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毛泽东点评四种浙江地方戏

新学网 > 语文 >  >  > 毛泽东点评四种浙江地方戏

各个地方剧种就要有自己的特色,不然,要那么多的地方戏干什么?一个剧种就够了嘛,我不赞成把越剧改成不像越剧。

越剧源于绍兴地区嵊县一带的农村,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成为除京剧之外在全国影响最大的地方剧种。毛泽东在建国初期就开始注意越剧了。1949年9月,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赴京参加新政协会议。邓颖超把袁雪芬带到毛泽东面前作了介绍。毛泽东说:“开文代会你没有来,这次我们欢迎你!”毛泽东后来关切地问:“越剧是1942年开始改革的吗?”“是的,主席。”袁雪芬答道。“你演过《西厢记》中的张生。你除了演旦角外,还能演小生?”毛泽东又问道。“您怎么知道的?”袁雪芬异常惊讶地问。毛泽东和蔼地笑了笑说:“我看过《雪声纪念刊》。”1950年7月,毛泽东在中南海第一次观看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据参加演出的范瑞娟回忆:“我演《梁祝》上场时,后台有人告诉我,说她看见毛主席坐在第五排。我仍然沉着出场。那时演梁山伯与祝英台,计算约定日期是用‘一七’、‘二八’、‘三九’一天一天推算的。我拿起一把算盘,先唱‘思念贤弟’一段唱词,接着拉琴,然后计算日期。毛主席在台下看了哈哈大笑,说:‘看你傻乎乎的。等你把日子算出来,祝英台已经嫁出去了!’这是事后坐在毛主席后一排看戏的一位老同志告诉我的。演出结束后,毛主席在台下向我们挥手。负责接待的钟灵同志说,毛主席看了戏很高兴,欢迎你们下次再来;他代表毛主席招待我们到瀛台吃夜宵。”次年的国庆节,毛泽东再次看了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和《宝莲灯》。1952年又观看了越剧《白蛇传》。毛泽东在国家大事繁忙的建国之初,连续四次观看越剧这样的地方戏剧的情况是少有的。

毛泽东曾四十多次来到浙江视察和生活。在越剧的故乡,他曾多次观看越剧演出,给予充分的肯定。1969年仲夏的一天,毛泽东在西子湖畔的汪庄庭院散步,提出要听他曾多次欣赏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听完录音后,有人对他说:“主席,越剧音调软绵绵的不好听。”毛泽东纠正说:“越剧具有典型的南腔特色。曲调比较柔婉、细腻,擅长抒情。”然后又说:“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我看越剧还可以,不要全盘否定。”当年秋天,他在杭州观看文艺演出时询问了浙江文艺界的情况。演员们反映,现在的越剧,改得京不京,越不越,歌剧又不像歌剧。毛泽东当即听了老越剧《红楼梦》片断,表示曲调好听。随后又听了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后说:“这个戏的音乐基调是好的,只是个别太低沉的地方才需要改一改。”在听了“改革越剧”《红灯照》唱段后指出:“各个地方剧种就要有自己的特色,不然,要那么多的地方戏干什么?一个剧种就够了嘛,我不赞成把越剧改成不像越剧。”一个器乐演奏员问毛泽东:“听说越剧要砸烂,这到底对不对呀?”毛泽东听了皱皱眉头,严肃地指出:“越剧不能砸烂,好的还是要用。”1971年9月8日,毛泽东在杭州住地最后一次通过电视转播观看了男女合演越剧《半篮花生》。他说:“这个戏有戏,一家人都很可爱。说明农民能够学哲学,也学得好。”又说:“越剧味道出来了,越剧风格出来了。”可见,毛泽东对地方戏剧的改革在内容上肯定,在形式上则明显保留。他希望地方戏在内容上出新的同时,在形式上又能保持地方戏剧艺术的本来特征。

《十五贯》是个好戏,全国各剧种有条件的都要演《十五贯》;这个戏全国都要看,特别是公安部门要看。

解放前,昆剧已经枯萎,濒临绝种的边缘。仅存的国风昆剧团(即浙江昆苏剧团的前身)流落沪杭一带,已经奄奄一息,只能靠纸糊的戏装演戏。新中国成立后,昆剧这一古老的剧种步入改革、发展和创新的时期。1956年4月17日,浙江昆苏剧团在中南海怀仁堂演出昆剧《十五贯》,毛泽东兴致盎然地观看了演出。当他看到台上那个官僚主义者周忱夸奖草菅人命的过于执是“国家良臣”,诬蔑况钟搞调查研究是“节外生枝”,自诩“一生唯谨慎,从来不逾常规”时,毛泽东笑指周忱说:“他不逾常规常矩!”他在当天的一次会议插话中说,《十五贯》应该到处演,戏里边那些形象我们这里也是很多的。过于执,在中国可以找出不少。4月25日,毛泽东在中直礼堂再度观看了《十五贯》,并指出:《十五贯》是个好戏,全国各剧种有条件的都要演《十五贯》;这个戏全国都要看,特别是公安部门要看。5月17日,周恩来在文化部、中国戏剧家协会召开的昆剧《十五贯》座谈会上作了约1小时的长篇讲话。他对昆剧艺术和浙江昆苏剧团的演出给予很高的评价。《十五贯》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以致北京出现“满城争说《十五贯》”的热潮。随后,浙江、上海、江苏和北京以及湖南等地的昆剧团相继成立,令衰落的昆剧艺术再逢生机。

