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九鼎
| 拼音 | yī yán jiǔ dǐng |
| 释义 |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
| 出处 | 《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
| 示例 | 你若是专家或者要人,~,那自当别论。★朱自清《很好》 |
| 年代 | 古代 |
| 用法 | |
| 结构 | 紧缩式 |
| 词性 | 中性 |
| 近义词 | |
| 反义词 | |
| 灯谜 | 最重的话语 |
| 歇后语 | |
| 英文 |
第一个字是一的成语692条
| 一把死拿 | 比喻因循守旧,不肯变通。 |
| 一狐之腋 | 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比喻珍贵的东西。 |
| 一决雌雄 | 雌雄:比喻胜负、高下。决一胜负,比个高下。 |
| 一鸣惊人 | 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
| 一世龙门 | 一世:一代;龙门:后汉时李膺有重名,后起的文人有登门拜访的,称之登龙门。称文人所崇仰的人物。 |
第二个字是言的成语223条
| 千言万语 | 形容说得话很多。 |
| 悖言乱辞 | 指胡言乱语。 |
| 秕言谬说 | 指错误的言论。 |
| 不言不语 | 不说话,闷声不响。 |
| 不言而信 | 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
第三个字是九的成语56条
| 八街九陌 | 形容城市的街道纵横,市面繁华。 |
| 愁肠九回 | 指悲愁频频在腹中萦绕,难于排遣。 |
| 愁肠九转 | 指重重忧愁萦绕心怀。 |
| 凤引九雏 | 为天下太平、社会繁荣的吉兆。 |
| 含笑九泉 | 九泉:地下深处,旧指人死之后埋葬的地方。也作:“黄泉”。在九泉之下满含笑容。表示死后也感到欣慰和高兴。 |
第四个字是鼎的成语16条
| 拔山举鼎 | 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 |
| 拔山扛鼎 | 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
| 大名鼎鼎 | 鼎鼎:盛大的样子。形容名气很大。 |
| 负衡据鼎 | 指身居高位,肩负重任。 |
| 击钟陈鼎 | 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 |
第一个字是鼎的成语24条
| 鼎铛有耳 | 鼎、铛:均为两耳三足的金属炊具。电鼎和铛都有耳朵。指某人或某事影响大,凡是长耳朵的都应该听说、知道。 |
| 鼎铛玉石 | 视鼎如铛,视玉如石。形容生活极端奢侈。 |
| 鼎成龙去 | 指帝王去世。 |
| 鼎成龙升 | 指帝王去世。同“鼎成龙去”。 |
| 鼎鼎大名 | 形容名气很大。 |
| 鼎鼎有名 | 鼎鼎:盛大的样子。非常有名。 |
| 鼎分三足 | 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同“鼎足三分”。 |
| 鼎湖龙去 | 指帝王去世。同“鼎成龙去”。 |
| 鼎镬刀锯 | 鼎:古代烹用的青铜器物。镬:大锅。鼎镬:是古代的酷刑刑具,用以把人煮死。指古代四种酷刑的刑具,引用指称最残酷的刑罚。 |
| 鼎镬如饴 | 饴:麦芽糖,糖浆。受酷刑像吃糖一样。形容无所畏惧,视死如归。 |
第一个字发音是ding的成语45条
| 丁公凿井 | 比喻传来传去而失真。 |
| 钉头磷磷 | 建筑物上一颗颗的钉头光彩耀眼。 |
| 顶礼膜拜 | 顶礼:佛教拜佛时的最敬礼,人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受礼人的脚;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种敬礼,两手加额,跪下叩头。虔诚地跪拜。 |
| 鼎铛有耳 | 鼎、铛:均为两耳三足的金属炊具。电鼎和铛都有耳朵。指某人或某事影响大,凡是长耳朵的都应该听说、知道。 |
| 定国安邦 | 邦:国家。治理和保卫国家,使国家安定稳固。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123646387126649.html
推荐名人名言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