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一个新家》教材理解 《一个新家》文本解读

新学网 > 语文 >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 一个新家 > 一个新家教材全解

本文貌似一篇科普文章,但是又有别于一般的科普读物,或者说它是一篇非常具有可读性,有美感的科普文章,读者从中不但得到了自然界中的知识,而且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生命的感动。

作为读者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先静下心来仔细读一读志篇文章,读完这篇文章,我们就会发现,这是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故事,文章用活泼的语言,通过爷爷和小孙子的口,向我们描述了一个森林小动物、植物迁入“新家”——一个死了的大树的情景。文章在轻松活泼中向读者渗透了一个并不轻松地哲理——死与生的共存,生命的价值延续。

接下来我们要思考的是作者是凭借着怎样的思路来表达文章的主旨的呢?文章第一部分通过祖孙的对话——小孙子问爷爷解答,爷爷提示小孙子发现的方式,巧妙向我们介绍了这个新家中的小动物成员——啄木鸟、小松鼠、猫头鹰、林貂……

文章第二部分介绍了这个新家的另一类成员——各类植物。有别于第一部分的是,作者更多是采用了爷爷提醒小孙子去发现的方式来行文。随着爷爷的点拨,各种形形色色的植物成员被揭示出来:大树周围的草莓、小灌木,树干上的木耳,地面上的蘑菇……

第三部分,揭示文章的寓意——生与死的辩证共存。

前面我们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接下来我们应该研究的是作者凭借着那些关键语句来表达本文的主旨的呢?这些关键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思和情感?又是怎么表达的呢?

在文章的第一部分我们应该注意这样几个语言学习的生发点:

一是,小孙子发现这些小动物住进了这个“新家”都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一些蛛丝马迹的判断,比如啄木鸟的洞、小松鼠的大尾巴闪了一下、地上一团一团的、林貂的粪便。这些虽然是小孙子的发现,但是更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发现,发现文章的这一写法的生动有趣,发现小孙子和爷爷从现象推断结果的巧妙办法和丰富经验。

二是小孙子和爷爷的对话特点,小孙子天真活泼,老爷爷风趣幽默,耐心细致,要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去体会,通过朗读等手段来感悟语言的精妙。这部分的语言特色突出,在朗读中应该注意体会这几个词句的特点:第二、四、九节的对话是小孙子惊喜的发现,第四节还写到:“小孙子高兴地叫起来”。而第六节则是小孙子好奇的询问,这些不同的语气要让学生体会。这部分很适合分角色朗读,教学中可以安排这样的活动。

这两个生发点既是本文的写法和语言特色,也是学生阅读学习的目标。读中学写这是阅读的基本任务之一,应该引起教师的关注。

我们不但要重视作者凭借着那些关键的实词、典型句子来表达本文的主旨,同时还要注意分析文本的虚词以及标点符号的运用,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比如第八节“还有……”这里的省略号是说孩子还可能发现了许许多多的动物踪迹,都有什么?作者在这里留了一个空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要说还有很多小动物的踪迹,作为教者,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里,引导学生体会省略号的用法,并借机训练学生想象——小孙子还发现了哪些小动物的踪迹?这也就是第一部分的第三个生发点。

第四,第十节中的“动物招待所”。招待所,顾名思义,当然是客人很多,环境优美。这里比喻的是很多小动物们都聚集在了这个好地方。

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应该关注的几个生发点是:第一,“鲜红鲜红”“又甜又酸”“水灵灵”,这三个叠词。叠词在这里表达情感上有着特殊的效果,可通过朗读、比较等方式来让学生体会,重叠词有形容事物的可爱、表达喜爱之情的意思。(当然有时也表达相反的感情,在这里不涉及。)

第二,十七、十八两节,描述了小孙子捡蘑菇的场景,“兴奋地跳起来”表达了小孙子此时的极度兴奋——文章下一节做了解释——“没有一个孩子不爱捡蘑菇的”,这里同样是训练学生想象的生发点。

第三,文章第十九节。爷爷的话中,“留一些给那些小松鼠、小野兔和小刺猬吃吧”,什么意思?爷爷是把这些小动物们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呀!那语气中这种疼爱表露无遗。

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们注意关注这几个点:第一,第二十节中“这棵大树真有意思”,“有意思”是什么意思?这里和前面第五节中爷爷说的“有意思”可以比较来体会,这里小孙子说的有意思,是说自然界很奇妙,没有想到一棵死了的大树还有这么大用处,暗含着对大叔的夸奖——真棒!而爷爷说的有意思,更多的是一种意料之外的开心的表现。

第二,“抚摩”,意思为轻轻地爱抚。这一动作,更把爷爷对这棵死去的大树的疼爱表现的淋漓尽致。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这一动作的内涵,感悟老爷爷的内心。

第三,第二十一、二十二节中爷爷的话和最后的表情、动作。这是本文情感的高潮,也是学生阅读的难点。爷爷的话和最后的表现,揭示出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界的爱。也暗含着告诉我们,这棵大树的生命虽然结束了,但是它的生命又在这些小动物、植物的生存中得到了延续。

本单元的几篇文章,从简单的生活现象入手,写出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对生活的不同感悟,而这种感悟本身又是极朴素的,因为其朴素,才得以永存,《一个新家》这篇课文让我们从自然中感悟人生的哲理:“一棵大树死了,更多的生命在这儿住下来了。”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这新旧更替的规律何止于一片小小的森林?学习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既要使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悟到其中的哲理,受到人生的启迪,更要使学生明白因为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和思索寄托在山水万物中,才能从平常的自然现象中得到启迪和感悟。

我们再来看一下课后练习,“一棵大树死了,更多的生命在这儿住下来了,不仅有动物,还有植物。”联系课文有关语句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不难看出课后练习也提示我们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来理解文章的主旨。

我们老师在研究教材时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学生在读文本时会理解到什么程度。我们对学生在读文本时遇到的这些问题,应该给予怎样的引导?学生通过读文可能会知道,一棵老树死了,却有了别的意义,动物植物住了进来。可能不理解“残骸、林貂、灌木”等词语,这些可以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搜集相关资料来解决。可能不理解可能不理解新鲜的木耳为什么长在死了的树干上?这也可以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来解决可能不理解。为什么一棵死树却成了动物的招待所?为什么死了的老树身边还有植物?老爷爷为什么带着小孙子去看一棵死了的老树?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和段落,充分朗读体会,正确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自然界中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

根据课程标准对中年级提出的要求,我们制定出本课的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能复述述文章主要内容。

2、学习本课的生字和生词。生字:会认的有“鹰、粪、酸、灌、摩”5个;会写的有“窝、残、粪、颗、肥、壮、趣、帽、刺、抚”10个。生词:猫头鹰、残骸、灌木、招待所、抚摩。继续进行自主识字,培养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

3、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和段落,通过品味、结合上下文思考、朗读等方式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正确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自然界中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能针对课题提出问题,能在读书中根据重点句子进行提问,并通过读书试着解决。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