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高三作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 字数:382 )
首页 > 作文教室 > 高三作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担任高三年教学工作这几年,感触最深的就是作文教学。高三年的老师只想让学生在高考中写出像样的满分作文,于是教学生怎么揣摩改卷老师的心理,教学生怎么背范文,教学生怎么模仿范文的结构、语言,教学生怎么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抛开……作文是这样教的吗?我们要把学生教成什么?我们要把学生教成只会写“高考八股文”的酸秀才吗?面对这样的现实,我困惑了!

面对这种令人痛心的现状,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焉能不心有余悸,焉能不深深反思?我想,在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我们语文的同时,我们似乎该为我们的学生做些什么了。我们应让学生尽快地从应试教育的重负中解脱出来,多亲近自然,多接触社会;我们不但要教给他们正确的读书方法,还要多给他们介绍一些好书;我们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加强语言的积累;我们要想办法让学生克服畏惧作文的心理,学会用自由的笔墨写自由的精神,让作文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作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作文教学改革应更新观念

首先,教师必须对作文教学重新认识,予以高度重视。目前,一些教师对作文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如作文教学随意性太强,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不能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作文教学;作文评改累了老师,却没有收到实效;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缺乏有机的结合;与文本教学相比,作文似乎可有可无,充其量也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作文中流流露出的消极颓废思想缺乏警惕……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逐步解决。

其次,针对学生作文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作文教学必须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加强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主动积极,对学生不要有依赖心理,不能对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抱有太大的希望,很多工作细节需要教师做细,落到实处。

从最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试题来看,命题者在作文方面甚为重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这一时代主题。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个人意识和社会意识。目前,学生的社会意识普遍缺乏。但学生要走出教室,融入社会是不太现实的。唯一的途径是尽可能多地积累课内课外书本的知识。要教会学生用自己的眼光,从真善美的角度去品评人事,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最后,理论应用于实践中。我觉得最好的方法是给学生办一份报纸,这是学生真正施展自身才华的舞台,是鼓励学生写出好作品的有效途径。虽然说现在作文刊物多如牛毛,但相对于全国如此众多的中学生来说,依然是僧多粥少。而自办报纸轻而易举解决了这一难题。另外教师应对学生多些鼓励,对作文质量要求不能太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不能奢望在一日之内将问题解决。然水滴可以穿石,作文教学所需要的也正是这种精神——脚踏实地,持之以恒。

二、作文教学改革应注重引导学生积累素材

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我们常感喟学生的应试作文立意肤浅,缺乏新意。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教师及学生家长大都不提倡学生过多关注社会生活,怕因此影响考试成绩;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被囿于“两点一线”的狭小天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啃教科书,以致孤陋寡闻,文思枯竭。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奔向“十字街头”,关注社会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作文田园。要鼓励学生切实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金口常开。“眼”要多看。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第二起跑线》等电视节目,看《中国青年报》《语文报》《少年文艺》等报刊,看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看街市上和校园内的广告与海报、通知与启事、墙报与板报、公约与制度。星期天不妨走出户外,看球赛、搞调查、观菊展、赏花灯;节假日可以三五结伴,游名山大川,观乡土人情,看云亭飞阁,品题咏镌刻。“耳”要勤听。听广播节目,听报告讲座,听课文朗读带,听老师对时事的点评,听民谣、谚语、笑话、听相声、快板、评书,听商贩巧舌如簧地推销商品,听导游娓娓动听地讲解名胜。“口”要常开。评名作,议时政,谈得失,析美丑;吟唐诗宋词,背现代名篇;尝试即兴采访,练习口头作文。

其次,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从活动中丰富写作素材。学校组织的各种校园活动,公益活动、社会调查等是丰富学生生活的主渠道,学校有责任将活动课程化,广泛触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保证学生有丰富的生活体验。例如让学生从野营拉练中体味艰苦,感受刚强;从慰问孤寡中体验人间真情,感受社会温暖;从访问下岗者中深悟路在脚下的道理;从参与农场劳动中明白“汗滴禾下土”的艰辛;从参加学生会干部竞选中领悟失败,学会战胜脆弱。极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活动中真切地感受生活,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有感而发,这样的作文就是真情流露的独特而别致的篇章。

