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博采“素描”训练之长,提高三年级写实作文的实效性

( 字数:958 )
首页 > 作文教室 > 博采“素描”训练之长,提高三年级写实作文的实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大多数小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缺乏自信、缺乏激情,学生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缺乏个性,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对习作教材进行了大力的改革,希望作文教学能走出困境。

一、分析学生的作文现状

人教版三年级习作教材可谓是令人耳目一新。在习作的类型上,兼顾了写实和想象;在教材的编写上,注意激发兴趣,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不难看出,教材编写的意图是要把习作的主动权交给儿童,让他们真正成为习作的主体。也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空间,解放其思维束缚,开阔其写作思路,使学生能在习作中描绘真实的生活,尽情地倾吐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的观点意愿。但是,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却发现三年级的起步作文现状仍不容乐观。

1、有话可说,却不知从何说起

进入三年级,孩子们在写作时,首先感到的是明显地不适应。《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一二年级写话的要求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这些孩子刚学会熟练地写几句完整地话,初步建立了段的概念。可升入三年级后,第一次习作便是一整篇完整的文章,而且内容开放,可以各选各的。虽然习作内容贴近孩子的生活,大家都“有话可说”,但是,绝大多数孩子不知道怎样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因此无从下手。

2、有情想表,却不知如何表达

教材每一次的习作安排,都在内容的选择上给孩子们比较大的自由空间,没有搞命题作文,只是提出一个作文范围,而且范围很宽泛,选择的余地较大,因此,孩子们都有自己想写的内容。但是,写出来的文章却是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孩子们常常用抽象、概括的话来代替具体的描述,或者套用一些现成的句子。文章干涩枯燥,缺乏情趣。

3、有事要述,却不知怎么安排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让学生“乐于表达,易于动笔”,“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三年级的习作教材充分体现了这一精神,每次习作,孩子们都可以无拘无束的自由表达。但孩子们写出的文章却毫无章法,脉络不清。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思绪极其混乱。

二、寻求改变现状的对策

从上面的现状看来,目前小学三年级的习作教学仍然令人堪忧。那么,怎样才能利用好现有的习作教材,切实提高小学三年级写实作文教学的实效性呢?我认为应该博采“素描”训练之长,融入开放的写作教材之中,既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练就扎实的写作基本功,又给学生以一定的自主习作空间,使孩子的文章富有个性。

1、博采“素描”训练之长

中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概念思维过渡,学生的观察能力迅速发展,表现为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和概括性有较大的增长,能通过观察比较正确、全面、深入地感知事物的特点。因此,中年级学生必须从写童话体作文转向观察作文。而实践证明(吴立岗教授的“素描“作文),中年级观察作文的最佳形式是素描训练。

所谓"素描"是指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把握住对象的主要特征,把对象比较真实生动地描绘出来。作文中要写好人物,事件等,先要学会独立地描写各个局部,包括单个体,自然环境,房间,人物的外貌、动作等等。而素描训练,乃是以观察实物作为途径,以片断和简短的篇章作为训练形式,将描写和叙述结合起来反映周围生活的记叙文训练。以具体事物为反映对象的素描作文是一种写实训练,实践证明,“素描”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精细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有助于积累各种语言材料;能帮助学生克服语言空泛、思想浮躁的弱点,养成实事求是的良好思想品质;能减缓小学生作文由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坡度,加强了从写话到命题作文的衔接,帮助练就扎实的写作基本功。

2、融入开放的写作教材之中

小学三年级的习作教材在编排上尽量为学生自主习作提供方便,不规定习作的题目,一般都是提出内容、范围,提倡学生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重视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在习作的类型上,兼顾了写实和写想象。对于写实的习作,要强调如实表达,就是要写真实的人,真实的事,反映真实的生活,不能造假,不能瞎编。这样既能切实提高学生把握事物特点的能力和记实的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和良好的文风。

俗话说:“取他人之所长,补我之所短”,如果我们能将“素描”这一习作训练方式有效运用与教材提供的习作内容,那必将提高三年级记实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三、总结操作策略

整理分析了现有的三年级习作教材,并在实践中总结发现,我们在教学时可以按以下三个类型进行指导。

一、范文引路型

(一)操作

1、作前

指导学生一起观察一件事情或一个片断,明确观察的要求,观察的内容。并在观察过程中指导孩子了解观察的方法,观察的步骤等。然后共同完成这一内容的作文,作为此次习作的例文。

