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从一篇答文中纠正“挑”的含义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三年级上册 > 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 > 夜书所见中 “挑”的含义

陈老师:

经过咨询,我知道了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夜书所见》的“知有儿童挑促织”的“挑”应读三声。但是,我不理解,这个“挑”为什么书上解释是“捉”,而另外的版本解释是“拨动”,到底哪种解释更妥当呢?

朵朵

答:“挑”字的古今含义变化不大。从《现代汉语词典》查该字,念上声的解释为“挑动”、“拨动”。选择这个解释,该字正好反映出儿童玩赏促织(蟋蟀)的惬意,因此,似乎解释为“拨动”是正确的。但是,结合句子再联系诗境来考虑,在“萧萧梧叶送寒声”中,在“秋风”吹拂的寒夜,即使有“一灯明”相照,儿童要“玩”促织也是不太合情理的。细细想来,孩子是想在夜里得到促织,而不是想在秋夜的灯下玩促织。孩子们明白,白天是很难捉到促织的,只有在夜晚才还容易捉到。因此,教材注释为“捉”是恰当的。而不应该理解为孩子在拨动着“玩”。

为什么诗人用“挑”而不用“捉”呢?促织是住在地表以下的,儿童要捉到它,就需要用木棍等器物去翻动泥土才能找到,“挑”这样的动作恰好说明儿童在用木棍等“挑动”泥土。一个“挑”字,准确地表现了儿童翻动泥土寻找促织的可爱形象。

以上发言,个人观点,更多的请参见人教网。

我的看法:

陈老师说:“挑”字的古今含义变化不大。

——(说得对)

从《现代汉语词典》查该字,念上声的解释为“挑动”、“拨动”。

——(也对,但“挑”字念上声的解释为“挑动”、“拨动”同时也理解为“挖”)

陈老师说:选择这个解释,该字正好反映出儿童玩赏促织(蟋蟀)的惬意,因此,似乎解释为“拨动”是正确的。但是,结合句子再联系诗境来考虑,在“萧萧梧叶送寒声”中,在“秋风”吹拂的寒夜,即使有“一灯明”相照,儿童要“玩”促织也是不太合情理的。

——(这我不同意,陈老师所说“结合句子再联系诗境来考虑”中的“诗境”是值得质疑,我在人教论坛《我对《夜书所见》注释的异见》里有解说)

陈老师说“细细想来,孩子是想在夜里得到促织,而不是想在秋夜的灯下玩促织。”

——(不对,我们小时都喜欢在夜里玩促织,白天促织不那么爱斗。陈老师可能是没有玩过促织!)

陈老师说“孩子们明白,白天是很难捉到促织的,只有在夜晚才还容易捉到”

——(不对,我小时都喜欢在白天(下午放学)捉促织,因为白天捉促织容易,只要听到叫声,翻腾几下它们就出来了,它们跑到那我的目光跟踪到,小手弓半球形,轻扑下去,绝不伤促织半分,触角也不能弄断一点,要不就不值钱。不过,晚上也会去捉过促织,要在夜晚,促织只要有机会一跳,不要说古时的灯笼,就连小时拿手电,也难跟踪上。陈老师可能是没有捉过促织吧!)

陈老师说:因此,教材注释为“捉”是恰当的。而不应该理解为孩子在拨动着“玩”。

——(不对,人教已经认为“挑”字注释为“捉”不宜,新版已经把“挑”的[注释] 修改为“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圣人也有错,我们也可有自己的见解。)

陈老师说:为什么诗人用“挑”而不用“捉”呢?促织是住在地表以下的,儿童要捉到它,就需要用木棍等器物去翻动泥土才能找到,“挑”这样的动作恰好说明儿童在用木棍等“挑动”泥土。一个“挑”字,准确地表现了儿童翻动泥土寻找促织的可爱形象

——(不合实际,再次说明,捉促织很多很多时候是不用“翻动泥土”。入秋捕获的斗蟋绝大多数都不“住在地表以下”)

珠海市斗门区新青小学 李桂良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