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莲文化的魅力》活动指导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本次综合性学习有四项内容,每项活动都有各自的任务和目的。

关于“对莲的科学探究”。教科书中设置了5个小问题,学生可根据条件分组开展活动。然后在活动基础上,写一篇说明性的文字,这段文字用科学知识来解释“莲”的特性,而不是用文学的视角来写一段感悟或哲理性的文章,当然,说明语言也要力求生动形象、简洁准确。下面以藕断丝连的科学解释作一下示范。

谈到荷,自然就要提到藕。荷属睡莲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种植在浅水塘中。其茎生于淤泥中,变态为根状茎,即是藕,也称莲藕。藕横长在泥中,靠基茎节上的须状根吸取养分。由于藕肉质肥厚,脆嫩微甜,含有大量的淀粉,营养丰富,所以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爱的食品。

当我们折断藕时,可以观察到无数条长长的白色藕丝在断藕之间连系着。为什么会有这种藕断丝连的现象呢?

这就要观察一下藕的结构了。原来植物要生长,运输水和养料的组织,叫导管和管胞。这些组织在植物体内四通八达,在叶、茎、花、果等器官中宛如血管在动物体内一样畅通无阻。

植物的导管内壁在一定的部位会特别增厚,成各种纹理,有的呈环状,有的呈梯形,有的呈网形。而藕的导管壁增厚部却连续成螺旋状的,特称螺旋形导管。在折断藕时,导管内壁增厚的螺旋部脱离,成为螺旋状的细丝,直径仅为3~5微米。这些细丝很像被拉长后的弹簧,在弹性限度内不会被拉断,一般可拉长至10厘米左右。

藕丝不仅存在于藕内,在荷梗、莲蓬中都有,不过更纤细罢了。如果你采来一根荷梗,尽可能把它折成一段一段的,提起来就像一长串连接着的小绿“灯笼”,连接这些小绿“灯笼”的,便是这种细丝。这种细丝看上去是一根,如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会发现其实是由3~8根更细的丝组成,宛如一条棉纱是由无数棉纤维组成一样。

细密缠绵的藕丝,很早就引起了古人的注意。唐朝孟郊的《去妇》诗中就有“妾心藕中丝,虽断犹连牵”之句。后来,人们就用“藕断丝连”的成语来比喻关系虽断,情丝犹连。

在“对莲的科学探究”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实事求是,严谨负责;让科学和事实说话,而不想当然或主观臆断。

关于“大家都来赏荷花”。这项活动根据学校现有条件而有选择地开展,也可以进行适当的变通,如可以运用电子声像技术来展现荷花仪态万方、绚丽多彩的美,也可让学生用自己的画笔来表现他们心中的荷花……

关于“莲文化探胜”。课本设置了3个讨论题。

讨论第1个问题要注重学生的文学积累。要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正如课本中所提示的那样,“在讨论前最好多读一些描写莲的诗文”。一般来说,在文学作品中,莲被赋予清纯、高洁、脱俗、正直、娴静、深情等品质。当然,在讨论中,应联系具体作品来谈,而且在讨论中应该对文学作品中莲的形象有所描述,这样做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可以让听者(同学)具体感知莲的“美好品质”,有利于展开讨论,还可以与同学们一起再次进行审美观照,获得审美享受。

讨论第2个问题要注重培养学生联系的、辩证的思维方法。“出淤泥而不染”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常常能表现出人们对事物或人生的不同的认识向度。两者都有道理,可让学生展开讨论。

讨论第3个问题主要涉及到对佛教的了解。下面一种说法权作参考。

据考证,荷花的老家在印度等热带地区,印度人还将它作为自己的国花。由于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所以荷花在印度与佛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画佛、塑佛,佛座必定是莲花台座。为什么佛要坐在荷花上呢?据佛典介绍,主要是因为佛法庄严神妙,而莲花软而净,大而香,所以“莲花台,严净香妙可坐”。

佛经中还有一则“莲花夫人”的美妙故事。有一只鹿生了一个美丽的女子,仙人将她抚养成人。她走过的地方,会有莲花长出来。这便是“步步莲花”一词的由来,人们现在用它来比喻经历的辉煌。

关于“编一首《采莲曲》”。这对于有的地方学生来说可能难度较大,因为大多数学生没有这方面的观察和体验。可以选做,亦可以对此进行变通处理,如改换成其他形式的写作练习等。

关于口语交际和写作。莲与文学艺术、文化生活关系密切,可以通过吟诵、欣赏、评说、解说等活动来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可以通过写随笔、杂感等写作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总之,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锻炼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写作能力。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