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孝父慈
| 拼音 | zǐ xiào fù cí | 
| 释义 | 儿女孝顺,父母慈爱。同“父慈子孝”。  | 
| 出处 | 《左传·隐公三年》:“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十六:“须是就君仁臣敬、子孝父慈与国人信上推究精微,各有不尽之理。” | 
| 示例 | ~,三分天下,二分归西,民乐安康,军心顺悦。★明·陈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五回 | 
| 年代 | |
| 用法 | |
| 结构 | |
| 词性 | |
| 近义词 | |
| 反义词 | |
| 灯谜 | |
| 歇后语 | |
| 英文 | 
第一个字是子的成语8条
| 子虚乌有 | 子虚:并非真实;乌有:哪有。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 | 
| 子丑寅卯 | 四个地支。多指事理。 | 
| 子女玉帛 | 原指人民与财产。后用以泛指财物、美女。 | 
| 子为父隐 | 儿子为父亲隐瞒劣迹。 | 
| 子夏悬鹑 | 鹑:鹑鸟尾秃有如补绽百结。指子夏生活寒苦却不愿做官,衣服破烂打结,披在身上像挂着的鹑鸟尾一样。形容人衣衫褴褛,生活困顿却清高自持,安贫乐道。 | 
第二个字是孝的成语7条
| 入孝出弟 | 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同“入孝出悌”。 | 
| 入孝出悌 | 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亦作‘入孝出弟’。 | 
| 移孝为忠 | 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 | 
| 移孝作忠 | 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同“移孝为忠”。 | 
| 忠孝节义 | 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 | 
第三个字是父的成语11条
| 哀哀父母 | 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的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 
| 恩同父母 | 恩:恩惠;同:如同。待人的好处、恩惠之大如同父母一样。 | 
| 江东父老 | 江东:古指长江以南芜湖以下地区;父老:父兄辈人。泛指家乡的父兄长辈。 | 
| 徒读父书 | 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 
| 为民父母 | 这:作为,充当;父母:即父母官。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 
第一个字是慈的成语6条
| 慈悲为本 | 慈悲:慈善和怜悯。原佛教语,以恻隐怜悯之心为根本。 | 
| 慈眉善目 | 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 | 
| 慈眉善眼 | 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同“慈眉善目”。 | 
| 慈明无双 | 赞扬兄弟或平辈中之最负声望者。 | 
| 慈乌反哺 | 慈:奉养;慈乌:乌鸦的一种,相传能反哺其母;返哺:乌雏长大,衔食哺其母。比喻子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 
| 慈乌返哺 | 慈:奉养。返哺:乌雏长大,衔食哺其母。比喻子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 
第一个字发音是ci的成语67条
| 词不达意 | 词:言词;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 
| 慈悲为本 | 慈悲:慈善和怜悯。原佛教语,以恻隐怜悯之心为根本。 | 
| 辞不达义 | 指说话写文章不能确切地表达意思。 | 
| 雌雄未决 | 比喻胜负未定。 | 
| 此唱彼和 | 彼:那里。这里唱,那里随声附和。比喻互相呼应。 | 
| 刺刺不休 | 刺刺:多话的样子。形容说话唠叨,没完没了。 | 
| 赐茅授土 | 封建社会帝王分封诸侯的一种礼仪。帝王以五色土为太社,分封诸侯时,各授以他们相应的某方某色土,如东方青土,南方赤土等,并包以白茅,使归以立社。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123646902530439.html
推荐名人名言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