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名人名言

马名言 经典语录 名人名言

马的名言

马名言 马经典语录 共收录关于马的名言433条

风马牛不相及。

见《左传·僖公四年》。风:指牲畜发情时雌雄追逐相诱。本句大意是:马与牛不同类,即使它们发情时也不会引诱追逐,碰在一起。据《左传》记载:齐桓公带领诸侯之兵攻打楚国,楚国派外交使节见齐桓公说:你们齐国在北方,我们楚国在南方,两地相距很远,~,没想到你们竞入侵我们的国土,这是为什么呢?楚国使者以~为喻,说明齐、楚两国了无瓜葛,毫不相干,何以兵戎相见,发动侵略?这句话现在已成日常成语,用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没有任何共同点和相联系之处。

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僖公四年》
马踏春泥半是花。 马名言

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本句大意是:马蹄踏过暮春的泥地,泥中倒有一半是落花。这句不说满地落花,而说马在路上所践踏的春泥里有一半是落花,从而将静景写成了动景,并曲折地表达出作者对残春将尽的惋惜之情,十分美妙。我们应当注意学习这种委婉含蓄、曲尽人意的表现手法。可引用描写暮春之景或表达惜春之情。

唐代诗人 窦巩 《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乘肥马,衣轻裘。

春秋·孔子《论语·雍也》。衣(yì邑):动词,穿。轻裘:轻暖的皮衣。这两句大意是:坐着由肥马驾的车辆,穿着又轻又暖的皮袍子。这两句话是孔子形容他的弟子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出使齐国时坐的车辆和身上的穿戴。在孔子时代,人们穿着大袖子、直腰身的衣裳,不便于骑马,故经书中找不到骑马的文字,“乘肥马”也不能作“骑肥马”讲。到后世,骑肥马、衣轻裘已成为达官贵人优裕生活和华丽服饰的两种重要标志,如白居易就把轻裘肥马加以省略,以“轻肥”一词作为篇名,描写中唐十七宦官们的骄奢生活。“肥马轻裘”一词,现在仍活在人们的口头。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雍也》
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

元·刘廷振《萨天锡诗集序》。天马:神马,喻杰出人才。本句大意是:(萨天锡的诗)气魄恢弘,好像天马行空,风驰电掣,不同凡俗。这是一个可用来比喻诗文风格,也可用来褒扬人物的名句。“天马行空”形象鲜明,意境空灵,颇有神韵,喻人喻物,皆能给人以美的联想。

元代文人 刘廷振 《萨天锡诗集序》
百世一人,千载一时。

宋·苏轼《祭司马君实文》。这两句大意是:(像司马君实这样的人,)一百代才遇到这么一位,一千年才遇到这么一次时机,他的去世太叫人悲恸了。这是苏轼为友人司马光写的祭文中的一句。此句采用极度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作者的心情,既表现了沉痛的心绪,又高度评价了司马光其人的高尚品质与一生的贡献。寥寥八字,表选出如此丰富的内涵,非大手笔不能为。

北宋文学家 苏轼 《祭司马君实文》
快马一鞭,快人一言。 关于马的名言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六。快人:爽直痛快的人。这两句大意是:善于奔跑的快马,只须加一鞭便可达到目的地;爽直痛快的人,其须一句话便可讲明真情。以快马喻快人,意新而语工。作者有意突出一个“快”字。前一“快”字乃速度迅疾之义,后一“快’字乃性格爽直之义。虽含义有所不同,然皆属作者赞扬的对象,故而先言“快马”,后言“快人”,连类譬喻,不失贴切。可用来称赞心直口快的人。

北宋禅师 释道原 《景德传灯录》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这两句大意是:边塞上的一个老头丢了一匹马,怎么知道这不是好事呢?《淮南子·人间训》说:边塞上有一个人丢了一匹马,人们都来安慰他。他的父亲说:怎么会知道不因此而得福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果然带了一匹胡地的骏马回来了。陆游《长安道》说“塞翁失马犹为福”,即本于此。这两句话比喻虽然暂时受到损失,但也可能因此得到好处,含有在一定条件下坏事可以变成好事之意。可用以说明条件转化的哲理,也可用以说明祸、福之间的辩证关系。

西汉皇族淮南王 刘安 《淮南子·人间训》
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春秋·左丘明《左传·宜公十五年》。这两句大意是:虽然鞭子很长,但不应该用来抽打马的肚子(意谓力量用得不是地方)。楚国围攻宋国,宋向晋国求救,景公就发兵相助。伯宗劝阻景公,认为上天庇佑楚国,晋国虽然强大,但不能违背天意去攻打楚国,犹如~一样。“鞭长莫及”的成语即从此化来,但用法已与原意不同,意思变为:马鞭子虽然很长,但够不着马腹,因此用鞭抽打总打不到马肚子上。借以比喻条件不足,力所不及。

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宜公十五年》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春秋·孔子《论语·颜渊》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颜渊》
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马名言

《诗经·车攻》。萧萧:马长嘶声。悠悠:这里指旌随风飘动的样子。旆旌(pèijīng佩京):泛指各种各样的旗子。这两句大意是:马儿萧萧地长声嘶叫,旌旗悠悠地随风飘摇。这是一首记周宜王会合诸侯围猎的古诗,诗中马雄壮,车精工,人威武,旗众多,围猎的收获十分丰富。这两句专写驾猎车的马和招展的旗,从侧面描写这次围猎场面的盛壮。在古诗词中,马往往与征战、射猎结下不解之缘。以“萧萧”形容马鸣,也由此诗开始。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诗经·车攻》
嗜欲者,逐祸之马也。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浮舟沧海,立马昆仑。 周恩来
这马屁拍的,正中靶心。原名张辛,华裔女作家 六六
我的粉丝可以叫萨其马。 关于马的名言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主持人 撒贝宁
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

唐·岑参《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催》。这两句大意是:只要马蹄努力奔走,即可到达长安。~二句以形象的语言,说明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的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努力专一,再远的路程也可达到,再艰巨的事业也可获得成功。若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见异思迁,朝三幕四,则势必一事无成。诗句比喻贴切,我们从中可领悟到希望在于努力.成功在于坚持的人生哲理。可以此二句说明凡事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获得成功。

唐代诗人 岑参 《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催》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这两句大意是:路程遥远,才能考验出马的脚力大小;日子久了,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心地好坏。现在常用~表示判断一个人的好坏,不能根据一时一事的表现,只有经过时间的考验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也可用以说明交友要谨慎。

