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碧螺春》教学设计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常州国际学校 戴晓娥

新学网 > 语文 >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 碧螺春 > 碧螺春说课模板

长期以来,以教材为中心、教师在课堂进行填鸭式教育的教学模式养成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学生成了教材的容器,教师的“应声虫”,课堂成了老师唱独角戏的舞台,学生自己不会质疑,更不会研究和探索。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而探究性学习,正适应了这种改革的需要,探究性学习是师生互动,以教材为桥梁,从未知走向已知再走向未知的过程(如图)。

教师 学生

↘ ↙

教 材

未 知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平等合作、相互作用、共同研究教材,一起探讨新问题。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示范者,又是一名学习者,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教材这座桥梁,这个“对话的文本”,走向更广阔的研究领域,探求更广博的未知世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逐渐养成主动探索知识的积极学习态度。在某种程度上,探究性学习与质疑式学习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又有本质的区别,质疑式学习是学生带着教材中的问题走向教师,学生虽有思考,但提出的问题还只停留在课本知识层面,提出问题的目的仍旧只是为了弄懂教材;而探究性学习是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以教材为桥梁,探索与课文知识有关问题的学习过程,目的是指导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激发其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模式,是以问题为导引的,一般分为四个过程:第一步,自由阅读,发现问题。第二步,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与学生共同确定值得探究的主要问题。第三步,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教学活动并解决问题。第四步,回顾反思学习过程,提出要继续探究的问题。

《碧螺春》是苏教版第十二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浅显生动的语言,细致传神的刻画,介绍了江南名茶碧螺春名字的典故及其采摘、炒制的工艺过程和月下品茗的场景。全文向读者展现了三幅充满情趣的画面:清晨采茶图、入夜炒茶图、月夜品茶图,趣味盎然,令人神往。在作者笔下,辛勤的劳作、复杂的工艺都是一种文化,一种美的享受,字里行间流淌着江南水乡特有的清新、明丽的色彩。教学时,我尝试采用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之美,更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收集、处理、交流信息,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让他们在学习实践中,感受到祖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获得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到语文学习所带来的无穷乐趣。

下面就是我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尝试过程。

一、组织自学,熟悉课文,了解内容,发现问题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精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发现并提出问题。

3、小组对话、交流。(对话、交流内容:对词义的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值得探究的问题)

4、全班对话、交流学习情况。

(1)从课文中可以了解有关碧螺春哪些知识?

(2)你认为哪些语段需要重点品读。

(3)对话、交流探究性问题。

附问题:a、茶的炒制动作不容易理解,能否让我们看看录象。

b、中国还有哪些名茶?

c、茶为什么要入夜后炒制?

d、泡碧螺春为什么用七、八十度的温开水?

e、泡碧螺春时为什么先倒水后放茶叶?

f、茶叶的制作有哪些工艺?

g、人们常说的茶艺是指什么?

(这些问题大多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是学生以教材桥梁,从课文出发,探索未知的过程。)

5、归类问题,分组研究:(1)茶的种类。(2)茶的泡制。(3)茶的制作。(4)茶文化。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一位学生从教材中获得的信息与体验都不一样,所以在熟悉课文,读懂内容这一环节上,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找出问题,然后在学习小组中对话、交流,在对话、交流过程中,给学生思想一片飞翔的天空,使学生的思想在碰撞中不断得到补充、完善,最后对课文的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全班对话、交流这一环节,老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尤为重要,老师要把学生获得的各种信息系统化,课文内容系统化。在交流时、要让学生充分地发表意见,老师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以便更好地设计学习活动。探究性问题要归类整合,使学生的课题研究更系统化、规范化。

二、指导学生做好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完成简单的探究性课题

1、推荐有关书籍(陆羽的《茶经》、《茶的文化》、《茶与诗》等校图书馆内可以查找的书籍。)

2、上网查找有关茶的知识。

3、各组将收集好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完成探究性课题,准备交流。

完成探究性课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自己在教材中发现的未知问题,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主要探究对象,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主动探索、得出结论的过程,是一种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形式。因探索过程耗时较多,一般应安排在课外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俨然成了一位“研究者”,他们整理出的资料可能会缺乏严密的条理,形成的一些观点可能也显稚嫩,但正是这种探究性学习真正让他们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以学习活动为导引,赏读重点段落,体会课文语言贴切生动的特点,了解碧螺春的采摘、炒制工艺,品味其独特的色、香、味、形

1、复习活动。(回顾课文主要内容;赏读文中“采茶”这一段落。

2、说的活动。

(1)读第5自然段后看炒茶录象,感受“翻拌”、“揉”、“搓”、“捺”、“抓”、“揉捻”、“搓团”等用词的准确。

(2)寻找一名合作伙伴(一人介绍,一人做动作)说说炒茶的情景。

(3)小组内介绍评议。

(4)齐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3、品茶赏读活动。

(1)自由朗读,交流泡茶、品茶要点。

(2)根据课文的介绍,小组品茶。(赏茶形、观茶色、闻茶香、尝茶味)

(3)品茶后赏读课文,入境悟情。

(4)交流感受,用自己的一句话赞茶。

这一过程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一课时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导引,重视朗读训练,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看炒茶录象,介绍、模仿炒茶动作,品茶活动,都是为读懂、读好作铺垫,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感悟,不断加深理解和体验。最后学生交流感受、赞茶,既是口语作文训练,又让学生享受表达自己独特感情体验的乐趣。

四、探究性课题交流

1、各课题组展示课题研究材料。

2、每组推选两名同学介绍本组研究课题。

3、对话、交流研究收获与心得。

4、提出新的探究课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作更深一步的研究。

(1)茶的发展。

(2)现代茶艺为何盛行。

(3)茶与现代饮料的比较。

这一环节单独安排一课时,它是阅读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更是学生自我展示和获取更多信息的平台。对展示者来说,展示自己所做的课题,就是展现自我,是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对倾听者而言,这更是获得信息的最佳渠道。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展示者,又是倾听者,信息双向交流,每位学生获得的信息量可以倍增。这种交流、展示活动,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均有帮助,也是学生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实施沟通的一个有效途径。交流后提出新的探究课题,则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更大的窗口。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