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名言 牛经典语录 共收录关于牛的名言144条
春秋·孔子《论语·宪问》宋·朱熹《四书集注·论语·宪问》注语。本句大意是:说大话而不感到羞愧。说大话而心安理得,不知羞愧,可见此人喜欢自吹自擂,毫无自知之明。他们的大话只是在口头上说说而已,根本不准备去实践。现在~已成为常用的成语,用以讥讽那些喜欢吹牛而又不知脸红的人。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宪问》见《左传·僖公四年》。风:指牲畜发情时雌雄追逐相诱。本句大意是:马与牛不同类,即使它们发情时也不会引诱追逐,碰在一起。据《左传》记载:齐桓公带领诸侯之兵攻打楚国,楚国派外交使节见齐桓公说:你们齐国在北方,我们楚国在南方,两地相距很远,~,没想到你们竞入侵我们的国土,这是为什么呢?楚国使者以~为喻,说明齐、楚两国了无瓜葛,毫不相干,何以兵戎相见,发动侵略?这句话现在已成日常成语,用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没有任何共同点和相联系之处。
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僖公四年》春秋·孔子《论语·阳货》。焉:哪里。本句大意是:杀鸡哪里用得着牛刀!牛刀用来宰牛,而鸡乃小禽,故杀鸡不必动用牛刀。此句比喻办小事不必花太力气,或大材不应小用。也有以“割”作“杀”的。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阳货》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七十四回引俗语。
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罗贯中 《三国演义》汉·刘向《战国策·韩策一》。牛后:牛的肛门。这两句大意是:宁可作鸡的嘴巴,决不作牛的肛门。《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鲍彪注:“《正义》云:鸡口虽小乃进食,牛后虽大乃出粪。”这两句表现的是一种独立自主的意识,喻示人们要作自己的主人,而不作他人的附庸;宁可在小局面中独当一面,也不在大局面中任人支配,俗语有“宁为鸡头,不作凤尾”,与此意同。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战国策·韩策一》元·赵孟頫《题耕织图》。这两句大意是:三月里蚕刚刚生出来,体形细得像牛毛一样。蚕在三月出生,刚孵化出来的幼蚕体形十分细小,如果不太注意,几乎发现不了。诗人以纤细的牛毛来比喻,非常恰当。两句把蚕生的时节和体形,交代得既具体又形象。
元代画家 赵孟頫 《题耕织图》无名氏《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盈盈:水清浅貌。脉脉:相视貌。这两句大意是:两人被清盈的银河所阻,隔河可以望见,却不能在一起说句话。此名句写牛郎织女隔河遥望的愁苦心情,表现受情受阻的痛苦感受,后来成为表现牛郎织女爱情悲剧的代名词。写作上,该名句长于使用重言叠宇增强作品的表现力,“盈盈”二字状景生动,“脉脉”二字,传情准确,不仅增强了诗文的意境美,而且使音节响亮,富有节奏美。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唐·孟云卿《汴河阻风》。这两句大意是:白雾蒙蒙,似有鱼龙的气息;黑云重量,变幻出牛马的形状。见河上白雾,觉得有鱼龙之气;见黑云变幻,似见牛马之形,富有想象力。前句可用写雾,后句可用来写云。
唐代诗人 孟云卿 《汴河阻风》唐·李白《丁都护歌》。吴牛喘月:吴地气侯炎热,水牛看见月亮也以为是太阳而吓得发喘。这两句大意是:在炎热的盛夏,连牛见到月亮也以为是太阳而畏惧喘息,而纤夫们却得冒着酷暑烈日拖船上行,景象是何等悲苦!这两句表现作者对在烈日下拖船的纤夫的深刻同情。“吴牛喘月”已成为形容盛夏酷暑的习见成语,现在仍被使用着。
