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中小学各版本语文课本中张秀亚的课文

1. 【沪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七单元 读书有味 第26课 《美容新术

张秀亚的资料

张秀亚

张秀亚(1919.9—2001.6),女,河北省沧县人,1925年全家迁居天津。1932—1937年在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师中部读中学,经常在学校出版的《女师季刊》上发表作品,1935年开始在天津《大公报·文艺》、《益世报·文学周刊》、《国文周报》上发表文学作品,第一首诗作《夜归》收入在诗集《秋池畔》。1936年萧乾主编的《大公报·文艺》将张秀亚作为文学新人推出,引起社会关注。

这位早慧的才女走上文学道路,初受家庭熏陶,儿时她就能学着母亲的样子编织故事,并对儿童文学作品产生很大兴趣。随着年龄增长,张秀亚对文学渐入痴迷。在女师读书时,她阅览了学校图书馆大部分文学书籍。冰心、卢隐等女性文学名流的作品使她心灵震撼;辛克莱、高尔基等文学大师的作品使她从“酣迷、梦幻”中回归现实。她用女性目光透视并聚焦社会和生活,奠定了较坚实的文学根基。另外,华北平原广袤的大地、秀丽如画的自然风光、炊烟袅袅的乡村,给了她无穷尽的艺术感染。正是抓住文学门扇上这两把把手,她豁然打开文学大门,早早走进文学殿堂,尝试用自己的笔定位属于自己的文学风景。

1937年张秀亚高中毕业时,在老师鼓励下,出版第一部散文短篇小说集《大龙河畔》,收入了1935至1936年间发表的15篇作品。她在《自序》中谦和地说:“这集子中,缺少美丽的线条,繁富的色彩。篇章中既不曾组织一个理想,字句也缺乏眩目的光泽。”然而,她对社会的观察和理解,已是高起点、高站位,显示着文学思想早熟迹象。她笔下的人物有:“一个被时间侵蚀去力和热的老年人”公二伯、倍受歧视和虐待的瞎眼睛残疾小姑娘、为反抗压迫而组织罢工的年轻工人等艺术形象。作品描绘了畸形社会下的辛酸悲壮、为争夺生存和公平的呐喊与无奈、在愚昧笼罩下的人性扭曲和凄惨荒凉下的城乡景色等,似一幅20世纪30年代市井文化生活图画。张秀亚在谈到创作经验时说:“惟有那扬起一只手臂,向人海最深处,向广阔的人群中,提取作品中的人物,抽绎出大众的共通的情感,才是与时代休戚相关的作品。”这一体验从《大龙河畔》这部集子启程,一直走向张秀亚创作的颠峰和终端。

1937年张秀亚考入北平辅仁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48年到台湾,继续从事文学创作;1958年在台湾静宜英专任教授;1965年在辅仁大学任教授,长达17年。张秀亚创作丰饶,涉猎诗歌、散文、小说、译著等,其中散文尤重。她的散文继承“五四”运动时期散文风韵,作品妩媚凄婉、含蓄内敛,情感温柔、清纯、细腻、舒缓,意境深邃、飘逸,移情入景,绘声绘色,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辉映。张秀亚作为台湾老一代女性散文作家,引领着台湾散文运动趋向,作品曾获台湾首届中山文艺奖、首届文艺金奖等。

1965年辅仁在台复校,回辅仁任中文系和研究所教授。1973年赴美考察,并在西东大学进修。创作风格新颖清丽,意境深远。作品以散文著称。

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大龙河畔》、《皈依》、《幸福的泉源》、《珂罗佐女神》、《寻梦草》、《感情的花朵》、《七弦琴》、《那飘去的云》、《艺术与爱情》、《张秀亚自选集》;散文集《少女的书》、《三色堇》、《牧羊女》、《凡妮的手册》、《怀念》、《湖上》、《爱琳日记》、《两个圣诞节》、《北窗下》、《曼陀罗》、《我与文学》、《心寄何处》、《书房一角》、《水仙辞》、《天香庭院》、《人生小景》、《我的水墨小品》、《石竹花的沉思》、《白鸽.紫丁花》、《海棠树下小窗前》、《爱的轻歌》、《杏黄月》、《湖水秋灯》;诗集《水上琴声》、《爱的又一日》、《秋池畔》;其他还有《诗人的小木屋》、《写作是艺术》、《张秀亚选集》、《张秀亚散文集》;另有与法国Lefeuvre合著的《西洋艺术史》著作11册,翻译著作10余种。

1938年考入北平铺仁大学中国文学系,次年转入西洋文学系,毕业后入本校研究所史学组,后任助教。1943年到四川重庆任《益世报》副刊编辑。1946年回辅仁大学任教。1948年到台湾,1952年出版到台后第一本散文集《三色堇》。1958年任台中静宜英专教授。1965年辅仁在台复校,回辅仁任中文系和研究所教授。1973年赴美考察,并在西东大学进修。创作风格新颖清丽,意境深远。作品以散文著称。

张秀亚的散文色彩缤纷,诗情浓郁,笔致秀逸。她的散文多撷取身边的物事人情和个人经历,或写景咏物,或描人情世态,或缘事写情,看似小事一桩,写来又各有情致。写日月山川,花岛虫鱼,则文字优美,笔调轻松,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写对世界和人生的宗教情怀,则温暖如炬,仁爱虔诚,悲天悯人而又积极入世;写个人心境,则缘事而发,触景生情,喟叹感慨,都有较强的诗情,这使她的散文自成一派,独具特色。如《种花记》、《杏黄月》、《秋日小札》等,都是睹物兴情,移情于物的佳作,那空的山景,绮丽的城市风光,温馨缱绻的情意,一一跃然纸上。她的散文敏感多思,洞微悉幽,纯真隽永。她能捕捉生活中种种动人的“真趣”,善于激发想象和联想,从平凡中发掘出纯真不凡的美来,如《髻》回忆了慈母一生的磨难,赞颂了母亲淳厚和仁爱的心怀,音乐味幽美,感人至深,是她的代表性作品,文中也可看出她长于刻画人物的优势。张秀亚的散文也有生动的意象,清丽的文笔,意境幽远且不乏淡淡感伤。她能灵活处理叙事、抒情、写景和议论等技巧因素,做到虚实结合,反复渲染,组织意象,营造意境。如《没有荷叶》写雨中的山城,夹叙夹议,写景抒情,虚实相映,意境幽远,诗情盎然。张秀亚的散文很讲究语言的锤炼和修辞手法,用词生动准确,散文呈现诗意美和韵律美。

张秀亚从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以文开基,经营缔造,用陈蓝笔名写散文,用亚蓝笔名写小说,用本名写诗歌,用心井笔名写其他文章,在半个世纪里,从不缺席每一段时空,辛勤描绘着富有个性的文学风景。她去世后,台湾出版了《张秀亚全集》,其中诗歌一卷,散文八卷,小说二卷,译著二卷,艺术史二卷。这些闪光而跳动的字符一定会永远留在广大读者记忆中。

 

常用成语

中考 高考名著

张秀亚简介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