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名人名言

待人名言 经典语录 名人名言

待人的名言

待人名言 待人经典语录 共收录关于待人的名言60条

既往不咎。

春秋·孔子《论语·八佾》。咎(jiù旧):责备。本句大意是:以往的过错,不必再追究责备了。这一句表现了为人处事的宽厚态度,今天仍常引用,但只适用于已经认识并已改正的一般错误。如果是严重错误,或本人犯了错误并未认识,并来改正,仍是应该追究的.这样才能做到“惩前毖后,治病鞭人”。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八佾》
与人当宽,自处当严。 待人名言

清·唐甄《潜书·取善》。与:对待。自处:对待自己。这两句太意是:对待别人应当宽宏大量,对待自已应当严格要求。这是对人、对己的正确态度。这一思想最早见于孔子,他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见《论语·卫灵公》),韩愈进一步发展为“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见《原毁》),朱熹解释孔子的思想时说:“责已厚,故身益修;贵人薄,故人易从”(见《论语集注》)。这种宽厚待人,严于责已的思想方法和处世态度,今天仍然值得学习和发扬。

明末清初思想家,政论家 唐甄 《潜书·取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春秋·孔子《论语》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也可以理解为: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已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欲:想做的事;勿:不要;施:施加,于:介词,在。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
谦以待人,虚以接物。中国现代作家、政治评论家 鲁迅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战国·孟轲《孟子·梁惠王下》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反过来怎样对待你。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梁惠王下》
时间和潮流永远不待人。 关于待人的名言英国历史小说家和诗人 司各特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尚书·伊训》。与人:对于别人。备:完备,十全十美。检身:检在自己。不及:不够。这两句大意是:对于别人不求全责备.检查自己总觉得像是有某些不足。这两句是说对待别人.不应过于苛求.要看到人家的长处,优点;而对待自己要严格.要经常认识自己的不足,这样才指保持谦虚、谨慎.既能学到别人的长处,又能克服自身的缺点。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过分地苛求别人,过高地估计自己。因此,熟记这个名句,常常对照检查自己,是会受益非浅的。可供论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时引用。

《尚书》 《尚书·伊训》
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唐代诗人 李白
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

唐·吴兢《贞观政要俭约》把自己的欲望服从人民的欲望的,他的事业必然昌盛兴旺;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人民痛苦的,就必然会灭亡。

唐代史学家 吴兢 《贞观政要·俭约》
以言责人甚易,以义持己实难。 待人名言

见宋·苏辙《刘挚右丞》。责人:要求别人。义:公道。持己:要求自己。这两句天意是:用语言去要求别人很容易,而用公道来要求自己实在是困难。严于责人而疏于责己,这是常人易犯的毛病。知道了这个毛病,就要反其道而行之。这两句告诫人们要求别人不可过严,对于自己则必须以道义作为准则,从严要求。

北宋文学家 苏辙 《刘挚右丞》
宽以待人,柔能克刖,英雄莫敌。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这几句大意是:以宽厚的态度对待人,用柔和的方法制服刚强,英雄盖世,天下无敌。这几句是黄权对刘备的评语。曹操想灭掉刘璋。刘璋听从张松之计,欲结好刘备共拒曹操。黄权则以为不可,他说:“刘备~,远得人心,近得民望”,若把刘备召到蜀中,刘备岂肯伏低做小,等于把地盘拱手让人。现在这几句可用来赞美宽厚的人;“宽以待人”现在已成为形容豁达大度、待人宽容厚道的习用成语了。

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罗贯中 《三国演义》
以实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宋朝学者 杨简
心诚色温,气和辞婉,必能动人。明代官员、理学家 薛宣
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关于待人的名言

唐·韩愈《原毁》。责:要求。重:严格。以:连词,同“而”。周:全面。轻:宽厚。约:简约,少。这两句大意是:古之君子要求自己总是严格而全面,对待别人则宽厚并且要求简单,《原毁》是韩愈探求社会上毁谤恶习的本原,以求革除毁谤恶习的一篇文章。作者以孔子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话立论,讲了古代君子对人、对己的两种不同要求,后被概括成“责己严,待人宽”两句话,还活在人们的口头和笔下,在今天仍有教育意义。

唐代文学家 韩愈 《原毁》
退一步行安乐法,与三个好喜欢缘。

宋·刘过《赠术士》退后一步行走,是最好的避让方法;对人家说三个好,尤能见其喜欢缘。

南宋文学家 刘过 《赠术士》
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 《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
青天白日以应事,霁月光风以待人。清代学者 山阴金先生 《格言联璧》
以嘲弄的眼光看待人生,是最颓靡的。 待人名言美国31位、第32任总统 罗斯福
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

