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鄂教版: 吃透教材落实目标——鄂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

武汉市光谷第六小学 张竹林

新学网 > 语文 >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学习总结 >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

前言

特级语文教师感言:王崧舟

把课文读通,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朱熹有言:“凡读书,需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问题在于,这样读书,有人不屑一顾,有人不以为然,有人不了了之,也有人不知所措。学生的读书水平普遍不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把功夫扎扎实实地化自在读原文上,这学好语文的金玉良言。

一、再读《语文课程标准》

1、横向把握整体

《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语文教学的航标灯。语文教师首先要深入地学习体会《语文课程标准》,充分领会课标中关于语文的性质、地位、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各年段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的阐述。在没有深入学习课标的情况下,我们的教学容易出现目的性不明确的现象,教学会随波逐流。只有心中有了标准,才知道我们应该做什么,做的怎么样,明白孩子如何发展才是科学的。作为一线老师,必须认识到课标的每一条的价值,理解每一句存在的理由。

2、纵向把握联系

三、四年级属于小学中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低段学字词句过渡到学习自然段的知识,再由段的学习作铺垫过渡到五六年级篇章的学习。要求把低了,课就上得像低年级的课,拔高了又成了上高年级的课。所以教学中要紧紧抓住教学目标进行。虽然四年级和三年级同属于第二学段,在课标中目标是一样的,但在教学中应有不同的要求。四年级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的拔高。三年级阅读教学主要是以自然段为训练单元,而四年级可以以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为训练单元,在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自然段内容上的联系,明确有时不同的自然段讲的是不同的内容,有时几个自然段是围绕一个自然段或一个意思来写的,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的训练可为整体上把握课文思想内容奠定基础,即为五年级的篇的学习作铺垫。我们要明确课标中小学三个学段的目标,理清三个学段目标之间的联系,重点掌握第二学段的各项目标。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不会打混战。

3、纵横交叉把重点

明确中年段《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要求:(略)

读的方式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学会默读、学习略读

读中培养的能力——学习质疑、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读中量的要求---——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不少于40万字。

在学习课标时教师要考虑这些目标我如何落实到每一节课中。一学期结束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反思这一学期教学目标是否落实,落实的情况如何,不能使学生留下学习的债务。

二、教材分析

鄂教课标版四上语文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基本精神,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按照“整体建构,注重体验,强化探究,主动发展”的理念编写而成。

(一)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按照单元主题组编。有8个话题——语言的魅力、人人平等、爱的世界、动物天地、勤学善思、良朋益友、锦山秀水、英雄品质编为8个单元。每个单元有阅读、古诗诵读、乐园三大部分组成。话题是单元的中心,课文是单元的主体,古诗是话题的延伸,乐园是单元的实践。

(二)教材特点:

1、选文特色:充满童真童趣:《书本里的蚂蚁》《太阳,你好!》《阳光洒下来》《童年读水浒传》《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充满人文关怀:《语言的魅力》《检阅》《父爱深深》

语言生动优美:《山和海的书信》《观潮》《听泉》《三潭印月》

题材广泛:《诗人》《儿童和平条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女娲补天》《木兰从军》(有常见文章条约伟人故事神话故事民间故事)

大部分课文感情细腻,需要潜心研读,越读越有味道。

2、诗词诵读的编排特色: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本册教科书选择了8首古诗,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初秋行圃》 (宋)杨万里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望洞庭》 (唐)刘禹锡

《子夜吴歌》 (唐)李白

《别董大》 (唐)高适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元日》 (宋)王安石

单元古诗与学习时节特点相联系,第三单元《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别董大》《元日》;单元古诗与单元话题密切,如《饮湖上初晴后雨》与单元中《观潮》《听泉》《三潭印月》写景内容密切联系。

3、语文乐园设立了“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五个栏目。“我来试试”为进行体现年段特点的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提供一个可操作的平台,按照字、词、句、段、篇的顺序设计的,词训练以积累成语为主。句子训练主要是积累中外名人名言。“乐园”体现语言规律,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的奥秘,体现快乐学习。“探究与发现”有以下内容

· 乐园一 认识反问句

· 乐园二 了解表达和平的方式

· 乐园三 感受关键字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 乐园四 探究表示顺序的词在句中的作用