唐代诗人 李白 《丁都护歌》唐·陈甫《村居》。这两句大意是:暮色里鸟雀急急归巢,寒风中耕牛缓缓地从田陇上走下来。鸟归巢,牛下陇,一派和平的田园气氛,生活气息浓重。可用来描写农村傍晚景象。
唐代诗人 陈甫 《村居》宋·苏舜钦《晚意》。羸(1éi雷):瘦弱。这两句大意是:瘦弱的耕牛从田中归来,因举步迟缓而显得路长;鸟雀回巢,聚于一处,在屋檐边翻飞嬉闹。作者描写乡村晚景,选取行动迟缓的羸牛和动作敏捷的飞鸟两个镜头,颇富特征性。可化用来描写乡村傍晚景象。
北宋诗人 苏舜钦 《晚意》金·元好问《山居杂诗》。这两句大意是:疏淡的炊烟隐没了宿鸟的踪迹,落日的晚照伴送着耕牛缓缓回村。诗人写宿鸟归巢,以“沉”字形容其渐渐隐没在烟雾里;写耕牛回村,以“送”字形容落日与耕牛相伴“归”去的情景。用语新颖,设想奇特。可用来描写乡村傍晚景色。
金末元初诗人、史学家 元好问 《山居杂诗》春秋·晏婴《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这两句大意是:店门口挂着牛头,店里面卖的却是马肉。意即表里不一,名实不符。~在原文中只是一个比喻。春秋时齐灵公喜欢宫中女子女扮男妆,于是上行下效,社会上妇女仿着男装蔚为风气。齐灵公严令禁止,却有禁不止。齐相晏婴告诉灵公说:“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意思是:你自己的做法像挂牛头卖马肉一样,表里不一,言行相违,怎会使人信服?你若严令宫中女子不着男装,则社会上就没有谁敢穿了。后来刘秀《原丁邯诏》:“悬牛头,卖马脯;盗跖行,孔子语”,宋代普济《五灯会元》:“悬羊头,卖狗肉”,皆由《晏子春秋》~一语化出,都是说明名实不符,说的一套,做的是另一套。
又称晏子,春秋政治家、思想家 晏婴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汉·王充《论衡·程材篇》。这两句大意是:宰牛的刀可以杀鸡,杀鸡的刀难以宰牛。宰牛的刀可以宰大畜也可以杀小禽,而杀鸡的刀则只能杀小禽而难以宰大畜。人才亦如此,知识渊博、本领高强的大才,可以办大事成大业,也可以办小事成小功;而知识浅薄,本领低微的小才,则只可以办小事成小功,而不能办大事成大业。这两句多用于比喻应尊重和信任才能高强的人,不要大材小用,更不能小才大用。
东汉哲学家 王充 《论衡·程材篇》《诗经·君子于役》。埘(shí时):墙壁上挖洞做成的鸡窝。这几句大意是:鸡已经在窝里栖息了,太阳已经下落了,羊牛已经走下山坡归栏了。诗句描绘了日暮禽畜归栏返巢的情景,表现了禽畜日而出,暮而归的生括规律。这首诗是思妇怀夫之作,从禽畜日暮而归息,触发了思妇对久役在外的丈夫无归家之期、无休息之时的殷殷思念。可用来写多村日暮之景,也可用以引发盼望亲友归乡或自己思家的心绪。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诗经·君子于役》元·萨都刺《上京即事》其八。散漫:分散。乳酪(1ào涝):奶制食品。这两句大意是:在落日余光的照耀下,牛羊自由自在地分散在广袤的草原上,晚风送来了阵阵牧草的芳香,乳酪也分外甘甜。作者准确地抓住草原风物的特点,生动地描绘出塞北大草原的生活风貌,令人耳目一新。
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 萨都剌 《上京即事》唐·李白《将进酒》。会须:应当。这两句大意是:杀牛宰羊,制成美味佳肴,我们要玩它个痛快;如此欢会,应当痛饮三百杯,一醉方休。此二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场盛宴,场面之大,可谓空前。菜要整头整头的牛羊,酒要一饮三百杯,这是多么痛快、多么豪爽的诗句,又是多么使人瞪目昨舌的筵席!诗人借着酒兴,抒发豪情,抒发一肚子的不合时宜,抒发对现实社会的牢骚和不满。可借以形容那些豪壮的筵会和表现与会者的勃勃兴致。
