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负荆请罪》词句教学 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

张军亮

新学网 > 语文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 负荆请罪 > 负荆请罪经典词句

最近笔者随县教学视导组接连听了几位教师执教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负荆请罪》一文。课文的体裁是剧本,与普通课文不同的是,剧本中小括号内的词语主要交代了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情。几位老师在处理这些词语时,大多是就词教词,据词解义,或者要求学生根据词的提示去读读句子,从中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态,体会人物情感。这样的词语处理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本语言、感悟人物形象确实是有所帮助的,但我们的词语教学如果就此止步的话,这样的处理无疑没有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苏霍姆林斯基语)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对文本中关键词语的品读、体悟,从而使学生沉浸于文本所描绘的情境中,领悟到汉语言的神韵和妙处。《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目标中也明确指出:“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基于以上思考,在教学《负荆请罪》一文时,笔者紧扣剧本中小括号内的“若有所悟”一词,引领学生展开品评、玩味,并以之作为支点,串起了对整个剧本的阅读感悟活动。

抓词眼

“悟”即了解、领会的意思,抓住了词眼“悟”,学生对“若有所悟”一词的意思也就有了大致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追问:“韩勃好像‘悟’出了什么?”“他为什么连声说‘对,对,大人您做得对’?”经过一番字斟句酌后,词语所包蕴的丰富的内涵逐渐敞亮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在入情入境的品评中,对“若有所悟”一词的字面意思有了准确的拿捏,并在进一步的感悟中,不断地逼近对文本语言的深层“触摸”。这样的词语处理使得课堂教学变得灵动而丰厚。

找幕眼

剧本第一幕的主人公无疑是蔺相如,但门客韩勃的反应则对表现蔺相如这一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好的映衬作用。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感受人物宽广的胸襟,在学生对“若有所悟”一词有了充分感悟的基础上,笔者着重引导学生去找出第一幕剧本中反映韩勃神情变化的一些词语,让学生在前后联系中去完整地感受韩勃神情的变化过程。不久,学生便找出了“气愤地”、“不满地”、“不解地”、“若有所悟地”等词。“韩勃的神情为什么由原来的‘气愤地’到‘不满地’,再到‘不解地’,直至后来‘若有所悟地’?”“韩勃他到底‘悟’出了什么?”学生在联系这些词所在的句子比较辨析、潜心品味一番后,感悟活动不断“向青草更深处漫溯”,不但较好地理解了文本之言,还准确地把握了文本之意。至此,剧本第一幕“和为贵”的主旨在学生的切己体察中变得越发明朗起来。

扣文眼

韩勃所“悟”的即是蔺相如所想的,也是廉颇所悔的。但如何让学生能够理解这一层意思,进而深入领会剧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文本的丰富内涵呢?在几经思量后,笔者决定仍然从“悟”字入手,引领学生去沿波讨源一番。“由先前的一再挡道到后来的负荆请罪,廉颇他又悟出了什么?”“从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廉颇是翻然悔悟,诚心道歉?”笔者启发学生分别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等方面去揣摩体悟,从而不仅了解廉颇负荆请罪的行为,而且深入探寻支撑人物行为的内因。在对第二幕剧本深入研读后,学生有的从人物“负荆”的动作中感悟出了廉颇的翻然悔悟,有的从人物“请罪”时的语言中体会到了廉颇的知错就改,有的从对人物神情的想象中感受到了廉颇的真诚忏悔。至此,剧本中将、相二人“一心为赵国着想”这一文眼最终才得以突现,剧本所包蕴的情感才得以外显,剧本中蔺相如、廉颇这两个主要人物的丰满、高大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里方才真正得以建构。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