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伤仲永》教学设计

平罗四中 侯春媛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七年级下册 > 伤仲永 > 《伤仲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掌握有关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加强文言文的朗读训练,注意朗读的节奏、感情、语气,提高对文言文的朗读、理解、赏析能力。

过程和方法:

指导学生准确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懂故事,并能复述故事,感悟故事。通过充分的活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问题,积累知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准确把握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

教学重点:

1.掌握有关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提高对文言文的朗读、理解、赏析能力。

2.理解文章大意,掌握方中用才能衰退的原因。

教学难点:

1.理解特殊的文言句式

2.弄懂文章主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指名学生介绍自己积累的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刚才大家所欣赏的名言警句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人的才能和什么有关?(勤奋)但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恃聪明,自认为有天赋,结果最终沦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人。(出示课题)

二 作者作品简介

1.提问:这是王安石的作品。哪位同学了解王安石以及他的作品,来给大家谈谈?

(学生讲述)

[投影]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2.题解

(教师)讲述:本文是一篇随笔。

[投影]随笔,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种。古代随笔常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短小活泼,意境隽永。

3.(教师)提问:谁能说说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

[投影]明确:哀伤,叹息。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之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诵读,划出读不准的字音.

2.学生听录音,把握朗读的节奏及感情。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指正。(师生从字音、停顿、感情上进行评价。)

4.全班齐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说说。

可能出现的句子停顿[可根据需要投影]:

(1)仲永/生五年 .

(2)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4)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5)传/一乡秀才/观之.

(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7)、余闻之也/久 .

四.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引导学生解决文中的难字、难词、难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在小组内讨论,共同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句,并结合注视进 行解决(可四人小组探讨)。

(2)学生质疑,教师点拨。

2.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投影出示,开展知识竞赛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1)理解词语

A“养父母”养:赡养。 B“传一乡秀才观之”一乡:全乡。

C“或以钱币乞之”或:有的人。D 邑人:同县的人

E“从先人还家”从:跟从。 F“前时之闻”:以前听到的名声。

(2)翻译句子(投影展示,学生翻译。)

3.理解下列句式

A“不使学”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

B“还自扬州”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从扬州回家。

4.[投影]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进行归纳.

5.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你还有什么新的、 独到的见解吗?

6.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写作手法.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然后派代表阐述小组意见,再互相评点,归纳总结答案.

六、体验与反思:

请同学们以“从方仲永的悲剧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谈谈自己的感受。时间在1分钟左右.

七、教师总结:

今天的语文课就要结束了。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了《伤仲永》这篇文章,同学们的发言非常积极,而且很有创意,让我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吸取方仲永的教训,珍惜大好时光,只要懂得了“天才出于勤奋“的道理,相信每位同学都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收获。

八、布置作业

1、完成文后练习三

2、把<伤仲永>这篇文章改成一篇400字左右的小故事写在小作文上.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