· 乐园五 学习修改句子简单的错误

· 乐园六 认识排比句

· 乐园七 学习通过排比比喻的方法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

· 乐园八 学做读书卡

学习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探索语言的规律。

4、本册有8次口语交际

· 乐园一 请读一读这本书

· 乐园二 小鸟是我们的朋友

· 乐园三 美丽的校园

· 乐园四 游戏

· 乐园五 是怎么一回事

· 乐园六 真舍不得他

· 乐园七 赞美的话

· 乐园八 我不向困难低头

特点:1、训练内容丰富,训练方式多样。2、文字表述和情境图像结合的呈现方式给训练提供了方便。3、根据单元话题设置交际内容,利于发挥单元教学的整体效益。

5、本册有8次习作训练

· 乐园一 我喜欢的歌

· 乐园二 我自己

· 乐园三 秋天的节日

· 乐园四 落叶

· 乐园五 桥

· 乐园六 我的好朋友

· 乐园七 我爱我的家乡

· 乐园八 我尊敬的人

所有的习作训练都只提示内容,确定范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命题。所有提示语提示学生的思维方向和思考内容,相当于写作提纲。环绕单元话题设置写作内容。写实作文与想象作文紧密结合,以写实作文为主。

综合性学习有四次

乐园二 语文真有趣

乐园四 书本中的动物(学写研究报告)

乐园六 人民币上的风景名胜

乐园八 调查社会用字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实践活动,强调实践,强调动手。其活动过程包含了听说读写各项实践活动,学生必须具备综合实践能力。完成综合性学习的关键是学会合作,学会收集整理信息。

三、教学建议

阅读教学

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时应注意:

· 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前提

·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

· 教师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促进者

不管是哪层次对话都要遵循

语文教学的规律:整体-部分-整体。

1、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前提

(1)由听课的感受谈起

平时听课中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肤浅,没有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课堂上出现不同的声音不能做出评价;教师解读教材不准确,抓不住课文的主旨;在教学中目标模糊,内容上兜圈圈,自己讲的头昏昏,学生听得雾茫茫。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难点不能突破,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教师对教材的解读不深入。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堂课教学效率的高低,与教师在课前是否深入地与文本对话是很重要的,教师解读要文本时要静下心来,要钻进去,深下去。语文课堂首先是我们教师的语文课堂,我们对教材理解得多深,把握的多远,我们在课堂上就能带领学生走的多远,领悟得多深。于永正:这法那法,读不懂教材就没法。

(2)教师解读教材有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教师自己读懂教材

教师首先要与教材的编者对话,了解教材的编写思想、编排体系、选文的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的设计意图等。接着要钻研每一篇课文。首先通读课文,对全文有整体印象,再细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作者是怎样写的?教师解读文本时首先要抛开所有教辅资料,独立深入解读文本。支玉恒说过:“我备课,在读文设计方案之前,决不翻阅任何参考资料,就是自己认真阅读教材。先认认真真地读一遍课文,然后合上书回想文章的整体内容,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再细读,看作者用什么样的语言,铺设了什么样的细节,用什么方法描述等”。支玉恒老师四十岁从一名体育教师转成为语文教师,成为语文教学专家,这与他每次教学时都能独立解读文本是分不开的。教师要能独立解读文本,不断提高解读教材的能力。只有深入独立阅读才会有自己的个性化解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自己都不能读懂文本,那就谈不上做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了。

独立解读文本,不是完全摈弃教辅资料,只是要求教师必须先独立阅读思考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东西,有自己的思考,再参考其他资料,使阅读更全面。如果一拿到文本就翻阅各种资料,往往是别人的阅读代替自己的阅读,久而久之,自己的阅读能力就会减退。在自己独立解读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可广泛参考别人的理解,吸取有益的成分,完善自己的理解。

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要全面深刻。教师只有全面深刻的解读文本,才能把握文本的基本解读,才能合理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因为个性化解读是基本解读的升华,个性化解读前提必须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第二个层面:充分预设

教师自己解读教材后体验阅读中的酸甜苦辣,感受到学生在读书过程中的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接着要充分预设学生的解读。拿到一篇课文教师可问自己:学生会如何理解课文,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我怎样促进学生的理解?文章的重难点是什么,如何突破?如何在促进学生理解课文中落实教学目标?教师要依据教材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重新整合教材,然后再从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创新素质的角度,设计出能够促使学生认真探究的核心问题,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灵活地使用教材这一潜在的文本,提高对教学的认知水平,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听说读写的活动。这样教学设计才会更有针对性,课堂上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教师只有全面深入解读教材,才能有更合理的教学设计,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阅读。

