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西湖》第二课时 教后感

新学网 > 语文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 西湖 > 西湖备课

苏教版第五册的第二单元初步浏览一番,三篇都是关于地方的写景散文,其中《西湖》是写人间天堂中的明珠西湖之景。

初读课文,给人第一感觉,此篇文章意境优美,辞藻华丽。印证了人间天堂的美称。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后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但问题迎面而来,这篇词汇极为丰富的美文,孩子们能否真正感受西湖之美?能否通过文中词汇想象西湖的景象?

上完第一课时后,我更加烦恼,心想都已经预习了,而且早读课也带着孩子们读了许多遍,可第一课时上下来之后,效果却不尽人意。我在指导孩子读词语中,运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但读完反馈仍有部分孩子对一些词语较为生疏。可能他们对词语的意思不太了解,本课的二类字就有11个,一类字有10个,再加上一写描写湖景的四个字词语和比喻句,词汇量大,句子长、难,阻碍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第一课时完毕,我一直在思考,第二课时应该怎样教学?难道就这样是懂非懂的通过?然后炒夹生饭?这是教学最忌讳的。这绝对不可以,这样的课是一种不扎实,不合格的课。如此优美的文章,我们引导者有必要与孩子们共同欣赏, 共同陶冶情操。但要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文章,我认为关键在于方法。

无意中在《新课标语文教学论研究》一书中发现了这样一种教学方法——中心突破教学法,上《西湖》第二课时我就是用这样的方法的,效果倍增:抓住重点直插中心;抓住难点,体会中心。

在上第二课时之前,我浏览了有关此课的一些练习。而在练习册中发现有这样一个发展练习,题目是《秋色》是写沈阳秋色迷人的短文。这篇文章虽然短小,但结构和层次若为清晰。后面设计的题目独具匠心,简简单单的两题1、这篇文章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2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写沈阳秋色迷人的?这两个题目直截了当的将文章的脉络,层次清晰的显露在读者面前,让人易懂,更容易发觉秋色之迷人。看到了这个小短文,我恍然大悟。这篇文章和课文的结构相一致。我为何不用这样的方法和学生们一同感受西湖之美呢?

于是,我将平时留在后面 5.6分钟的练习时间提到了前面。铃声响了,开门见山,我和孩子们一同回顾了第一课时的词语。接着告诉孩子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一个简单的小练习。孩子们拿出练习册,仔细完成发展练习——秋色,我下去巡视,发现大部分孩能认真读题并完成练习。部分孩子因为基础的问题出现了些许错误,这些都是在意料之中的。但看到大部分孩子都做正确了,心中的石头落了下来。这一课有信心上好。我将练习分析过后,就用同样的模式来教学课文。我首先上孩子们小声的读课文并思考: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从而让学生初步理解“人间天堂”的由来。板书:美。初步感觉人间天堂的美丽,初步感受西湖是杭州一颗耀眼的璀璨明珠。

与此同时,我趁热打铁,相机板书:远眺、近赏、夜游。当板书一出,孩子们都似乎懂得了什么,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了。我欣喜,让孩子们对照板书找出相应的段落,并细细品位。远看西湖,你们都看到了哪些美景?请在文中找出,仔细品读!面对这么美的词语和句子,加上比喻句的修饰,孩子们一个个读的异常投入,都想把西湖的美表现出来,这正是我想达到的目标。

西湖不仅远看美,而且……学生接(对照板书),自然的过渡到第三自然段。本段是本课的重点部分,弄清结构,结合图片,体会“秀美典雅、绸带、仙境”等词语,通过读来感悟,享受西湖之美。从而强化了“人间天堂”这一美称。

这一课上完之后,我和孩子们的脸上都露出了一丝丝笑容,孩子们的笑是因为西湖之美给他们带来了快乐;我的笑是因为找到了绝妙的方法,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出西湖之美的而获得的收获。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