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人名言 待人经典语录 共收录关于待人的名言60条
春秋·孔子《论语·八佾》。咎(jiù旧):责备。本句大意是:以往的过错,不必再追究责备了。这一句表现了为人处事的宽厚态度,今天仍常引用,但只适用于已经认识并已改正的一般错误。如果是严重错误,或本人犯了错误并未认识,并来改正,仍是应该追究的.这样才能做到“惩前毖后,治病鞭人”。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八佾》清·唐甄《潜书·取善》。与:对待。自处:对待自己。这两句太意是:对待别人应当宽宏大量,对待自已应当严格要求。这是对人、对己的正确态度。这一思想最早见于孔子,他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见《论语·卫灵公》),韩愈进一步发展为“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见《原毁》),朱熹解释孔子的思想时说:“责已厚,故身益修;贵人薄,故人易从”(见《论语集注》)。这种宽厚待人,严于责已的思想方法和处世态度,今天仍然值得学习和发扬。
明末清初思想家,政论家 唐甄 《潜书·取善》春秋·孔子《论语》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也可以理解为: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已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欲:想做的事;勿:不要;施:施加,于:介词,在。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战国·孟轲《孟子·梁惠王下》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反过来怎样对待你。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梁惠王下》《尚书·伊训》。与人:对于别人。备:完备,十全十美。检身:检在自己。不及:不够。这两句大意是:对于别人不求全责备.检查自己总觉得像是有某些不足。这两句是说对待别人.不应过于苛求.要看到人家的长处,优点;而对待自己要严格.要经常认识自己的不足,这样才指保持谦虚、谨慎.既能学到别人的长处,又能克服自身的缺点。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过分地苛求别人,过高地估计自己。因此,熟记这个名句,常常对照检查自己,是会受益非浅的。可供论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时引用。
《尚书》 《尚书·伊训》唐·吴兢《贞观政要俭约》把自己的欲望服从人民的欲望的,他的事业必然昌盛兴旺;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人民痛苦的,就必然会灭亡。
唐代史学家 吴兢 《贞观政要·俭约》见宋·苏辙《刘挚右丞》。责人:要求别人。义:公道。持己:要求自己。这两句天意是:用语言去要求别人很容易,而用公道来要求自己实在是困难。严于责人而疏于责己,这是常人易犯的毛病。知道了这个毛病,就要反其道而行之。这两句告诫人们要求别人不可过严,对于自己则必须以道义作为准则,从严要求。
北宋文学家 苏辙 《刘挚右丞》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这几句大意是:以宽厚的态度对待人,用柔和的方法制服刚强,英雄盖世,天下无敌。这几句是黄权对刘备的评语。曹操想灭掉刘璋。刘璋听从张松之计,欲结好刘备共拒曹操。黄权则以为不可,他说:“刘备~,远得人心,近得民望”,若把刘备召到蜀中,刘备岂肯伏低做小,等于把地盘拱手让人。现在这几句可用来赞美宽厚的人;“宽以待人”现在已成为形容豁达大度、待人宽容厚道的习用成语了。
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罗贯中 《三国演义》唐·韩愈《原毁》。责:要求。重:严格。以:连词,同“而”。周:全面。轻:宽厚。约:简约,少。这两句大意是:古之君子要求自己总是严格而全面,对待别人则宽厚并且要求简单,《原毁》是韩愈探求社会上毁谤恶习的本原,以求革除毁谤恶习的一篇文章。作者以孔子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话立论,讲了古代君子对人、对己的两种不同要求,后被概括成“责己严,待人宽”两句话,还活在人们的口头和笔下,在今天仍有教育意义。
唐代文学家 韩愈 《原毁》宋·刘过《赠术士》退后一步行走,是最好的避让方法;对人家说三个好,尤能见其喜欢缘。
南宋文学家 刘过 《赠术士》见唐·韩愈《原毁》。即其新:看他新近的表现。究其旧:追究他以往的过错。这几句大意是:只选取他的一技之长(或一事之善),不要责求他的其它方面;只就他新近的表现(来鼓励)。不要追究他以往的过错。对人要善于利用其可用的一面,而不必去责求与此无关的其它方面;有了错误改正了,就既往不咎,能持这样宽以待人的态度,就能团结住人,取得有益于己又有利于人的社会效果。
唐代文学家 韩愈 《原毁》宋·林逋《省心录》。处:交往,相处。接:接待。恕:宽恕。这几句大意是:和气地和众人相处,宽厚地接待下人,以宽恕的态度对待有过失的人。这种宽厚和气的待人接物态度,可以批判地借鉴,用来处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北宋隐逸诗人 林逋 《省心录》汉·桓宽《盐铁论·刺议》。多见、多闻:指勤勉努力,广泛学习各种知识。谏:以语言指出别人的过失。塞:消息闭塞,孤陋寡闻,不了解各种情况。专己:独断自专。孤:孤独,得不到别人的帮助.这几句大意是:多见的人学问广博,多闻的人聪明多智;拒绝别人意见的人闭塞寡闻,独断自专的人孤独无助。这四句以鲜明的对比,指出不同的处世态度所取得的不同结果,可供论述人应该勤学好问同时还应该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设时引用。
汉代文学家 桓宽 《盐铁论·刺议》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戚:亲近。这几句大意是:以真心实意待人,虽然表面看来疏远,实际上亲密;以虚心假意待人,虽然表面看来亲密,实际上疏远。在待人、识人、交谊等方面,~都有格言价值。
西汉学者 韩婴 《韩诗外传》见晋·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一重(chōng虫):再。这两句大意是:年富力强的阶段一旦过去,就再也不会重来一次;早晨这段宝贵的时间,无论如何不会在当日再次重复。此句采用直言其事的手法阐述切莫蹉跎岁月的道理。“不重来”、“难再晨”直言相劝,试图通过最直接、最坦率的方式给人以警示,使人及时自勉,奋发努力,有所作为。这种表现手法,不仅使文风显得简洁、自然,而且给人以坦诚相见的强烈印象,反而比刻意雕琢修饰更能收到劝诫的效果。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 《杂诗十二首》春秋·管仲《管子·法法》。举:选拔。殆(dài代):危险。索:寻求。能:能干的人。使:使用。这几句大意是:闻知有道德的人不予荐举,听说有善良豹人不去寻求,见到有才能的人不予使用,那是很危险的。治理国家需要人才,人才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如对涌现出来的人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礼贤,不重才,麻木不仁,浑浑噩噩,长此以往,国家就危险了。这几句用于说明对有德有才的人应该敏感,闻而选援,见而使用。
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 管仲 《管子·法法》见唐·刘禹锡《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记》。清俭:清廉俭约。律:约束。恩信:宽厚诚信。夷坦:公平坦荡。去:消除。群疑:公众的猜疑。礼让:礼貌谦让。汰:删去.惨急:严酷峻急。这几句大意是:以清廉俭约的标准自己约束自己,以宽厚诚信的态度对待别人,以公正坦荡的胸怀去消除大家的猜疑,以礼貌谦让的作风去替代严酷峻急的行为。本名句可供论述培养优良的个人道德品质时引用,也可用以称赞某些清白、谦逊、仁厚、公正的人。
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记》明·洪应明《菜根谭》当发现别人在欺骗自己时,不要在言语里表现出来自己的聪明;当受到别人的侮辱时,也不要在表情上表露自己的愤怒.这里有无穷的意蕴,也含有一生受用不尽的奥妙.
洪自诚 明朝道人 洪应明 《菜根谭》推荐名人名言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jingdianyulu/13446602656231.html
推荐成语大全
名人名言分类:待人名言
返回:名人名言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