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名言 春色经典语录 共收录关于春色的名言38条
唐·温庭筠《菩萨蛮》[南园满地]。却:反,还。这两句大意是:雨后天晴,夕阳斜照,红杏枝头虽已零落衰败,但清香如故。原词上片写雨后的春景,~两句一扫伤春悲秋的消极、感伤情绪,写出红杏尽管零落,但仍把它特有的清香留给人间。可用以形容雨后暮春景色,或取其引申义,赞颂受到政治迫害而仍保持气节的正直、坚贞的人。
唐代诗人 温庭筠 《菩萨蛮》唐·陈陶《盈城赠别》。湓(pén盆)城:地名,故址在今江西省九江县以西,位于湓水流入长江处。这两句大意是:九江春天的水面多么宽阔,三峡暮云的颜色越来越深重。这两句是以九江春水和三峡暮云兴起进别友人时的依恋之情,“阔”、“深”二字是写景,也是表情,意思是说:无论你走到哪里,我的一颗“送别心”都随你远去。可化用以描写江南的春江暮色。
唐朝诗人 陈陶 《盈城赠别》南朝·齐·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喧鸟:鸣声喧闹的鸟群。覆:遮盖,这里是落满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杂英:杂花。芳甸:芳香的郊野。这两句大意是:喧闹的鸟群,落满了春意盎然的小洲;五颜六色的鲜花,开遍了散发着芬芳气息的郊野。诗人以明快的语言,从动与静、声与色几个方面表现江郊充满蓬勃生机的旖旎春光,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这两句不仅可以直接引用,描写渚边江畔绚丽的春色,而且可以帮助我们开阔思路,在写作时注意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多色彩地描绘特定景物。
南朝齐诗人 谢朓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宋·石孝友《好事近》[微雨洒芳尘]。芳尘:春天充满花香的土地。可人:宜人。这两句大意是:蒙蒙春雨飘洒在芳香的土地上,酿造出一片宜人的春描写春雨化物、春色宜人等意境,可以参考此名句。
南宋词人 石孝友 《好事近》宋·毛幵《谒金门》[春已半]。这两句大意是:山北山南,山花烂熳,到处红翠满眼;春暖日长,蜂飞蝶舞,一片纷纷乱乱。两笔就写出了生机盎然的喧闹春意,颇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情味。可用来写盛春景色。
宋代文人 毛幵 《谒金门》元·刘因《探春》。春色虽微:这里指初春时常柳梢微微露出的浅黄色。堪惜:值得爱惜。轻寒:指春寒。这两句大意是:春色虽然微弱也值得怜惜爱护,料峭的春寒莫要靠近柳枝梢头,把这一点春的信息扼杀。写出一片惜柳怜春之情。可借以表明要爱护新生事物,珍惜哪怕还很微小的新成果。
元代诗人 刘因 《探春》元·刘秉忠《城西游》。这两句大意是:春色满园,繁花胜过锦绣,黄鹂专飞到好看的树枝上歌唱。前一句从视觉角度写,以“胜锦”的花点缀满园“春色”;后一句从听觉角度写,黄鹂不仅啼声婉转,而且又以“好枝”衬托其鸣声,越发显得优美动听。
元代政治家、作家 刘秉忠 《城西游》唐·韦庄《古离别》。玉鞭:玉饰的马鞭。云外:远方。断肠春色:牵动人离情别绪的浓丽春色。这两句大意是:送行人甩马鞭指着远方,那遥远的江南春色更加令人断肠。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用优美动人的春色反衬离愁别恨,构成强烈的感情反跌,增加感染力。“晴烟漠漠柳毵毵(sōn三),不那离情酒半酣”,意思是:如此美好的春光也无奈产生离情。接着写“~”,意思是:你要去的江南春色更浓,就更加令人断肠了。在写作上这叫更进一层,或叫层递的写法,使表达的感情层层递进,含意更深沉。
唐代词人 韦庄 《古离别》唐·王维《送沈子福之江东》。这两句大意是:只有我心中的相思之情像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一样,从江南到江北都一直伴随着你,送你回到江东。这首诗全文是:“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作者即景寓情,将眼前无边无际的春色比作心中无穷无尽的相思,把无形之情外化为可感的形象,使情与景妙合无间,从而产生动人的艺术魅力,把依恋惜别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巧思妙喻,值得学习。
