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庭之哭
| 拼音 | qín tíng zī kū | 
| 释义 | 原指向别国请求救兵。后也指哀求别人救助。  | 
| 出处 | 《左传·定公四年》:“申包胥如秦乞师,……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 
| 示例 | 我只能用下策,派人向绵竹★刘宇亮)作~。★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三章 | 
| 年代 | 古代 | 
| 用法 | |
| 结构 | 偏正式 | 
| 词性 | 中性 | 
| 近义词 | |
| 反义词 | |
| 灯谜 | |
| 歇后语 | |
| 英文 | 
第一个字是秦的成语7条
| 秦欢晋爱 | 秦、晋:春秋时的秦国和晋国。当时秦、晋两国世代通姻,后称两姓联姻的关系为“秦欢晋爱”或称“秦晋之缘”。形容双方关系十分和美、亲近。亦作“秦晋之缘”。 | 
| 秦晋之好 | 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泛指两家联姻。 | 
| 秦镜高悬 | 秦镜:相传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见人的五脏六腑,知道心的邪正;悬:挂。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 | 
| 秦楼楚馆 | 泛指歌舞场所。多指妓院。 | 
| 秦失其鹿 | 鹿:喻指帝位。比喻失去帝位。 | 
第二个字是庭的成语15条
| 椿庭萱室 | 指父母。 | 
| 大庭广众 | 大庭:宽大的场地;广众:为数很多的人群。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 | 
| 分庭伉礼 | 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同“分庭抗礼”。 | 
| 分庭抗礼 | 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 | 
| 广庭大众 | 广庭:宽大的场所。众人聚集的公共场所。 | 
第三个字是之的成语1084条
|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 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能听到,可是一辈子也不互相来往。现在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 | 
| 记问之学 | 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 
| 姜桂之性 | 生姜和肉桂愈久愈辣。比喻年纪越大性格越耿直。 | 
| 内顾之忧 | 内顾:在外边而顾念家事或国事。旧时形容没有妻子,身在外又要顾虑家事。现形容有内部的忧虑。 | 
| 丘山之功 | 比喻功绩伟大。 | 
第四个字是哭的成语19条
| 抱头大哭 | 形容非常伤心或很是感动的样子。 | 
| 抱头痛哭 | 指十分伤心或感动,抱头大哭。 | 
| 长歌当哭 | 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当:当作。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 
| 干啼湿哭 | 干啼:没有眼泪地啼哭。湿哭:有眼泪地啼哭。无泪和有泪地哭。①形容哭哭啼啼。②也泛指因苦楚而呈现的各种表情。亦作“湿哭干啼”。 | 
| 歌于斯,哭于斯 | 歌唱在这里,哭泣在这里。指安居的家宅。 | 
第一个字是哭的成语5条
| 哭哭啼啼 | 不停的哭泣。 | 
| 哭丧着脸 | 心里不愉快,脸上显出不高兴的样子。 | 
| 哭天喊地 | 提高嗓门又哭又叫。 | 
| 哭天抹泪 | 形容哭哭啼啼。 | 
| 哭笑不得 | 哭也不好,笑也不好。形容很尴尬。 | 
第一个字发音是ku的成语64条
| 刳肝沥胆 | 犹言披肝沥胆。比喻竭诚相见。 | 
| 枯本竭源 | 枯:使枯死;本:根本;竭:竭尽;源:源头。指损害事物的根基。 | 
| 哭哭啼啼 | 不停的哭泣。 | 
| 苦不堪言 | 堪:能。痛苦或困苦到了极点,已经不能用言语来表达。 | 
| 楛耘伤岁 | 楛:粗恶;耘:除草;岁:年谷成熟。耕作不细致,会影响到一年的收成。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123644951117802.html
推荐名人名言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