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单元教学 长春版四年下册一单元备课材料

新学网 > 语文 > 长春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 一、美好的向往 > 长春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美好的向往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第一板块《美好的向往》。这一板块由《小蓝裙的故事》《渡河少年》《一千根弦》三篇内容互相关联的课文和一次“表达——不拘形式地说写见闻”组成。

《小蓝裙的故事》这篇课文共七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了老师奖励给小女孩一件小蓝裙子,为了协调,妈妈把小女孩梳洗打扮得干净、漂亮,母女俩把家里打扫得焕然一新,爸爸请假在家,整理庭院,粉刷房屋,邻居们也动手把整条街道清扫的干干净净。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一,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正确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二,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识字部分,“镇”和“梳”是翘舌音,“兮”字不要求会写,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知道是“脏乱的样子”。写字部分要重点指导“梳”字共十一画,第八画是“点”不要丢掉。“禁”字的读音在本课读一声,不禁,禁受。读四声的时组词禁止、禁地。没有三声的读音。

“读一读,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补充说明:

是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来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可以放在课前,让学生在预习中独立学习。那么“协调”一词是本课的“线索”,意思是指配合适宜。

“找一找,说一说”是引领学生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文章的表情达意。也是我们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感悟到美好的向往对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村镇、一个国家的影响。

首先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四处写“不协调”的句子,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体会他们的不同。

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四次“不协调”。一处是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原来小女孩浑身脏兮兮的,与小蓝裙不很协调。”第二处是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过了一会儿,妈妈又觉得不对劲儿了,原来家里也脏兮兮的一团糟,与穿着小蓝裙的漂亮女儿不协调。”第三处是第六自然段中的第一句话“第二天爸爸上班时,看到家里的庭院杂草丛生,与屋里的环境很不协调,于是决定请假在家,整理庭院,粉刷房屋。”第四处是课文的第七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不对劲儿”。这些不同的说法所表达出来的意思也是不一样的,一层比一层深的关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这四处不协调的不同,组织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悟到美好的向往对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村镇、一个国家的影响,这也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

“当你看到小蓝裙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你想说什么呢?”和“看看我们身边有哪些不协调的地方,说一说”这两个问题教师不要限制学生谈话的思路,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可以根据课上的学习与讨论布置日记,读写结合。

《渡河少年》一共15个自然段。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展开叙述。其中一到四是第一部分,讲的是撑船老伯拒绝圆脸少年乘船过河。五到十二是第二部分,写了倔强的男孩在秋风中踩水过河的经过。最后三段是第三部分,写的是男孩终于成为了一名游泳健将并称当年的老伯为启蒙教练。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体会少年的倔强性格,感悟困境能够磨练人的意志,使人走向成功的道理。同时,文章的语言生动优美,特别是对人物传神的肖像、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都是值得学习的。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一,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能够理清文章的顺序,并且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二,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的精彩段落、复述课文。

识字部分,注意“篙”读“gāo”,不读“hāo”;“葩”字读“pā”不读“bā”,也不读“pᔓ倔”的读音是二声,而不是四声。写字部分要注意“渡”的基本意思是“由这一岸到那一岸”,要注意与没有三点水的“度”相区分,比如“欢度假日”的“度”是“过(指时间)”的含义,不要混淆。“零”字是形声字,书写时不要丢掉最后一笔“点”。“裳”字的第一笔是“竖”,“摇”字中的“缶”字,中间的横最长。

“读一读,想一想”是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来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还是放在课前,让学生在预习中独立学习。并且可以用在第二课时的复习导入上,再现和巩固生字。

“讨论交流”依然是我们第二课时处理的重点,渗透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比如,“我用做动作的方法理解‘蹙’‘擎’这两个词”我们就可以结合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学习。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孩子动作的词语,有“立”“睁”“蹙”“脱”“擎”“滑”等一系列的动词准确地描写了少年赤身下河时的动作,表现了男孩的倔强性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一边读一边通过动作表演来体会这些动词所体现的人物性格特点。

“我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奇葩’‘倔强’这两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好一朵开在浪花丛中的奇葩!好一个倔强的少年!”这两句话是课文的重点句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奇葩”与上文对少年在水中划动的描写的关系就很紧密,作者把水中少年的“花格子衬衣”比作“五彩的花瓣”,把“黄黄的书包”比做“花瓣中的花蕊”,由此可以想到“奇葩”是指这位饱含意志的少年,作者把这位少年比做了秋风秋水中绽放的花朵,并表达了由衷的敬佩之意。而当撑船老汉看到少年赤身踩水过河并大叫“孩子,上船,快上船!……钱一分也不要”时,少年“使劲把头扭过去”“不理他,依然向前划”,因此,作者又发自内心地赞叹:“好一个倔强的少年!”

“读一读,想一想,加点的词语有什么共同点”可以结合讨论交流中的第二个问一起学习。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也生动具体的刻画了少年的敏捷与坚强,也生动的表达出作者对少年的敬佩与喜爱,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一精彩的片段进行背诵积累。

“复述”意在“能够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要注意变换了角度——以撑船老人或渡河少年的口吻复述难度增大,在训练时教师要给于适时的指导与点拨。

“与文中人物对话”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阅读体验,可以根据课上的学习与讨论布置日记,读写结合。

《一千根弦》是根据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改编的。全文共有三个自然段,结构简单,层次清楚,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盲人琴师渴望在有生之年看看这个世界,有位老人给了他一个治好眼睛的药方,告诉他要弹断一千根弦才能生效。盲人琴师为了这个希望,尽情弹奏了几十年,最后发现药方是一张白纸。他明白了“一千根弦”背后的意义,又把这个希望留给了双目失明的徒弟。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人心中拥有美好的向往很重要。

识字部分中的“证”和“潸”都是翘舌音,“藏”字在本课的读音是“cáng”。写字时要注意“纸”字右边是“氏”,没有点;“效”字的“交”最后一笔“撇”变“点”;“藏”字是上下结构,中间是“臣”,不是“巨”。

“读一读,结合课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通过读一读的形式巩固和再现本课的生字,并且让学生积累这些词语。对于三个加点词语的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独立完成。

“讨论”通过对几个问题的讨论,主要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一千根弦”就是一种热切的希望,一种美好的向往,它曾经带给一位盲人琴师尽情弹奏的满腔热忱,这也会给徒弟同样的希望。“老人那‘一千根弦’背后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这个问题的重点词语是“一千根弦”。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默读课文,从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细读课文,学生不难发现“一千根弦”背后的含义蕴含在“就为了这一个‘希望’,他坚持弹奏,匆匆五十三年就如此过去了。”这也就是说,“一千根弦”是支持一位盲人琴师尽情弹奏五十三年的“希望”。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耐心地仔细地阅读课文,并结合另外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想一想,说一说”是对上面“讨论”的进一步延伸,可以让学生续写课文,读与写相结合。

第一板块的表达是《不拘形式地说写见闻》,分为“积累”和“表达”两部分。第一部分的“积累”包括“社区体验”“校园生活”“亲近自然”“关注媒体”四个方面。第二部分的“表达”首先提示了几方面的内容,如在教学楼内“雪白墙壁上的鞋印”;校园内“有趣的课间活动”;社区生活中“车辆不遵守交通规则”;家庭生活中“奶奶的生日”等等,然后教材又以三幅图片向学生提示了说写见闻的形式:可以讲给同学们听、写在日记上、制作图文并茂的手抄报等。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