无名氏 《争报恩》
开门半山月,立马一庭霜。

元·方夔《早行》。这两句大意是:早晨,开门便看到对面山上半山月色;出门立马将行,又看到庭院里满地白霜。“半山”二字下得慎到,写出晨月斜照,山峰一面受月一面阴暗,或上半部受月下半部阴暗的景象。两句由对仗句构成。“半山月”与“一庭霜”相对,一写远望,一写近看,一抬眼,一俯视,极富空感;一月一霜,霜月相映,绘成清冷的意境。而“开门”便见,“立马”又视,就有一种被这种清冷笼罩的感觉。字里行间,透露出早行的辛苦。这两句可用来写霜月之晨。如把“霜”理解成月色,也可。

宋末元初 方夔 《早行》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马名言

无名氏《战城南》。枭骑(xiaoJi消计):即“骁骑”,良马。驽(nu奴)马:劣马。这两句大意是;良马在前战斗而死,劣马在后徘徊而鸣。此诗表现战争祸患,流露出强烈的反战情绪。全诗通过人、乌对话的浪撞主义形式,写出“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惨景,人称“千古诅咒战争之绝唱”。此句长于形象思维,通过骏马冲锋在前,战斗而死,劣马徘徊于后,仰夭嘶鸣,写出紧张而恐怖的战争气氛。意境十分萧索。它对后世文人创作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产生过深远影响,唐代诗人李白的《战城南》曾摹写过类似的诗句。

无名氏 《战城南》
良马不念秣,烈士不苟营。

唐·张籍《西州》。秣(mo末):牲口的饲料。烈士:有志气的人。苟:苟且。营:营求,钻营。这两句大意是:良马志在千里,不会顾及草料的好坏;志士以天下为己任,不会苟且钻营谋求私利。两句以良马喻志士,以不念秣比不营私,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可借以抒怀明志;也可用以比喻不谋私利,临财不苟的人;还可用它赞颂远大的志向和廉洁的操守。

唐代诗人 张籍 《西州》
革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观猎》。疾:原义是急速,这里有锐利的意思。这两句大意是:野草枯萎之后,猎鹰的目光显得特别锐利,很容易发现猎物;残雪消尽之时,马蹄踏在坚硬的路上,仿佛特别轻快。原诗是写打猎时的情景。这两句中的“草枯”、“雪尽”如素描一样简洁、形象。“鹰眼疾”、“马蹄轻”又富于很强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诗人观猎时的愉快、欣喜心情。可引用描写寒冬将尽时的景色。

唐代诗人 王维 《观猎》
忧喜塞翁马,得失楚人弓。

唐·孙华《闲居写怀十首》塞翁马:即塞翁失马故事,祸福难知。楚人弓:楚共王出游猎,失掉弓箭,还说:“你们不必找寻了,拾到的反正是楚国的人。”比喻人的祸福、忧喜可以相互转换,坏事可以变为好事。

唐代诗人 孙华 《闲居写怀十首》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寒。 关于马的名言

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暗尘:因为是夜间,加上人流如潮,马蹄下飞扬的尘土看不清楚,故说“暗尘”。这两句大意是:昏暗的尘土随着马蹄远去,明朗的月色跟着人流涌来。这两句写京城元宵之夜车马喧闹,人流拥挤,尘土飞扬,明月朗照的景象。诗句以“暗尘”消退、“明月”朗照相对举,写出夜色之清明;“马去”、“人来”,熙熙攘攘,元宵之热闹可见;“尘随马”,“月逐人”,景物知趣,更增欢娱。这种赋物以情,以错纵的笔法创造氛围的手法值得借鉴。

初唐政治家,文学家 苏味道 《正月十五夜》
白雾鱼龙气,黑云牛马形。

唐·孟云卿《汴河阻风》。这两句大意是:白雾蒙蒙,似有鱼龙的气息;黑云重量,变幻出牛马的形状。见河上白雾,觉得有鱼龙之气;见黑云变幻,似见牛马之形,富有想象力。前句可用写雾,后句可用来写云。

唐代诗人 孟云卿 《汴河阻风》
片帆何处去,匹马独归迟。

唐·刘长卿《瓜州道中送李端公南渡后归扬州道中寄》。这两句大意是:友人船帆一片已不知飘到了何处,我独自倚马江边,久立仁望,迟迟才走上归路。这是诗人在瓜州送李端南渡长江后,于回扬州的路上写的诗,后两句是:“惆怅江南北,青山欲暮时”,意思是日暮时与友人分手,飘向江南的友人和留在江北的自己此时此刻都陷入无限惆怅之中。

唐代诗人 刘长卿 《瓜州道中送李端公南渡后归扬州道中寄》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唐·李白《送友人入蜀》。这两句大意是:迎面出现一座座拔地面起的高山,山间的云雾,就从行人所骑的马头旁冉冉升腾。《送友人入蜀》是一首送别之作,规劝友人最好不要到蜀地去游宦。为此,诗人渲染了蜀道的“崎岖不易行”。这两句是形容蜀道皆为山路,奇嶂叠起,高峻难行。可用来形容山高路险的情景。

唐代诗人 李白 《送友人入蜀》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马名言

唐·杜甫《后出塞五首》其二。大旗:指军旗。萧萧:风声。这两句大意是:军旗迎风招展,夕阳的余辉为之增添了壮丽的色彩;战马嘶鸣,秋风猎猎,构成雄壮的声势。诗句表现出落日秋风中威壮的行军场面,有一种强劲壮烈时气氛。可用于描写夕阳秋风、马嘶旗舞的景象,赞美军容的盛壮。

唐代诗人 杜甫 《后出塞五首》
竹披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唐·杜甫《房兵曹胡马》。竹披:形容马的耳朵犹如竹筒削斩而成,这是千里马的特征。披,劈开。峻:这里是直立挺拔的意思。这两句大意是:双耳劲峭挺拔,好像竹筒削成;四蹄奔驰生风,显得那样轻盈。一般五言诗句都以“二三”为节奏,这两句却以“二二一’的节奏突出最后的“峻”、“轻”二字。“峻”写千里马体志上的特征:双耳直竖,敏锐峭拔;“轻”写千里马性能上的特征:跑得风驰电掣,依旧毫不费劲。前者以“竹披”为喻,十分形象;后者将骏马疾驰时四蹄生风写成“风入四蹄”,仿佛风自动地向马蹄呼啸而入,更加逼真地刻画了马蹄之“轻”。写作时注意特征性和形象性,将收事半功倍之效。