这个戏应该推荐给更多的人看。这个戏虽然只有30分钟,但是意义很不错。人定胜天。

婺剧历史悠久,俗称金华戏,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960年3月18日晚,毛泽东在杭州饭店小礼堂观看了婺剧折子戏《牡丹对课》。《牡丹对课》原名《三戏白牡丹》,周恩来曾三次观看了演出。剧中的主人公是药店老板的女儿白牡丹。有一次,神仙吕洞宾听说牡丹貌美,就假扮凡人来到药店撮药。他胡诌几帖药名,难为老板。正当老板被弄得目瞪口呆、一筹莫展时,老板女儿白牡丹出来接上话茬,妙语连珠,仅几个回合,便把风流神仙吕洞宾说得无言以对,只得认输。婺剧表演艺术家郑兰香饰演戏中的白牡丹,张荷饰演吕洞宾。演出结束时,郑兰香和全体演员出来谢幕,全场又响起热烈的掌声,毛泽东也使劲地鼓掌。在整个演出过程中,毛泽东都非常高兴,经常带头鼓掌,看到精彩风趣场面及对话时,也开怀大笑。演出结束后,毛泽东同演员们握手。据郑兰香回忆:后来一位领导同志把我带到主席旁边,向主席介绍说,主席,这就是扮演白牡丹的郑兰香。主席很慈祥地过来,拉着我的手就讲,小牡丹,今天你胜利了,我得好好祝贺你啊。然后他又对扮演吕洞宾的张荷说,你今天吃了一个大败仗。主席还非常高兴地说,我看过全国好多剧团的《吕洞宾三戏白牡丹》,七戏八戏都不止了,大多是情调低下。你们这个戏改得好,有新意。他说,你们这个戏是神仙斗不过凡人,老的不如小的,老想占便宜的人占不到便宜。他还说,这个戏应该推荐给更多的人看。这个戏虽然只有30分钟,但是意义很不错。人定胜天。主席把这个戏的主题明确地概括出来。

绍剧要改革,要创新。但改革以后还要像绍剧,不能“四不像”。

绍剧俗称“绍兴高调”、“绍兴大班”,形成于清康熙年间,有近300年的历史。作为社戏的绍剧过去多在农村庙台广场演出,表演粗犷豪放,动作强烈夸张,简练朴实,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1961年,浙江绍剧团将《西游记》中的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编成《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搬上舞台。1961年9月,浙江绍剧团进京参加国庆演出。10月10日晚,毛泽东、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中南海怀仁堂观看演出。随着剧情的发展,毛泽东时而点头,时而微笑,香烟烧到手指才知道。特别是演到“天王庙”一场戏时,孙悟空被贬,唐僧被白骨精擒住,猪八戒敌不过群妖,慌忙逃走。猪八戒逃走时的磋步、跑步等动作,使毛泽东仰身开怀大笑。毛泽东对幻灯字幕也看得非常仔细,并若有所思。演出结束后,毛泽东举手致意,祝贺演出成功。当他走到边门离开剧场时,再次转身向演员们表示祝贺。毛泽东离开后,一位负责警卫的同志前来对剧团演出成功表示祝贺。他说:“主席对这个戏很感兴趣,先后六次鼓掌。当看到猪八戒逃跑时显出的狼狈相,主席哈哈大笑。后来见悟空化装成老妖,做出各种滑稽动作时,主席又笑了起来。”随后,郭沫若也三次观看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并写了七律《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提出了“千刀万剐唐僧肉”,表达了对唐僧的憎恨。毛泽东看到后,写了一首《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郭沫若看到毛泽东的和诗,当即依韵和诗一首《再赞〈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毛泽东看后写道:“和诗好,不要千刀万剐唐僧肉了,对中间派采取了统一战线政策,这就好了。”

浙江绍剧团在外地演出数月后返杭得知:元旦前夕,毛泽东在杭州本想接见剧团主要演员,可惜剧团到外地演出,一时不能回来。毛泽东听说后,将一篇诗章交给了浙江省委(即后来发表的《七律·和郭沫若同志》)。毛泽东观看绍剧,并写了诗,在杭州还准备接见主要演职员,这使剧团全体演职员深受鼓舞。

1971年9月3日,毛泽东南巡到杭州。第二天就通过电视屏幕观看浙江绍剧团在杭州人民大会堂演出的《智取威虎山》。幕间,著名绍剧演员陈鹤皋演唱了毛泽东诗词《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他观看后说:绍剧移植样板戏不错嘛,武功也很好。还说:陈鹤皋的清唱很有劲,嗓音洪亮,很有气魄。他指出:绍剧要改革,要创新。但改革以后还要像绍剧,不能“四不像”。1975年春,毛泽东在杭州通过闭路电视最后一次观看了六小龄童演出的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人民政协报毛应民)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