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时通变
| 拼音 | shí shí tōng biàn | 
| 释义 | 认清时势,通达权变。同“识时达变”。  | 
| 出处 | |
| 示例 | |
| 年代 | 当代 | 
| 用法 | |
| 结构 | 联合式 | 
| 词性 | 中性 | 
| 近义词 | |
| 反义词 | |
| 灯谜 | |
| 歇后语 | |
| 英文 | 
第一个字是识的成语17条
| 识二五而不知十 | 只知道一个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观察问题。 | 
| 识变从宜 | 指认识事物的变化,灵活地处理问题。 | 
| 识才尊贤 | 能识别并尊重有才能的人。 | 
| 识礼知书 | 懂得礼仪,熟知诗书。 | 
| 识明智审 | 识见明敏,智虑周详。 | 
第二个字是时的成语79条
| 阿时趋俗 | 阿:迎合。迎合时尚和世俗。 | 
| 安时处顺 | 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 
| 不时之须 | 不时之需。指随时的、不是预定时间的需要。 | 
| 不时之需 | 不时:不是预定的时间。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出现的需要。 | 
| 乘时乘势 | 旧指人应趁着机会、时势,做一番事业。 | 
第三个字是通的成语16条
| 密不通风 | 密:严密。形容包围紧密或防卫严密,连风也透不进去。 | 
| 钱可通神 | 有了钱连鬼神也可以买通。比喻金钱的魔力极大。 | 
| 博古通今 | 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 
| 达权通变 | 通、达:通晓,懂得;权、变:权宜,变通。做理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懂得变通,不死守常规。 | 
| 达士通人 | 通人:学识渊博贯通古今的人。指心胸豁达,学识渊博的人。 | 
第四个字是变的成语45条
| 岸谷之变 | 比喻政治上的重大变化。 | 
| 饱经世变 | 指经历了许多人世变故。 | 
| 持权合变 | 以权宜之计适应已经变化的局面。 | 
| 达权通变 | 通、达:通晓,懂得;权、变:权宜,变通。做理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懂得变通,不死守常规。 | 
| 达权知变 | 指不死守常规,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 | 
第一个字是变的成语35条
| 变本加厉 | 厉:猛烈。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指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 | 
| 变动不居 | 指事物不断变化,没有固定的形态。 | 
| 变风改俗 | 指改变旧的风气和习俗。 | 
| 变风易俗 | 指改变旧的风气和习俗。 | 
| 变躬迁席 | 移动身体,离开席位。表示谦恭。 | 
| 变古乱常 | 更改或打乱祖宗常法。 | 
| 变古易常 | 改变传统的法制和准则。 | 
| 变古易俗 | 改变传统的法制和习俗。 | 
| 变故易常 | 改变传统的法制和准则。 | 
| 变化不测 | 变化无常,无法捉摸。 | 
第一个字发音是bian的成语67条
| 抃风舞润 | 抃:鼓掌;润:雨水。如燕在风中飞翔,象商羊在雨中起舞。原指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后比喻意气相合。 | 
| 边尘不惊 | 比喻边境安定无战事。 | 
| 砭庸针俗 | 指救治凡庸鄙陋。砭:刺。古代用石针扎皮肉治病。 | 
| 鞭辟近里 |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古代洛阳方言。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层。形容探求透彻,深入精微。宋儒常用语。 | 
| 便宜从事 | 指可斟酌情势,不拘规制条文,不须请示,自行处理。 | 
| 变本加厉 | 厉:猛烈。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指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 | 
| 遍地开花 | 比喻好的事物到处涌现或普遍发展。 | 
| 辨日炎凉 | 古代传说中辩论太阳离地远近的故事。后以之形容兒童的聪明早慧。 | 
| 辩才无碍 | 碍:滞碍。本是佛教用语,指菩萨为人说法,义理通达,言辞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辩论。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123645403520300.html
推荐名人名言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