唐代诗人 李白 《将进酒》唐·杜牧《秋夕》(一作王建诗)。天阶宫中的石阶。过两句大意是:夜色已深,寒气袭人,她依旧独坐在宫中冰凉的石阶上,呆呆地仰望着天河两旁的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著名的宫怨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全诗没有一句抒情的话,后两句仅通过女子满怀心事地举首望星空的举止神态,就把她的复杂感情表现出来了。这里面有对自由爱情生活的向往,有对自己寂寞孤独的叹惜,有对牛、女仙侣尚能一年一度相会的羡慕,也有对封建统治者的怨愤。诗句潜台词丰富,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因此常为后人所称道。
唐代诗人 杜牧 《秋夕》唐·杜甫《蚕答行》,焉得:怎样才能得以。甲:泛指武器。选两句大意是:怎样才能把天下所有的兵器都熔化掉铸成农具。使每一寸荒地都得到开垦耕种呢?诗人痛感当时社会动乱、战争频仍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的破坏,强烈希望能有一天永远消灭战争,使老百姓安居乐业,从事农桑生产。可用于表达战乱之世人民对消灭战争,恢复和平的愿望。
唐代诗人 杜甫 《蚕答行》唐·陈咏《隔岸水牛浮鼻渡》。这两句大意是:一头水牛露着两只鼻孔从对岸潜游过来,溪边的沙鸟对它频频点头,围随而行。这是水乡溪边一个极其平常的场面,诗人却写得很有情趣。碧绿的溪水波光粼粼,忽然间水面荡起一圈圈涟漪,原来是一头青色的水牛露着两只大鼻孔从对岸潜游过来。溪边正在戏嬉的沙鸟被为有趣的情景所吸引,它们频频点头,啾啾欢鸣,好奇地围随着水中的青牛。沙鸟那“点头行”的状态,水牛那“浮鼻渡”的神情,莫不浸染着动物的“情感”。诗句刻画细微,摹写逼真,带有一种幽默诙谐的意蕴。
晚唐诗人 陈咏 《隔岸水牛浮鼻渡》宋·杨万里《桑荣坑道中八首》其七。这两句大意是:放牛娃在柳荫下不知不觉睡熟了,没人管束的牛群自由地啃着草,一头牛边吃边走,竟吃过柳阴西边去了。这两句刻画了放牛娃牧牛时贪睡的情景。这首诗前两句写一个雨后晴天,河堤上野花盛开,青草肥美,清水满溪,缓缓而流的情景,后两句写牧童放牛。丽日、清风、野花、青草、溪流、柳阴、牧童、牛群,描绘出一幅恬静的村野牧牛图。~两句把牧童柳荫熟睡,牛边吃边走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极富生活气息。此名句可用于写农村儿童生活。
南宋诗人 杨万里 《桑荣坑道中八首》宋·文同《晚至村家》葭(jiā加):初生的芦苇。这两句大意是:绕着溪涧丛生着深深的芦苇,吃饱了的黄牛在溪边这里那里散卧着;打麦场上积满了麦垛,觅食的鸡在场中垛上到处乱飞。苏轼的好友文同是一位能诗文善书画的艺术家,他的诗歌,具有一种绘画美。这首《晚至村家》,就是一幅用文字绘出的傍晚农村的图画。~两句写出了芦苇、涧水、麦场、麦垛,散卧的牛,乱飞的鸡等多种景物。芦苇深青,涧水碧绿,牛色深黄,麦垛似金,互为映衬,色彩鲜明。葭摇、涧流、鸡飞都含着动态,而麦场、麦垛、卧牛则是静景,有动有静,动静结合。鸡飞垛上,牛卧涧旁,葭摇其中,景物布局,错落有致。涧水潺潺,鸡鸣咯咯,画中还带着声响。作者用画家的眼光,诗人的灵感摄景、构图、设色、取意,用文字绘出一幅有声、有色、诗意盎然的图画。作者在诗里描摹天然风景,并与绘画联结起来,为中国的写景文学增添了一种手法。
北宋画家、诗人 文同 《晚至村家》宋·苏轼《前赤壁赋》。徘徊:往复来回。斗牛:星辰名,即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这两句大意是:月亮从东山之巅升起,穿行于星汉之中,在斗宿和牛宿之间似行似留,大千世界都洒落了银辉。词句写明月求升、悬照之状。以巍巍的东山作铺垫,以浩瀚的星汉作背景,月与山、天融于一体,显得无比壮观。“徘徊”二字准确地写出了人们视觉中的月亮横空而行之状,更符合作者舟中望月之观感。这两句可用以状东升之月。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前赤壁赋》宋·雷震《村晚》。横:横坐。无腔:不成曲调。这两句大意是:傍晚,牧童从山野归去,横坐在牛背上,不成曲调地信口吹着短笛。这是一幅典型的村晚牧归图。通过牧童无忧无虑的形象,反映出农村安宁和谐的生活气氛。可用来表现和平环境中的农村景象。
