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匡九合
| 拼音 | yī kuāng jiǔ hé |
| 释义 | 春秋时管仲辅助齐桓公“一匡天下,九合诸侯”,建立霸业。后亦指立国大事。 |
| 出处 | 《旧唐书·郑畋传》:“臣始仕从戎,爰承指顾,禀三令五申之戒,预一匡九合之谋。” |
| 示例 | 管仲~,攘外安内,其功甚大。★清·夏敬渠《野叟曝言》卷七十二 |
| 年代 | 古代 |
| 用法 | |
| 结构 | 联合式 |
| 词性 | 中性 |
| 近义词 | |
| 反义词 | |
| 灯谜 | |
| 歇后语 | |
| 英文 |
第一个字是一的成语692条
| 一把死拿 | 比喻因循守旧,不肯变通。 |
| 一狐之腋 | 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比喻珍贵的东西。 |
| 一决雌雄 | 雌雄:比喻胜负、高下。决一胜负,比个高下。 |
| 一鸣惊人 | 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
| 一世龙门 | 一世:一代;龙门:后汉时李膺有重名,后起的文人有登门拜访的,称之登龙门。称文人所崇仰的人物。 |
第二个字是匡的成语3条
| 蟹匡蝉緌 | 匡:背壳;緌:蝉的针吻。比喻名是实非,两不相干。 |
| 一匡九合 | 春秋时管仲辅助齐桓公“一匡天下,九合诸侯”,建立霸业。后亦指立国大事。 |
| 一匡天下 | 匡:纠正;天下:原指周天子统治所及的地方,即整个中国。纠正混乱局势,使天下安定下来。 |
第三个字是九的成语56条
| 八街九陌 | 形容城市的街道纵横,市面繁华。 |
| 愁肠九回 | 指悲愁频频在腹中萦绕,难于排遣。 |
| 愁肠九转 | 指重重忧愁萦绕心怀。 |
| 凤引九雏 | 为天下太平、社会繁荣的吉兆。 |
| 含笑九泉 | 九泉:地下深处,旧指人死之后埋葬的地方。也作:“黄泉”。在九泉之下满含笑容。表示死后也感到欣慰和高兴。 |
第四个字是合的成语53条
| 信口开合 | 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
| 百年好合 | 夫妻永远和好之意。 |
| 悲欢离合 | 悲伤、欢乐、离散、聚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 |
| 不谋而合 | 谋:商量;合:相符。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
| 朝升暮合 | 零碎卖米。形容生活困难。 |
第一个字是合的成语11条
| 合从连衡 | 从:通“纵”;衡:通“横”。指联合抗敌。 |
| 合二为一 | 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 |
| 合两为一 | 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同“合二为一”。 |
| 合盘托出 | 指全部显露或说出。 |
| 合浦还珠 | 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同“合浦珠还”。 |
| 合浦珠还 | 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
| 合情合理 | 符合情理。 |
| 合眼摸象 | 闭着眼睛摸象。比喻盲目行事。 |
| 合衷共济 | 犹言同心协力。 |
| 合胆同心 | 犹言同心同德。 |
第一个字发音是he的成语137条
| 诃佛诋巫 | “诃”同“呵”。犹言诃佛骂祖。巫,巫师。 |
| 呵壁问天 | 呵:大声呵斥;问天:向天发问。形容文人不得志而发牢骚。 |
| 喝西北风 | 指没有东西吃。 |
| 禾黍故宫 | 宫殿成了农田,长满禾黍。形容亡国破败的景象。 |
| 合从连衡 | 从:通“纵”;衡:通“横”。指联合抗敌。 |
| 何必当初 | 表示后悔过去的作为。 |
| 和蔼近人 | 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
| 河奔海聚 | 比喻思路开阔,文辞畅达。 |
| 荷枪实弹 | 荷:扛。扛着枪,上了子弹。形容全副武装,准备投入战斗。 |
| 涸鲋得水 | 比喻绝处逢生,有所凭借。同“涸鱼得水”。 |
| 阖门百口 | 指全家所有人。 |
| 褐衣不完 | 褐:粗布衣服。连粗布衣服也穿不周全。形容生活困苦。 |
| 赫赫巍巍 | 显赫高大的样子。 |
| 鹤势螂形 | 指腰肢纤袅,体态轻盈。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123646344326344.html
推荐名人名言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