2、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

(1)充分自学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教师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促进者。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充分,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实际教学中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刚把课文看一遍,教师就开始提问、讲解,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和所提的问表现出茫然的神色。这种教学肯定是脱离文本,架空分析的一种形式。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文本,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前预习的方式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和自学的能力。“教是为了不教”我们的阅读教学最终的目的是学生能够读独立阅读。预习的习惯和自学能力的培养需要逐步培养和提高。开始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时,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的思考和留下的痕迹都是浅层的,阅读目的很模糊。教师在引导时要把握年段阅读要求,将阅读方法和所需培养的能力有机的结合来。四年级学生阅读要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学会默读、学习略读,读中提出自己的疑问、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如果学生在三年级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和自学的能力,到四年级指导学生预习时可做以下提示:

a、把课文大声读三遍,做到正确流利,想课文主要写什么?

b、自学生字新词,做到会读会写。

c、默读课文,把不懂的词句做记号,并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积累,借助字词典理解词句意思。

d、根据课后思考练习的要求边读课文边思考。

e、学习课文中你有哪些想提的问题。

f、划出本课你欣赏的词句。

这五步提示是对学生自学方法和过程的指导,是紧扣第二学段学生阅读所要达到的能力提出的。每次预习也可根据课文特点作一定调整。如果学生以前没有预习的习惯,教师可以由易到难、由单一到多项任务引导,逐步提升预习能力。

(2)课堂交流

在教师和学生分别都充分解读了教材的基础上,下一步就是课堂交流了,包含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生本交流等。

交流的第一步: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预习状况。

学生课前做了预习,教师要认真督促检查:通过让学生朗读课文,可以了解学生识字的情况,了解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和学生对课文思想感情的感受程度;要求学生质疑,质疑与思考有密切的联系,不会思考的人难以提出问题,根据学生所提问题,教师可以了解学生预习的深度。还可采用学生汇报的方式。要求学生汇报自己如何自学的,自学中通过什么方式解决了哪些问题,遇到了哪些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彼此之间能互相学习交流自学的方法和自学的内容。

交流的第二步: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教师要适时指导。

在学生充分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应该了解到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哪些内容已掌握,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再把教学目标和学生预习情况结合起来考虑,还有哪些目标没有达到,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该采取哪些措施。教师的指导应该对学生的自学起到梳理和调整的作用。在学生交流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要集中解决。要求学生提问时,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可能问题还很多,教师要能从纷乱的提问中捕捉那些对理解课文起到关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理解。同时还要训练学生提问的能力,开始学生的提问可能是浅层的,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要防止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不加思考就提出问题。举例说明略

课堂交流中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时,还要考虑如何把课标中要达到的目标落实到教学过程中。

a、“读”的能力

四年级学生应具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的能力,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课程标准》指出:“在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默读的训练。带着问题默读,在读中思考,边读边提出自己的问题,找出答案。在默读中要求学生动动笔,圈圈、点点、划划、写写,使学生读思写结合,动手动脑相结合,通过“圈点批注”,在“静思默想”中“潜心会文”。

实际教学中,略读是容易被忽视的。如何指导略读?略读和默读总是连在一起的。略读的训练时机应放在初次接触文本时,要求学生一目一行地默看,然后说出文章的大意。开始训练时,可要求学生略读某段,说出大意,然后略读几段,最后略读全文,并都能说出文章大意。略读能力在循序渐进中提高。正确流利地读课文学生都能做到,但如何达到有感情地读课文,还需教师不断的引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建立在充分解读基础上的。除此之外,教师的范读非常重要,不管是初读还是精读或者是整体回归读,教师有感情地范读都会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感情朗读的欲望。