见唐·韩愈《原毁》。即其新:看他新近的表现。究其旧:追究他以往的过错。这几句大意是:只选取他的一技之长(或一事之善),不要责求他的其它方面;只就他新近的表现(来鼓励)。不要追究他以往的过错。对人要善于利用其可用的一面,而不必去责求与此无关的其它方面;有了错误改正了,就既往不咎,能持这样宽以待人的态度,就能团结住人,取得有益于己又有利于人的社会效果。

唐代文学家 韩愈 《原毁》
待人以诚而去其诈,待人以宽而去其隘。 毛泽东
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宋·林逋《省心录》。处:交往,相处。接:接待。恕:宽恕。这几句大意是:和气地和众人相处,宽厚地接待下人,以宽恕的态度对待有过失的人。这种宽厚和气的待人接物态度,可以批判地借鉴,用来处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北宋隐逸诗人 林逋 《省心录》
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 关于待人的名言

汉·桓宽《盐铁论·刺议》。多见、多闻:指勤勉努力,广泛学习各种知识。谏:以语言指出别人的过失。塞:消息闭塞,孤陋寡闻,不了解各种情况。专己:独断自专。孤:孤独,得不到别人的帮助.这几句大意是:多见的人学问广博,多闻的人聪明多智;拒绝别人意见的人闭塞寡闻,独断自专的人孤独无助。这四句以鲜明的对比,指出不同的处世态度所取得的不同结果,可供论述人应该勤学好问同时还应该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设时引用。

汉代文学家 桓宽 《盐铁论·刺议》
与人以实,虽疏必密;与人以虚,虽戚必疏。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戚:亲近。这几句大意是:以真心实意待人,虽然表面看来疏远,实际上亲密;以虚心假意待人,虽然表面看来亲密,实际上疏远。在待人、识人、交谊等方面,~都有格言价值。

西汉学者 韩婴 《韩诗外传》
以伟人的风度待人,人才表现出伟人的风度。美国作家 爱默生
待人不公正比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更有失体面。古希腊哲学家 柏拉图
侍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厚,责人要薄。 待人名言明代文学家,思想家 吕坤
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波斯诗人 萨迪
毁人者失其直,誉人者失其实,近于乡原之人哉?晚唐文学家 皮日休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见晋·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一重(chōng虫):再。这两句大意是:年富力强的阶段一旦过去,就再也不会重来一次;早晨这段宝贵的时间,无论如何不会在当日再次重复。此句采用直言其事的手法阐述切莫蹉跎岁月的道理。“不重来”、“难再晨”直言相劝,试图通过最直接、最坦率的方式给人以警示,使人及时自勉,奋发努力,有所作为。这种表现手法,不仅使文风显得简洁、自然,而且给人以坦诚相见的强烈印象,反而比刻意雕琢修饰更能收到劝诫的效果。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 《杂诗十二首》
闻贤而不举,殆;闻善而不索,殆;见健而不使,殆。 关于待人的名言

春秋·管仲《管子·法法》。举:选拔。殆(dài代):危险。索:寻求。能:能干的人。使:使用。这几句大意是:闻知有道德的人不予荐举,听说有善良豹人不去寻求,见到有才能的人不予使用,那是很危险的。治理国家需要人才,人才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如对涌现出来的人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礼贤,不重才,麻木不仁,浑浑噩噩,长此以往,国家就危险了。这几句用于说明对有德有才的人应该敏感,闻而选援,见而使用。

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 管仲 《管子·法法》
待人公正:不以不端的行为或者办事不诚实去伤害他人。美国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富兰克林
所谓以礼待人,即用你喜欢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对待别人。英国政治家和文学家 切斯特菲尔德
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所以试图平等待人纯属徒劳之举。 詹·安·弗劳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待人名言
以清俭自律,以恩信待人,以夷坦去群疑,以礼让汰惨急。

见唐·刘禹锡《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记》。清俭:清廉俭约。律:约束。恩信:宽厚诚信。夷坦:公平坦荡。去:消除。群疑:公众的猜疑。礼让:礼貌谦让。汰:删去.惨急:严酷峻急。这几句大意是:以清廉俭约的标准自己约束自己,以宽厚诚信的态度对待别人,以公正坦荡的胸怀去消除大家的猜疑,以礼貌谦让的作风去替代严酷峻急的行为。本名句可供论述培养优良的个人道德品质时引用,也可用以称赞某些清白、谦逊、仁厚、公正的人。

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记》
处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明代文学家,思想家 吕坤
做点好事,待人要仁慈、宽厚;总之,用你的谦虚来避免厄运吧。法国作家 巴尔扎克
对一个有优越才能的人来说,懂得平等待人,是最伟大、最正直的品质。 关于待人的名言英国散文家 理查德·斯蒂尔
对人的热情,对人的信任,形像点说,是爱抚、温存的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前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穷意味,亦有无穷受用。

明·洪应明《菜根谭》当发现别人在欺骗自己时,不要在言语里表现出来自己的聪明;当受到别人的侮辱时,也不要在表情上表露自己的愤怒.这里有无穷的意蕴,也含有一生受用不尽的奥妙.

