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人教新课标六上:《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六年级上册 > 伯牙绝弦 > 伯牙绝弦说课技巧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一定的节奏。

2.读懂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读好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4.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高山流水》

【教学课时】一课时

【板书设计】

25.伯牙绝弦

伯牙 鼓 无琴

善 知音

子期 听 有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题——未成曲调先有情(5分)

课前同学们背诵了很多首古诗、词、曲,很有节奏。我们还学过一篇文言文叫《杨氏之子》,能试着背一背吗?

1. 古文引路谈话:

文言文是我们中国文学的瑰宝,更是我们民族所独有的,它不仅语言精练,而且寓意深远,是值得我们深入理解和研究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文言文。温故而知新。这是我们第二次学习文言文了,还记得怎样理解文言文吗?(多读,借助书下注释,借助工具书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看插图……)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的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

2.汇报资料,粗知人物形象

(1)通过课前的预习和查阅资料,大家对伯牙、钟子期有了哪些了解呢?老师做适当的补充。

预设一:

通过查阅资料和观察插图,我知道了那个衣着华丽、羽扇纶巾。这是当时晋国达官贵人的打扮。他就是当时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 。图上另一个青布包头、两截布衣。这是当时楚国平民百姓的装扮,他就是楚国的樵夫──钟子期。课文讲的就是他们的友情故事

预设二:

通过预习我知道伯牙是楚国有名的乐师,钟子期是一个山野樵夫。樵夫就是【以打柴为生的男子。】两人地位悬殊,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懂——音乐。

预设三:

我还有补充:伯牙乃春秋时期著名的琴师,擅弹古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小结: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些收集处理资料的方法,相信这对于帮助我们理解课文一定大有好处。现在我们就一同走进这个千古流传的感人故事.

3.解题质疑: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准字音,强调“弦”的读音。

师:“弦”是什么,谁知道? 生:琴上的弦。

师:嗯,对于鼓琴而言,弦就是琴之魂哪。同学们再看“琴”字,它上面的2个“王”,如果我们把它连起来,它就像丝丝琴弦。古人在造这个字的时候就是用象形的办法,把琴弦标注出来了。可见,弦对琴来说是多么重要啊。师:那“绝弦”的“绝”,怎么理解? 生:断绝。

师:看,你会利用注释,会利用身边的资源,不错。连起来,“绝弦”的意思?

生:把弦弄断。

师:你会颠倒语序,用现代文的话来理解,真好。这文言文的翻译啊,不能逐字逐句,那么呆板地翻译,要学会变通。

师:谁来连起来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生:俞伯牙把琴弦弄断了。

(2)质疑:

学贵有疑。琴仙伯牙居然弄断了琴弦,有什么想说的吗?这个绝弦仅仅是把琴弦弄断吗?(是今天不弹,明天不弹吗?)他永远地告别了弹琴,他彻底地放弃了弹琴。他实际上是在向世人宣告,他从此不弹琴了。伯牙可是著名的大乐师,音乐是他的生命,琴是他的至爱,他为什么这么做?其中必有蹊跷。

(二)、练读文——抑扬顿挫品音韵(5分)

1.学习古文“读”为先,a、请同学们自由读,大声读,按照自己的节奏,有生字的地方或者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b、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文言文的朗读跟现代白话文的朗读不一样,古文讲究一种节奏的美感韵律的美感,高高低低、起起伏伏这就是我们说的抑扬顿挫。现在再读一遍,注意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学生再读课文。

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读课文,试着读出“之乎者也”的味道。从中发现问题,随时范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读音,读通词句。注意断句停顿。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齐读。想要读出古文的节奏,读出古文雅气,就要注意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蕴藏的情感。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预习,检查指导学生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老师的评价语言要及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把预习落实到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三)、品读“情”——高山流水得知音(18分)

1. .读得越来越有味道了,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再读读课文,试着运用我们学过的这些方法,想想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地方没读懂。动动笔,用不同的符号表示。

