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材理解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电子教参

新学网 > 语文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并能从中感受到爱因斯坦的谦逊和对孩子的关爱。

3. 能联系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理解词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爱因斯坦生平的资料。

教材简析

本文用一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走近那位被全世界人民所敬重的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科学界,他是泰斗,众人钦佩、仰慕;在生活中,在小女孩面前,他是一个平凡的老人,需要人的帮助,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或许正是因此,才更加显出他的不平凡与伟大。

文章共有11段,按照时间顺序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1~4段,这是小姑娘和爱因斯坦的第一次碰面。爱因斯坦留给小女孩的印象并不好,邋遢、不修边幅。因此,当她的爸爸告诉她那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时,小女孩不能够理解。这为后文她的举动埋下了伏笔。第二部分是第5到7段,写两人第二次碰面。爱因斯坦如昨日般衣衫不整。但从这几段对他神态传神的描写,我们能感受到他对小女孩的喜欢,更能感受到他的谦和可亲。再透过他的语言,我们能更深地体会到这样一个世人眼中的伟人是多么的平实而谦逊。他说自己不伟大,他请小女孩教他。种种举止,让我们不觉和这个伟人走近了许多。的确,他是可亲近、值得大家敬佩的长者。第三部分是8到9段,这是小姑娘和爱因斯坦的第三次会面。爱因斯坦在外表上有了不少改变,但他的屋内依然一塌糊涂。小女孩像母亲一般帮他整理着,可他却是顺从的。由此,我们可以感到爱因斯坦可爱的一面。第四部分是10到11段,这部分写了后来两人的交往,也是凸现全文内涵的重点。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妈妈的对话,我们不但能从中了解他和小女孩交往的情况,更进一步感受到了他为人的谦逊。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两人相识的过程,并从这过程中了解爱因斯坦真正的伟大在于他的人格魅力。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教材简析

*第1~4段:他们相识源于小女孩撞着了他,他却向小女孩友好地道歉。质疑这一奇怪的举动,我们能初步感受爱因斯坦的亲切、平易近人、谦和等等美好的品质。友好的举动拉近了他和小女孩的距离,于是她用平常的眼光审视着这位老人。爱因斯坦的邋遢、不修边幅让小女孩感觉他是从童话故事里走出来的。这段对爱因斯坦的外貌描写很传神,仔细品读,能为后文理解小女孩的想法埋下伏笔。爸爸嘴里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在小女孩心目中只是个普通得再普通不过的人,怎么会和“最伟大”联系起来呢?强烈的疑惑在撞击着小女孩的心灵。以此为质疑点可以引出后文。

*通过“衣服又肥又长”“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趿拉着……拖鞋”这些描写,可以想象出爱因斯坦不整洁的样子。

*从父亲的“兴奋”可以看出人们对爱因斯坦的仰慕。

“纳闷”:疑惑不解。

*第5到7段是两人第二次碰面。分角色朗读这段,谈谈自己从爱因斯坦的言行中感受到什么。联系课后第二题品味“伟大”的内涵,我们对人物的形象将有更明确的认识。是呀!他对孩子是那样的爱,对人是那样谦逊可亲。对这样的人你会产生怎样的情感?相信“敬佩”等词汇会蹦出来。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父亲说爱因斯坦伟大,爱因斯坦自己说不伟大,而小女孩说不会穿衣服的人谈不上伟大,引导学生对上述说法进行思考,从中悟出:说爱因斯坦伟大是人们的评价,说不伟大是爱因斯坦的自谦,小女孩的说法表现出她的童真。

*从“温柔的目光”“做了个鬼脸”“但愿你肯教教我”“一字不差地背了出来”可以看出爱因斯坦的平凡可爱。

*第8到9段:这是小姑娘和爱因斯坦的第三次会面。这次爱因斯坦的外表有什么改变?小女孩为他做了什么?带着这样的问题读书,我们会对这部分有个整体上的了解。再分角色朗读,细细感受人物的形象,他的谦虚会让学生怦然心动,心生敬佩。

*从“吓了一跳”和“变了一个人”反映出爱因斯坦的变化之大。

*“年轻了20岁”的含义是:穿戴整齐的爱因斯坦显得更精神了。

*可见小姑娘帮助爱因斯坦是很认真的。

*第10到11段:这个部分和前面几次交往有什么不同?以此问题引入这个部分。通过读爱因斯坦和妈妈的对话,我们能从中了解到最近他和小女孩交往的情况。而从这里又感受到什么?通过一次次深入的感受,相信此刻爱因斯坦那谦逊的性格已深入人心了。此时,可引导学生认识小女孩的行为可贵之处,对待伟人不卑不亢,平等对待,互帮互学,不盲目崇拜。

*本课的生字中“悴”右下角的“十”字不能超过上面的两个人。

*课后1题:旨在引导学生继续学习课文,能边默读边思考,了解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成为好朋友的经过。

*课后2题: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是学生自主扫清阅读障碍的好办法。引导学生在理解词语意思时,除了查字典以外,还可以结合上下文,正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造句。

*课后3题:这道题可在学文过程中进行,引导学生体会句子含义:

⑴爱因斯坦的谦虚。

⑵爱因斯坦改变了自己的穿戴。

*选做题:这是对课文的拓展,旨在引导学生从课文生发出去,扩大自己的阅读量。

教学设计参考

一、质疑课题,整体感知课文

1. 读完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2. 请学生介绍有关爱因斯坦的资料。

3. 这么伟大的一个人,做出了这么一番贡献的人,在生活中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和那个美国小女孩一起走近他,去感受感受吧!

4. 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

5. 抽查生字的自学情况。注意“踱”、“溢”、“搁”和“辅”字的读音。

6. 借助工具书理解课后第2题的词语。

7.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的什么事?用简洁的语言说说。

二、细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1. 文章讲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几次碰面?

