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9·11事件

“9.11事件”(又称“911恐怖袭击事件”、“美国911事件”等)指的是美国东部时间9月11日上午(北京时间9月11日晚上)恐怖分子劫持的4架民航客机撞击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的历史事件。包括美国纽约地标性建筑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在内的6座建筑被完全摧毁,其它23座高层建筑遭到破坏,美国国防部总部所在地五角大楼也遭到袭击。

美国事件简介

美国东部时间2001年9月11日早晨8:40,四架美国国内民航航班几乎被同时劫持,其中两架撞击位于纽约曼哈顿的世界贸易中心,一架袭击了首都华盛顿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而第四架被劫持飞机在宾西法尼亚州坠毁,据事后调查失事前机上乘客试图从劫机者手中重夺飞机控制权。这架被劫持飞机目标不明,但相信劫机者撞击目标是美国国会山或白宫(事后对参与策划袭击的恐怖分子进行审问的结果表明,恐怖袭击的第四个目标是国会大厦。而在此之前美国官方一直怀疑目标是白宫)。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两幢110层摩天大楼在遭到攻击后相继倒塌,除此之外,世贸中心附近5幢建筑物也受震而坍塌损毁;五角大楼遭到局部破坏,部分结构坍塌;袭击事件令曼哈顿岛上空布满尘烟。

在9.11事件中共有2998人罹难(不包括19名劫机者):其中2974人被官方证实死亡,另外还有24人下落不明。罹难人员名单中包括:四架飞机上的全部乘客共246人,世贸中心2603人,五角大楼125人。共有411名救援人员在此事件中殉职。

2001年9月11日当天的恐怖袭击对美国及全球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次事件是继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珍珠港事件后,历史上第二次对美国造成重大伤亡的袭击。这次事件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美国政府对此次事件的谴责和立场也受到大多数国家同情与支持;全球各地在事件后都有各种悼念活动,事发现场的清理工作持续到次年年中。9.11事件造成了对美国,全世界的人都感到恐惧,而反对类似“911”事件的再生。该事件也导致了此后国际范围内的多国合作进行反恐怖行动。

事件疑问

本来在美国911是作为报警电话号码的。恐怖分子选择9月11号显然是对美国的挑衅。

美国911报警电话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1967年,美国总统法律实施与司法管理委员会建议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一个统一的电话号码,以便于人们及时报告紧急事件。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很快宣布选择911作为报警电话号码。1968年2月,全国第一个911报警台在亚拉巴马州的哈利维尔设立。20世纪70年代后,911报警电话开始大量增加。1976年,17%的美国人可拨打该号码,1979年上升到26%,1987年为50%,而今已达到85%。美国大约50%的国土面积已接通911号码,其中95%是加强版系统,可提供每个呼叫者的姓名与位置信息。五角大楼是在1941年9月11日动工的,和恐怖袭击正好相隔60年。这样恐怖分子才会选择9.11这一天对它进行袭击。

另有人怀疑,9.11事件是布什政府自导自演的苦肉计。布什在9.11事件后的支持率大幅上升,而拉登本人也没有公开声明对9.11事件负责,这与他的做事风格明显不符。目前这种质疑声在国际上越来越高,事实上有相当多的机构组织揭露了9.11事件的可疑之处,包括世贸2栋大楼的倒塌方式,五角大楼是否被波音飞机撞击,世贸7号楼毫无理由的倒塌,以及整个事件背后的利益纠葛,以及数千名犹太人员工9月11日集体请假等等。目前这种质疑声还只是作为一种9.11阴谋论存在。

就像肯尼迪遇刺一样,9.11事件的真相,也许要等到若干年之后才能得到完全的披露。

请参看美国的两部纪录片《华氏911》(《fahrenheit 9/11》)和《零钱911》(《loose change 2nd edition》)

军事行动

美国政府在事件发生后宣布将会对发动袭击的恐怖分子以及保护他们的国家发动军事报复。第一个打击目标就是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理由是他们拒绝交出头号嫌犯本?拉登。有传闻称伊拉克也卷入袭击事件。美国政府事后承认,9.11事件当晚白宫就已经决定要更换伊拉克政权——虽然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在宗教上较为开放的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到底与信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基地组织之间有任何联系。布什政府通过利用9.11事件来挑起民意支持攻打伊拉克。

2001年9月19日,美国派出战斗机前往波斯湾军事基地。美国东部时间2001年10月7日下午12点30分(当地时间晚上9点),美国与支援的英国军队发动了对阿富汗的军事袭击,针对盖达组织和阿富汗塔利班的军事、通讯设施以及可能的恐怖分子训练营投掷了炸弹。奥萨马?本?拉登通过半岛电视台的卫星节目警告布什,如果美国动用核武器的话,他将会使用生物武器作为还击。2001年11月,由美英部队支持的阿富汗北方联盟控制了首都喀布尔。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