唐代诗人 杜甫 《房兵曹胡马》
匹马关塞远,孤舟江海宽。

唐·岑参《送李翥游江外》。李翥(zhù助):作者的朋友,时任士曹参军。江外:指长江以南地区。这两句大意是:单人匹马行进,更觉得关山遥远;孤舟一叶远航,更显得江海宽阔。这两句写前路迢迢,对朋友孤身远行深表关心。车翥是岑参相识十年的老朋友,因官职卑微,多年不得升迁,欲退隐江南,作者充满同情地为他送行。~可化用以表现送别时忧念行人征程遥远,旅途孤单的心情。

唐代诗人 岑参 《送李翥游江外》
朱蹄骄柳陌,金镫丽花钿。

宋·王阮《代胡仓进圣德惠民诗》。花钿(diàn电):用金翠珠宝等镶嵌的花朵形饰物。这两句大意是:朱红的马蹄自豪地迈步在柳林小路之上,金黄的马镫与珍贵的花钿交相辉映。这是一幅用颜色组成的丽马图。红色的马蹄,闪动在绿柳之中;金黄的马蹬在花钿的珠光宝气中闪耀。这里写的是统治者华贵的马。一个“骄”字,既刻画了马的豪迈自矜,也反映了马主人的骄横气势。

宋代诗人 王阮 《代胡仓进圣德惠民诗》
怒行追疾风,忽忽跨九州。 关于马的名言

宋·王安石《骅骝》。怒行:奋力而行。忽忽:形容时间很快。九州:泛指全中国。这两句大意是:骏马奋力奔腾,犹如追逐疾风,很快就跨越全国。诗句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骏马奋发腾驰的速度和它的惊人能量。这也是诗人对贤才所具有的巨大能量的颂扬,当然也是对自己变革政治的能力的自信。可用于描绘骏马之快,也可用于比喻俊才的力量。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骅骝》
巢禽投树尽,疲马入城迟。

宋·梅尧臣《日冥》。这两句大意是:禽鸟归巢全已纷纷飞入林中,疲惫的马匹正在徐徐步入城门。鸟投林,马入城,不明写日暮而暮色自见。可用来描写日暮景色。

北宋诗人 梅尧臣 《日冥》
疲马不畏鞭,暮途知几千。

宋·梅尧臣《疲马》。这两句大意是:疲惫的马不怕鞭子抽打,已是黄昏时候,谁知前面的路途还有多远?疲马不比健马,虽经鞭打,也已无力奔驰,更何况日落黄昏,路途遥遥,谁知何时才得以到达终点,才能够得到喘息?诗人代疲马立言,道出疲马的心声,寄予深切的同情。但他决不是为写马而写马,而是通过疲马来反映自己的生活和心态。诗人穷愁潦倒,在生活的重压下心力交瘁而前途茫茫,更不知何时才会出现转机,这种穷愁无奈的思绪借疲马而传神。

北宋诗人 梅尧臣 《疲马》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三国·魏·曹植《散马篇》。接:迎射。猱(náo挠):一种似猿而小、动作敏捷的动物,攀援时轻捷如飞,故称“飞猱”,散:碎裂。马蹄:箭靶名。这两句大意是:抬弓迎射行动矫捷的飞猱,俯身射散称为“马蹄”的箭靶。此名句塑造了一个弓马娴熟、箭无虚发的英雄少年的形象。写作上以赋的手法直陈其事,通过“仰”、“俯”、“接”、“散”四个动词状写人物动作,一着一式,生动逼真,大有呼之欲出之妙。可用于描写善骑射者的英武气概。

三国文学家 曹植 《散马篇》
思妇楼头月,征人马上霜。 马名言

明·章美中《初秋感怀》。这两句大意是:思念着远征丈夫的妇女,看到楼上明亮的月光便产生无限的情思;出征在外的将士,在马上历经风霜之苦,也加倍思念家中的亲人。月亮是最能引起人们的幽思的,思妇楼头的月亮,就更能引起她的愁绪;征人独身在外,无时不在思念家中的亲人,生活愈加艰苦思念也会愈加深沉。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作者用了两个典型的意境——月照思妇楼,霜罩征人马,便把这两种情思联在一起了。同时,“思妇楼头月”之白与“征人马上霜”之白,也使读者在思妇与征人之间产生联想,勾通了二者之间的情思。这两句可合以写两地相思,也可分以写思妇之情、征人之苦。

明代诗人 章美中 《初秋感怀》
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五。沟陇:溪涧山岗之地。这两句大意是:有朝一日从溪涧山岗之地跳出,请看我拂着白云,快速飞驰。诗句用夸张手法写一匹骏马脱离羁绊后神俊的英姿,既是写马,也是诗人渴望一展雄才的心态写照。可用于表现贤才思展宏图的心志。

唐朝诗人 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
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魏未权臣司马懿的儿子。曹髦在位时,司马昭以大将军身份专国政,蓄意夺取政权。这两句大意是:司马昭的用心何在,连不相干的人也知道。曹髦即位后,看到皇权一天天被司马昭篡夺,很不满意,对侍中王沈等说了~的话,然后亲率数百憧仆讨伐司马昭,被司马昭所弑。此句直言其事,旗帜鲜明,但其揭露司马昭狼子野心的意义,字面上并没有点破,这一层意思全凭直觉把握,显得十分含蓄,形成独到特点,成为后世揭露人所共知的祸心、野心的习用警语。后一句在沿用中已简化为“路人皆知”。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见王昌龄《塞下曲四首》其二。秋水:秋天的河水。这两句大意是:秋日驱马边塞,已经是秋风似刀水寒彻骨。可用于描写西北边地秋日严寒的景象。

唐代诗人 王昌龄 《塞下曲四首》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关于马的名言

见唐·白居易《轻肥》。这两句大意是:内臣(宦官)们行走之间,骄横之气充塞道路,使别人无立足之地;鞍马上的金玉饰物闪闪发光,把路上的尘土都照亮丁。意气之骄,竞可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两句十个字就把那帮骑马飞驰的宦官们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骄纵之态突现出来了。特别是“骄满路”三宇,赋予“意气”这种抽象的内在精神以具体形状,用以形容宦官的骄横之态.特别生动传神。

唐代诗人 白居易 《轻肥》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见宋·陆游《观大散关图有感》。大散关:在陕西省宝鸡县西南,是当时宋、金对峙的前沿阵地,狂胡:猖狂的异族入侵者,这里指金人。这两句大意是:骑上战马击退猖狂的敌人,下了战马起草杀敌的文书。南宋的爱国作家陆游在这里为我们刻画了一个能驰骋疆场,运筹帷幄的文武全才的将领形象,他希望自己能成为这样的人,实现书剑报国的夙愿。可是,“二十抱此志,五十犹癯(qú,意为瘦)儒”,在投降派当道的南宋,陆游的愿望终究落空了,但他的著名诗句却与世长存,为他表白心迹.也为后世文坛留下了一个文武双全的英雄形象。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观大散关图有感》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见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一。龙脊:马背。连钱:一说身有旋毛如钱文,一说马饰,皆通。这两句大意是:马背上贴着锦绣马饰,银色的马蹄迅疾如风,如踏烟云而行。诗句极写马的神韵。前一句用“龙脊”形容马背,使马的形象如传说中的龙一样矫健;后一句用夸张手法写出马飞奔时的壮观景象,英姿勃勃,确是龙马精神。

