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人教新课标六上:《林海》教学设计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六年级上册 > 林海 > 林海说课稿模板

教材分析:

《林海》是著名作家老舍写的一篇参观游记,作者按照参观大兴安岭的顺序,从“进入森林”到“深入森林”再到“参观林场”,由外到内,由表及里地描写了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

教学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我设计了“导游解说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总导游”(教师)兼“游人”组织教学,而“导游”(学生)分别根据课文内容和搜集的资料,向“游人”(学生)介绍大兴安岭 “岭”、“林”、“花”景物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综合利用”、“盛气凌人”、“兴国安邦”等词语的意思。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至第6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大兴安岭森林中的木材对祖国建设所起的巨大作用,从而受到热爱祖国山林的思想教育。

教学设计:

一、学习《林海》的准备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1、作者想象中的大兴安岭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呢?

2、作者看到的大兴安岭是什么样的?他是从哪几方面描绘大兴安岭景物特点的?

(二)搜集与学习、生活有关的资料

1、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地图,明确大兴安岭所处的地理位置。搜集介绍大兴安岭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2、回忆以前学过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搜集与大兴安岭能进行类比和对比的资料和图片。

3、想想你游览过的风景区,你最喜欢哪里?当时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去搜集资料,让学生初步学习如何根据要求去查找资料,加深学习的印象。)

(三)讨论交流

简述预习、自学课文的情况,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运用资料介绍大兴安岭,同小兴安岭进行比较;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作者参观大兴安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推荐“导游”,组织“游人”群体

1、听了讨论交流,你认为谁理解课文较深刻、生活经验较丰富,推荐四位同学为“导游”。

2、按老年、青年、少年儿童组织三个“游人”群体,其他同学自愿参加其中一个群体。

3、“导游”和游人分别为“游览大兴安岭”课堂教学做准备,“导游”准备怎样向“游人”介绍;“游人”思考怎样学习、学些什么;教师担任“总导游”兼“游人”,组织“游人”分工。

(设计意图:营造生活化教学环境的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形成学生合作学习的模式,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内在需要。)

二、“导游解说式”的课堂教学过程

1、“总导游”谈话引入

我是大家这次“游览”大兴安岭的“总导游”兼“游人”。我们请出四位“导游”做向导,引导“游人”观察大兴安岭,由“导游甲”带路,主要的景物特点,分别由“导游乙、丙、丁”给大家作介绍。“游人”们尽兴“游览”,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导游”提出来。

(设计意图:建立在教学中师生平等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合作精神。)

2、“导游“甲介绍大兴安岭

(1)介绍小兴安岭与大兴安岭的比较,带领“游人“进入大兴安岭原始森林。

(2)请“游人“踩踩林中地面,摸摸古树,联系大兴安岭的名字,说说感受。

3、“导游乙”介绍“岭”

(1)教师配合“导游乙”在课件中显示大兴安岭、秦岭的图片。“导游乙”对比介绍。

(2)请“游人”读句:“这里的岭的确多……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3)“总导游”要求去掉儿化韵再读这句,比较一下在表达感情上有什么不同。指导朗读。

(4)“导游”和“游人”相互问答。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大兴安岭的“岭”的特点。)“岭”的特点主要是什么?(大兴安岭“岭”的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温柔,二是多。)什么是“温柔”?(“温柔”,本义是指性情柔和、平顺,在课文中是指山势平缓,线条柔和。)作者是怎样来写大兴安岭“岭”的特点的?(作者连写“岭”温柔这一特点时是用对比的方法来写的。与秦岭比较。)结合课文语句说说作者是怎样拿大兴安岭的“岭”与秦岭比较,来突出大兴安岭“岭”的特点的?

(5)“老年游人”比较登上高山险峰和游览温柔的大兴安岭的感受。

4、“导游丙”介绍“林”

(1)教师出示课件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的远景图片,配合“导游丙”介绍“林”。

(2)“导游丙”请“游人”观看画面,仔细观察颜色的种类,山岭的起伏。再看看课文中的插图,注意白桦树树干的颜色,联系起来进行想象。

(3)“总导游”建议共同议论“森林是海”、“群岭起伏是波浪”、“白桦树干像浪花”,联系你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觉。

(4)“总导游”请“青年游人”用生动的语言把写“林海”的美景描绘出来。

(5)“导游丙”激发“游人”的情感,一起把描写林海的3、4自然段读“美”读“活’.

5“导游丁”介绍“花”

(1)放录像“导游丁”介绍“花”。

(2)请“少年儿童游人”讲讲大兴安岭的“花”有什么特点,仔细看看,不要漏掉什么。

(3)“总导游”指导品读第5自然段。“我是爱花的人,到这里我却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儿来。”作者这样写说明什么?(说明野花的种类非常多。)作者是怎样写大兴安岭很会打扮自己的?(“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这个句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描写极其生动、形象,作者把大兴安岭看作一个很会打扮自己的美丽的姑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学生作为“导游”和“游人”进行综合性的活动,介绍大兴安岭几方面的景物特点,学习运用资料、联系生活,多角度加强体验,发展了思维,拓宽了知识面。教师作为“总导游”兼“游人”出现,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比较、感悟、体味,把读和理解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亲切,学起来轻松愉悦,读得准确、生动、入情。)

6、“总导游”引导大家议论

(1)请几位“导游”说说岭——林——花的景物特点。“游人”还有什么需要了解的?请自由发问,由“导游“解说。

(2)请大家说说,为什么称大兴安岭是“林海”?这“林海”美在哪里?

(3)大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联系祖国的建设和我们的生活,想想大兴安岭作出的贡献。

(4)读句:“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亲切、舒服。”谈谈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读”、“思”、“议”结合起来,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三、总结讨论交流

1、引入学习最后以一部分,总结全文。

(1)谈话引入,激发情感。通过“游览”,同学们已经陶醉在迷人的大兴安岭的美景中,一定想了解这里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请同学们自由阅读,把自己作为其中的一员,展开想象,相互交流。

(2)联系“岭、林、花”的特点,使人感到“亲切、舒服”出现的次数。

2、反顾全文,加强朗读,获得审美体验。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语句。

(2)朗读比赛。

3、讨论交流

你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你对大兴安岭的喜爱?

4、教师进行全文的总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表达真情实感,展开想象,发散思维,敢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的综合能力。)

板书设计:

岭(多而温柔)

林海 林(美)美丽与建设 (亲切、舒服)

花(多而美)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的时候,我设计了“导游解说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总导游”(教师)兼“游人”组织教学,而“导游”(学生)分别根据课文内容和搜集的资料,向“游人”(学生)介绍大兴安岭“岭”、“林”、“花”景物的特点。不同年龄的“游人”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并运用“读、思、议、讨论交流、介绍解说、质疑问答、自悟体验、欣赏评价”等发式进行学习,拓展学生思维的时间、空间,调动了学生多方面智力潜能,进行有创意的阅读,改变了教师单向的提问、分析讲解的局面,课堂气氛活跃,提高了教学效率。

不足之处是课堂上“导游”介绍有时不到位,语句欠调理,其他同学发问过于拘谨,我想这和我的引导不到位或是启发不够好有一定的关系,以后,在这方面得多思考了。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