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冀教版第十二册:《再见了,亲人》教案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五年级下册 > 再见了,亲人 >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范文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1958 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赞颂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都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透出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之情,表达了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厚情谊。文章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分别叙述了志愿军战士同大娘、小金花、大嫂话别的情景。这三个段落写法大体相同,都是先讲送别时说的话,再回忆深厚的情谊,最后赞美深厚的感情。同时,这三个自然段都以反问句结尾,避免了表达上的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体现得淋漓尽致。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课文开篇便以志愿军战士这段情真意切、朴实无华的语言渲染离别的气氛。作者首先以恳求的语气劝慰:“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一句话把志愿军战士对朝鲜老妈妈深深的敬意和难以割舍的离别之情直接抒发出来。“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这句话简明扼要地表现出朝鲜老妈妈对志愿军战士慈母般的爱。“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一个问句和一个感叹句,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老妈妈的关心体贴,其间的深情不言而喻。“为什么摇头呢?”作者虽未直接去描写朝鲜老妈妈,但联系前面几句话可以想象到,一定是在志愿军劝她回家休息时,她摇头了,坚持一定要送,表现出朝鲜老妈妈对志愿军战士的依依惜别之情。“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一个反问句和一个重复否定句,更充分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永不忘怀的深情厚谊。“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雪中送炭是指下雪时送炭给别人取暖,比喻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这里是说在志愿军战士“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的危急关头,朝鲜老妈妈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生命危险给志愿军战士送来打糕,给予战士们及时的支持和帮助,使这次战役取得了胜利。这段话表达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热爱和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感激之情。

“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这是当妈妈牺牲的消息传来时,小金花爱与恨、悲痛与复仇的怒火交织在一起时的表情,她把失去亲人的痛苦转化成对敌人的满腔仇恨。这样一个刚强的孩子,妈妈牺牲时没有哭,与志愿军分别时却哭了。这种对敌人的“恨”与对志愿军的“爱”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表现了朝鲜的孩子们与志愿军叔叔的亲密感情。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这样高的代价”是指朝鲜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付出了血的代价——被敌人的炮弹炸断了腿。这段话用反问的语气强调肯定了以大嫂为代表的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本文多处使用反问句,以形式上的否定达到内容上更加肯定的目的。无论是在情感的抒发,还是在语意的加重上,其表达效果都胜过了陈述句。

第二部分描写了列车开动时亲人告别的动人场面。以呼唤的方式,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登上回国的列车,志愿军战士心中的万语千言,只能反复地用呼唤方式来表达。呼唤简短而亲切,真挚而感人,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感情。“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抒发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热爱之情,也表达了他们对曾经洒过鲜血的这片土地的眷恋之情,进一步说明了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课文虽没有直接去写列车已经开动,但透过字面,我们仿佛能够看见此时此刻列车正载着志愿军战士离开了曾经并肩战斗的朝鲜人民。这是志愿军战士心的呼唤,也同样是朝鲜人民的心声,它告诉人们: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中朝两国人民结下了亲如家人、牢不可破的深厚情谊。

这篇课文感情真挚,语言凝炼,句式参差多样,篇幅较长,在表达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借助典型事例来体现两国人民的真挚深厚的情意;二是采用多种句式将这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所以教学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应放在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和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建议】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课前如果有条件,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图片、故事等资料,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上甘岭》《英雄儿女》等,以使学生对抗美援朝有更多的了解,更好地体会中朝人民的深厚友谊。教学时,可让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为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作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明确目标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初步感受中朝人民依依惜别的悲壮气氛,体味“似海深”的伟大友谊。

鼓励学生在组内交流学习收获,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三、读中悟情,以情品读

鼓励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最令人动情的片断,用笔画一画,圈一圈,想一想,“哪句话,哪个词让人感动?为什么感动?”