唐朝诗人 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马:北国之马。越鸟:南方之鸟。过两句大意是:北国的马对北风有一种特殊的依恋之情,南方的鸟飞到北方,总要把自己的窝筑在朝南的枝杈上。此名句采用比兴手法,以胡马依恋北风,越鸟筑巢于南枝为喻,寄寓人的思乡之情:禽畜尚且如此,具有七情六欲的人可想而知。此处比喻巧妙,寓意深远,再加上句法对仗整齐,从内容到形式达到很好的统一,因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 马名言

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补》引谚语。相(xiàng向):观察。这两向大意是:相马者往往因为马瘦而看错马的材质,相人者往往因为人穷而忽略人的才能。这两句说明不能以貌取人,不能因人的地位低下或贫贱而忽略人的才能,以致失去有才之士。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滑稽列传补》
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

春秋·晏婴《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这两句大意是:店门口挂着牛头,店里面卖的却是马肉。意即表里不一,名实不符。~在原文中只是一个比喻。春秋时齐灵公喜欢宫中女子女扮男妆,于是上行下效,社会上妇女仿着男装蔚为风气。齐灵公严令禁止,却有禁不止。齐相晏婴告诉灵公说:“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意思是:你自己的做法像挂牛头卖马肉一样,表里不一,言行相违,怎会使人信服?你若严令宫中女子不着男装,则社会上就没有谁敢穿了。后来刘秀《原丁邯诏》:“悬牛头,卖马脯;盗跖行,孔子语”,宋代普济《五灯会元》:“悬羊头,卖狗肉”,皆由《晏子春秋》~一语化出,都是说明名实不符,说的一套,做的是另一套。

又称晏子,春秋政治家、思想家 晏婴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代诗人 杜甫
马路如虎口,劝君多留神。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关于马的名言唐朝诗人 李贺
车祸猛如虎,千万莫马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代诗人 王维
阿谀人人喜,直言个个嫌。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冯梦龙
乃公马上得天下,安用诗书! 马名言汉朝开国皇帝 刘邦
不要强拉马喝水要让马口渴。 台湾长鸿益集团厂训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野草不肥。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横财:意外之财,不义之财。这两大意是:人没有不义之财就不会富,马不吃野外之草就不会肥。前一句话是旧时的人讲的生财之道,意思是一个人规规矩矩、正正经经地创家立业,很难富足,而有了不义之财,瞬间就会富起来。后一句话也有说“马无夜草不肥”的,与此意同。这两句多用来说某些暴发户突然间富了起来,但他的钱财来路不正当;旧时也用来说人要富就要发不义之财,是典型的害人肥己的人生观。

元代戏曲作家 张国宾 《合汗衫》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五代·南唐·李煜《望江南》[多少恨]。这两句大意是:车队属连前进,如同流水,骏马前后驰骋,仿佛游龙。上林苑中,到处是花明月朗,春风荡漾的大好风光。作者本是南唐国主,国破后被宋太祖赵匡胤囚于汴京。这两句是作者在梦中回忆当年南唐盛日,自己率领随从春游上林苑的情景。原作主要是通过对往日欢乐生活的回忆,来衬托现时作为阶下囚的屈辱,表达亡国之痛。后世常不用其原义,而引用前一句形容热闹的场景。

南唐第三任国君,后亡国被俘,被宋太宗毒杀 李煜 《望江南》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露雳弦惊。 关于马的名言

宋·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作:与“如”同义。的卢:一种烈性快马,相传能一跃三丈。霹雳:指打雷。这两句大意是:战马像的卢那样跑得飞快,弓弦像打雷那样令人心惊。这两句写作者在梦境中所见到的北伐征战的景象,描绘了一幅万马奔腾.万箭齐发的冲锋场面,前一句极写快,后一句极写猛。作者以雄健的笔力,刻画了这次战斗的疾风迅雷之势,给人以横扫千军,势不可挡之感,遣词取喻,十分精当。

南宋爱国词人 辛弃疾 《破阵子》
白马千群浪涌,银山万叠天高。

清·宋琬《西江月》[白马千群]。这两句大意是:潮水奔腾澎湃,宛如千群白色骏马在奔驰向前,又似万重银色山峰,势比天高。以“白马千群”、“银山万叠”比喻潮水汹涌,新奇而生动,富卡动态感,形象鲜明,如在眼前。可用来描写白浪滔天、翻滚向前的潮水。

清初诗人 宋琬 《西江月》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八回。剐(gua寡):把人体割碎。这两句大意是:拼着身死不要命,即使再强再有势力的人也敢与他斗一斗。这是一个生动而形象的说明,它所反映的是下层人民一种无所畏惧的强烈的造反精神:千刀万剐都不怕,还怕什么?至高无上的皇帝都敢把他拉下马,其他什么人还在话下?没有什么威胁可以阻止我,没有什么人我不敢斗一斗。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漫长历史中,中国广大的老百姓受着封建统治者和社会恶势力的惨重压迫,他们就是凭着这种不怕死的精神,一次又一次地进行反抗和斗争,从而使这种精神形成一句俗语流传下来。

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
涂车不能代劳,木马不中驰逐。

南朝·梁·萧绎《金楼子·立言上》。涂车:泥巴捏的车。代劳指代人步行,即不可乘坐。不中:不能。驰逐:奔驰。这两句大意是:泥车不可乘,木马不能骑。涂车、木马徒有车、马之形,而没有乘以代步、骑以驰逐之实。因此,涂车、木马只有观赏价值,而没有车,马应有的实用价值。可用以说明某些事物有其名无其实,中看不中用。

南北朝时期梁皇帝 萧绎 《金楼子·立言上》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 马名言

见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四回。这两句大意是:做人立得正,站得直,走得稳。以光明正大,心地坦菠,磊落硬气自许或赞人者可用此语。

元末明初文学家 施耐庵 《水浒传》
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

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翻船的时候,才能出谁是真正会游泳的人;马狂奔的时候,才能看出谁是真正的车好把式.看人的关键往往是在危险急难的关头,平时是每不出每个人潜在的差别的。又有一层意思,真正有本事的人,在平时或许并不能够看出什么与众不同,但是在风云变幻情况危急的时候,他就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

