6:

拓展:

1、文言文阅读中造成语言障碍的是实词,而不是虚词。而实词又具有多义性。据此,判断词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分析义项:

在分析义项的过程中,可以查阅一些工具书,如《辞海》《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把一个词的全部义项排列出来,确定其本义和引申义及其内部联系,力求全面系统地把握词义。

选择义项:

词不离句。在选择义项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加以选用。实词的意义虽然是多样的,但每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其意义却是惟一的。

2、正确把握文言文的文意,并正确进行分析评价,就要掌握评价文意的方法和技巧。这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⑴ 了解文章的历史背景,这对准确地理解、分析和评价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⑵ 了解作者生平及概况,正确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如作品的思想内容,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⑶ 从内容到结构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这是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对记叙性的文章,要重点搞清人物、事件,前因与后果,记叙与议论;对议论的文章,要把握文章的观点,正确理解观点与材料的关系。

⑷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具体地、历史地、实事求是地分析作品的思想意义。

如此,我们才能正确把握文意,并准确进行分析评价。

延伸:

这篇文章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主要是记公元前630年郑国利用秦、晋矛盾,说退秦国围郑之师,瓦解秦、晋联盟,保住了郑国的历史事实。

《左传》的文学价值很高,作者善于突出事物的重要环节,善于用简洁的语句写出复杂纷繁的过程。《左传》对战争的描写尤为出色,它注意从政治上分析各方力量,写出战争的性质和起因,并由此在开始便预示出战事的胜负。在叙述交战过程时则详略有致,曲折生动,形象逼真。《左传》还善于用精炼的笔墨刻画出人物的细致动作和内心活动,使人物跃然纸上。《左传》中有许多外交辞令也很出色。这些对后代的文学,特别是对叙事、议论的文学影响甚大。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