最后,要强调学生注重阅读。生活的直接积累对写作是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但人的精力和经验总是有限的,而且往往受着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任何生活都直接参与、直接体验。因此,要培养学生善于阅读的好习惯,因为大量的知识要从书本中来获得。同时,使学生养成写阅读笔记的学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要大量阅读,善于积累,同样以从中获得对生活的丰富感受,提高生活的认识。

三、作文教学改革应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要为文,先做人。”这是文道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也是传统语文教学思想的精华。教育的实质始终是育人而非教书。叶圣陶说过:“话与文都是不可做作的,有几分品德知识能力只能说几分话,写几分文,不会打折扣,不会超过增多。所以,说和写似技能而又非技能,一封信如此,一部小说如此,一首诗如此。我想大家不要把作文当技能看。”叶老的忠告可谓一针见血,因此,我们在作文中不能只着眼于技能的传授,必须时刻把整个人的培养放在首位,教育学生做真人,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引导学生写出自己亲身经历之事,写出想要所说之话,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力求在真字上下功夫,把“诚信”放在首位,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发挥自己的个性,保持自己纯真的本色,说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中学生的思想正处在最活跃、最敏捷的阶段,而处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人的价值也是多元化的。教师应该怎样点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自己的人生坐标?首先就必须让学生学会倾吐。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情境,鼓励他们谈生活、谈人生,积极引导他们真诚说出自己的心里话,鼓励学生说实实在在的话,不说空话,说现成的话,不在内容方面提出过高的要求,让作文成为学生主动倾诉自己思想感情的精神活动,让他们在作文中得到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陶冶,从而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这个良好的个性的基本点便是敢于讲真话、抒真情,以“实事求事”为出发点,用纯朴真挚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激情和感受。这也正是提高作文技巧的途径。因为他们说的是真话,真话质朴,质朴中蕴含着技巧。

四、作文教学改革应进行开放性作文教学

首先,作文命题形式应该多样化。学生个性的多样性、丰富性,是社会生活多样性、丰富性的反映。我们的作文命题应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千万不要再出现作文命题的模式化的问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让文章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通过深入生活,真实体验生活,文章的命题从现实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面向社会,关注生活。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有话可写,文章就不愁没有真情,没有个性了,好的作文命题,来源于广阔的社会生活。如:《非典的命运》《谁是英雄》的命题,针对当前全民抗击非典的非常时期,这种与生活密切相连,具有时代特征的命题,在教师正确地引导下,学生理解并找到了材料的基础上,是可以写好的,还能写出有个性的好作文。

其次,应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性思维在某种程度上,是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的统一,但更多地表现为思维的求异性,求异思维最重要的是表现学生思维的求异性。所以引导学生求异思维,要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创设求异途径。比如:在写《让座》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反传统思维模式,举例说说一位老奶奶给一位小朋友让座的事。又如写《吃肯德基》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不单单写自己在哪里吃肯德基?肯德基的味道如何?也可以引导学生写写在吃肯德基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如:我在吃肯德基时看到一户三口之家,互相谦让一块小小鸡翅……如果能从不同常规的角度去立意、选材、构思,写出来的作文才有“个性”。

最后,应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最健康良好的情感。让学生对写作有兴趣,这是习作教学的成功之处。教师就要进行愉快作文。通过看一看、听一听、做一做、说一说等学生喜爱的各种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玩中积累,在玩中感悟,得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当前作文教学是属于封闭式的,着眼于让学生应付考试,把作文训练空间完全限定在语文课堂上,偏重形式,忽视内容,一味围绕考试指挥棒押宝猜题,一味训练符合应考“模式”的作文。面对如此尴尬的现状,我坚信我们只要按照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一如继往地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作文教学必会迎来生机盎然的春天。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