西汉皇族淮南王 刘安 《淮南子·说林训》
自负就像谋杀,总会露出马脚。 汉纳·考利
记者的生活是铁脚马眼神仙肚。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 关于马的名言

宋·辛弃疾《沁园春》[叠嶂西驰]。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这几句大意是:重峦叠嶂,像是向西奔驰的万匹骏马在那里盘旋;再往远处看,峰回路转,山势又折向东方。诗句描写江西上饶境内的灵山雄伟峭拔的气势。作者的想象很新奇,运用比拟的手法,把静止的群山写得宛如富有生命力的一群骏马。可用来描写群山。

南宋爱国词人 辛弃疾 《沁园春》
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居:处于,在。马上:马背之上。此句指班武力取得无下。宁:难道。这两句大意是:骑在马背上得到天下,难道可以在马背上治理天下吗?陆贾常在汉高祖刘邦面前称道《诗经》、《尚书》一类典籍的教化作用,刘邦不喜儒术,不以为然地骂道:“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陆贾回答道:“~?”这是一个反问句。它的意思是,靠武力取得的天下,不能用武力来治理。这一名句内含发人深省的道理,它告诉我们,治国有治国的道理,统治者必须遵守、掌握其中的规律,进取而顺守,文武并用,才能长治久安。用今天的话来说,取得天下、巩固政权后,就应赶快由“武功”转入“文治”,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实行工作重点的战略转变。反之,国家就不能兴旺发达,长治久安。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快马先死,宝刀先钝,良木先伐。管理培训专家 余世维
伯乐不可欺马,君子不可以欺人。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马名言

唐·刘禹锡《始闻秋风》。边草:边塞的青草。拳毛:卷毛。盼(mian缅,:斜视。青云:指高空。这两句大意是:战马一想到边塞的青草便会不安地抖动浑身的卷毛,大雕瞥见蓝天上的青云就立即睁开惺忪的睡眼。战马怀恋塞外边疆的征战生活,因而一想到边草就激动不已;大雕依恋万里长空,因而望见流云就精神振作。这两句不仅以“马思边草”、“雕眄青云”比喻战士虽离开战场面仍然留恋征战生活的情怀,而且通过马、雕的“思”和“眄”,显示出一种潜在的,剧烈的力量,暗寓着只要一有时机,这些战士还会像骏马疾驰抄场、雄鹰搏击长空一样,重上战场,为国效命。这两句可用以渲染复员战士饱满的战斗热情,表现他们英武豪迈的精神面貌。

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始闻秋风》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唐·严武《军城早秋》。飞将:本指“汉之飞将军”李广这里借指唐军将领。骄虏:骄横的敌人,此指吐蕃的军队.莫遣:不要使.这两句大意是:再催促唐军将士乘胜追击敌人,誓志全歼,不使骄虏有匹马逃还。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吐蕃寇边,严武奉命迎击敌人。他一举把敌人打得大败,并乘胜追击,取得了辉煌胜利,此诗是纪实之作,全诗为:“昨夜秋风入汉关,朔风边月满西山。~。”后二句表现了唐军将士一往无前,横扫残敌的豪迈气概。

唐代诗人 严武 《军城早秋》
雪耳红毛浅碧蹄,追风曾到日东西。

唐·薛涛《马离厩》。这两句大意是:周身是火红的毛色,唯有双耳雪白,马蹄浅碧。它追风逐云,曾经到达太阳的旁边。诗句写马的颜色特异,“雪耳红毛浅碧蹄”,鲜明夺目,更神奇的是它非凡的奔驰力。它追风逐云,飞腾迅远,似欲与日行八万里的太阳相攀比,大有夸父追日的气势。短短两句,把骏马写得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唐代女诗人 薛涛 《马离厩》
和雪霸营一夜行,神旗冻定马无声。

唐·王建《赠李愬仆射二首》其一。和雪:指人和雪搅和在一起。翻营:倾营出动。冻定:指战旗冻得发硬,不能招展飘动。这两句大意是:李愬部队冒着风雪严寒全营出动,夜袭蔡州,战旗被冰雪冻结,不能翻动,军纪严明,人马无声。上句写出天气、阵容、行军三层意思,下句承上,极写雪夜奇寒和军纪的整肃,寥寥十四字,绘出一幅雪夜行军图,把唐史上这次出奇致胜的著名战役生动地烘托出来。“神旗”一句与岑参的“风掣红旌冻不翻”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名句适用于表现雪夜行军的特定景象。

唐代诗人 王建 《赠李愬仆射二首》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关于马的名言

唐·王昌龄《出塞》其一。但使:只要。龙城:指卢龙城,汉时是右北平郡的郡所.飞将:指汉武帝时名将李广。李广曾任右北平太守,抗击匈奴,屡建战功,被匈奴称为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塞。胡马:西北少数民族的马群,此指入塞侵略的匈奴兵马。明山:指今横亘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北连接内兴安岭的阴山山脉,汉代常凭借这道天然屏障抵御匈奴的侵略。这两句大意是:只要有李广那样的名将镇守边境,敌人的马队就不敢度过阴山南侵。这两句虽然是赞颂民族英雄李广的,但句中用了“但使”、“不教”等假设之辞,实际上也是讽刺当时边将无能的,言外之意是说他们不能像李厂那样威震敌胆,有效地遏制敌军南侵。现在可反其义而用之,以“龙城飞将”比喻边防将士,歌颂他们保卫祖国边疆的壮志豪情。

唐代诗人 王昌龄 《出塞》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这两句大意是:春风得意马蹄也显得格外轻快,一日之间看尽了长安城的春花。穷书生孟郊两次京试落第,直到四十六岁那年才金榜题名,诗人喜不自禁,仿佛从苦海中一下子超度出来,登上了欢乐的峰顶。他写道:“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崖。~”,诗人情与景会,意到笔随,把自已心花怒放难以按奈的欣喜之情,和神采飞扬策马奔驰于春花灿漫的长安道上的神态,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两句轻快畅达,艺术容量很大,成为千古称颂的名句。“春风得意”,“走马看花”也成为人们熟知的成语了,

唐代诗人 孟郊 《登科后》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唐·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这两句大意是:满江的春色不肯把远行的客人留下,葱绿的青草伴随着马蹄送客远去。一江春水向东流,自然不会停下来劝客驻足,倒是青草有情,遍地皆绿,伴送行客的马蹄向远方走去。本写惜别,但不直言,而是通过眼前江春不留,青草相送的景色,曲曲道出,便显得生动有致,匠心别具。这种别致的抒情方法,值得学习。