学生个人的感觉、体验、理解各不相同,在交流过程中,允许学生各抒己见。交流内容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可以交流“大嫂”一段,也可以交流“大娘”、“小金花”一段,学习的主动权要完全交给学生。

在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文章的重点词句上来。

与大娘告别一段:

1、品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永远不会。”通过品读感叹句、疑问句、设问句三种不同的句式,深刻领悟志愿军战士与大娘的母子般的深情。

2、指导学生理解“冒”、“穿”、“丢下”、“唯一”几个词语的含义,感悟大娘为救志愿军战士忘我的、无私的伟大品格。

3、指导读“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意,我们怎能忘怀?”明确句子的含义是“怎么也不能忘怀?”体味志愿军战士与大娘之间的刻苦铭心的真挚情意。

与小金花告别一段:

1、品读“小金花,不要哭了……你一向是个刚强的孩子啊!”感悟志愿军战士与小金花之间的“父女般”的真情,体味亲人生死离别的悲壮。

2、引导学生通过表演,理解“跺”、“抽动”、“狠狠”几个词的含义,入境体验小金花的刚强性格,及对侵略者的仇恨心理。

与大嫂告别一段:

指导读“您为我们付出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理解句子的含义,感悟大嫂与志愿军战士之间的“姐弟”深情,大嫂的爱是付出的爱,无悔的爱。

在交流过程中,要以“情”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觅情、悟情、品情。以“情”为基调,自读、品读,并适时引导学生在动情之处背诵,积累,深化对主题的理解。

四、读中诵情,想象创造。

1、引导学生变换角色,入境体验列车启动时,志愿军战士的内心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再次感受中朝人民之间似鸭绿江水一样源远流长的浓浓真情。

2、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想分别后的志愿军与小金花、大娘、大嫂是如何传递这种伟大的友谊的?五十年后的今天,面对感人至深的告别场面,你又有何感受?引导学生通过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唱一唱等多种形式,再次感受中朝人民之间“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

五、建议本课教学2-3课时。

【相关资料】

1、魏巍(1920.3.6—2008.8.24),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出生在河南郑州一城市贫民之家。抗战爆发后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延安抗大毕业后长期在部队从事宣传工作,在晋察冀一些报刊上发表过许多诗作。

1950年底,奔赴朝鲜前线,和志愿军战士一起生活、战斗。回国后陆续发表一批文艺通讯,其中最著名的是《谁是最可爱的人》,表现出志愿军战士们的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文章发表后在全国引起广泛影响。“最可爱的人”成了志愿军的崇高称号和代名词。

1978年,反映抗美援朝斗争的著名长篇《东方》面世。这部作品1983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1980年和1982年他把历年写的散文、杂文加以精选,编成《壮行集》、《魏巍散文集》出版。1985年,解放军文艺社又出版了《魏巍诗选》。后担任北京部队政治部顾问,依旧勤奋写作。1987年发表反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长篇小说《地球的红飘带》。

2、抗美援朝:1950年6月25 日,美国发动侵朝战争,战火燃烧到我国东北边境。为了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25日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战斗。在战斗中,和朝鲜人民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经过中朝人民的共同努力,1953年7月25日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随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分批回国,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回到祖国。

《再见了,亲人》 教学设计

石家庄市西里小学 林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4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

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难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我们都在爱的海洋里成长,最关心你、与你最亲的人是谁?他们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

这些有血缘关系、关系亲密、给了你无限关怀帮助的人,我们都称之为“亲人”。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故事,相信大家会喜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词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反馈、交流

妮 nī 耗 hào

封锁 暂时 打糕 情谊 混进 争吵 大嫂 阻击战 捣米谣 侦察员 雪中送炭

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帮助。

阻击: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增援、进攻或逃跑。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同归于尽:一同死亡和消灭。

噩耗:指亲近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耗,指坏的音信或消息。

侦察:为了弄清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的活动。

深情厚谊:深厚的感情和友谊。

3.指名读课文

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连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了解背景,感知大意

4.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中的“亲人”指的是谁?为什么会称她们为亲人?