唐代诗人 王维 《送沈子福之江东》唐·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五。这两句大意是:江两岸,山花怒放,洁白如雪,风景宜人;村落里,家家户户,春酒满觞,民情欢愉。此诗写春日踏青时所见蜀地民俗及风光。两岸山花怒放,家家春酒满怀,一派融融的春意,生活气息很浓。可在表现农村风情,尤其是山村春色时借用。
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竹枝词九首》唐·贾至《春思二首》其一。历乱:即烂漫。这两句大意是:青草铺地,黄柳拂空,花色烂漫的桃李散发着芳香。作者把青草、黄柳、红桃、白李点缀在一起,勾勒出一幅五彩斑斓的春景图,使花草树木彼此衬托,各种颜色互相映照,将融融春光烘染得无比绚丽,使人读后如同身临其境。可用来描写三春胜景,也可用以表示春色正浓的时节。
唐代诗人 贾至 《春思二首》唐·杜甫《蜀相》。这两句大意是:碧草映衬着青色的石阶自呈春色,黄鹂隔着层层树叶徒然唱着动听的音调。原诗是杜甫在成都参谒蜀相诸葛亮的祠堂时所作。这两句在写景中蕴含着抒情意味,表现自己怀着崇敬的心情来瞻仰武侯祠,进入祠堂以后,只有庄严肃穆的感觉,无心欣赏景物,因此,那映阶草碧,隔叶禽鸣,只是徒自美好而已。这二句除了用“映阶碧草”、“隔叶黄鹂”来描绘春景之外,还在句中巧妙地点入“自”、“空“二字,使写景佳句平添了强烈的抒情色彩,这种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吸取。
唐代诗人 杜甫 《蜀相》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一。无赖:本指放刁、撤泼,这里引申为调皮、撩拨人的意思,这两句大意是;眼看着我沉浸在客居愁思之中不能自拔,而无赖春色却故意来到江亭,撩逗人的愁绪。这是用反村的艺术手法,深化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春色秀丽,人所共爱,可是对于饱尝离乱之苦,家国之愁的杜甫来说,则好像春色故意捉弄他,惹他烦恼。仇兆鳌评曰;“人当适意时,春光亦若有情;人当失意时,春色亦成无赖。”因为是用“乐景写衰”,就有哀感倍生的艺术效果。讲反衬手法及以“乐景写哀”时,可引此名句为例。
唐代诗人 杜甫 《绝句漫兴九首》唐·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江花:江边的野花。胜:胜过,超过。蓝:蓼(liāo)蓝,也称靛(diàn电)蓝,叶茎可制作青蓝色的染料。这两句大意是:清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朝霞使江岸上的春花色彩格外艳丽,红得比火焰还要炽烈;一江春水清澄碧澈,在朝霞的映照下显出比蓼蓝还要谌绿的颜色。作者运用贴切的比喻和工整的偶句,把江南春色写得极为明媚,富于生气,读之令人如身临其境,心驰神往。词句可用于描写江南早春秀丽景色,表现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烈感情。
唐代诗人 白居易 《忆江南》宋·叶禺页《题幽居》。这两句大意是:在小溪对岸开着三两株春花,近水处楼台矗立,居住着四五户人家。这两句描写小溪边美丽的景色,像一幅素描,构图层次鲜明,色调疏朗淡雅,对仗工稳,音调和谐,传达出诗人对这一幽僻居所的喜爱之情。可用来描写溪边春色及水旁楼台。
宋代官员 叶顒 《题幽居》宋·叶绍翁《游园不值》。这两句大意是:满园的大好春光是关不住的,一枝红杏已经伸到院墙外边来了。这两句是从唐·吴融《途中见杏花》诗“一枝红艳出墙头”和宋·陆游《马上作》“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直接衍化而来,又与宋·张良臣的“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有相同之处,都是形容满园春色封锁不住,但张良臣的“一段”句用动词“藏”,表明抒情主人公是有意闭门谢客,封锁春光;而“春色”句用动词“关”,则表达了一种自然现象,并无有意封锁之意。这两句是描写盛春景色的名句,现在人们常赋予新意,用以说明新生事物、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是无法遏制的,也可比喻拔尖人物总要脱颖而出,人才是压抑不住的。