唐代诗人 刘长卿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瘦马羸童行背秦,暮鸦撩乱入残云。

唐·蒋吉《出塞》。撩乱:同“缭乱”,纷乱。本句大意是:傍晚,成群的乌鸦纷乱地飞入了天边的残云。暮色苍茫,残云在天,一群乌鸦缭乱地飞,“暮”、“残”、“撩乱”等几个形容词语,有力地增强了表达效果。可用来描写傍晚成群翻飞的乌鸦,或用来描写苍茫的暮色。

唐代诗人 蒋吉 《出塞》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马名言

唐·皇甫冉《春思》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形容大好春光。

唐代诗人 皇甫冉 《春思》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茅茨空。

唐·杜甫《岁晏行》。厌:同“餍”,吃饱喝足的意思。此辈:指农夫、渔夫等普通劳动者。杼柚(zhùzhú住竹):织布机上的部件,这里代指织布机。茅菠:茅草房。这两句大意是:达官显宦们不稼不穑,却有吃喝不完的酒肉;下层劳动者男耕女织,整年辛勤劳作,到头来织布机上和茅草房里却是空空的。这里拿达官贵人与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处境进行对比,不事农耕者终日享乐,终年劳作者一无所有,艺术效果强烈。用一个“厌”字表现无所不有,用一个“空”表现一无所有,都很富于表现力。可用于反映旧社会阶级对立的情形。

唐代诗人 杜甫 《岁晏行》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尽轻肥。

唐·杜甫《秋兴八首》其三。五陵:唐时长安城中贵族聚居之地。轻肥:轻裘肥马:指生活豪华。这两句大意是:那些少年时的同学大多已飞黄腾达,长安城里的贵族个个都是轻裘肥马,过着奢侈的生活。这里,作者以嘲讽的口吻描述纨绮子弟们官运亨通、生活豪奢、神态自得的情形。而作者当时却飘泊西南,济世之志无由施展,这两句也流露出有志难伸的抑郁不平的情怀。可用来讽刺那些少年得志、生活奢靡、趾高气扬的人。

唐代诗人 杜甫 《秋兴八首》
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措马缩寒毛。

唐·岑参《赵将军歌》。天山: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风似刀:形容寒风凛冽,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岑参《走马川行》诗:“风头如刀面如割”,用意相同。城:此指唐北庭都护府所在的庭州城,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猎马:出行打猎的马。这两句大意是:深秋九月,天山脚下已是酷寒难当,北风呼啸,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疼痛,将军出外行猎,连坐骑都冻得马皮紧缩,马毛耸立。诗句以“风似刀”的比喻,“缩寒毛”的细节描写,表现了西域奇寒的气侯。可用于描绘天山一带的天气。

唐代诗人 岑参 《赵将军歌》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关于马的名言

唐·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火山:指新疆吐鲁番的火焰山,色红如火,气候炎热。君:指作者的僚友判官刘单。这两句大意是:盛夏五月,火焰山炎威赫赫,行人稀少,目送您一骑如鸟,掠野飞驰,直向火焰山奔跑。以鸟形容马,不仅写出其快如飞,又通过其小反衬出原野之壮阔。火山本是“鸟飞千里不敢来”的,而今这只不畏烈焰的“鸟”却勇敢地向火山扑去,令人肃然起敬,这就形象地歌颂了刘判官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作者用叙事、写景的方法抒发别情,既歌颂了僚友,又为他壮了行色,送别之意也自见其中。

唐代诗人 岑参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两句大意是:峰回路转,挡住了凝望的视线,远去的友人看不见了,只有友人走过的雪地上空留下马蹄的痕迹。这是一首出色的送行诗,而~两句又是此诗出色的结尾。人去路空,蹄印徒留,送行者怅然若失地站在雪地里,望着雪上的马蹄印迹怔怔出神。无需“一路平安”之类的套话,仅此一笔就把悠悠不尽之情,依依惜别之意烘托出来了。写送别、惜别可借用其意境和以景托情的表现手法。

唐代诗人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没(mò磨):埋住,遮盖。这两句大意是:各种花卉开得五颜六色,渐新让人跟花缭乱;浅浅的青草生出不久,才刚刚能埋住马蹄。这两句虽未明言“春行”,却充分表现出早春骑马郊行时所感到的盎然春意。可用于描写初春景色。

唐代诗人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唐·白居易《琵琶行》车马:一本作“鞍马”。这两句大意是:自己年老色衰之后再也无人赏识,只得嫁与商人为妇。这两句是琵琶女自述身世的话。前一句可用来讥刺世态炎凉,形容家境由盛转衰或政治上失势后很少有人再与之来往的情形;后一句可用来描写女子年长色衰,勉强委身于人的无可奈何的境遇。

唐代诗人 白居易 《琵琶行》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马名言

宋·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这是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词上阙歇拍处的几句话,想当年:指晋安帝义熙五年(公元409年)、十二年(公元416年),,刘裕两次率晋军北伐,先后灭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等地的事。金戈铁马:形容兵强马壮。气吞万里:形容气概壮阔,足以消灭盘踞中原的敌人。这几句大意是:东晋末年,刘裕起兵京口,进军中原,他手执金戈,身跨铁马,所向控靡,气吞万里如猛虎。在这些描写中,倾注了作者对昔日戎马倥偬的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刘裕志在恢复,敢于破敌,立下了赫赫功勋。今日的南宋山河破碎,中原沦于金人之手,而朝中却没有刘裕式的英雄。作者歌颂刘裕就是表述自己的壮志,也是针砭现实。词作借古讽今,既精炼而又含蓄,,增添了作品的表现力。

南宋爱国词人 辛弃疾 《永遇乐》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宋·苏轼《浣溪沙》[软草平莎]。莎(suō梭):莎草,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走马:跑马。这两句大意是:柔软的青草和长得齐刷刷的莎草经过雨洗之后显得碧绿清新,在雨后薄薄的沙土路上骑马奔驰不会扬起灰尘。这两句描写春天新雨后原野上的景色,流露出作者的愉悦心情。可用于描写雨后春景。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浣溪沙》
春愁离恨重于山,不信马儿驮得动。

宋·石孝友《木兰花》[寻春误人]。这两句大意是:春愁离恨比山还要重,不相信马儿能够驮得动它。作者在这里运用夸张的手法,把春愁离恨比作比高山更为沉重的物体,使看不见、摸不着的愁恨仿佛可见可感,形象地刻画出抒情主人公沉重、愁苦的心境。