宋朝诗人 雷震 《村晚》宋·孔平仲《禾熟》。粗了:粗粗了结。这两句大意是:在谷物登场,禾黍飘香的季节,粗粗了结了一年耕耘债务的老牛,卧在夕阳斜照的坡头啃着枯黄了的野草。这首诗全文是:“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这是一幅非常富有农村特色的画面,其景致的野朴,其风韵的淡远,确实传神。~两句赞赏了老牛精神,抒发的却是自己胸中的郁闷。作者仕途坎坷,官场辛劳,何异于终年耕耘的老牛。他何尝不想像“粗了耕耘债”的老牛那样释却重负,舒散一下长期疲惫的心灵!言外之意,应仔细体味。
北宋诗人 孔平仲 《禾熟》宋·黄庭坚《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其一。这两句大意是:靠近人烟的积水处见不到鸥鹭,却常常有回家的水牛把鼻子浮在水面上游过来。这两句逼真地刻画了水牛的神态和习性。水牛耕作了一天,回来时在积水坑涉水而过,牛身浸泡在水中散热,只有鼻子露出水面。这两句文笔质朴,因为抓住了水牛的特征,所以写得栩栩如生。随着作者的笔触,我们仿佛可以看到水牛涉水晚归的情景。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 黄庭坚 《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清·王恕《牧牛词》。彳亍(chìchù斥触):慢慢走路的样子,这两句大意是:老牛摇着尾巴慢慢地迈蹄行走,春鸟安闲地站立在它的背上。好一派田园风光!老牛摇尾漫步,神态安详;春鸟闲立牛背,既增添了画面的情趣,也更显出老牛行步之慢之稳。作者观察细致,状物毕肖,老牛及春鸟的情态宛然如见。
清代大臣 王恕 《牧牛词》清·孙蕙《安宣行》。觳觫(húsù胡速):恐惧得发抖。这两句大意是:牵牛出门去耕田而牛不肯走,牛儿肚里空空,悲鸣哀叫,恐惧得发抖。诗句刻画了耕牛空腹哀鸣、恐惧战栗的神态,流露了深切的哀矜。在旧社会,劳动人民的命运是和牛马相通的,牛的遭遇可悲如此,其主人的劳作不息、饥寒交迫可知。作者对牛的怜悯,也反映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清代学者 孙蕙 《安宣行》清·顾绍敏《牧牛词》。犍(jiān坚):公牛。这两句大意是:在那垂杨荫里系着一条黑色公牛,它双角盘屈如环,安闹地卧在青青的小溪旁。两句诗勾出一幅恬淡悠闲的牧牛图,形象十分生动。老犍卧在绿扬下碧溪旁似在闭目反刍的安闲神态,写得宛然如见。
清代学者 顾绍敏 《牧牛词》见唐·李商隐《马嵬》。此日:指杨贵妮缢死之日。六军:军队。驻马:停止不前。指马嵬坡禁军哗变请诛杨贵妃事。当时句:指玄宗和贵妃七月七日在长生殿密约世世为夫妇事。这两句大意是:这一天六军在马嵬坡驻马不前,玄宗不得不赐死贵妃;当年他还自以为能与贵妃时时相守,在七夕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会一次呢!玄宗和贵妃的风流韵事,是唐诗中常见的题材,一般多归罪贵妃。而本诗把矛头指向玄宗,对玄宗的虚伪,自私、昏庸进行了讽刺。诗句对比鲜明,用笔灵活,新意别出,耐人寻味。可用以讽刺封建统治者的混哟很难过、虚伪。
唐代诗人 李商隐 《马嵬》北齐·无名氏《杂歌谣辞·敕勒歌》。苍苍:苍茫辽阔的样子。见(xiàn现):出现。这几句大意是:青天万里,草原无际,长风吹动绿草,牛羊时隐时现。诗句出色地描绘了辽阔苍茫的北国草原的特有景象,典型地再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可用来描写塞北草原的奇丽风光。