b、理解词句的能力

词是句子的基础。理解词语的方法一般有3种:借助工具书,根据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理解。因为借助工具书和根据生活经验理解词句最终落脚在联系上下文理解,查字典理解词句常常只是停留在对词语的字面理解上。如:第七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作者借德国街头临街窗上摆满花这一小视点赞扬了德国人创造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境界。文中有“应接不暇”一词学生以前没学过,学生通过查字典得到的解释是:原指景物很多,顾不上欣赏。后形容太忙,应付不过来。这样只是理解词语的表层意思,是不行的,要回到课文中联系上下文理解。教师可提问:“应接不暇”在课文中怎么理解?学生通过读课文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理解:在德国临街窗上的花太多了,让人看都看不完。教师可继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从“应接不暇”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学生从文中可以得出这样的观点:从这个词可看出德国人爱花的真切,德国人养花是给别人看的。从这个词还可体会到:德国人创造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境界。这样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同时也在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的主旨,在理解课文内容中更深入地体会到了词语的含义。两者相辅相成。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查字典理解词语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一定还要回到课文中联系上下文深入理解。所以平时教学中要重点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

c、概括复述的能力

四年级阅读教学中要训练学生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文章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的能力。要训练学生复述的能力,首先得训练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说出文章的大意,在学完课文后再要求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何训练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举例说明(略)复述课文时首先引导学生想课文主要内容,再想主要内容分哪几部分,每一部分又讲了哪些内容,这样在学生脑中搭起课文内容的框架,复述就容易了。

d、积累的习惯

中年段是语文积累阶段,在课内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优美词语,精彩语段,还要引导学生将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也积累下来。平时可要求学生准备一本积累本,将优美句段集中本上,经常阅读,有时还可以建议学生背熟。每周检查交流,可引导学生将积累本趣味化,根据内容描花添彩,贴卡通画,增强学生趣味性,积累贵在坚持,只要坚持了一定会有效果。

古诗教学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中国古代诗词是我国文化的精髓。本册中8首古诗,古诗诵读教学要以学生的诵读为主,让学生在诵读中识字,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入情入境,诵读中积累。对诗意的理解,可让学生配合情景图和文字自己领会。诵读过程中,可让他们简要说说自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及对作者感情的体会。要引导学生从旧知向新知过渡,从课内向课科外拓展,以提高诵读效果。如:《初秋行圃》教学这首古诗时,可让学生回忆曾学过的有西关“蝉”的古诗:“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月夜行黄沙道中》《所见》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这是从诗的内容扩展,《别董大》这首诗描写的是大雪纷飞中发生的故事,学习这首古诗时可让学生回忆描写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诗,《子夜吴歌》这首诗拓展时可让学生回忆李白所写的诗,或者让学生举例描写戍边题材的古诗。学习一首古诗让学生搜索相关内容的诗歌,拓展了学生的知识,也便于学生记忆,学生的积累也更丰富,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习作教学

1、把准方向

首先需要我们每位教师系统学习课程标准中关于习作的每一条规定,尤其对本学段的习作要求,一定要一条条学习,一点点分析,彻底读透这些要求,明白这些要求具体指的什么,明白自己如何在自己的教学体现这一切。不知道这些要求,我们的习作课堂肯定会走样。另外还有习作教学建议、习作教学评价也需要我们反复研读。

2、读写结合

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有机结合,教师要对教材中每篇课文在表达方法上有哪些特点应掌握清楚,本学期要向学生介绍哪几种表达方法也要清楚。再考虑本学期将向学生介绍的几种表达方法在哪几篇课文表现比较突出,在引导学生理解那几篇课文时有目的向学生介绍表达方法。例如:

第五课《太阳,你好!》和第十八课《山和海的书信》运用了并列的方式,可引导学生仿写的方式进行练笔。第五课让学生按课文内容仿写:他知道小朋友们爱吃水果,就发出光,送来温暖,叫瓜田长出了蜜,果林挂满了甜;他知道小朋友( ),就( );他知道小朋友( ),就( )。这样仿写既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也训练了学生写的能力。第十课仿写形式:月亮升起时,星空为你穿上银色的舞衣,这时的你,看起来真神秘。朝阳升起时,( )这时的你( );太阳当空时,( ),这时的你( )。第十课《蝉》这篇课文第2、3、5、6自然段都运用了总分的方式构段,学习课文时可指导学生运用这样的方式写一篇短文或一段话。第二十一课《三潭印月》在表达方法上有这样的特点:全文按总分总的方式写的,第二、四自然段运用设问的方式构段。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体会这两种表达方法,学完课文后可指导学生运用这样的方式进行练笔。

