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北京版六年级上:《林海》教案设计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六年级上册 > 林海 > 林海同步课堂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新词。

2.抓住环境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4.了解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理解作者的联想,从而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及林海对“兴国安邦”的意义。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及林海对“兴国安邦”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又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

学生对大兴安岭的名字不会陌生,因为已经学过了美丽的小兴安岭,从小安岭引入到大兴安岭,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会很高涨。还有学生已经学习过很多写景的文章,也写过写景的习作,掌握了一些习作方法,这样有助于学生往深层次探索学习。

【教学方法】

以自主学习为起点,以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的结合为重点,启发学生正确的体验,从而获得知识。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具有审美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展开想象中入情、在体会感知中悟情、在诵读中升情。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在课前查阅大兴安岭的资料,知道有哪些树种和矿产资源。下载一些图片、文字,为丰富课堂做准备。课件的制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检查预习,学会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学习过老舍先生写的哪些文章呢?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老舍先生的文章《林海》。我们来看看在这篇课文里老舍先生是怎样为我们描绘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的,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练习正确地读课文。

⑴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⑵指名读课文,随时纠错。

2.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⑴“云横秦岭”是什么意思?(形容云在山头飘浮,说明秦岭很高。)

⑵“孤峰突起,盛气凌人”在课文中的意思应该怎么理解?(在课文中是形容山峰一个个耸立着,像傲慢的人一样气势逼人。)

⑶ “俏丽”怎么讲?作者在这里为什么用“俏丽”而不用美丽?(“俏丽”是俊俏美丽。作者写“俏丽的白桦”,不仅写白桦的美丽,更突出它的俊俏,即把白桦比作青松的“银裙”

⑷什么是“珊瑚珠”?(海里的珊瑚虫,分泌的骨骼聚集而成。有的形状像珠,也有的像树枝等,颜色有红、白、黑色。)

⑸“兴国安邦”是什么意思?(“兴”,兴盛;“安”,安定;“邦”,国。“兴国安邦”就是国家兴盛安定。把兴安岭和国家的兴盛安定联系起来,就更加感到亲切、舒服了。)

三、理清课文内容,疏通课文脉络。

1.再次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描写了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赞美了森林中的木材对祖国建设起了巨大的作用,作者非常喜欢大兴安岭。)

2.默读课文,按照参观大兴安岭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说各段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我初入大兴安岭的印象。“脚落在千年万年积累的几尺厚的松针上,手摸到那些古木,才证实这个悦耳的名字是那样亲切与舒服。

第二段(2—7)细致描写了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由此展开联想。

也可以有不同的分法。比如按照不同的内容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自然段):讲作者刚进入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时的感受。

第二段(第2至第5自然段):从岭、林、花三个方面讲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

第三段(第6、7自然段):讲参观林场时的见闻感受。

四、梳理学生的问题,走进文本。

五、布置作业,同时指导“椽木”“酿酒”的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理解作者的联想,从而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及林海对“兴国安邦”的意义。

一、谈话导入,在期待中进入文本

1.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____齐读课题)

2.导入谈话 :经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本文是介绍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老舍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大兴安岭的景物,表达了自己对大兴安岭深深的爱,字里行间充满着真情实感!作者是怎样介绍大兴安岭的?请翻开课文。

二、朗读课文,在体会中读懂文本。

(一)根据要求快速阅读全文。

1.作者来到大兴安岭后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觉?

2.课文几次讲到“亲切、舒服”?用“——”划出这些句子。

(二)以作者感情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先看第一次,齐读第一段。

(1)引导学生抓住“高不可攀”“奇峰怪石”“脚落在”“手摸到”这些词语来谈。

(2)分析:作者写原来以为大兴安岭奇峰怪石“高不可攀”,现在身临其境,改变了原来的看法。一般来讲,和自己距离近的事物,往往会给人以亲切、舒服的感觉,而“高不可攀”则不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只会让人敬仰,不会让人亲切。正是因为作者“脚踩”、“手摸”后,才感到那样亲切与舒服。)

(3)带着自己的理解读第一段。

作者第二次感到亲切、舒服又是在什么情况下感到?

(1)齐读第二段最后的句子。

是的,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 使作者心中感到亲切、舒服。大兴安岭这么美丽,它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2)读课文第二段,想想大兴安岭有什么景物?说说这些景物的特点。用“~~”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提问:这一段分别写了大兴安岭的哪些景物?(岭、林、花)

a. “岭”有什么特点?(多而温柔)

作者是怎样写的?出示下面的句子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在去掉句中的“点”字后的比较朗读中,体悟这里的“岭”是温柔的;在与秦岭的对比中,突出“岭”的温柔。

“多少条岭啊……也看不厌。”体会作者对大兴安岭爱得多深!带着赞美的语气朗读课文。

b.岭上的“林”又有什么特点?(大而美)从哪感受到这里的林大而美?你画了哪个句子,与大家一起分享。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出示下面的句子。

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够写下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

出示

在你的眼前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分析:海指什么?(落叶松的海洋。)

白色的浪花又指什么?(俏丽的白桦。)

采用个别、小组、集体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

小结: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句子,把群岭起伏写成海的波浪,把大片的落叶松写成海洋,把白桦写成海边的浪花,我们读后对大兴安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样感到亲切、舒服。

c.林中的“花”又有什么特点?读、议句子。

分析:林中的“花”的特点——多 (到处都是);

种类多(叫不出花的名儿)野花为大兴安岭增添了色彩,诗意。请看句子。

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做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式来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让学生读句子、讨论、理解。

d.小结:这句话把大兴安岭看作一个很会打扮自己的美丽的姑娘。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4)把描写“花”这一段有感情朗读一次。

小结:作者把大兴安岭的岭,岭上的林,林中的花联系在一起作具体描绘,构成了一个立体画面,使大兴安岭更加美丽,可爱。面对美丽的大兴安岭,作者联想到什么?

(联想到与建设结为一体)

兴安岭的可爱,就在于它美得并不空洞。它的千山一碧,万古长青,又恰好与广厦、良材联系起来。于是,它的美丽就与建设结为一体,叫人心中感到亲切、舒服。

(1)“空洞”什么意思?(没有内容)

(2)从哪里体现了大兴安岭美得不空洞? 让学生联系上文理解。

小结:这段作者先介绍了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再写了作者的联想。说明大兴安岭不仅美丽,还与祖国建设处处都要用到木材联系起来,所以感到它越看越可爱,心中感到亲切,舒服。

(3)自由朗读第二段,一边读一边想象。

(4)练习背诵并理清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________。的确是________,群岭起伏是________________。多少种绿色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

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________ 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________。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________,树干是________。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________, 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呀,大至________、________,小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恰好与广厦、良材联系在一起。所以,兴安岭越看越可爱!它的美丽与________,美得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________、________。

作者第三次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亲切、舒服之感?

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由今天看来, 它 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出示下面的句子。

“兴国安邦”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让学生个别回答这一问题。

分析: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山养人,人育林,经过人们的辛勤劳动,大兴安岭的景色越来越美,它们对人们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齐读这一段。

小结:我们从作者的联想中知道了大兴安岭不仅景色美,而且对祖国的建设真的起着使国家兴旺安定的作用,我们同样感到亲切、舒服。

三、总结全文。

1.带着喜悦的感情自由朗读课文。

2.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独到之处呢?

3.总结谈话

这篇课文围绕“大兴安岭”这个悦耳的名字,抓住景物的特点,使作者产生亲切、舒服之感。通过丰富的想象,抒发了作者对大兴安岭、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感情。当你们长大后争取去看看,亲身感受大兴安岭的美丽和可爱。

课后小结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