无名氏 《杂歌谣辞·敕勒歌》元·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这几句大意是:想那昔日秦汉时的宫殿,今已都成了衰草萋迷牛羊遍地的荒野,如果不这样,渔人和樵夫就没有了闲说古今的资料。秦皇汉武,何等雄武;秦宫汉阙,何等崔嵬;而朝代更替,你兴我灭,如今都成了荒原草野,只能留给渔樵当作故事数说。几句对封建王朝的兴替进行了冷模的讥讽,同时又笼罩着世事沧桑的慨叹。景物的描写与对世事的议论结为一体,在描写与议论中抒发出作者的情感。这种高超的描写、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的方法值得借鉴。
元代戏剧家 马致远 《双调夜行船·秋思》清·程允升《幼学琼林·人事》。牛溲:车前草的别名。马渤:同“马勃”,生于湿地及腐木上的一种菰类植物。牛溲、马渤,都是常见的、不值钱的草药。这几句大意是:碎木屑、小竹头,都是有用的东西;牛溲、马渤,也可以积存下来备作药用。这几句主要说明了即使是最不起眼、最无价值的东西,都有一定的用处。可供论述厉行节约、物尽其用时引用,也可用于比喻天下之物莫不有用。
明末清初学者 程允升 《幼学琼林·人事》>战国·商鞅《商君书·弱民》。背法:违背法律。舡(chuan船):同“船”。楫:划船的工具。这几句大意是:违背法律来治理国家,这好比是负重远行而没有马牛,又好比想渡过大河却没有船只和划船的工具。这几句指出法冶的重要性。在作者看来,若违背法律来治理国家,犹如徒步负重而远行,又如过大河而无船只,是不可能达到目的,这个“背法而治”,内容极为丰富。它包括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更包括违背法律办事、随意篡改法律和凌驾于法律之上,凡此种种,都违背了法治的原则,都将与达到治国目的背道而驰。作者用浅近盼比喻说明法冶的重要和背法的危害,最易为人接受。
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 商鞅 《商君书·弱民》清·叶士鉴《老牛叹》。这几句大意是:老牛我代替人耕田年数已经很久,扪心自问我对人并没有什么亏负,但愿主人不要起卖牛的念头,老牛我只要不死就会耕作不休。这首诗写老牛的自叹。前两句首先说对主人的贡献:多年耕耘,自己并无所得,只不过耗费主人几把草料而已,并没有什么对不起主人的地方。第三句提出自已最低的企望:但愿主人不要卖掉自己,不要使自己和其它同伴一样走被卖被宰的道路。为此,老牛从心底里苦苦乞求,只要我不死,我还可以耕田,对主人还是有用的啊!但是,又有哪一条牛能逃脱老来被卖被宰的命运呢!诗人代老牛写的自白,使我们不由想到旧社会千千万万受雇于人的农民壮年被雇,老来被逐的悲惨命运。
清代学者 叶士鉴 《老牛叹》汉·东方朔《答骠骑难》。干将、莫邪:古代有名的利剑。将:拿,用。曾:乃,竟。这几句大意是:干将、莫邪是天下的利剑,在水中可以斩断鹄雁,在陆地可以砍杀马牛,若用来补鞋,竟不如价值一文的锥子。这也是以物不当其用为喻,说明人不当其用则既浪费人材,又于事无补。
西汉政治家 东方朔 《答骠骑难》清·端木国瑚《卖牛词》。陇:山岗。这几句大意是:早晨到山岗上去耕田,身后牵引着沉重的犁具;晚上被牵到集市上出卖,千刀万刃的宰割眼看就要身受。既要受牧人的鞭打,又要挨屠夫的毒手。壮来苦劳作,老来受宰割。诗人以白描的手法,如实地描述了耕牛辛苦而又悲惨的一生。诗人是在写牛,但又何尝不是在写封建社会一般穷苦百姓的命运呢?
清代学者 端木国瑚 《卖牛词》推荐名人名言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jingdianyulu/13446611939319.html
推荐成语大全
名人名言分类:牛名言
返回:名人名言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