众所周知,观察是获取感性表象的唯一渠道,具备了丰富而鲜明的感性表象,词语、句子的训练才具有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进行重点观察,帮助他们从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将典型表象“筛选”出来。例如,进行叙事描写,应集中观察事情“发展”和“高潮”部分的典型变化;进行人物描写,应集中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以理解人物内心世界。因此,此环节为此类习作非常重要的一环,应让刚迈入写整篇文章的孩子们知道一篇文章的重点是什么,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写具体的。

2、作中

(1)依循例文的要求,将作文的内容做适当的开放,让孩子们选择一个自己喜爱的内容进行习作。习作前应要求孩子按完成例文的步骤进行观察,再把观察到的内容写进自己的作文。

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由于例文的作者就是学生,用的是儿童的口气,写的是儿童自己的生活,说的是儿童的语言,抒发的是儿童的情感,书写的也是儿童的真迹。因此给学生提供例文,意在给学生引路、让学生对照。对好学生而言,他们可以从例文中受到启发,并产生“超越例文”的情绪冲动;而对于那些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来说,例文可以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仿中练功,仿中求异,从仿到作,由俗入雅,大大降低了作文的难度。

(2)重视“说”的训练。叶圣陶先生说:“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可谓一语中的。怎么说就怎么写是学生学习写作文的基本方法。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不仅帮助学生明白怎样写,而且互相交流启发,可以拓展思路。同时,要求孩子们认真听,并向说的人提问。孩子们在交流中自然就明白了:哦,原来写作就是要把这些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呀!

3、作后

新课程标准下,习作教学的方法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原先的注重习作前的指导变为注重习作后的交流和评价。要求采用展示和交流的方法,在讲评中对习作作具体的指导。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写作后的评价。

(1)坚持评价的基本原则

“作文是耕耘,用脑、用笔在耕耘心田的大地、思想的篇章。”对于学生苦心耕耘的结果,我们应从不同的角度、用宽容和欣赏的心态评价学生。

限于年龄的原因,小学生的作文从整体上来讲是很稚嫩、粗糙的,真正优秀的作文不是很多,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不仅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而且会磨掉他们的写作兴趣,认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教师要练就一双善于捕捉的慧眼,用放大镜去寻找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 我们可以因为某个学生的文章有了一个成功的开头加以鼓励,也可以为某位学生作文的选材特别好而给予高分,有的学生也许写的文章并不怎么引人入胜,但其中有几个词用得恰如其分,也不妨夸奖一番,甚至是几个用得成功的标点都可以成为文章评改的精华所在。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喜悦,就会激起他一百次追求成功的欲望。因此,我们教师要学会在评价中大张旗鼓地进行表扬,让孩子在品味成功中慢慢感悟写作技巧。

(2)有针对性的进行评价

评价时,坚持鼓励为主之外,我们还要考虑到每次作文的写作要求。这些要求既是“课程标准”对所在年级学生的写作要求,又是教师根据各个单元训练项目和学生实际总结出来的具体训练要求。对按要求完成写作任务的给予表扬,对偏离要求或不按要求做的要指出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按要求写作的好习惯。因此,此次习作评价时还应按例文的观察要求进行评价。

(二)案例:写写自己的课余生活(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内容)

1、例文指导:《番茄炒蛋》

(1)指导观察,进行人物动作素描

观察:仔细观察每一个动作(内容:一小朋友在烧“番茄炒蛋”的录象片段)。

讨论:将观察到的一系列动作,通过讨论选出最恰当的动词。

说话:运用这一系列动词,将“番茄炒蛋”的过程说清楚。(穿插师生的评议)

写话:适当加入一些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将“番茄炒蛋”的过程写具体。

评改:结合录象内容,评议观察得是否准确、细致、有序,并进行修改。

(2)实践操作,亲历体验

让孩子回家尝试着学做“番茄炒蛋”。

要求:记清自己的一系列动作;家长是怎么指导你的;有否出现意外情况,是如何补救的。

(3)写入自己的真实体验,完成“番茄炒蛋”的习作。

2、学生自主习作指导

(1)讨论明确习作范围

什么是“课余”?哪些是“课余生活”?

(2)确定自己的习作内容

你最感兴趣的课余生活是什么?你觉得最有话说的课余生活是什么?