南宋诗人 叶绍翁 《游园不值》宋·王安石《咏石榴花》。春色:这里泛指美丽如春的景色。这两句大意是:在万绿丛中看到一朵火红的石榴花,觉得美丽如春的景色不须要许多,有此一点,便觉得心旷神怡了。五月时,百花均已凋谢,嫩绿的树叶也变得浓郁苍翠。此时,火红的石榴花开了,红绿映衬,自然显得分外妍丽。现在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即是由此演化而来。以此二句赞美石榴花,或形容有突出才能的人(带有戏谑性),均可以。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咏石榴花》宋·王安石《春夜》。两句大意是:满园春色撩起无限惆怅烦恼的情思,令人难以成眠;夜深了,明月西斜,逐渐把一树花影悄悄地移上了栏杆。两句从所感所见描绘月夜春色,情景交融,很有诗意。一方面可供引用表现春夜月景,另一方面可启发我们注意把人的感觉有机地融进景物描绘之中。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春夜》宋·钱惟演《木兰花》[城上风光]。这两句大意是:城上多林木,景色苍翠,莺声缭乱;城下有江河,烟波迷蒙,春水拍岸。这两句用对举手法表现春色满城的胜景,以莺语声、春水声渲染绮丽春光,构思很巧妙,可化用以描写春景。
北宋大臣 钱惟演 《木兰花》宋·欧阳修《浣溪沙》[湖上珠桥]。游丝:春天昆虫所吐的细丝,因在空中随风飘荡,故称游丝。萦(yíng迎):缠绕。这两句大意是:游丝当路飘荡仿佛要萦拦醉客,啼鸟隔着花枝鸣唱好像在呼唤行人。作者赋于游丝、啼鸟毗思想感情,仿佛它们有意要与人们结伴,共享美好的春光,这就曲折地表达了作者陶醉于春光之中的情感。这两句可用于描写春景,或表现春色迷人。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浣溪沙》宋·范成大《再赋简养正》。姚黄魏紫:两种名贵的牡丹品种。这两句大意是:当一年的春光已被风雨摧残殆尽时,再去寻找姚黄、魏紫这样的名贵牡丹观赏。农历三月下旬,牡丹盛开。此时已是暮春,百花殆尽,一片凄凉,因而看到牡丹怒放,尤其是看到姚黄、魏紫这样的名贵品种,特别令人高兴。诗人不为舂天归去、百花凋零而伤感,却为盛开的牡丹讴歌,表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可用以赞美牡丹,或用来鼓励人们不要让步不前,应该不断地寻求、探索。
南宋诗人 范成大 《再赋简养正》清·张问陶《阳湖道中》。冶(yě也)红:艳丽的红色。妖翠:妖烧的翠绿色。这两句大意是:盛开的桃花和摇曳的垂柳装点了江南春色,满眼都是艳红娇绿,简直和图画一样。诗句盛赞江南春景的秀丽,给人以热烈而明艳的感受,可用于对江南春色的赞美。
清代官员、诗人 张问陶 《阳湖道中》明·汤显祖《牡丹亭·写真》。春色:此指容貌。伤心:此指内心情感。这两句大意是:描绘人的外貌容易,面出内心的情感却很难。人的眉目口鼻,是外在的,具象的,容易画得准确逼真,故曰“描来易”。而人的各种情绪,是内在的,抽象的,很难通过绘画表现出来,故曰“画出难”。这两句除了可供论述画人的外貌容易,画人的内心情感难以外,还可供论述画自然景物容易,画人的情态难。
明代戏曲家,文学家 汤显祖 《牡丹亭·写真》明·陆娟《代父送人之新安》。这两句大意是:千点万点的落花,落在那离人的一叶扁舟上;那一叶扁舟啊,把一片春色都载到江南去了。这两句是由宋代郑文宝《柳枝词》中“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两句演化而来。花落扁舟,则似春色载于扁舟。扁舟一去,则似春色也随之而去。春一走,剩下的当然是只有一片寂寞了。诗句是写送别,作者以“春”的过江寄托了人的别愁。托物抒怀,以景言情,情融于景,是这两句诗的重要特色。这种抒情方法应该学习,也可化用来抒写春日送别之情。
