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贾岛“推敲”》教材理解 简约而不简单——《贾岛推敲》教材解读

吉林市朝鲜族实验小学校 于文波

新学网 > 语文 > 长春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 贾岛“推敲” > 贾岛“推敲”教材全解

长春版第十一册把这几个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编入了教材,颇具深意。下面我就着手解读——

第一、我是“学者”我要读——对话历史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和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学习它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社会生活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小学阶段要为初、高中学习文言文和课外阅读文言文打下基础。而且,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读懂浅显的文言文是新课程标准对我们语文老师的明确要求,所以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文言文要教,而且要教好,莫让学生从小就厌倦文言文,那就真的误人子弟了。

第二、我是教师我要读——对话编者

引入小学阶段的古文并不多,大多是人们耳熟能详、浅显易懂、家喻户晓的经典小故事,起到过度和铺垫作用。通过学习文言文,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音韵、节奏之美。可是我认为《贾岛推敲》这篇文章的选入应该还有着另外的深意。“推敲”的典故由来已久,引入课本的目的我的理解应该是着眼于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用词的妙处,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推敲文字的优秀文化传统,养成严谨、认真的写作态度。不仅《贾岛推敲》如此,《荆公改字》《欧阳定稿》也是这样,这是第十一板块的主题。

第三、我要上课我得读——对话文本

当我是一名教师读者时,我应该知道——这篇文言文,讲的是唐代诗人贾岛潜心推敲诗句的故事,表现出诗人反复吟咏、苦心推敲、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作者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内容具体。开篇先讲诗人在驴上得一诗句,然而“推”“敲”二字难确定;接着写诗人因在街上比画着推门和敲门的动作而挡了韩愈的路;然后写韩愈认为用“敲”字好,并邀请贾岛一路同行论诗。好个贾岛,“两年得三句,一吟双泪流”,其吟诗之苦,佳句之难得跃然纸上,千百年来传为佳话。

第四、我是朝实验的老师我得读——对话学情

学生们经历了6年的学习,语文基础逐渐扎实,思维活跃,喜欢读新奇特的文章,大多数学生不愿意写作文,写作文时更是喜欢一蹴而就,不愿意修改自己的习作,有的甚至读都不愿意读就交上来了。《贾岛推敲》一文的编入,我认为是其用意超出了赏析古诗文的范畴,明确地指向了——让学生从文学家的典故里面明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让他们养成修改习作的好习惯这一目标。恰恰和我们教学中所遇到的难题相吻合。

我们学校是一所民族小学,实施三语教学,学情稍微复杂一些。这段时间,我做了一个关于学生习作修改习惯的统计,结果发人深思:

修改习作习惯调查表

人数:40人

作文后自主

修改情况

人数成绩特点
认真修改18人特优3篇,优秀13篇,良好2篇语言优美,表达流畅,错字少,病句少。
适当修改12人特优2篇,优秀6篇,良好4篇语言较优美,语句通顺,用词准确,错字少,病句少。
不修改8人优秀1篇,良好2篇,其余及格个别作文不错,大多出现较多错别字,多处病句。
不认真写2个不及格,需面批表达、书写、字数多不符合要求。

喜欢修改习作的孩子大多作文成绩优秀,不喜欢修改习作的同学作文出现明显问题(别字、病句)较多。

综合以上,我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个字,能借助课后注释读懂课文的意思,了解故事内容。

2.掌握文言文的朗读基本技巧,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古人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推敲炼字的优秀文化传统。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读文言文的技巧,以读促理解,在读中完成对文章的积累。

2、感受推敲炼字的优秀传统,养成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三、以读为主的教学流程设计

对于文言文,我觉得学生有“三怕”——第一怕读;第二怕背;第三就是不愿意背。这是难点,又是重点。所以在这里,我暂且不谈其他教学环节和技巧,仅以“读”来解读我的教学流程: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文言文课文的教学,我确立了读文是第一位的设计理念,旨在通过读来保持文本的温度,通过读来激发学生的热度,通过读来跨越时空的维度。让学生要读、乐读、爱读,潜移默化中突破难点,完成任务。

一要读准——范读

教师范读宜慢不宜快,宜连不宜断,宜醉不宜醒。教师通过缓慢的、语断意连的,情感充沛的语气语调做示范,让学生对词语、句式与白话文

有较大差别的文言文产生兴趣,进而达到能够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的目的。

附断句: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

二要读顺——自读

让学生练习读文,不提过多要求,只要求有停顿、有节奏、正确读。

三要读懂——解读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了解文本的意思即可。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求他们逐字逐词及其准确地译出原文自然是不合理的。但从训练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口头或书面表达能力的角度来看,要求学生必须能大体讲出原文的意思。可以采取讨论、合作等方法,配合教师的指导实现对文本的理解。

四要读出情感——朗读

文言课文大都具有音韵美和节奏美,以及特有的气势和神韵,这篇文言文篇幅短小,读起来占时不多,适合朗读。综合教师的范读,加上师生共同对语句停顿、语气、节奏的选择和感受,学生已经基本能够读出文章的停顿、语调、语气。

此外我还准备了领读、教读、带读、自主读等十八般读艺,等学生读完了,也就背诵下来了。教师的难点突破了,背诵任务完成了,学生一看没有背诵作业乐了,兴趣在教师的呵护下保留下来了。

这只是第一步,对于《贾岛推敲》一文,无疑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通过演绎的方法把“推敲文字”这个信息在学生的记忆中打上烙印。

研读“推”和“敲”同样不可或缺。

事实上,这正是这篇课文的人文点,落实这一点,应结合课后的小讨论进行,即:议一议“敲”和“推”到底哪个好?

贾岛对“僧敲月下门”一句中用“敲”字还是用“推”字,苦心斟酌良久,举棋不定,最后是韩愈一锤定音。然而,“敲”和“推”字孰优孰劣,历来是见仁见智,因人而异,分歧有,争议也有。六年级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因此允许他们有不同的看法,课标明确指出“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进而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用词的妙处,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推敲文字的优秀文化传统,养成严谨、认真的写作态度。

最后,我有两点说明:

第一点:出示(多难兴邦)这是温总理在地震后的汶川中学板上的题词,鼓舞了全中国人,这四个字深入人心、蕴含了太大的力量。我要说的是,这句话来自《左转》,一个没有深厚文言文功底的人,是找不到这么贴切的语言的。古文已经成为中国人语文素养的一部分,无论你未来是工人、农民还是文学家,程度深浅之分而已。所以我是赞成学习优秀古诗文的。

第二点:一位哲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文本作者的意图是当代人不可能“客观”地完全再现的,读者和作者之间的“时间间距”是不可能也不

应当克服的。解读文本只是从文本中接受有意义的东西,并把它们“解释”成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

虽然如此,但是因为我反复经历了“普通读者—教师—学生”的文本解读心理历程,这个历程足以使一个语文老师信心满满,所以我可以大声的对我的这节课说一声,我的课堂我做主,而且完全可以做主。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