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偪处此
| 拼音 | shí bèng chǔ cǐ | 
| 释义 | 本意为迫于形势而占有此地。后用以表示为情势所迫,不得不如此。  | 
| 出处 | 《左传·隐公十一年》:“无滋他族,实偪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 | 
| 示例 | |
| 年代 | |
| 用法 | |
| 结构 | |
| 词性 | |
| 近义词 | |
| 反义词 | |
| 灯谜 | |
| 歇后语 | |
| 英文 | 
第一个字是实的成语9条
| 实偪处此 | 本意为迫于形势而占有此地。后用以表示为情势所迫,不得不如此。 | 
| 实逼处此 | 指为情势所迫,不得不这样。 | 
| 实蕃有徒 | 实:实在;徒:徒众,群众。实在有不少这样的人。 | 
| 实繁有徒 | 实:实在;繁:多;徒:徒众,群众。实在有不少这样的人。 | 
| 实获我心 | 表示别人说得跟自己的想法一样。 | 
第二个字是偪的成语2条
| 官偪民反 | 在反动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人民无法生活,被迫奋起反抗。同“官逼民反”。 | 
| 实偪处此 | 本意为迫于形势而占有此地。后用以表示为情势所迫,不得不如此。 | 
第三个字是处的成语21条
| 安常处顺 | 安:习惯于;处:居住,居于;顺:适合,如意。习惯于平稳的日子,处于顺利的境遇中。 | 
| 安时处顺 | 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 
| 抱法处势 | 比喻把法和势结合起来,用势来保证法的推行。 | 
| 淡然处之 | 淡然:不经心,不在意;处:处理,对待。以漫不经心的态度对待事物。 | 
| 当轴处中 | 正处在车轴的中间。比喻官居要位。 | 
第四个字是此的成语12条
| 彼此彼此 | 常用做客套话,表示大家一样。亦指两者比较差不多。 | 
| 彼一时,此一时 | 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 
| 不分彼此 | 彼:那,对方;此:这,我方。不分这个和那个。形容关系密切,交情深厚。 | 
| 成败在此一举 | 举:举动。成功、失败就决定于这次行动了。指采取事关重大的行动。 | 
| 等因奉此 | 等因:旧公文用以结束表示理由说明原因的上文;奉此:用以引起重心所在的下文。比喻例行公事,官样文章。 | 
第一个字是此的成语19条
| 此唱彼和 | 彼:那里。这里唱,那里随声附和。比喻互相呼应。 | 
|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 指这里不可居留,自会有可居留的地方。 | 
| 此地无银三百两 | 比喻想要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暴露。 | 
| 此动彼应 | 这里发动,那里响应。 | 
| 此而可忍,孰不可忍 | 这个如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呢! | 
| 此发彼应 | 这里发动,那里响应。 | 
| 此风不可长 | 这种风气不能让它滋长发展。 | 
| 此伏彼起 | 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 | 
| 此恨绵绵 | 绵绵:延续不断的样子。这种遗恨缠绕心头,永远不能逝去。 | 
| 此呼彼应 | 此:这里。彼:那里。这里呼唤,那里响应。形容联系紧密,互相配合行动。 | 
第一个字发音是ci的成语67条
| 词不达意 | 词:言词;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 
| 慈悲为本 | 慈悲:慈善和怜悯。原佛教语,以恻隐怜悯之心为根本。 | 
| 辞不达义 | 指说话写文章不能确切地表达意思。 | 
| 雌雄未决 | 比喻胜负未定。 | 
| 此唱彼和 | 彼:那里。这里唱,那里随声附和。比喻互相呼应。 | 
| 刺刺不休 | 刺刺:多话的样子。形容说话唠叨,没完没了。 | 
| 赐茅授土 | 封建社会帝王分封诸侯的一种礼仪。帝王以五色土为太社,分封诸侯时,各授以他们相应的某方某色土,如东方青土,南方赤土等,并包以白茅,使归以立社。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123645405220310.html
推荐名人名言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