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争画》教材理解 《争画》综合资料

新学网 > 语文 >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 争画 > 争画教材分析

一、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讲的是毛泽东、齐白石、郭沫若三位当代名人争一幅画的故事,反映了这三位名人高尚的道德修养、深厚的文化底蕴、敏捷的才思和鲜明的个性。

课文先交代了争画的起因,然后具体、生动地叙述了齐白石向毛泽东索画、郭沫若与齐白石争画、毛泽东同郭沫若争画、齐白石同毛泽东、郭沫若争画的经过及结果,最后讲白石老人把这幅争得的画视为瑰宝。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小学生初步接触一下这类文化品位较高、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对小学生来说又不是一看就能读懂的作品,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二是能受到领袖与名人高尚的生活情趣的熏陶。

本课的重点是借助争画的过程,展示领袖和名人的共性以及各自独特的个性。

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互敬互重,才思敏捷,酷爱艺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这三位相互的称谓看,齐白石称毛泽东“您”,郭沫若称毛泽东“您”,毛泽东称郭沫若“您”(在争画的过程中,有时也称“你”),郭沫若称齐白石“齐老”,毛泽东称齐白石为“白老”。再从齐白石最初索画的缘由看,是因为自己的废品被毛泽东当做礼品,心中十分不安,坚持要把这幅画拿走。还可以从毛泽东、郭沫若题诗后,欣然让齐白石把画带走,反映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关爱。

争画的过程中,郭沫若以画中之鸟,毛泽东以画中之树,声辩此画应归自己,齐白石乘机让两位名家为画题诗并据此索画,还有毛泽东、郭沫若巧改古人诗句等都反映了他们的才思敏捷。

毛泽东把包印章的画用“金绫装裱”,视为“精品”;毛泽东、郭沫若双双为画题诗,都反映了他们对艺术的珍爱。

争画过程中他们的语言、动作无不反映了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

至于他们各自的个性,就本课表现出的而言,主要是:

毛泽东的风趣幽默。如,“‘且慢!’毛泽东大手一挥,扯着画轴的另一边,也微微一笑,说:‘诗人不要夺人所爱……’”语言中蕴蓄着风趣、幽默,动作中透出小孩一般的纯真。这样的例子在课文中举不胜举。

郭沫若的灵活机智,善于应对。当齐白石说要“下手抢”时,郭沫若立即“用身子挡住画轴”,并且以“这幅墨宝是送给我郭沫若的”为借口,避免了这位执着的画家同毛泽东之间可能产生的尴尬局面。

齐白石的执著和童真。如,“白石老人有些着急了,他一甩长须,站起身来,说:‘主席,您要是再不应允,我可要下手抢了!’”一位执著的艺术家的形象跃然纸上。再如,他“听了郭沫若的说明,欣喜异常,简直有些手舞足蹈了”,丝毫不见在领袖面前的循规蹈矩,而像一个小孩子一样流露出真情实感。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斟、酌、遵、栩、嘛、署、煞”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基本读懂课文,了解三位名人是怎样争画的,从中感悟他们高尚的生活情趣和鲜明的个性特征。

三、教学建议

1.本课是略读课文,但又是一篇学生较难读懂的课文。作为略读课文,整个教学过程应是一个基本上放手让学生自读的过程;作为一篇人文内涵丰富而又较难理解的课文,教师应组织学生多读几遍并进行适当的指点。

为了引导学生基本读懂课文,本课的教学可安排以下几个步骤。

(1)初读前,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听过、读过的材料,讲一讲他们对毛泽东、齐白石、郭沫若的了解。

(2)让学生初读课文。初读的要求主要是看课文讲了这三位名人之间一个怎样的故事。在初读时,还应引导学生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待把全课初读一遍之后,再返回头来看看那些不懂的地方,尽量联系上下文感悟,也可以查查词典。实在理解不了的可待讨论时跟同学、老师研究。

(3)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然后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让学生再读一遍课文。这次读可要求学生主要思考三人争画的理由是什么,争画的结果怎样。学生根据这些要求读完课文后,可组织学生讨论,从而使学生基本理解课文内容。

(4)在学生弄清故事的来龙去脉、基本读懂课文后,可让学生谈谈自己读了本课后的感受,可以谈整体感受,也可以就某一细节谈感受,但一定要紧扣课文,有理有据。要鼓励学生讲真话,讲自己个人的见解。老师也可以讲自己的看法,但一定不要让学生视为是在做结论。

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反复诵读,并摘抄自己最喜欢的语句。

2.必须明确,像这样一篇较难读懂的略读课文,要让学生把课文中的所有疑难之处都弄懂是不可能的。我们要求“基本读懂课文”,就是要求教师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使学生弄清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怎样,读了之后有所感悟,并不要求弄懂课文的每句话、每个词。所以教师的教学要从实际出发,要求不要过高,学生能理解多少就理解多少。

3.课文中的有些疑难之处,对学生理解课文,正确评价人物,可能有较大影响,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时,可略作指点。比如,齐白石索画和毛泽东坚持不还,从二人的内心来讲,都是因敬重对方而为。齐白石认为如把这幅画留在这里是对毛泽东的“失敬”,而毛泽东之所以不还,显然是怕画家把这样一幅“匠心独运,天衣无缝”的杰作再当“废品”扔掉,从而使这位画家的一幅杰作消失。当白石老人把有毛、郭题诗的画当作珍宝要带走时,毛泽东不再坚持己见,从这里也可看出他当初坚持不还是为了保护这幅杰作。

4.本课生词较多,大多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不必讲解;少数可让学生查查字典、词典,再结合上下文去感悟;个别词语,如学生问起,可略加指点。

以下词语解释供教师理解教材参考。

宣纸:安徽省宣城、泾县生产的一种纸张,用于写毛笔字或画国画。

中南海:中共中央所在地。毛泽东就住在这里。

浅斟慢酌:斟,在这里指往杯子里倒酒;酌,在这里指喝酒。

其乐融融:形容气氛和谐,非常高兴。

怔:发愣。

金绫:黄色的像缎子但比缎子薄的丝织品。

别具一格:具有独特的风格。

失敬:客套话,向对方表示歉意,责备自己礼貌不周。

匠心独运:巧妙的心思独特的运用。

墨宝:指珍贵的字画。也用来尊称别人写的字或画的画。

良久:很久。

怡然自得:愉快自在的心情。

敝人:对人谦称自己。

煞有介事:好像真有这回事似的。

以壮行色:本课指齐白石希望毛、郭的题字为这幅画增添光彩。

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大家:这里指著名的专家。

非白石莫属:意思是此画只能归我齐白石了。

示人:给别人看。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