2. 第一次碰面:

(1)小声自由读初次见面的段落,你从中了解到些什么?

(2)品读描写爱因斯坦外表的句子,感受他外貌的平凡。再有感情地读有关句子。

(3)从爱因斯坦的举动中你又感受到他哪些不平凡?抽学生读有关句子。在互评中点拨,感受人物的谦和有礼。

3. 第二次碰面:

(1)分角色读4~7段,请学生质疑。联系课后第二题理解“伟大”的意思。并进一步感受爱因斯坦的谦逊、小女孩的天真可爱。

(2)再次分角色读这几段,注意读出人物的感情,以及自己对人物的喜爱。

4. 第三次碰面:

(1)自读8~9段,思考这次会面发生了什么事,用简洁的话说一说。

(2)结合课后第3题说说从这一段中你感受到了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

(3)分角色朗读。

5. 第四次及以后的碰面:

(1)这次碰面和前几次有什么不一样?

(2)通过母亲和爱因斯坦的对话,你了解到他和小女孩后来是怎样相处的?

(3)从这里,你感受到爱因斯坦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小组内先自由谈体会,然后请一位同学把小组意见综合起来说给全班同学听。

(4)分角色读这一段,注意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读出相应的情感来。

三、课外结合、交流拓展

1. 你还了解爱因斯坦的哪些故事,说给大家听一听。

2. 老师讲有关爱因斯坦的故事。

3. 完成课后第2题的造句。

四、总结全文

爱因斯坦平凡,他仅是一个普通的人,一个普通得连自己生活都不会照顾的人;同时,他又是不平凡的,他谦逊的人格魅力、善良的心灵、高超的学识让他不同凡响,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参考资料

☆爱因斯坦

德国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一生为现代物理学发展做出了卓绝贡献。其最卓绝的成就是他突破牛顿经典物理学的框架,创立了适用于微观高速运动领域的相对论。

在爱因斯坦之前,人们自古以来都认为,虽然物质在时间和空间中存在,它们的运动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但时间和空间都是不受物质的分布及其运动影响的。由此,把时间、空间、物质、运动完全割裂、孤立开来。天才的物理学家牛顿也相信这一看法,据之提出了绝对时间、绝对空间和绝对运动观念。爱因斯坦不同意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和绝对运动观,从光速有限出发,提出宇宙间的时间同时性都是相对的,是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的,如月球上事件发生的时间是相对于地球这个参照系来说的。在同时性是相对的基础上,他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间、绝对空间和绝对运动概念。因为时间的同时性都是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的,所以都是相对的;而运动又是与时间紧密相连的,所以运动也都是相对的,孤立地看地球,它的运动是不存在的;空间和时间是紧密相连的,所以绝对空间也是不存在的。从而,爱因斯坦把看起来似乎是彼此无关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了起来,使它们成了相互密切联系的对立统一体,于1905年创立了狭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又经过10年探索,进一步完成了广义相对论创立工作。广义相对论是一种没有引力的新引力理论,是适用于所有参照系的物理定律。它与狭义相对论不同,狭义相对论仅仅适用于不存在引力的物理过程。研究的是直线、匀速相对运动的参照系;而广义相对论研究的是作任何运动的参照系,既适应直线、匀速运动的参照系,又适应加速运动和旋转运动的参照系,因而它是相对论大厦的第二层楼房。广义相对论进一步表明,时间和空间并不是孤立的,物质的分布和运动也反过来决定时间和空间的结构。它们之间也相互影响,是对立统一体。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近代科学技术在20世纪取得的最重大成果,它导致了古典物理学的彻底革命,完成了物理学第三次理论大综合,进一步奠定了现代物理学发展的基石。

1879年3月14日,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东部的乌尔姆,犹太血统。他的父亲海尔曼·爱因斯坦很有数学天赋,但父母没钱供他上学,只好弃学经商,爱因斯坦的母亲保里诺·爱因斯坦是富有粮商的女儿,很有音乐天赋。年幼时,爱因斯坦就开始学习音乐,6岁开始练习拉小提琴,音乐几乎成了爱因斯坦的“第二职业”,小提琴终身陪伴着他。

在爱因斯坦上学之前,他父亲给了他一个罗盘(指南针),罗盘的指针总要指着南北极,使小爱因斯坦着迷了很久。直到成年,他都还记得这件使他印象深刻的事。另一次经历给他的印象也很深刻。在上学几年后,他领到一本欧几里得几何学课本,书中论证得无可置疑的许多公理,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以至于无法按照课程进度学习,而是一口气就将它学完。

爱因斯坦和牛顿一样并不早慧,他到3岁还不会说话,在整个学习期间也无“神童”的表现,甚至在教师眼里显得平庸迟钝,他主要是对教师的呆板教学方法感到不满,而具有很强的独立自主、勤奋自学的探索能力。他在中学时代就自学了包括微积分在内的基础数学及某些理论物理知识,进入大学后,他经常缺课,独自修读了经典理论物理,研究了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爱因斯坦不拘成见,勇于创新。“怀疑一切”的信条始终贯穿他的整个科学生涯。当然,爱因斯坦的杰出科学成就来之于他坚持不懈的毅力。一次,有个青年人请教爱因斯坦成功的秘诀,爱因斯坦给他写下了一个公式:a=x+y+z。他解释说,a代表成功,x代表你付出的努力和劳动,y代表你对所研究问题的兴趣,而z表示少说空话,要谦虚谨慎。爱因斯坦有句名言:“科学研究好像钻木板,有人喜欢钻薄的,而我喜欢钻厚的。”

(张忠 王华)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