洪自诚 明朝道人 洪应明 《菜根谭》
严厉生畏,但是粗暴生恨,即使公事上的谴责,也应当庄重而不应当侮辱嘲弄。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哲学家 培根
幸运占一半,另一半要靠人的智能,勤以创业,俭以聚财,诚以待人,逊以自处。 待人名言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处事第一法。涵养,是待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清代学者 山阴金先生 《格言联璧》
严着此心以拒外诱,须如一团烈火,遇物即烧。宽着此心以待同群,须如一片阳春,无人不暖。清代学者 山阴金先生 《格言联璧》
待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非独进德,亦且免患。待人当从有过中求无过,非但存厚,亦且解怨。 关于待人的名言清代学者 山阴金先生 《格言联璧》
如果你依照一个人的实况去对待他,他会变坏;但是你如以他应有的样子对待他,他就会变成他应有的样子。德国剧作家、诗人、思想家 歌德
父亲用自己的一举一动来影响我,熏陶我,使我的言谈举止带上一副绅士的派头。他认为这是待人接物的最重要的技巧。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开拓者 小托马斯·沃森
论你是一个男子还是一个女人,待人温和宽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称。一个人的真正的英勇果断,决不等于用拳头制止别人发言。波斯诗人 萨迪
不论你是一个男子还是一个女人,待人温和宽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称。一个人的真正的英勇果断,决不等于用拳头制止别人发言。 待人名言波斯诗人 萨迪
一个人如能让自己经常维持像孩子一般纯洁的心灵,用乐观的心情做事,用善良的心肠待人,光明坦白,他的人生一定比别人快乐得多。法国思想家 文学家 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罗曼·罗兰
一个受了友谊的感动去办事的时候,本来胆小的变得勇敢了,本来怕羞的有了自信了,懒怠也肯动了,性子暴躁的也谨慎小心肯对待人了。英国作家 萨克雷
勤劳工作、诚恳待人是迈向成功的唯一途径。这与没有尝过辛苦,而获得成功的滋味迥然不同。不下功夫,却能成功,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 松下幸之助
这个少年从来都不需要督促,不但每天训练的刻苦,而且待人非常温和,对每个人都很好,当这些和他一起训练的小伙伴们请他帮忙的时候他从不拒绝。 关于待人的名言网络顶级人气名家 唐家三少 《神印王座》
人有投我之所好而以言诱我者,能察之,无为其所诱而至流于淫荡,则智矣;人有知我之所恶而以言激我者,能察之,无为其所激而至于忿斗,则名矣。清代医家 史典
即使那些行为并不坦白正直的人也会承认坦白正直地待人是人性的光荣,而真假相混则有如金银币中杂以合金一样,也许可以使那金银用起来方便一点,但是把它们的品质却弄贱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哲学家 培根
小时候长辈教我,要多为别人着想。因为人与人是相互的,你一心为自己,也只有你一个人在为自己着想。如果对很多人好,就相互的会有很多人为你考虑,哪个划算呢?所以本着自私的目的也要多对别人好,这是多么有趣的逻辑!你觉得呢?中国知名主持人,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教师 何炅
要敬重上级——如果你有上级的话;对陌生人,有时对其他人也要尊重。如果有人冒犯了你,你又弄不清那人是不是故意的,就不要采取极端行动,干脆等待时机拿砖头砸他,那就够了。如果你发现他并非有意冒犯你,就该坦率地承认他是错误的;像男子汉一样地认错,并说明你不是有意的。 待人名言美国作家 马克·吐温
小徒弟问我,师父啊怎么样才能做到平等待人。我告诉他,你回头看看我身后这扇门,它不是官衙,不是豪门,不是凯旋门,也不是败家门,它是千千年来的百姓门,它不是没有名字,它有名字,它叫做柴门,如果谁飞蝗腾达了,忘记了这扇门,请他抬头看看天,多大的一只眼睛在盯着看呢。这也是我们永远的家门。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沧州市佛教协会会长。 延参法师
立身不求无患,身无患则贪欲易生。学问以勤学为入门,孝养以竭力为真情。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处世以立德为事业,执事以尽心为有功。究心不求无碍,心无碍则所学蹋等。精进以律己为第一,长幼以慈和为进德。行道不求无魔,道无魔则誓愿不坚。行持以观心为稳当,因果以明白无过。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治事以精严为切实,老死以无常为警策。居众以谦恭为有理,语言以减少为直截。交情不求益吾,交益吾则亏损道义。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心必自矜。待人以至诚为供养,长老以耆旧为庄严。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济物以慈悲为根本,疾病以减食为汤药。见利以预立为不劳,遇险以不乱为定力。被抑不求急明,抑急明则怨恨滋生。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烦恼以忍辱为菩提。国学大师,诗人 南怀瑾

推荐名人名言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jingdianyulu/13446602656231.html

推荐成语大全

名人名言分类:待人名言

返回:名人名言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