(3)回忆例文明了习作要求

A、写一件有关课余生活的事情,可以是有趣的、高兴的或是其他你愿意写的。

B、注意将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细致、有序。

C、适当加入周围人的反应和你自己的想法、感受等。

(4)学生独立作文。

二、实物观察型

(一)操作

1、作前:提供观察对象,指导观察方法

学生习作材料来源之一是直接的观察和体验,之二是来自于读或听等间接的渠道,前者为源,后者为流,源头枯竭,没有习作材料,就谈不到习作。有些有着精彩习作的小作者,正是在观察中有所发现,方才悟出意义,触动情感,产生习作的欲望。

低年级孩子不会观察,他们带有幼儿时期情绪易变的特点。新异的对象,新鲜的色彩,突出的印象,往往吸引他们的全部注意,而忘记原有的观察任务。而且,他们的观察往往是走马观花,只看大概,不注意细节,因此要特别注意教给他们最基本的观察方法。如:从部分到整体,从外部到内部,从一般到特殊;看形状、听声音、闻气味、尝味道、摸大小、数多少、比异同等,努力使孩子言之有序。

2、作中:述说观察所得,引导展开想象

茅盾曾说:“想象的来源就是观察。”观察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不经过细心观察,就难以写出高水平的作文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展开想象,促使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今及古,引导学生重视运用所储表象,打比方作比拟,从而丰富感受扩展思维,高孩子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3、作后

(1)按照“范文引路型”中所说的进行以鼓励为主的评价和有针对性的评价。

(2)进行拓展习作。

让孩子们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写写观察日记。我们也可以有意识的在教室里开辟“生物角”、“动物之家”等场地,供学生观察练笔。

(二)案例:写一则观察日记(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内容)

课堂习作内容:《我喜欢的水果》

1、课前准备:从家中带来自己最喜欢的水果

【丰富多彩的水果与小朋友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如果不经过观察和感受而直接去写,恐怕得来的也是一些零零碎碎的印象、模模糊糊的感觉,下笔就不会顺利。为了重新唤醒学生已经模糊的印象,再次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于是我布置他们从家里带回了自己所喜欢的水果。】

2、课中指导观察,启发想象

(1) 看一看:外形、颜色、大小

师:孩子们,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观察,说说水果的外形、颜色、大小,好吗?

生:梨的皮是淡黄色的,上面还有许多极小的褐色的斑点。

师:观察得很仔细呀,你觉得它象什么呢?

生:真像小姑娘脸上的小麻点。

生:我的哈密瓜是椭圆形的,跟西瓜一样大小。它的皮黄澄澄的,布满了碧绿色的花纹,远看像有了皱纹似的。

生:西瓜的外皮是绿色的,一层鱼网似的网纹笼罩在外皮上。它的形状像一个绿色的大皮球【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很快就学会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恰当的想象,使语言更加具体、生动。】

师:“其实光观察水果的外皮还不够,水果的果肉也同样值得一看,因为里面的世界更加精彩!”(师拿起事先准备的菜刀对着大西瓜一刀而下。)

生:“切开西瓜,红通通的瓜瓤叫人口水直流。芝麻似的瓜籽布满瓜瓤。

生:这些瓜籽有的是黑色的,有的是白色的。”

师:那你们还指导其他水果切开后是啥样的吗?

生:“切开哈密瓜,里面的果肉是黄黄的,最上面还有许多小瓜籽。瓜籽的颜色有两种:一种是黄色,一种是米白色。”

(2) 摸一摸:手感

师:同学们,接下来让我们来摸摸水果的表面,说说手感怎么样。

生:菠萝的外面长着一些小刺,摸上去会扎手,可得千万小心哪!

生:你摸过西瓜吗?摸西瓜的时候你会觉得滑溜溜的,就像溜冰场那么滑。

生:网纹瓜摸上去非常粗糙,因为它的表皮有许多网格状的条纹,大概这就是它名字的由来吧?

(3) 闻一闻 :气味

师:再让我们来闻闻水果,能闻到什么气味吗?

生:王老师,我的枇杷闻不到什么味道?

师:应该能闻到味道的,大家想想看,有什么办法吗?

