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名人名言
修养名言 修养经典语录
《礼记·中庸》字面意思:知道羞耻就接近勇敢了。儒家所说的“知耻近乎勇”的勇是勇于改过。这里把羞耻和勇敢等同起来,意思是要人知道羞耻并勇于改过是一种值得推崇,夸耀的品质。是对知羞改过的人的这种行为的赞赏。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礼记·中庸》汉·王符《潜夫论·叙录》卓越的人不追求虚有其表,有修养有名望的人致力于实际。
东汉政论家、文学家 王符 《潜夫论·叙录》春秋·孔子《论语·述而》。长:常。戚戚:指面容、神情悒郁悲凄。这两句大意是:君子胸怀坦荡宽广,小人心胸狭窄,常常忧愁。有些人胸怀旷达,无私无畏,因而总是显得无忧无虑,泰然自若。有些人则心胸狭窄,多私心杂念,因而总是显得愁眉苦脸,哀哀戚戚。这两句可以用来形容或说明人们的品质、性格存在种种差异,所以遇事表现很不一样。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述而》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引古语。峣(yáo摇)峣:高峻的样子。缺:残破。皦(jiǎo绞)皦:洁白貌。这两句大意是:高峻的东西容易残破,洁白的东西容易被玷污。事物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这两句话告诫人们:居要位者要特别严于律己,因为此时最容易出现史误。可用于对人立身的劝说,或用于说明矛盾转化的道理。
南朝宋史学家 范晔 《后汉书·黄琼传》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文士以德行为修养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诚摆在首位。
唐朝文学家 柳宗元 《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血气最忌讳的是盛大,心胸最忌讳的是满足,才华最忌讳的是显露。少年人的血气方刚,所以最容易义气用事。遇到不平的事情,便要挺身而出。他们总以为自己本领很大,无所不能。谁都知道,年轻人往往很少恐惧之感,什么事情都不怎么去思前想后,瞻左顾右。思想得少,就会没有顾忌,直来直往。而且有时候还特别讲究哥们义气,爱拍胸脯。气要与神相抱才行,气好比是军兵,而神才是司令。司令要有兵去执行命令,光下命令而无人执行不行。光有兵而无司令,或者司令软弱也不行。少年人智慧少,所以气血一旺,就可能出现问题或者差错。那些闹事打架,惹是生非的,都是年轻人。所以,服兵役的大多是年轻人,他们头脑简单,容易受人摆布;血气方刚,容易慷慨激昂,视死如归。等到年纪大了,就会顾虑重重,牵肠挂肚。一个人的心胸是宽广的,还是狭窄的,对于一个人的成就很关键。心胸宽广了,便会无所不包,可以容纳天下,那么一切善恶敌友都可以集合在我自己的胸中了。如果心胸狭窄,连自己都装纳不下,怎么还能够去容纳得了别人!但常见有些人,胸中稍有见地,便自以为了不起,目中无人,骄傲自满,天下只有老子第一了!结果是,容纳不了别人的,自己也不会被人容纳;自己跟别人过不去,别人也会跟自己过不去。《老子》说:“持盈之道,损之又损。”要保持最满足的地步,就必须不停地损抑自己,这就是谦虚。谦虚使人进步,原因是自己总不会满足,心胸也就不停地有所收益,能够装得下更多的事物,以至于大到天下和宇宙。而我与天地宇宙成为一体,那就是弥勒佛了:大肚能容, 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 笑世间可笑之人。人不自满,别人就会替我们自己来满足;人一自满,别人就会来给我们损害。秦始皇的阿房宫最大,结果最先被人烧毁;孔子的门庐不高,而天下后世人却不停地在为他加高。道理是很简单的,就看人们能不能做到这一点自损!人们都推崇李白的才华横溢,但李白却一生落魄而壮志难酬。就是因为他才气太大,时刻显露在外,往往容易让人受不了。许多有才的人,都得不到真正的重用,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才华的本身便是与人不能相处的。才华就是要表现自己,就好象那处在囊中的锥子一样,时不时地就要冒出尖来,这尖也一定会扎住人的。人们爱才,但却又怕才把自己给伤着了。叫现在的人们读李白的诗可以,但要他们都与李白本人去接触,恐怕就不那么痛快了。李白要的是痛快淋漓,咱们自己也想痛快淋漓哩!他痛快淋漓了,我们反而也就不能够痛快淋漓了。所以说,所有有才华的人,要想在社会上得到发展,就少一点牢骚,不要抱怨什么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话。如果我们能够把才华收起一点,用浑厚的风格来表现,与人相处得就可能融洽一些。这样以来,我们才会得到大家的同情和支持,而才华也才可以得到真正的发挥。
明代文学家,思想家 吕坤春秋·孔子《论语·泰伯》兴:开始。(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孔子提出了他从事教育的三方面内容:诗、礼、乐,而且指出了这三者的不同作用。它要求学生不仅要讲个人的修养,而且要有全面、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泰伯》明·朱之瑜《诚诚二首》修养自身品性,处理好人之间的关系,唯一靠的真诚。
明末清初教育家 朱之瑜 《诚诚二首》名人名言分类:修养名言
返回:名人名言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