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谈巷谚
| 拼音 | jiē tán xiàng yàn | 
| 释义 | 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指民间的舆论。同“街谈巷议”。 | 
| 出处 | |
| 示例 | |
| 年代 | 近代 | 
| 用法 | |
| 结构 | 联合式 | 
| 词性 | 中性 | 
| 近义词 | |
| 反义词 | |
| 灯谜 | |
| 歇后语 | |
| 英文 | 
第一个字是街的成语11条
| 街坊邻里 | 街坊:邻居。指住处邻近的人。亦作“街坊四邻”。 | 
| 街坊四邻 | 街坊:邻居。指住处邻近的人。同“街坊邻里”。 | 
| 街号巷哭 | 号哭于大街小巷。形容悲痛至极。 | 
| 街谈巷说 | 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指民间的舆论。同“街谈巷议”。 | 
| 街谈巷谚 | 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指民间的舆论。同“街谈巷议”。 | 
第二个字是谈的成语22条
| 长谈阔论 | 犹高谈阔论。 | 
| 东谈西说 | 指议论的面很宽。 | 
| 高谈大论 | 指不切实际的言谈、议论。 | 
| 高谈弘论 | 弘:大。高深空洞不切实际的谈论。 | 
| 高谈阔论 | 高:高深;阔:广阔。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 
第三个字是巷的成语12条
| 街号巷哭 | 号哭于大街小巷。形容悲痛至极。 | 
| 街谈巷说 | 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指民间的舆论。同“街谈巷议”。 | 
| 街谈巷谚 | 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指民间的舆论。同“街谈巷议”。 | 
| 街谈巷议 | 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指民间的舆论。 | 
| 街谈巷语 | 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指民间的舆论。同“街谈巷议”。 | 
第一个字发音是yan的成语352条
| 咽苦吐甘 | 指母亲自己吃粗劣食物,而以甘美之物哺育婴儿。形容母爱之深。 | 
| 烟波钓徒 | 烟波:水波渺茫,看远处有如烟雾笼罩;钓:钓鱼。旧指隐逸于渔的人。 | 
| 淹会贯通 | 犹融会贯通。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 
| 湮没无闻 | 湮:埋没;无闻:没有知道。名声被埋没,没人知道。 | 
| 嫣红姹紫 | 指花色娇艳,亦指娇艳的花。 | 
| 延津剑合 | 指晋时龙泉、太阿两剑在延津会合的故事。后比喻因缘会合。 | 
| 严陈以待 | 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同“严阵以待”。 | 
| 妍姿艳质 | 形容女子的体态容貌很美。 | 
| 言气卑弱 | 说话的态度谦虚温顺。 | 
| 岩居川观 | 居于岩穴而观赏川流。形容隐居生活悠闲自适,超然世外。 | 
| 沿波讨源 | 沿波:顺着水流;讨源:探索源头。循着水流寻找源头。原比喻作文时由次要的写到主要的,最后点出主题。后比喻探讨事物的本末。 | 
| 炎黄子孙 | 炎黄:炎帝神农氏和黄帝有熊氏,代表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黄帝的后代。指中华民族的后代。亦作“黄炎子孙”。 | 
| 研机综微 | 研究综合事理的深奥精微之处。 | 
| 盐梅相成 | 盐味与酸味相调和。比喻济世的贤臣。 | 
| 颜丹鬓绿 | 面红,头发黑。形容年少之貎。 | 
| 奄奄一息 | 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 | 
| 俨乎其然 | 十分严肃正经的样子。带有讽刺意味。 | 
| 偃兵修文 | 停止武事,振兴文教。同“偃武修文”。 | 
| 掩鼻而过 | 捂着鼻子走过去。形容对腥臭肮脏的东西的嫌恶。 | 
| 眼不见,心不烦 | 比喻只要没有看见或不在眼前,也就不会为这操心或烦恼。 | 
| 演武修文 | 指演练武艺,修习文章。 | 
| 厌故喜新 | 讨厌旧的,喜欢新的。 | 
| 宴安酖毒 | 指贪图安逸享乐等于饮毒酒自杀。同“宴安鸩毒”。 | 
| 晏安酖毒 | 指贪图安逸享乐等于饮毒酒自杀。同“宴安鸩毒”。 | 
| 艳如桃李 | 容颜像成熟的桃李那样娇艳。 | 
| 雁泊人户 | 犹雁户。 | 
| 燕安酖毒 | 指沉溺于安逸享乐,犹如饮毒酒自杀。 | 
| 羊羔美酒 | 羊羔:酒名,因酿制材料中有羊肉,故名。味儿醇厚的好酒。 | 
| 殷天蔽日 | 染红了天,遮住了太阳。形容仪从之盛。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123640050511512.html
推荐名人名言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