生:你可以剥开一点点皮嘛!(有人在建议他。)

(于是同学们开始行动了。)

生:我剥开芒果的皮,拿起来闻一闻,啊,好香啊!一股清香迎面扑来。

生:切开火龙果,凑近鼻子,便能闻到一股青草味,有人可能闻不惯,可我却爱极了这味道。

(4) 尝一尝:味道

师:刚刚有小朋友在桌底下偷吃水果呢,现在可不用偷偷摸摸地了,咱们一起来大饱口福吧,不过,吃完后可得把水果的味道告诉大家哦。

(学生开心地品尝起水果来。)

生:没熟透的芒果又酸又甜。熟透的芒果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我一口吃下去,甜到了心里啦。”

生:我情不自禁地咬一口,鲜红的果汁从果肉里冒出来。啊,真好吃,甜甜的,酸酸的!我忍不住多吃一口,两口,三口……呀,糟了!怎么这么好吃的芒果就没了呢?不过我见到了芒果的核了,芒果核扁扁的,遍身长满了金黄色的小毛,就像一位年青人染了一些金黄色的头发。”

【多么童真有趣的语言啊!“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如果不在生活中积累,如果不投入地观察,孩子能写得这么精彩吗?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作文指导应该紧扣孩子的实际生活,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积累众多的写作题材。】

(5)讲一讲:小故事

师:同学们,水果的外形可爱,味道香甜,那你们曾与水果发生过有趣的小故事吗?

生:去年中秋节,北京的小表弟第一次来广州,大概是广州的苹果很甜吧,他一下子就吃完了两个,竟然一天什么也不吃了。

生:芒果虽然好吃,但也不能吃得太多。有一次,我吃了很多芒果,第二天脸上就生了很多小红点,痒痒的,难受极了。从此,我再也不敢一次吃那么多芒果了。

生:有一回,爸爸说跳起来吃苹果味道更好。我想:这不像狗了吗?我又想:可我最喜欢吃苹果了,算了试试吧!后来我按爸爸的要求吃,一块都没吃到。

3、学生独立完成习作

同学们开始埋头写作,我一边巡视,一边把写得精彩的片断或者优美词句读给大家听,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写作的快乐。

三、实地观察型

(一)操作

1、作前:进行实地观察,掌握丰富素材

写景是低年级写作教学的难点之一。由于年龄的限制,孩子们方位感知不强。观察和表达景物时很难找到清晰的线索,这就需要老师去架起一座理解和思维的桥梁,而亲自实践,亲眼观察是指导写景的最好的途径。大纲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从作文教学的实践性出发,可带孩子们进行实地观察,以确保初次写景作文的成功。

指导观察时,我们应强调了以下几点:(1)进行细致的观察是写好景物的关键。观察越细致,掌握的材料就越多,作文就越好写。(2)写景要有顺序,观察时就应该注意景物的方位。方位在观察时就很明确地告知学生,并且做好记录。(3)写景时可以把师生参观某地这件事写进去,让人、景、事三者融为一体,作文会更加感人。(4)适当展开联想和想象,生动的比喻可以便文章更加优美,就像课文《海底世界》中作者写鱼的声音时一样:有的像蜜蜂……

2、作中:整理观察顺序,找准清晰脉络

(1)三年级的作文指导,要重视给孩子提供一个台阶,让学生把要说的话有序地说出来。因此,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整理出观察的方位顺序,以达到文章脉络的清晰有序。

(2)为了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增加习作内容的开放性,我们还可以增加景物选择的余地。如把参观的地方分几大板快进行,各板快都有各自的观察顺序。显而易见,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写作选材的灵活性,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满足孩子的个性化需求。

3、作后

(1)按照“范文引路型”中所说的进行以鼓励为主的评价和有针对性的评价。

(2)进行拓展习作。

要求孩子们今后外出旅游或看到感兴趣的景致时,要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进行观察,并按观察的方位顺序拍摄一组有序的风景照,然后以此为依托进行写作。

(二)案例:介绍家乡的景物(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内容)

习作内容:《美丽的南江公园》

1、第一板快参观顺序:南江景观桥(南门江、古色古香的建筑)——吴越广场(广场中央两条逼真的龙、周围音乐喷泉)——妆亭古迹(山坡顶上的小亭子、沿山坡而下的小溪流)

2、第二板快参观顺序:中央(水上舞台、河水及水中的观赏鱼)——四周:(妆亭古迹、儿童乐园、跌瀑、鸟语花香馆)

“我师造化意无穷”“造化”就是大自然,就是客观存在。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写作上更多地去“”师法自然,更切实、更具体地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人生,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头脑去想,用自己的手去写,去积累,练就扎实的写作基本功。列夫·托尔斯泰的一句话:“诗是人们心里烧燃起来的火焰,这火焰烧着,发出热,发出光。”这种燃烧是非伪善的,是自然的。” 文章必须回归自然,这样才会真正燃烧与不朽。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