每篇课文在表达方式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将阅读教学与习作有机结合,总会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指导学生小练笔,长期坚持训练,学生不仅可学到很多表达方法,在习作中学生还会很自然地运用这些表达方法。学生的小练笔要及时评析,评析重点放在学生是否把本节课中介绍的表达方法在合适地运用。

3、精心组织习作指导和讲评课。

教师要精心设计每次习作指导和讲评课,本册习作中有许多提示语,如:第二单元,《我自己》,提示语有“我的外貌;我喜欢的颜色;我爱吃的食品;我喜欢的体育活动”提示语的目的是提示学生可按这几个方面写。如果在写作指导中首先让学生看习作要求及提示,所写的习作很大一部分就像是按提示回答问题一样,作文呈现罗列式的,段与段的衔接很生硬,习作不能浑然一体。指导习作时教师首先要反复揣摩习作要求,对本次习作的重难点要了然于心,然后引导学生围绕习作主题展开话题,打开学生思路,由说到写,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习作,使学生感受到习作很简单,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要重视作文讲评课的作用,认真上好讲评课。

4、日积月累出效果。

平时可坚持让学生写日记,中段学生可写日记或周记,日记要不拘形式和内容的,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体会到日记就如自己的好伙伴,喜怒哀乐都可向她表达,教师要勤于批阅日记,批阅时首先要尊重学生,如:如果学生写的内容不希望老师看,学生自己就把那页内容折叠起来,不希望在班上交流的就在本上做记号,教师要严格守信,尊重学生。在批阅日记时,要能把学生当朋友,批语能给学生关怀、鼓励和指导。为学生排忧解难,长期坚持学生会对写日记感兴趣,对教师的批阅充满期待。还可利用一点时间展示学生日记,定期把写得有进步的学生的日记向家长反馈。

四、教学中要注意的几点:

1、教师尊重学生个性化解读要有原则性

本册教材中有多篇课文学生都会有不同的解读。阅读是学生个性话解读,但教师尊重学生个性化解读要有原则性,对偏离文本基本解读或与基本解读相违背的解读要能正确引导,不能无原则的尊重。如第十六课《伯牙断琴》文中描写了因钟子期去世,伯牙悲痛万分,他扯断琴弦,把琴摔在地上,说:“知音已去,我弹琴还有什么意思呢?”从此,伯牙不再弹琴。从全文的角度来体会,伯牙因失去知音而悲痛万分,竟然连自己苦练多年的无比热爱的弹琴之路都决断了。可见在他心目中知音比自己热爱的艺术生命更重要。学生在讨论伯牙摔琴之行为时,有的出现这样的解读:认为伯牙太傻,不应该摔断琴,他们认为“天涯何处无芳草”。这样的观点只能针对摔琴这一独立的行为,用来劝慰伯牙是可以的,如果是用来评价伯牙的就是对文章的错误解读。学生出现这样的解读,主要是学生站在今天的角度看待几千年前的人和事,没有深入理解到伯牙练琴的不容易,遇到一位知音更不容易的感受。如果学完课文学生从全文的角度得出这样的想法,就是与课文基本解读相违背的。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出现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课文内涵还未深入理解,还没有理解伯牙为什么要摔琴。《山和海的书信》课文主要讲朋友之间要学会互相欣赏。学完课文有学生提出是朋友应该既要学会欣赏对方的优点,也应真诚地指出对方的缺点,不能一味地说好话。学生这种解读就是对基本解读的升华,因为他首先肯定了文中的主旨朋友之间要学会欣赏,在此基础上还能更进一步地指出朋友之间还要能指出对方的缺点。这样的解读就应该鼓励,因为这说明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还对课文有更深入的思考。

2、课外阅读的

要将课堂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课标规定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课外阅读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落实,往往会落空,。平时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建议有计划的布置阅读作业,家庭作业不能布置大量的写的作业,学生时间紧了,阅读时间就容易被挤占。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作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教师还可借助本册教材第五单元《童年读水浒传》这篇课文有机的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3、《子夜吴歌》(唐)李白教材中对“捣衣”的解释值得商榷,把“捣衣”理解成洗衣服时把衣服放在石头上用木杵捶击有不合理之处,“捣衣”应该是唐代做新棉衣时的一道工序。

结语: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得有四大支柱的坚固支撑。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语文教师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语文教师的灵性,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语文教师的活性,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语文教师的诗性。(王崧舟)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