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杜甫〈登高〉》课堂实录

安徽省铜陵市第三中学 吴礼明

新学网 > 语文 >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3 > 登高 > 《杜甫〈登高〉》课堂实录

但有人以为,这一首诗为什么不讲“起承转合”的结构呢,为什么不提高学生的个体生命感受呢?我想,每个人的理解岂是同一的?即使有很多的理解也不能展开,还要受到具体课堂的限制。对于公开课这种东西,能有比前次的课堂有很大的进步就已经是不错的了。说到个体生命的体验,有谁敢说杜甫意思的悲慨里,不包含着代整个时代受过的意思,有谁的生命体验之重还能超出如此之承载?在课堂上,真正说来,检验一种生命的体验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如果专指在情感上的显示,据我所知,可能还没有谁能够超出梁实秋先生笔下说描绘的梁启超先生的天才式的表演,致使对中国文学厌恶或无知的人都热爱起了。这实在是一个难度绝大的“登高”了。韩军老师也上过这一课,我在一篇文章里已经讨论过了,感觉“情”“景”有余而“理”度不够。

有的老师对“9.11”的引入也不能理解。其实正如王开东老师所说的,因为“9.11”离我们近,学生容易产生共鸣,还有就是时空的跨度,能给全诗恢弘的基调定位。而且,这里面还有我个人的喜好在。我将语文课在心里已经定位了:一是语文的落脚点必须是现当代,包括古文的阐释也是这样;二是中国作为曾经享有顶级荣光的国家,“9.11”对中国应该是个强刺激,那么,《登高》这首诗歌的时代定位在哪里呢?即使不能在诗歌的内容上有一个直接的切入,也要在课堂上有所暗示。关于这一点,王老师说得好:“一节课是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但是,如果没有这个意识则是可怕的。还有,没有一节一节课的累积,那么,这个任务应该怎么完成呢?”

我本来还想将《登高》改编为一个舞台交响剧,因为很多条件不具备,所以只好作罢。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