南宋词人 石孝友 《木兰花》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夜阑:夜深。阑,将尽。这两句大意是:深更半夜躺在床上听着风雨交加的声音,千军万马跨越冰河的北征景象闯进梦境来。这是这首七绝诗的后两句。这一夜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还念念不忘“为国戍轮台”。此时,急风吹雨的声响不断传入耳中,陆游边听边思,朦胧入睡。在作者耳中,那风雨交加的声音竟转化为铁马奔腾的声音,于是作者在梦境中见到了“铁马冰河”的北征景象,实现了“为国戍轮台”的壮志。这两句把现实和梦境结合起来,使卧、思、听、见(梦见)融为一体,将北征景象写得有声有色,显得十分壮观,读后给人以豪迈之感。但作者的报国壮志只能在梦境中实现,又使人感到余味悲凉。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关于马的名言

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世味:人情世态。京华:京城。这里指当时宋都临安(今杭州)。这两句大意是:世态人情近年来薄得就像纱一样,谁让你骑着马到京城来过这客居的无聊生活?陆游的这首《临安春雨初霁》写干他六十二岁之时,对于南宋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日益看得明白,对于政治舞台的倾轧变幻,对于世态炎凉也体会得更深了。所以他用了独具匠心的巧譬,感叹世态人情的淡薄。当时他再次被起用为严州知府,住在临安客栈听候召见。作者写了“谁令骑马客京华”之句,意思是:世情既然如此淡薄,何必出来做官?为什么还要骑着马到京城来客居?诗句抒发了他对南宋政治的失望之情和自嘲之意;以六十余岁的高龄作一个严州知府,与自己要杀敌报国,干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素志是多么不相合啊!以“纱”比喻淡薄的人情,十分确切。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临安春雨初霁》
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螿鸣。

宋·陆游《长歌行》。哦(é俄):吟咏。寒螿(Jiāng江):寒蝉,鸣声低咽。这两句大意是:难道我这个马上破贼的能手,只能老是吟唱一些像寒蝉悲鸣一样的诗歌?爱国诗人陆游以抗金复国为己任,一直想驰骋疆场,“手枭逆贼”,收复旧京。但被投降派把持的南宋小朝廷却一直对他排斥打击,使他壮志难酬,抑郁终生。中年时期,他曾到过前线,有过短暂的军旅生活,自以为实现素志的时机巳到,但不久即被调离,杀敌报国的理想又成泡影。于是他在《长歌行》中发出了~的自嘲。正因为作者志在从军,不甘心在国难深重的时期作一个只能“纸上谈兵“的文人,才发出了这种不平之音。通过这个反问,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沉痛、悲愤的心情。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长歌行》
骑马莫轻平地上,收帆好在顺风时。

清·袁枚《示儿》。这两句大意是:骑马不可因在平地上而轻心大意,行船收帆最好在顺风的时候。骑马走在平地上,固然比较轻松,但平地有时也会出现意外情况,搞得人措手不及,所以不能掉以轻心。行船在顺风时收帆是最安全的,等到风向一变,船就可能碰到危险了。这两句比喻作事不能因条件好而麻痹大意,在处境顺利、人生得意之时便应适可而止,否则逆境一到,就不好收场了。这两句全属喻体,不涉本体,但因为比喻通俗,概括性强,本体不言自明。这种从生活中提炼、概括情事,以比喻在某些方面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观念的方法可以学习。这两句多用来比喻处境顺利时不可大意,当好则收。

清代诗人 袁枚 《示儿》
四山旗似晴霞卷,万马蹄如骤雨来。

清·徐珽《大猎》。这两句大意是:四面山头军旗招展,如清空漫卷的红霞;万马奋蹄奔腾而来,声势如暴雨骤至。以霞卷比旗飘,眦骤雨比蹄声,不但新颖贴切。也写出了会猎的场面和声势,气势磅礴,有声有色,给读者以壮美感。写威武雄壮的战斗场面可化用此名句。

清代学者 徐珽 《大猎》
铁马在嘶千里月,雕旗秋卷万重云。 马名言

清·顾嗣协《题岳州北征图》。铁马:披甲的战马。雕旗:彩绘的战旗。这两句大意是:千里明月的秋夜,将士戎装出征,战马嘶鸣,响彻夜空,战旗猎猎,直卷重云。诗句赞美壮盛的军容和将士气冲霄汉的斗志,可用于秋夜行军出征的描写。

清代诗人 顾嗣协 《题岳州北征图》
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

明·张家玉《军中夜感》。裹尸马革:以马革裹尸,指死于战场。汗竹:记事的竹简,这里指史书。这两句大意是:马革裹尸而葬本来就是英雄的归宿,纵然战死沙场,也要在青史上留下美名,百世流芳。两句诗抒写作者抗清的爱国壮志,慷慨豪迈,英气感人。可用来表现为祖国而战,为民族而死,以死国为荣的英勇牺牲精神。

南明抗击清将领 张家玉 《军中夜感》
枫落空江生冻烟,西风羸马不胜鞭。

明·谢肇淛《送徐兴公还家》。赢(lěi雷)马:瘦弱的马。这两句大意是:枫叶飘落在空阔的江面上,江面上飘荡着冻人的寒烟,西风瑟瑟地吹着,瘦骨嶙峋的马已经经受不起马鞭。这是秋末冬初时节,“枫落空江”,寒气逼人,在如此萧瑟的环境里,一匹瘦弱的马蹒跚而行,再也经不起鞭子的抽打了。冷落凄凉的氛围创造,“不胜鞭”的形象描绘,传神地写出了瘦马疲惫羸弱的状况,而这也正是诗人对友人失意还家,心力交瘁,不堪一击的情状的描画。诗篇曲折地传达出诗人的同情之心,令人神伤。

明朝作家 官员 谢肇淛 《送徐兴公还家》
黄河九曲天边落,华岳三峰马上来。

明·萧镃《送李佑之赴陕西参议》。九曲:板言黄河曲折流长。华岳三峰:指华山的莲花峰。落雁峰和朝阳峰。这两句大意是:远望黄河九曲,仿佛从天边落下;近看华山三峰好像向马前迎来。写游历中的远景、近景。黄河源远流长,一望无际,好像从天边垂落。华岳气势飞动,游人骑马前行,倒像是山峰迎客而来。可用于写游山玩水时的感受。

