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木笛》教学设计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五年级上册 > 木笛 > 木笛同步课堂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背景分析: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有困难,不过学生在第一课是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对南京大屠杀的背景以及当时的情况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对学生感受朱丹的情感奠定了基础,本课教学重点是朗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木笛手朱丹的爱国之情。教学难点是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所以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引导学生边默读课文边做批注,有助于学生思考问题。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知道朱丹在考场上为什么放弃终试,后来为什么又被破格录取。

2、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木笛手朱丹的爱国之情,知道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祖国的历史。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木笛手朱丹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木笛》。

二、深入探究:

(一)、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接读课文。回忆课文内容。(请同学展读)(二)、教师导语: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记忆最深的恐怕就是12月13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是啊,1937年12月13日正是南京数十万人遇难的日子,数年后的12月13日正值木笛手朱丹参加乐团终试的日子。然而朱丹在考场上却放弃了终试,但是当晚又被破格录取,这到底是为什什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

(三)、请同学想好自己的观点后在组内和同学交流。

学生在汇报过程中,教师做适当引导:

(因为考试中让他吹奏一曲表现欢乐的乐曲,他拒绝吹奏,最终放弃考试。后来大师听到了他出色的演奏,同时被他的爱国之情所打动,所以破格录取了朱丹。)

1、请同学把相关的内容读出来。(5——23)

2、教师引导学生品文嚼字,咀嚼文章的味道。

①当朱丹看到卡片上写着:第一项,任选一首表现欢乐的乐曲时,他是怎样的神情?(出示课件)(看过卡片,朱丹眼里闪过一丝悲戚。)为什么悲戚?为在这个令人悲痛的日子里抽到这样的考试题而难过、悲戚,它的沉痛的心情使他无法演奏。他会本能的拒绝,但同时又预感到,拒绝可能使他失去机会,然而对一个木笛手来说,展示自己的吹奏才华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他真的舍不得失去这次机会,所以他痛苦、悲戚。他可能还会想到,在不该忘却的日子里,有人竟然出示这样的试题,这是我们民族的悲哀……

②引导学生细读第9自然段后面的文字,说说从哪些语句或词语当中体会到了什么?(“沉默片刻”:不是草率行事,迅速地、冷静地进行了思考,最后做出为了悼念亡灵,宁可不被录取,也不演奏欢乐曲目的决定。深思、熟虑。(板书:遇事冷静)“深深鞠了一躬”、“歉疚地说”、“请原谅”:非常有教养、懂得尊重他人、做事有理有节的青年。(板书:有教养)“我可以不演奏欢乐的乐曲吗?”:他还是在争取机会,对于一位木笛手来说,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想演奏,想展示自己,在考虑自己的前途。)

③轻轻的一句话引起了怎样的反响?“这轻轻的一句话,犹如闷雷在会场爆裂。一时间, 所有考官都窃窃私语起来。” (出示课件)为什么轻轻的一句话,却犹如闷雷在会场爆裂?(因为谁也没有想到他会提出这样的请求。虽然话音很轻,但引起的反响很大。)

一时间,所有考官都窃窃私语起来。他们可能会小声地说些什么?(他是怎么了?为什么要换个曲目?会不会是他的能力有问题?……)

(1)指导对话。

﹡师读旁白引读(11——22自然段)(过了一会,大师冷峻的问;朱丹回答。),随即指名,两名同学分别读朱丹的话和大师的话。

﹡引导学生观看南京大屠杀中军民遇难录像。学生边观看,教师边引导。(是啊,朱丹没有忘记,12 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在长达6周的时间里,日本侵略者进行大规模的烧、杀、淫、掠。南京市百分之八十九的房屋被烧毁,大火整整烧了7天7夜,他们枪杀活埋中国34万民众,几乎所有的女同胞都被他们所迫害,他们的年龄小到几岁大到80几岁。从始至终他们没有停止过一天对中国的掠夺。这次大屠杀,是世界史上空前绝后的。面会这样的历史,朱丹怎能吹奏起欢乐的乐曲?)

