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碧螺春》片断赏析 在“碧螺春茶园”里采撷语言的芬芳

新学网 > 语文 >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 碧螺春 > 碧螺春片段教学

一、背景

1、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碧螺春》

2、文本解读:

《碧螺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读完之后,有“茶美文更美”的感觉。名茶虽好,还得有妙笔描绘。文章对焙茶手的精湛技艺的描写,对品茶气氛的浓墨重彩的渲染,让人口舌生津,恨不得一品为快。

3、文本与社会生活:

“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国人的开门七件大事。茶既是日常生活的必需,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中国的茶文化早已享誉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亲睐。人们爱茶,更爱茶中珍品,洞庭碧螺与杭州龙井、黄山眉红、云南普洱、安徽祁红并驾齐驱,是我国特有的名茶之一,人们对它的珍爱是可想而知的。

4、文本与学生经验:

现在的学生习惯于喝饮料、咖啡,不习惯喝茶。所以,我特地买了一包上好的碧螺春,让他们在课前集体品尝。学生品茶的功夫可能还不到家,但若非亲口品尝,学生对课文里“叶芽伸展,茸毛轻舒,一旗一枪,汤色碧绿清澈,清香扑鼻而来,轻轻抿上一口,清新爽人”,又怎会读来字字真情?

5、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让学生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焙茶手技术的娴熟美;陶醉于品茶时的浓浓情谊中。

(2)将自己对碧螺春的赞美,对劳动人民的热爱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6、教学设计:

品味诵读———吸收运用———发展能力

二、实施:

学习活动一:快乐品味,多重享受

师:读读第五自然段,焙茶过程中哪儿让你感到繁忙、新奇?

生:焙茶手的动作让我感到十分新奇: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

师:你从这句话中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焙茶手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

师:我们一齐来做做焙茶手的动作。(师生同做)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还看到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

师:如果此时你们正在欣赏焙茶手焙茶,会对他说些什么?

生:师傅您的焙茶技术真是太熟练了!

生:师傅,您真是太厉害了,茶叶在您的手中成了一条青龙在上下翻飞。

生:师傅,看您焙茶简直就是一种享受,能收下我这个徒弟吗?

师:焙茶师傅一定会收下你的。同学们说得好,一定能读得更好!练练。

(生读得有滋有味。)

师:还有哪儿让你感到新奇、繁忙?

生:这儿让我感到新奇:渐渐地,随着水分的蒸发,叶芽的颜色变深了,条索纤纤,蜷曲成螺。

师:这儿让你感到新奇,读出你的感受。

生:此时的茶叶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无怪乎人们称它为“工艺茶”了。

师:此时的茶叶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你除了感到繁忙、新奇,还有其它感受吗?

生:我还有一种惊叹的感受。

生:我对焙茶手充满了钦佩。

生:我陶醉在碧螺春的制作过程中。

师:通过刚才的品读,同学们感受到焙茶是一个繁忙、新奇的过程,更对焙茶手充满了钦佩之情,读出你们的感受。

(生练读,很投入。)

学习活动二:怎一个“陶醉”了得!

师:(过渡):如果说看制作碧螺春有一种新奇感觉的话,那么,品尝碧螺春茶就更有一种陶醉的感受了。我陶醉在品茶前的准备工作中:夕阳西下,明月初升。在院中摆上一张桌子,几个人团团围坐,取一套青花陶瓷茶具,倒上七八十度的温开水,然后分别放入一小撮碧螺春茶。你们陶醉在哪呢?认真读读第六自然段。

生:我陶醉在碧螺春入水的过程中:茶叶如青螺入水,旋转着飞速下沉。这时叶芽伸展,茸毛轻舒,一旗一枪,嫩绿透亮,姿态极其动人。

生:我陶醉在碧螺春的清香中:整个白瓷杯中,汤色碧绿清澈,清香扑鼻而来。

生:我陶醉在碧螺春令人回味无穷的味道中:轻轻抿上一口,清新爽人。茶水入肚,口中仍感到甜津津的,让人回味无穷。

生:我陶醉在品茶的气氛中:朋友相聚,品茶谈心,那份真诚的情谊随着浓郁的茶香飞溢四周……

师:老师和同学们一样陶醉在品茶前的准备工作中;陶醉在碧螺春独特的色、香、味、形中;陶醉在朋友之间真诚的情谊中;更陶醉在作者优美的语言文字中。老师也想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师范读)你们也读一读。

师:(指名读)老师也陶醉你动听的读书声中。

学习活动三:一杯茶汤,“语”味悠长

师:一个个动人的传说;一杯碧绿清澈的茶汤;一阵扑鼻而来的芳香;甜津津的味道回味悠长;独特的姿态就是那一旗一枪。这就是碧螺春。有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作为碧螺春的家乡人,一定能写下更优美的诗句。

生: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美丽、勤劳的采茶姑娘;技术炉火纯青的焙茶手。

生: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人民的辛勤劳动。

生:碧螺春very good !i love you !

生:余日生辉西山下,口齿含香碧螺春。九曲回肠终末了,笑赞碧螺音不消。

生:月落倚窗品茶,问谁与君共尝?碧螺香气扑鼻,汤绿香浓难忘。

……………………

……………………

三、总结

第一个片断是赏读焙茶手的焙茶过程,在品味语言的过程,学生获得了听觉、视觉、触觉等多重感受,由繁忙、新奇的感受,逐步变为钦佩赞美之情,个别不由学生脱口而出:“师傅,看您焙茶简直就是一种享受,能收下我这个徒弟吗?”有了最真实真切的感受,再让学生披情入境,再次进入课文语言中,把获得的感受读出来,学生自然能读得有滋有味。

——本片断重在品味语言。

第二个片断教者先做引子,引出一段描述:“我陶醉在品茶前的准备工作中:夕阳西下,明月初升。在院中摆上一张桌子,几个人团团围坐,取一套青花陶瓷茶具,倒上七八十度的温开水,然后分别放入一小撮碧螺春茶。你们陶醉在哪呢?”接下来,立即要求学生认真自读第六自然段。学生确实是独具慧眼的,他们被文中优美的描写所吸引,被作者那优美的笔触所倾倒,不由地借其中的优美句段尽情抒发胸臆。一句句的“我陶醉在……”,仿佛碧螺春的色、香、味、形触手可及,朋友间真诚的情意也那么清晰明朗。以“陶醉”为中心为“语言点”,一下子让学生把课文当作了语言的采撷地,自由采走自己的最心仪的“语言之花”。最后,教者再不失时机地来段范读,让老师和同学们都陶醉在优美的读书声中,此时,又怎一个“陶醉”了得?

——本片断重在吸收、运用语言。

第三片断则是在上述铺垫中得以生成的,一是语言铺垫,二是情感铺垫,三是二者的相互交融,所以学生从心灵深处流露出对碧螺春和碧螺春的创造者——劳动人民的赞美。

——本片断重在拓展语言空间,发展学生语言能力。

这篇优美的散文,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执教者就要做那辛勤的牧羊人,把“羊儿”引到水草丰茂的草坪上去吸收营养。我在课堂上就力争充当这样的角色,带领学生尽情地品味、吸收、运用优美的语言。让学生把这些语言爱在心里,用在口里,更收获在记忆里。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