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三颠四
| 拼音 | dǎo sān diān sì | 
| 释义 | 形容言行无条理或神智不清,精神恍惚。  | 
| 出处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八十六回:“你信我奶奶倒三颠四的,小大姐扶持你老人家一场,瞒上不瞒下,你老人家拿出箱子来,拣上色的与他两套。” | 
| 示例 | |
| 年代 | 古代 | 
| 用法 | |
| 结构 | 联合式 | 
| 词性 | 中性 | 
| 近义词 | |
| 反义词 | |
| 灯谜 | |
| 歇后语 | |
| 英文 | 
第一个字是倒的成语33条
| 倒戈卸甲 | 比喻放下武器认输。 | 
| 倒背如流 | 背:背诵。把书或文章倒过来背,背得像流水一样流畅。形容背得非常熟练,记得非常牢。 | 
| 倒绷孩儿 | 绷:包扎。接生婆把初生婴儿裹倒了。比喻一向做惯了的事因一时疏忽而弄错了。 | 
| 倒持泰阿 | 泰阿:宝剑名。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 | 
| 倒打一耙 | 《西游记》故事:猪八戒以钉耙为武器,常用回身倒打一耙的绝技战胜对手。自己做错了,不仅拒绝别人的指摘,反而指摘对方。 | 
第二个字是三的成语63条
| 挨三顶五 | 形容人多,连接不断。 | 
| 捱三顶四 | 形容人群拥挤,接连不断。 | 
| 捱三顶五 | 形容人群拥挤,接连不断。 | 
| 巴三览四 | 比喻说话拉扯,没有中心。 | 
| 巴三揽四 | 形容说话东拉西扯。 | 
第三个字是颠的成语13条
| 白黑颠倒 | 颠倒:错乱。指白黑不分、是非颠倒。 | 
| 不知颠倒 | 犹言不明事理。 | 
| 倒凤颠鸾 | 比喻顺序失常。旧小说用来形容男女交欢。 | 
| 倒三颠四 | 形容言行无条理或神智不清,精神恍惚。 | 
| 流离颠顿 | 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同“流离颠沛”。 | 
第四个字是四的成语44条
| 捱三顶四 | 形容人群拥挤,接连不断。 | 
| 巴三览四 | 比喻说话拉扯,没有中心。 | 
| 巴三揽四 | 形容说话东拉西扯。 | 
| 半三不四 | 指心神不定,无精打采。 | 
| 不三不四 | 指不正派,也指不象样子。 | 
第一个字是四的成语53条
| 四百四病 | 指四肢百体的四时病痛。泛指各种疾病。 | 
| 四不拗六 | 指少数人拗不过多数人的意见。 | 
| 四冲八达 | 指四通八达的要道。同“四冲六达”。 | 
| 四冲六达 | 指四通八达的要道。 | 
| 四大皆空 | 四大:古印度称地、水、火风为“四大”。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是一种消极思想。 | 
| 四方八面 | 到处;各个方面。 | 
| 四方辐辏 | 比喻四方的人才或货物像车轮上的辐条聚集在毂上那样汇集到一处。后引申为从各方聚集的意思。 | 
| 四方之志 | 志:志向。指远大的志向。亦作“志在四方”。 | 
| 四分五裂 | 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 
| 四分五落 | 形容分散零乱。 | 
第一个字发音是si的成语175条
| 食箪浆壶 | 为欢迎所拥护的军队,用箪盛饭,用壶盛水,进行犒劳。 | 
| 丝发之功 | 丝发:一根丝,一根头发。指功劳极微小。 | 
| 司空见惯 | 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 
| 私相授受 | 授:给予;受:接受。指不是公开的给予和接受。 | 
| 思所逐之 | 盘算着如何驱赶他们。 | 
| 斯事体大 | 斯:此;体:体制,规模。这件事性质重要,关系重大。 | 
| 死败涂地 | 指惨败而死伤严重的景象。 | 
| 四百四病 | 指四肢百体的四时病痛。泛指各种疾病。 | 
| 伺瑕导蠙 | 指寻衅生事。 | 
| 似水流年 | 流年:光阴。形容时间一去不复返。 | 
| 驷不及舌 | 驷:古时由四匹马拉的车;舌:指说的话。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 | 
| 俟河之清 | 俟:等待。等待黄河变清。比喻期望的事情不能实现。 | 
| 肆虐横行 | 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横行:仗势作恶,蛮横凶暴。随心所欲地为非作歹。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12363868385068.html
推荐名人名言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