明代官员 萧镃 《送李佑之赴陕西参议》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关于马的名言

见唐·李商隐《马嵬》。此日:指杨贵妮缢死之日。六军:军队。驻马:停止不前。指马嵬坡禁军哗变请诛杨贵妃事。当时句:指玄宗和贵妃七月七日在长生殿密约世世为夫妇事。这两句大意是:这一天六军在马嵬坡驻马不前,玄宗不得不赐死贵妃;当年他还自以为能与贵妃时时相守,在七夕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会一次呢!玄宗和贵妃的风流韵事,是唐诗中常见的题材,一般多归罪贵妃。而本诗把矛头指向玄宗,对玄宗的虚伪,自私、昏庸进行了讽刺。诗句对比鲜明,用笔灵活,新意别出,耐人寻味。可用以讽刺封建统治者的混哟很难过、虚伪。

唐代诗人 李商隐 《马嵬》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见唐·杜甫《又呈吴郎》。征求:征敛。戎马:原指战马,此处指连续多年的战争。这两句大意是:已经听到扑枣老妇诉说她因赋敛而贫穷彻骨.又联想起十多年的战乱,使人民流离所,生活没有保障不禁潸然泪下。本诗借劝吴郎让西邻的寡妇来家扑枣度饥,抒发其忧国爱民的思想感情。此二句是全诗的结尾,也是全诗的顶点。作品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浅及深地抒发对人民的关心和同情。由贫穷寡妇扑枣度日,联想到广大人民的贫困,进而想到十多年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感情激昂,手法别致。可用以抒发对战乱的不满,对人民的同情,表现一个忧国忧民的士大夫的思想感情。

唐代诗人 杜甫 《又呈吴郎》
扬鞭骤急白汗流,弄影行骄碧蹄碎。

见唐·岑参《卫节度赤骠马歌》。这两句大意是:主人扬鞭驱策,骏马迅疾奔驰,汗水淋漓;当它缓行时,顾盼弄影,碎步骄行于碧草之上。诗句描绘骏马奔腾和缓行时的两种神态。“骤急”写马奔走之快,步子急速,快如旋风。“蹄碎”写马徐步缓行之态,特别是“弄影行骄”四字,写马自豪地迈着矫健的步伐,不但呈悠闲自得之状,且左顾右盼,自赏身影,马的英姿神韵顿出,确为神来之笔。这种既写物之形,又摄物之神的写法,很值得读者琢磨。

唐代诗人 岑参 《卫节度赤骠马歌》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见宋·苏轼《祭常山回小猎》。弄风:乘风。跑空立:马飞奔腾空面立。趁兔:追赶免子。掠地飞:贴地疾飞。这两句大意是:骄马乘风急奔,腾空立起;苍鹰追逐野兔,贴地急飞。这首诗写作者祭常山回来途中与同僚会猎的情景。骄马立空,苍鹰掠地,写得活灵活现,生动如画,极有笔力和气势,并且把打猎队伍的英武矫健也烘托出来了。写健马、苍鹰的迅疾及会猎场面都可作借鉴。

北宋文学家 苏轼 《祭常山回小猎》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马名言

见宋·陆游《书愤》。楼船:高大的战舰。瓜洲渡:瓜洲镇的渡口。瓜洲在长江北岸,与镇江斜相对峙,是南宋江防要地。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大散关:在陕西宝鸡西南,是南宋与金西部的边界。这两句大意是:高大的战舰冒着夜雪从瓜洲渡北上,披甲的战马迎着秋风由大散关挺进。写这首诗时,陆游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罢官退居江阴已有六年。这首诗写他壮志未酬的满腔悲愤。年轻时,作者涉世未深,不了解抗金复国的艰难,仿佛北伐易如反掌,中原唾手可得,所以他“北望中原气如山”。~两句以形象化的语言抒写这种豪气。他想象浩浩荡荡的北伐队伍会从瓜洲渡、大散关两路进军,水路进军定于夜雪纷飞之时,以示奇袭;陆路出师选择秋风劲吹之际.以示盛壮。“楼船”“铁马”,更是球陆两军必有的战备。这两句各以三个名词构成工整的对仗,以典型的时间、典型的地点、典型的战备描绘出一幅浩浩荡荡的出师图,语言十分凝练,两句中没有一个动词,而威武雄壮的进军场面如在目前,作者早年的雄心壮志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书愤》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见宋·陆游《关山月》。沉沉:犹言洋探。按歌舞:打着节拍欣赏歌舞。厩:马棚。这两句大意是:在朱红大仃的深宅大院里,权贵们正接着节拍观赏歌舞,马棚里的战马肥胖老死,军库中闲置的弓箭也已腐朽断折了。~通过鲜胡的形象,揭露南宋投降国策导致的官场腐败、边备废弛的情景。现在可用来揭露批判反动统治者腐败误国的罪恶。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关山月》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见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泥融:冻土融解。这两旬大意是:春日和暖,冻土松软,残雪已经消退了一半;行人启程,芳草青青,马嘶声分外响亮。本句可用于描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表现人们欣喜欢悦的心情。

唐代诗人 杜牧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见杜甫《饮中八仙歌》。知章: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豪放,旷达,嗜酒,是唐代八个酒仙之一。这两句大意是:喝醉酒后,骑马的姿态就像乘船那样摇来晃去,醉眼朦胧,眼花缭乱,跌进井里竟会在井底熟睡不醒。写醉态活灵活现。相传“阮咸尝醉,骑马倾欹,人曰:‘个老子如乘船游波浪中’。”杜甫活用了这一典故而不见其迹,这种巧于用典的方法值得学习。

唐代诗人 杜甫 《饮中八仙歌》
帝宅王家大道边,神马龙龟涌圣泉。 关于马的名言唐朝诗人 蔡孚 《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第二章》
骑马坐在后面的人,无须掌握方向。英国历史学家 托·富勒
雷锋一生扶过六千个老太太过马路。牛博网创始人 罗永浩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反清志士 徐锡麟
也笑长安名利处,红尘半是马蹄翻。 马名言唐代僧人 尚颜
天下虽得之马上,但不可以马上治。唐朝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维新志士 谭嗣同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 黄庭坚
声色者败德之具,思虑者残存之本。 关于马的名言北宋隐逸诗人 林逋
三军甲马不和数,但见动地银山来。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戎马鸣兮金鼓震,壮士激兮身忘命。 崔茵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 岳飞
骐骥虽疾,不遇伯乐,不致千里马。 马名言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西汉皇族淮南王 刘安 《淮南子》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唐代诗人 岑参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唐代诗人 王昌龄
临期上马无他嘱,多买诗书教子孙。 关于马的名言宋代诗人 陈世卿
痴汉偏骑骏马走,巧妻常伴拙夫眠。明朝作家 官员 谢肇淛
朝登剑阁云随马,夜渡马江雨洗兵。唐代诗人 岑参

推荐名人名言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jingdianyulu/13446610788940.html

推荐成语大全

名人名言分类:马名言

返回:名人名言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