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名人名言

思念名言 经典语录 名人名言

思念的名言

思念名言 思念经典语录 共收录关于思念的名言140条

不辞镜里朱颜瘦。

五代·南唐·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本句大意是:不顾镜子里的红颜日益消瘦。这里勾画出一个借酒浇愁的词人自我形象。原词的上阕是:“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词人的面容本是红润的,整日醉酒,则必然要变得憔悴。然而,为了消愁,还是每天在花前“病酒”,眼见镜子里自己的红颜逐渐消瘦下去,也在所不顾。这句词在原作中是表现思念意中人的惆怅情怀的,可以引申其意,用来表现人生中各种类型的苦闷情绪,或者表现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不辞辛劳的心情。

五代南唐词人,官至宰相 冯延巳 《鹊踏枝》
秋雨晴时泪不晴。 思念名言

宋·苏轼《南乡平》[回首乱山横]。本句大意是:秋雨晴的时候,眼泪还在流。这首词写送别友人后的忧伤。下阕是:“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争夜残灯斜照处,荧荧,~。”作者在一个秋风秋雨的日子送别,自然愁苦倍增。入晚,秋雨已停,寒气沁人,作者面对一盏昏黄的孤灯,为思念友人而辗转难眠,泪湿衾枕,~用的是反衬笔法,既反映了秋雨未晴时作者已为惜别而热泪流淌,更写出了秋雨已止而作者别泪未停。这种反衬手法,更充分地展示了词人的愁苦情怀,表现了他对朋友的一往情深。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南乡平》
未见君子,怒扣调饥。

《诗经·汝坟》。君子:妻称夫。怒(ni逆);心里难过。调(zhou周):通。“朝”,清晨。调机,形容渴慕的心情十分强烈,如同朝饥欲食。这两句大意是:没有见到你的时候.思念之情就像清晨饥饿盼食一样迫切。思念之情本来是很抽象的东西,其迫切程度很难用语言直接表述。这里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就使其变成具体可感的了。因为朝饥欲食,是每个人都有的生活体验,用它来比拟渴幕、思念之情,是很恰当,也很生动的。这两句可用于形容情侣之间牵肠挂肚、急迫难耐的思恋情怀。也可只用。惄如调饥”比喻其它迫切的愿望。还可从这两句悟出,贴切的比喻往往能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诗经·汝坟》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所谓:所说的,这里指所想念的。伊人:此人,这个人,指诗中主人公所想念的人。一方:另一边,即对岸。这两句大意是:我所思念的这个人,在大水的另一边。原诗是表现怀人时惆怅心情的名篇,这两句着重强调一水之隔,阻断了他们的爱情。同时,“水”还泛指他们爱情问的种种障碍。后世多用这两句形容情侣间的两地相思;有时也用。“在永一方”形容所思念的人离得很遥远,或形容虽近在咫尺,但仿佛一水之隔。可望而不可即。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诗经·蒹葭》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诗经·鸿雁》。鸿雁:两种水鸟名,大曰鸿,小曰雁,连言之称鸿雁。于:动词词头,无实义。肃肃:羽声。这两句大意是:鸿雁高飞,羽翼发出肃肃的声音。这两句写鸿雁远飞,在原诗中用以起兴,引起对远出服劳役的征人的思念。雁善飞行,是候鸟,因时迁徒,来去有定候,加之《汉书·苏武传》称以帛系雁足可以传书,因此“鸿雁”、“雁足”、“雁帛”、“雁书”、“飞鸿”均可比喻为书信,经常在古代诗文中出现,成为著名的典故。如“鸿雁长飞光不度”(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寸心凭雁足”(王僧孺《捣衣》),“江驿比来无雁帛”(柳贯《舟中睡起》),“还羞北海雁书迟”(王勃《采莲曲》)等。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诗经·鸿雁》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关于思念的名言

《诗经·君子于役》。如之何:如何,怎么。这两句大意是:丈夫服役离开家,叫我如何不想他?这两句中,“如之何勿思”的反诘句要比运用叙述句表达感情的效果强烈得多。可用以描写思妇对征夫的强烈怀念,还可学习运用反诂句式加强感情表达的写作方法。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诗经·君子于役》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唐·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这两句大意是:(日夜思念丈夫.容颜渐渐憔悴),宛如那团团的满月,一夜一夜逐渐减弱了清辉。把纯洁的爱情,执著的相思比作圆月,别开生面;把青春的消逝,容颜的瘦削比为月亮减了清辉,富有新意。这两句从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的意境脱化而来,却更婉转含蓄,给人以美的联想。可用于表现相思之情。

唐代开元尚书丞相,诗人 张九龄 《赋得自君之出矣》
妾家临渭水,春梦著辽西。

唐·沈佺期《杂诗三首》其二。临:近。渭水:渭河,发源于甘肃省,流经陕西省会泾水入黄河。著(zhuó酌):接。辽西:今河北省与辽宁省相连的广大地区,唐初这里常发生战争。这两句大意是:妾家临近渭水之滨,梦境却总与辽西相接。身在渭水,梦飞辽西,可见思妇魂牵梦绕的刻骨相思,亦知征夫兵役在外的遥遥无期。