﹡师指导朗读。朱丹的语气应该是沉重的、坚定的。大师的话应该是充满疑惑的。(再找一组同学读直接读对话。同桌读。展读。自由选择角色读。)

﹡在大师与朱丹的对话中,当说到了这一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时,很久,很久,会场一片沉寂。为什么会这样?(大家突然意识到这一天的特殊背景,心情也一下子变得沉重起来。)

﹡为什么大师果断而又惋惜地说:“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就这样,朱丹放弃了终试。

(2)引导学生感受入夜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的那感人的一幕幕。

﹡教师导语:入夜,南京城开始飘雪。朱丹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走去。

﹡师读第25自然段。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自读,说说感受到了什么?(南京市的孩子们都自发的聚集起来,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的同胞。他们知道这段历史,他们记住了这段历史。文中把这些孩子比作幼松林,相信他们一定是坚强的。﹡生齐读25自然段最后一句。(孩子们手中的蜡烛也流泪了。)

﹡请同学们观察插图,看看每个孩子的神情。(凝重)

﹡师引读。(面对这感人的画面,朱丹伫立雪中,小心的从绒套中取出木笛吹奏起来。接着,生齐读。(配乐)生读后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入夜大雪漫天,天公落泪。朱丹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面,吹奏木笛悼念亡灵。他的情感的以畅快淋漓的宣泄,这正是朱丹此时此刻复杂心情的写照。可以说墓碑凝冻着这声音,眼前的孩子温暖着这声音。墓碑是耻辱,孩子是希望。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的心里还是那样的平静吗?不觉的肩上多了些什么吗?(担负起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的重任)

﹡师引读,孩子们在静静地倾听,他们似乎听懂了这如泣如诉的笛声。你们也在静静地倾听,你们听懂了什么?(生谈一谈,结合收集到的资料)

﹡生自读29——32自然段。再齐读31自然段。朱丹出色的演奏、强烈的爱国情博得了大师的欣赏。就这样,朱丹被录取了。

﹡可见,朱丹是怎样的一个人?(爱国青年。演奏木笛水平出色的人。可谓德才兼备,希望我们同学能够做这样的人。)

﹡让我们回过头来再去审视一下文中对朱丹外貌的描写。(他看上去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了一株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作者为什么不惜笔墨描写朱丹的装束?(通过对朱丹外貌的描写突显人物的性格,这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方法。回想一下文中还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细细品读这段文字,从哪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一身黑色:他的装束表示出对亡灵的哀悼。衣衫上的梅花:表示了中国人的不屈不挠。仿佛把自己紧束成了一株梅树:显示出了中国人的气节。(吟诵古诗——咏梅。朱丹就像梅花一样有气节)。

﹡同学们,我们有像梅树一样傲然挺立的中国人,我们有像松树一样坚韧挺拔的中国人,我相信,我们的中国不再会有那样屈辱的历史,未来一定光明灿烂!

﹡文章的最后写到“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紧紧握着木笛。” 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是因为大师对朱丹充满敬佩之情。朱丹的手中,紧紧握着木笛表现出他对木笛的喜爱。

﹡文中四次提到朱丹手中的木笛,找出来读一读。朱丹手中的木笛贯穿文章的始终,可见,围绕朱丹手中木笛发生的事情,可以找到这篇文章的线索。“进入终试 拒绝吹奏,取消资格纪念碑前吹奏悲乐破格录取” 正是因为朱丹手中的木笛贯穿文章的始终,所以我们这篇文章的题目就为《木笛》。

三、在学习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大家的心情都是比较沉重的,或者说是难以平静的。

请同学们记住,我们要记住历史,记住耻辱的历史,记住辉煌的历史。但是,你们不要忘记,你们更重要的任务是创造更加辉煌的历史!有时间的话进行小练笔——写写自己的感受。

学生效果评价设计:

默读、朗读采取生生评价、师生评价、自主评价相结合的形式,提高学生评价能力。

与以往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1、搜集大量视频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结合文中插图,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