2.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我们来交流,(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故事大意)

(1)初知善鼓和善听:

孩子们,装扮相去甚远、国家相距甚远、身份相差甚远的两个人,是什么让他们走到了一起?(是音乐、琴)能具体结合语言文字来谈谈吗?---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板书:善)

(“善”在文中的意思:擅长、善于;伯牙擅长的是——(弹琴),钟子期擅长的是——(听琴)。)

(2)品味善鼓和善听:

【预设1】伯牙善鼓。

文章的哪些地方具体写出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a、谈体会:

伯牙鼓琴,心里想到高山,就能用琴声表达高山;心里想到流水,就能用琴声表达流水。

(师:琴声就是他的心声,伯牙的琴技真是高超啊!不愧为“琴仙”。据记载,当年的伯牙焚一炉香,席地坐于瑶琴之前,他弹得忘情、弹得投入。现在你们就是站在琴旁的子期,用心来聆听伯牙的琴声吧!

伯牙的琴声幽然响起。他的思绪飞向了那峨峨的泰山之颠,(播古琴高山流水的“高山”片段)听,洋洋的流水仿佛从他的指间流淌而出,——(听音乐)

什么感受?

b、刚才我们听到的是《高山流水》的片段,知道它的来历吗?

(学生介绍资料:相传《高山流水》是这样创作出来的。(相传伯牙学琴三年,虽技巧娴熟,但缺少神韵。于是他的老师成连把他送到东海蓬莱山。伯牙独自在岛上,每日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鸟鸣深涧.十多日后,这些景象使他突然觉得自己的心胸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间,情操像高山一样屹立于天地中,伯牙把这些融于创作中,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不愧是“琴仙”既是弹琴,又是作曲。

评:好一个善鼓的伯牙!文章的哪些地方还具体写出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预设2】子期善听。

a、谈体会:

伯牙鼓琴,心里想到高山,子期就能听出他在弹高山;伯牙鼓琴,心里想到流水,子期就能听出流水。(师:弹高山就听出高山,弹流水就听出流水,子期的音乐鉴赏能力真高啊!(夸)善哉!)好一个善听的子期!

b、“善”的意思:师:这个善字很有意思。造字的时候,这两个点,就像人们伸出的两个大拇指在称赞他,下面的口呢,我们还可以写得大一点,张大嘴巴,大声的称赞,大大的称赞,要让别人看得见,听得着的称赞。(预设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

师: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谁会读?

生:个别试读。全班读。师:由此可见,文言的一字多义,在今后的翻译时候,你可得要小心啦。

c、善听的子期,听伯牙鼓琴,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泰山呢?用上一个四字词。(气势雄伟的泰山、高不可攀的泰山、挺拔险峻、高耸入云的泰山。)

把你们想象到的、感受到的,带到句子中,旁若无人地赞叹。(生练习朗读)谁愿意来赞叹?“峨峨”读得高昂、激越,读出了气势,这是你的赞叹。我觉得你泰山这个词读得特别有味道,能说说这个词吗? 泰山非常高,孔子曾登泰山而小天下,可以看出泰山是很高大的。谁还想来读一读这五岳之尊的气势。

我们一起赞叹,善听的子期呀,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生读)

文章的哪些地方还具体写出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第三句: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子期,此时你又好像看到了怎样的流水?(广阔无边的江河)于是,你脱口而出——(生读)(浩瀚奔流的大江)于是,你满心赞叹——(生读)一望无际、广阔无边的江河,于是,你激情满怀——(生读)会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样的气势来。

评:好一个善听的子期!

