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阿廖沙和他的伙伴》教材理解 《阿廖沙和他的伙伴》综合资料

新学网 > 语文 > 语文A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 阿廖沙和他的伙伴 > 阿廖沙和他的伙伴教材全解

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以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为背景。课文讲述了德军进攻列宁格勒时期,机智勇敢的苏联少年儿童阿廖沙和他的伙伴们,用雪和木头做成“炮台”和“大炮”,引开敌人的视线,配合苏军打击德国法西斯的故事。赞扬了苏联儿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思想品质。

课文共9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地点、背景及主要人物。三至八自然段,讲述了阿廖沙和他的伙伴们在苏军高炮连的引导下,用雪和木头做成“炮台”和“大炮”,引得德国空军多次上当,保护隐蔽在树林的苏军高炮连的经过。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阿廖沙受到表彰。

这个故事虽然也是描写战争年代,但用的却是轻松的笔调,不同于前面几篇课文那样充满悲壮和惨烈的氛围。阿廖沙和他的伙伴们本是一群顽皮的孩子,可他们同样对法西斯侵略者充满仇恨,看到德军轰炸机和侦察机,就忍不住要高喊:“把他打下来!”还利用大雪堆起雪“炮台”,要把敌军的飞机“打下来”。谁知,这种“过家家”似的游戏却启发了苏军高炮连,这样可以引开敌人的视线,引得敌人为这些假炮台浪费弹药,保护隐蔽在树林里的苏军。阿廖沙因为出色地完成这个任务而受到表彰。

由“冒险受责”到“‘炮台’中弹”到“接受命令”再到“胜利诱敌”,最后“受到表彰”,情节曲折有趣,让人读了倍觉开怀。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生字新词,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认识阿廖沙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机智勇敢的品质,激发学生的思想共鸣。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

4.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建议

这篇课文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讲述的是苏联儿童配合苏军抗击侵略者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能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但故事本身离学生的生活毕竟比较遥远,需要结合当时的背景资料,让学生熟悉课文所处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1.感知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这篇课文比较长,在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把课文的叙述顺序理清,了解课文大概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能使学生学习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为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奠定基础。在感知课文时,可引导学生用找中心句或找重点词语的方法简单地描述每一段的大意,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这样,可以引导四年级的孩子逐渐培养阅读理解和概括的能力,激发学生探求课文的学习欲望。

2.理解词句,体会思想感情。

课文中许多词语都用了引号,用以表示特殊的含义,在朗读课文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从这些词句中,感受阿廖沙、上校等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文中的“炮台”“大炮”“军事设施”“总工程师”等既表现了对阿廖沙和他的伙伴们机智勇敢的赞赏,同时也表现了对德国法西斯的轻蔑讥讽,在朗读课文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这些特殊的称谓,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对“阿廖沙他们不断转移阵地,德军的飞机咬住不放,就像鱼儿咬住了诱饵”等句子,要引导学生从中读出对苏联儿童不畏强敌、机智勇敢的称许赞扬,也要读出对德国侵略者的嘲讽。

3.精读课文,学习写作特色。

在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后,还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这篇课文与本单元的前面三篇课文同样都是讲述战争年代里的英雄故事,歌颂爱国精神、报国大志,它们在写作上有什么不一样的特点呢?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后,比较讨论,能够说出一点就应加以鼓励。这篇课文用了许多能表现儿童特征的语言,如“当高射炮不吭声的时候”“阿廖沙带着哭腔承认了”“孩子们兴奋地欢呼”,符合课文以苏联儿童为主要描写对象的特点。课文的情节曲折有趣,设置了悬念,能吸引读者阅读下去。还有那些充满对德国侵略者嘲讽的语言,掩盖了战争的沉重与残酷,表现出轻松的笔调。

4.抓住重点,学会复述课文。

本单元的几个故事,都要求学生能基本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学生通过练习与指导,应该能够大致复述出这篇课文的大概内容,对于阿廖沙接受了什么任务、怎样完成任务,还是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相关段落,抓住重点。学生在复述时,可以通过合理想象,结合课文内容,加入自己的语言,进行创造性的复述。

5.自主学习,掌握生字新词。“瞒、授”既要求会认,又要会写。“瞒”可与“满”比较记忆,“授”联系“受”记忆。要求会写的字“予”,注意与“矛”区别。

补充资料

1.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分三路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使苏联国土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欧洲主战场,苏联人民开始了卫国战争,二次大战进入了新阶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有2700万人死亡,1800万人受伤。

2.列宁格勒保卫战1941年7月至9月,希特勒的“北方”集团军以优势兵力突破苏军抵抗,进抵苏联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郊外和苏芬界河拉多加湖一带,距市区只有5公里,切断了列宁格勒同苏联内地的联系,妄图迫使列宁格勒不战而降。但列宁格勒人民英勇不屈,不顾敌机的狂轰滥炸,忍饥挨饿,坚持生产,很多工人和居民自动拿起武器到前线作战。在列宁格勒被围困的872天里,苏联政府和人民通过拉多加湖的“生命之路”成功地组织了对城市和军队的供应。列宁格勒前线部队、波罗的海舰队击退了敌人不断的进攻,终于在1944年1月彻底粉碎了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3月苏军把德军从列宁格勒击退200多公里。列宁格勒人民终于取得了保卫战的重大胜利。历时长达900天之久的列宁格勒保卫战,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重大的政治和军事意义,虽因冻饿致死64万余人,被德军空袭和炮击致死2.1万人,但是这场保卫战不仅坚定了苏联人民抵抗德国法西斯的斗志,鼓舞了他们的胜利信心,而且还消耗了法西斯德军大量的有生力量,把兵力雄厚的“北方”集团军群始终紧紧地拖在西北战场上,从而为苏军取得莫斯科、斯大林格勒等地的辉煌胜利,为世界人民最终战胜法西斯,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特别是在被困期间列宁格勒军民的英雄业绩,更是动人心弦,感人肺腑。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