生:亲人是指包括大娘、小金花和大嫂在内的朝鲜人民。

5.了解背景

师:之所以称之为亲人,是和历史背景有关系的,谁在课下收集到了相关的资料,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抗美援朝战争

了解作者魏巍

四、作业: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昨天我们一起感受了《再见了,亲人》中中国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深情厚谊,今天让我们再来细细品味。

二、品析课文

出示中心话题:从哪可以看出中国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认真读课文,画出关键语句,把你的体会和感受写在旁边。

1.自读课文;2.小组交流;3.共同品析

预设点:

1.大娘

a.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

“几夜没合眼”大娘辛苦的为志愿军洗补衣服,没有怨言,对待志愿军就像对待孩子一般。

b.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您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

“雪中送炭”是指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朝鲜大娘在志愿军战士战斗了三天三夜,已经饿到极点的情况下,冒着炮火穿过硝烟,给战士送打糕吃,说明大娘对待志愿军就像亲人。大娘冒着生命危险给志愿军送打糕,可是回来时还没走到村子,就累得昏倒了,说明她的身体很虚弱,但她不顾自己的虚弱,坚持给志愿军送打糕。

c.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为了救护受伤志愿军,失去唯一的亲人。“唯一” 隐含着大娘付出的代价是多大呀。大娘不惜牺牲自己的亲人救护志愿者,对待没有血缘关系的志愿军比亲人还要亲,多么了不起。

d.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感叹句)

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设问句)

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反问句)

这三种不同的句式,表现出大娘和志愿军母子般的深情,分手时依依不舍的情景。带着体会到的情感读一读。

1.小金花

“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同志们伤心的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就落泪了呢?”

“噩耗”“同归于尽”看出妈妈的死对小金花的打击很大,最亲的人去世是谁都难以承受的。

“跺”“抽动”“狠狠”看出小金花是那样坚强,失去亲人的痛苦转化成对敌人的满腔仇恨。这样一个刚强的孩子,妈妈牺牲时没有哭,但与志愿军分别时却哭了;可见小金花与志愿军之间有亲密的情感。这样一个平时很爱唱歌的孩子,在送别志愿军时难过得连歌也唱不起来了。这种对敌人的“恨”与对志愿军的“爱”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说明了朝鲜的孩子们与志愿军叔叔的亲密感情。

带着体会到的情感读一读。

2.大嫂

“我们清楚地记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的血泊里……伤好以后,您只能靠着双拐走路了。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会中国人民的友谊?”

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而失去双腿,可见大嫂对志愿军的一片深情(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本段中用反问的语气强调肯定了大嫂对人民对志愿军战士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

“这样高的代价”指的是什么?

这代价是为志愿军失去了双腿。

师:大娘和小金花为志愿军失去了亲人,大嫂为志愿军失去了双腿;这沉重的代价足以证明她们和志愿军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所以题目中才出现了“再见了,亲人”的字眼。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意打动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再来体会着读一读。

3.“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为什么称“亲人”“亲爱的土地”?

朝鲜人民关心爱护志愿军,甚至为他们献出生命,所以称为“亲人”。在朝鲜的土地上,中朝人民曾经并肩战斗。这片土地上,不仅洒下了朝鲜人民的鲜血,而且洒下了志愿军的鲜血,所以叫“亲爱的土地”。

正因为中朝人民的战斗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所以说“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三、拓展

师:既然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是“亲人”当志愿军回国的时候,为什么来送行的只有大娘、小金花、大嫂三个人?

生:来送行的不只是三个人,好多朝鲜人民都来送行,只不过作者只写了三个人。

师:作者为什么只写这三个人?

生:因为大娘、小金花、大嫂是典型人物,通过她们三个最能突出朝鲜人民和中国志愿军的深情厚谊。也可以看到朝鲜人民都是很热爱中国志愿军的。

师:作者重点写三个人,概括了全体。我们在写作时也要学会选择典型的事例典型的人物来写,这样才能更加突出中心。

师:朝鲜人民就要和志愿军分别了,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他们分别的情景么?(依依不舍、依依惜别、难舍难分)

师: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是经受过战火洗礼的。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事例让志愿军难以忘怀,更令我们感动不已。

四、作业:

1.把这个动人的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2.你还知道哪些英雄人物的故事,写在小本本上。

扫清字词障碍,有助于理解文章。

理清文章脉络,因本文故事离学生生活较远,必须让学生了解相应历史背景,从而深刻理解文中情感。

明确中心话题,把握情感线索。

不同的句式,能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教学生掌握各种表达手法。

学习文章的选材和写作手法。指导学生写作抓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