明代女诗人 陆娟 《代父送人之新安》见宋·王安石《南浦》。鸭绿:指春水的颜色。鳞鳞:鱼鳞状的微波。鹅黄:指淡黄色的嫩柳。袅袅:飘拂摇曳的样子。这两句大意是:鸭绿色的春水随风泛起鱼鳞般的微波,鹅黄色的嫩柳在春日中低垂摇曳。我国古代的诗文宜于对偶,一出自然。如王安石此名句:“鸭绿”代水,“鹅黄”代柳,而“鸭”、“鹅”皆禽鸟,“绿”、“黄”皆颜色,“鳞鳞”、“袅袅”均为叠字形容词,而“鳞”字从“鱼”,“袅”字从“鸟”,可谓天遣地设,浑然天成,不见斧凿之迹。可用于描写水边春色,讲诗歌的对仗常引作例句。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南浦》见宋·陆游《马上作》。这两句大意是:茂密的杨柳遮不断春天的景色,一枝盛开的红杏伸出墙头之外。在作者笔下,杨柳仿佛有意要用浓郁的枝条遮住春色,不让它外溢,好使自己独占春光,成为春天唯一的标志。而那伸出墙头的红杏,以自己娇艳的花朵雄辩地证明了春色是遮不断的。这个情趣横生的名句,可用于表现绿柳红杏争奇斗艳的烂漫春景,也可借以表现人们冲破重重阻力,取得某种成果。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马上作》唐·武元衡《归燕》。芳菲:指花草。这几句大意是:遍地花草装点出无限春色,寂寞的屋檐下双燕翩翩归来,还是去年的那对亲密伴侣,围绕着旧巢飞去又飞回。满地花草争芳斗妍,已是春意盎然;再有一对飞燕窥檐,又给这春色增添了无限生机;而这对飞燕还是旧时相识,更使主人感到欣慰。燕恋旧巢,人喜燕归,诗句写得情景交融,意趣横生。
唐代诗人 武元衡 《归燕》唐·王维《红牡丹》。这几句大意是:红牡丹在绿叶丛中,外表显得多么闲静,红色衣衫由淡而渐深,内心却是愁肠欲断,春色岂能知道她的心情!牡丹素有“花王”之称,它国色天香,艳压群芳,在我国十大名花中,它荣居亚军。周恩来总理生前说过:“牡丹是我国的国宝,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我国人民喜爱牡丹,古今多少诗人画手为它赋诗作画,著文写谱。王维的这首诗,则把红牡丹完全人格化了。作者笔下的红牡丹是一位绝代佳人的形象。她外貌美丽,显得“闲且静”,然而却芳心欲断。她是因春意阑珊、美人迟暮而感伤呢?还是在思念自己的夫君?抑或伤心人另有寄托?作者没有交代原因,给读者留下一片想象和联想的天地。诗句中的“红衣浅复深”暗示花事将残;又因花心细如丝,故生出“愁欲断”的奇思妙想,可谓浑然天成。可用来描写红牡丹,也可用来借歌咏牡丹而抒写自己内心的愁苦之情。
唐代诗人 王维 《红牡丹》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落英:落花。缤纷:繁多的样子。这几句大意是:(渔人沿着溪水前行)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绵延数百步,中间没有杂树,散发着芳香的春草色泽鲜美,粉红的花瓣在春风中飘飘下落。这几句本是描绘世外桃源的风光,虽是暮春季节,这里的景物依然十分优美:一道清澈的溪水,一片繁茂的桃林,粉红色的桃花夹岸盛开,绿茵茵的草地吐着芳香,那在春风中纷纷飘舞的落花,如降红雨,如铺花毯。如此美景,实在令人神往。描写暮春时分的郊野景色,可以化用。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 《桃花源记》唐·王驾《晴景》雨前,春天刚刚降临,花才吐出骨朵儿,尚未开放;而雨后,花事已了,只剩下满树绿叶了。蝶小园无花空有叶,蜜蜂和蝴也象诗人一样大失所望,懊丧地纷纷飞过院墙而去。诗人不山怀疑春色是不是移到了邻居家了。初:刚。通过下雨前后的骤变,表现诗人对摧残美好事物风风雨雨的憎恶。
晚唐诗人 王驾 《晴景》唐·薛能《汉南春望》对战乱中的田园荒废景象作了痛心的描绘;以及渴望“冼天风雨”快来扫除皇帝周围的奸佞小人们给百姓以安定的生活。
晚唐诗人 薛能 《汉南春望》推荐名人名言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jingdianyulu/13446602186068.html
推荐成语大全
名人名言分类:春色名言
返回:名人名言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