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之辱
| 拼音 | yú cì zhī rǔ | 
| 释义 | 用以指无故受辱之典。  | 
| 出处 | 《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 | 
| 示例 | 性既迟缓,与人无伤,虽出胯下之负,~,不知贬毁之于己,犹蚊虻之一过也。★《后汉书·孔融传》 | 
| 年代 | 古代 | 
| 用法 | |
| 结构 | 偏正式 | 
| 词性 | 中性 | 
| 近义词 | |
| 反义词 | |
| 灯谜 | |
| 歇后语 | |
| 英文 | 
第一个字是榆的成语7条
| 榆次之辱 | 用以指无故受辱之典。 | 
| 榆枋之见 | 榆枋,榆树与枋树。比喻狭小的天地。后用以比喻浅薄的见解。 | 
| 榆瞑豆重 | 用以指身懒神昏。 | 
| 榆木圪垯 | 坚硬的榆树根。比喻思想顽固。 | 
| 榆木疙瘩 | 坚硬的榆树根。比喻思想顽固。 | 
第二个字是次的成语16条
| 几次三番 | 番:次。一次又一次。形容次数之多。 | 
| 不次之迁 | 次:顺序,等第;迁:官位升迁。比喻超出常规的提升官级。 | 
| 不次之位 | 次:顺序,等第。旧指对于有才干的人不拘等级授予重要职位。 | 
| 两次三番 | 多次,好几次。 | 
| 鳞次相比 | 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同“鳞次栉比”。 | 
第三个字是之的成语1084条
|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 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能听到,可是一辈子也不互相来往。现在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 | 
| 记问之学 | 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 
| 姜桂之性 | 生姜和肉桂愈久愈辣。比喻年纪越大性格越耿直。 | 
| 内顾之忧 | 内顾:在外边而顾念家事或国事。旧时形容没有妻子,身在外又要顾虑家事。现形容有内部的忧虑。 | 
| 丘山之功 | 比喻功绩伟大。 | 
第四个字是辱的成语15条
| 城下之辱 | 指兵临城下屈膝求和的耻辱。 | 
| 含垢忍辱 | 忍、含:忍受。形容忍受耻辱。 | 
| 进荣退辱 | 以仕途的进升为光荣、降职为耻辱。 | 
| 进退荣辱 | 指仕途的迁升或降职,荣耀或耻辱。 | 
| 胯下之辱 | 胯下:两条腿之间。从胯下爬过的耻辱。 | 
第一个字是辱的成语5条
| 辱国丧师 | 指国家蒙受耻辱,军队遭到损失。 | 
| 辱国殄民 | 使国家受辱,人民遭殃。同“辱国殃民”。 | 
| 辱国殃民 | 使国家受辱,人民遭殃。亦作“辱国殄民”。 | 
| 辱门败户 | 指败坏门风,使家族受到差异辱。 | 
| 辱身败名 | 指自身受辱,名声败坏。 | 
第一个字发音是ru的成语172条
| 如臂使指 | 像胳膊支配手指那样。比喻指挥如意,没有牵制。 | 
| 茹古涵今 | 犹言博古通今。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 
| 儒雅风流 | ①文雅而飘逸。②指风雅淳正。 | 
| 孺子可教 | 指年轻人可培养。 | 
| 汝成人耶 | 你当真还算是个人吗? | 
| 乳臭未干 | 臭:气味。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对年轻人表示轻蔑的说法。 | 
| 辱国丧师 | 指国家蒙受耻辱,军队遭到损失。 | 
| 入邦问俗 | 到别的国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风俗习惯。同“入国问俗”。 | 
| 缛礼烦仪 | 指烦琐的礼仪。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123646607328234.html
推荐名人名言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