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文学作品解读方法初探

重庆市渝北区实验中学 张银

新学网 > 语文 >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3 >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 文学作品解读方法初探

以小说为例,由于人物性格具有“模糊性和明确性”,其内涵具有丰富性和深刻性,因而将其放在社会文化大系统中去解读,将会呈现出不同层面的审美价值。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问世以来,对阿Q形象的评论不断,其中见仁见智,未能获得一致的判断。有的专家把阿Q性格当作一个系统,同时又将其放入社会大系统中去,从自然质、功能质、系统质三方面揭示其本质意义,为我们通过系统探究去深入全面地理解作品内涵提供了范例。其研究表明:阿Q性格从作者塑造的形象这一角度而言,是奴性的典型;就其形象诞生的那个时代而言,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失败主义思潮的象征;对于文艺欣赏的主体──中国读者来说,是中华民族的国民劣根性的象征;从在世界人民当中产生共鸣的角度看,是人类“前史时代”世界荒谬性的象征;从社会学的角度看,阿Q性格是专制主义的产物;从心理学角度看,阿Q性格是轻度精神病患者的肖像;从思想史的角度看,阿Q是辛亥革命的一面镜子;从哲学的角度看,阿Q性格是人性异化的典型。

对于学生所熟悉的《雷雨》中的繁漪、《项链》中的玛蒂尔德等人物形象,也可帮助他们在课外阅读中作类似的解读探究。当然,由于自身素养的问题,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此“全方位”地解读,但系统探究作为一种解读的思维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平日的阅读中多加尝试,从而使每一遍阅读都能有新的感触、新的发现。

上述五种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并不是各自独立互相排斥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对于同一种文学作品,它们体现出了解读的不同深度,可以看作是解读文学作品的五个层面和步骤。如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在课外的阅读中有意识地反复尝试和运用,并熟练掌握,定能有效地扩大阅读视野,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6年第3期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