文章的哪些地方还具体写出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创设情境,引导想象: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回答:皎皎明月、徐徐清风、依依杨柳、茫茫云雾、袅袅炊烟、潇潇春雨……

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评价:你真能干,学会运用收集到的词语“你能运用文中的句式来赞叹伯牙的琴声”“ 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善听的子期”等

脱口而出的是古文:“妙哉!”“好一个善哉!”……

(4)表明心志: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透过高山,他还想表达什么?(像高山一样屹立于天地中的情操。)志在大海,透过大海,他还想表达什么?(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间的宽广胸怀。)

可是,多少年啊,伯牙在诸侯大夫中、在宫廷乐师间演奏,有人能听懂他的峨峨高山,洋洋江河吗?(没有)有人能听懂他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间的心胸吗?(没有)有人能听懂他像高山一样屹立于天地间的情操吗?(没有)孤独的伯牙呀,多少年寻寻觅觅,他的琴声只有、也只有遇到了钟子期,才会得到这样的赞叹——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孤独的伯牙呀,多少年寻寻觅觅,他的抱负、他的心声,只有、也只有遇到了钟子期,才会得到这样的理解——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5)小结: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琴声也懂,心情也懂,志向也懂,胸怀更懂,这才是真正的知音!板书:知音

背景:伯牙当时已经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身边自不会缺少赞美,可他却没有真正的知音。一天,楚王君臣饮宴,请伯牙弹琴助兴。伯牙弹了他的成名大作《水仙操》。他弹得非常投入,把琴曲所描写的红日、云霞、山林、海浪,以及风、雨、雷、电等变幻多端的海上风光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他没有想到,楚王听了这首乐曲连连摇头说:“太嘈杂了,换首别的弹弹吧!”伯牙只好换了一首《高山流水》。这时,楚王君臣已经喝得酩酊大醉,甚至有些人在琴声中已昏昏睡着了。伯牙又气愤又伤心,在这所谓的上流社会里,艺术竟然遭到如此的践踏。他心中产生了疑问——天底下究竟有没有知音?孩子们,试想一下:伯牙耳旁从不缺少赞美,也有人对他连喊“善哉”。可是当伯牙听到那些毫无价值的、没有意义的、空虚的、肤浅的赞美的时候,他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一种很失望的心情!他看到来听他弹琴的人中没有一个人真正懂得他琴声的韵味。

他还有一种无奈!因为他想表达的情绪的高潮部分却无人能够听懂,因此他感到无奈!

他一定感到寂寞,因为他想到听他弹琴的人都是非常庸俗的人,不能真正听懂他内心所想。伯牙一定是很忧郁、很失望,充满渴望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理解他的内心深处是怎样想的,因此他十分渴望遇到一个跟他心有灵犀的人!

正如这个同学所说,那时候的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种渴望,他渴望遇到一个真正的——

生:知音!

那时候的伯牙心中一定千万次地发出一种呼唤,他呼唤什么?

生:我的知音,你到底在何处啊?

终于,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钟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预设答案: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庆幸。欣喜若狂。感慨万千……)他会对子期说什么?

——子期,你真是我的知音啊。只有你能听懂我的琴声和心声啊!(可叹啊,相识遍天下,知音只一人。)

——知我者莫如子期。

——我虽是宫廷乐师,可我内心的空虚和寂寞有谁知晓。子期,你可真是我的知音啊!

这 时的伯牙与子期,你觉得他们还仅仅是一对音乐方面的知音吗?(生活的知音,人生的知音……

(6)再读课文感受

现在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请同学们感受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欢乐。

生:(饱含深情地读)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评价:@读出伯牙对子期无限的感激与由衷的钦佩,@读出“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惊喜。@听了你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知音欢聚的那一份融洽,那一份欢乐!

( 四)、悟读“痛”—— 摔破瑶琴凤尾寒(10分)

1、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他们依依不舍,挥泪告别,约定来年的中秋,还要在这江水边再聚首。他们这一别可就是一年,同学们,你能想象到,在这一年当中,伯牙是怎么度过的呢?子期可是他唯一的知音哪!

生:我会想他现在在做什么?身体好不好?

