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笠之盟
| 拼音 | chē lì zhī méng | 
| 释义 | 笠:斗笠。比喻不因为富贵而改变贫贱之交。 | 
| 出处 | 晋·周处《风土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乘马,他日相逢君当下。” | 
| 示例 | |
| 年代 | 古代 | 
| 用法 | |
| 结构 | 偏正式 | 
| 词性 | 中性 | 
| 近义词 | |
| 反义词 | |
| 灯谜 | |
| 歇后语 | |
| 英文 | 
第一个字是车的成语19条
| 车尘马迹 | 指车马行过的痕迹。 | 
| 车尘马足 | ①指车马奔波。亦喻人世俗事。②指代车骑。敬称对方时亦用之。 | 
| 车驰马骤 | 形容车马奔驰迅猛。 | 
| 车怠马烦 | 车危且马疲。形容旅途困乏。怠:通“殆”。同“车殆马烦”。 | 
| 车殆马烦 | 殆:通“怠”,疲乏;烦:烦躁。形容旅途劳顿。 | 
第二个字是笠的成语4条
| 车笠之盟 | 笠:斗笠。比喻不因为富贵而改变贫贱之交。 | 
| 戴笠故交 | 指贫贱之交。 | 
| 戴笠乘车 | 比喻不因为富贵而改变贫贱之交。 | 
| 雨笠烟蓑 | 防雨用的蓑衣笠帽,为渔夫的衣饰。亦借指渔夫。 | 
第三个字是之的成语1084条
|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 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能听到,可是一辈子也不互相来往。现在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 | 
| 记问之学 | 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 
| 姜桂之性 | 生姜和肉桂愈久愈辣。比喻年纪越大性格越耿直。 | 
| 内顾之忧 | 内顾:在外边而顾念家事或国事。旧时形容没有妻子,身在外又要顾虑家事。现形容有内部的忧虑。 | 
| 丘山之功 | 比喻功绩伟大。 | 
第四个字是盟的成语14条
| 百岁之盟 | 同“百年之约”。即婚约。 | 
| 车笠之盟 | 笠:斗笠。比喻不因为富贵而改变贫贱之交。 | 
| 城下之盟 | 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 | 
| 割臂之盟 | 割臂:刺破胳臂;盟:盟约。原指春秋战国时鲁庄公与孟任割破胳臂,订下婚约。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宁约(指男女秘订婚约)。 | 
| 割襟之盟 | 割襟:指腹为婚时,各自割下衣襟,彼此珍藏作为信物。指男女在未出生前就由其父母订立下婚约。 | 
第一个字是盟的成语1条
| 盟山誓海 | 犹海誓山盟。对着山海盟誓。极言男女相爱,坚贞不渝。 | 
第一个字发音是meng的成语27条
| 盟山誓海 | 犹海誓山盟。对着山海盟誓。极言男女相爱,坚贞不渝。 | 
| 猛虎插翅 | 比喻强有力者又添了某种有利条件。 | 
| 蒙昧无知 | 蒙昧:知识未开。没有知识,不明事理。指糊涂不懂事理。 | 
| 懵懵懂懂 | 糊里糊涂,什么也不知道。 | 
| 孟母三迁 |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 
| 梦笔生花 | 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 
| 黾穴鸲巢 | 蚌洞鸟窝。比喻贫民的居处。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12363616883236.html
推荐名人名言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