师:想他的时候你可能会看着——

生:月亮。

师:是呀,明月思人。古人常常仰望着月亮,写下了很多表达思念的诗句。

生:假如我是俞伯牙,我就会这样做。会倒两杯酒,一杯的我的,一杯是钟子期的。愿我们的友谊长存。望着月亮,再弹一首曲子。

师:把酒问青天,子期何时能相见哪!

生:俞伯牙夜晚对着月亮,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我们班的同学真了不起,回答起问题来可都是古诗句呀!

生:我觉得俞伯牙每天会在一个时间弹钟子期最爱听的乐曲。

2、转眼,到了第二年的秋天,伯牙满怀欣喜趁扁舟而来,但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在江边等待他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此时此刻,高山落寞,流水不语。子期死,伯牙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寂寞、孤独、无奈。从今以后,纵有千般心事,更与何人说。他向着天空呐喊:“天下可以无伯牙,不可以无子期。”能体会的到伯牙此刻的心情吗?

生:我觉得伯牙一定很伤心。因为钟子期是唯一理解他琴声,他内心的人,所以宁愿自己死去也不想让自己的知音死去。

师:是呀,同学们,知音已故,琴声谁晓?即使伯牙再弹起高山,也没有人能像子期那样赞叹道:“善哉,峨峨兮如泰山!”即使他再弹起流水时,也没有人能像子期那样去赞叹:“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3、伯牙来到墓前,以琴声悼念子期,秋风瑟瑟,万木萧萧,更增添了伯牙心中的哀伤。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有这样一段叙述:(出示)

(伯牙)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一操,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鼓掌大笑而散。

此情此景,伯牙心里会是怎样一番滋味呢?(悲痛、绝望、心灰意冷)

如此深痛的演奏却让听者大笑而散,这其实更加剧了伯牙的悲痛。这阴阳永隔的悲痛,这知音难再的绝望,伯牙怎能承受?最后以一种最为极端的方式爆发了出来,那就是“伯牙谓——(师引读)”

“哀莫大于心死”,伯牙的心已随子期而去,子期死——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子期死——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子期死——

随着那一声“破琴绝弦”的砰然巨响,伯牙的琴声消逝了,只有这段友谊的绝唱千古流传。这可真可谓是:倒是“无琴”却“有情”啊!(板书:无琴。有情)

4、孩子们,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沉甸甸的、沉重的)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课题——伯牙绝弦我听出你们这一次读课题完全不同了。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这“终身不复鼓”的仅仅是琴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还摔断了他的音乐生涯,他在音乐道路上辉煌的前程!

——伯牙在断绝琴弦的时候,同时也断绝了他的心弦!他认为已经没有人能真正懂得他,所以他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把自己给封闭起来了。

——音乐所带来的乐趣全都断绝了,!

——伯牙在断绝琴弦时也断绝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向往。

——伯牙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他的人生,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再也没有一件事情能够引起他的注意,没有一件事情能够引起他的希望,能够点燃他的希望之火。

师:也就是说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向整个世界关闭了心灵的大门。

生:我觉得还断绝了他的快乐!因为以前钟子期听他的琴声,子期都能听得出伯牙琴声的好处,现在钟子期去了,伯牙感到非常伤心!

5、所有的一切都随着子期的离去而化为泡影!只留下一片无边无际的孤寂,绝望和心灰意冷。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你再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子期死,伯牙谓世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五、诵读文——此曲只应天上有(3分)

1、拓展延伸:是啊,纵有千种风情,万种思绪更是与何人说呢?高山流水终成绝响。“伯牙绝弦”成了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两千年前,古人就已经懂得了知音难求啊!那我们懂了吗?(当堂测试)

师: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一生之中能找到一位知音是莫大的幸福。祝愿大家都能用心灵浇灌这友谊之花,拥有这种幸福.

2、最后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在高山流水的美妙乐曲中感动、铭记、追寻……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