唐代诗人 沈佺期 《杂诗三首》
因怜儿被薄,转忆客衣单。

清·朱柔则《寄远曲》。客:指远出在外的丈夫。这两句大意是:由怜惜儿子的被子单薄,转而想起客居在外的丈夫衣服也太单薄了。由儿子的被薄,想起丈夫的衣单,这二者之间的联系则是天寒,主人公思绪的一起一转历历在目,令人感到其感情真实、深挚,毫不做作。可以学习其中由此及彼的感情起兴手法,也可化用其句以表现寄远思亲之情。

清代女诗人 朱柔则 《寄远曲》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思念名言

见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平:平定。胡虏:古代对北方边境少数民族的贬称。良人:指丈夫。这两句大意是:哪一天能平定胡寇,使我的好人儿结束远征。这是表现思妇对远戍丈夫深切思念的诗。子夜歌向来是四句,李白创造性地扩充为六句,~是最后两句,直表思妇胸臆:希望早日结束战争,让丈夫回到家中。如此结尾,慷慨天然,虽然直露,益见情切。它是思妇心灵里发出的呼喊,不娇揉,不吞吐。因为情真意真,所以有激动人心的力量。

唐代诗人 李白 《子夜吴歌·秋歌》
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见唐·李白《江夏行》。这两句大意是:眼看着丈夫乘的船扬帆远去,我的心也追着江水伴船而流。这是一首写商妇忆念丈夫的诗。~两句回忆去年江边送夫时的情景。依恋之情,缠绵之意,都包含在“眼看”、“心逐”之中。

唐代诗人 李白 《江夏行》
黄檗向春生,苦心随日长。

《乐府诗集·子夜四时歌》。黄檗(bò):落叶乔木,树皮入药,味道很苦。这两句大意是:春天到来,黄檗树蓬勃生长,它的苦心也随着逐日长大。这是一首乐府民歌,相传子夜是女子的名字。全诗是:“自从别欢后,叹音不绝响。~。”~以黄檗树的苦心比喻思念爱人的苦心;以黄檗树心随日长大,比喻自己的苦心与日俱增,比喻形象贴切,表现出民歌的特色。

《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子夜四时歌》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无名氏《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此物:指花。但:只是。经时:很长时间。这两句大意是:这花有什幺稀奇呢,只是有感于离别多时,借赠花以表示怀念之情罢了,这首古诗写一个女子折花想送给远方的亲人,可是“馨香盈怀柚,路远莫致之”,于是她发出了~的感慨。女主人公在这里以并不名贵的花寄托情愫,在物轻情意重的对比中表现了深深的感伤。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关于思念的名言

唐·张仲素《春闺思》。这两句大意是:提着笼子忘记了采桑叶,想着昨夜梦里渔阳的那个人。全诗是:“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画出了一幅桑女怀远图:一位采桑女子,手提着盛桑叶的空笼,斜依垂柳,面对柔桑,神情恍惚,若有所忆地在凝思着什么…原来她又回到了昨夜的梦境里,到丈夫的征戍所在地渔阳去了。“提笼忘采叶”一句,把采桑女子凝思失态,忘其所以的神情,写得宛然若见。至于她昨夜梦境中梦见了什么?此刻又在怎样地品味昨夜的梦境?都留给读者去推想了。

唐代诗人 张仲素 《春闺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这两句大意是:当月亮从海上升起来时,远在天涯的亲人此刻也和自己一起共赏月色。诗句写对着明月怀念远方的亲人。共此时,同对月,两地相思,却不知伊人是否安好。前句写景雄浑阔大,点出“望月”;后句由景入情,转入“怀远”。写景看似平淡无奇,实则高华浑融;抒情看似词浅意明,实则情思悠长。两句浑成自然,和谢庄的“隔千里兮共明月”,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都是咏月怀人的千古佳句。后人常用此两句以写月夜怀人之情。

唐代开元尚书丞相,诗人 张九龄 《望月怀远》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唐·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望乡处:指大虞岭最高处。陇头梅:指可以折来寄给陇头人的梅花。大庾岭上多梅花,又名梅岭。《荆州记》载:南朝诗人陆凯寄给友人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这两句大意是:明晨踏上岭头的时候,再望一眼故乡吧!岭上应盛开着梅花,可折来赠给家乡的亲人。这是宋之问流放钦州(今广西钦州东北),夜宿大庾岭北驿时写的一首五律。~是诗的最后两句,诗人甩揣想的口气虚拟一段情景,既关合大庾岭风物,又暗用陆凯诗的典故,委婉地表达了望乡思家的情怀,有悠悠不尽之意。

唐代诗人 宋之问 《题大庾岭北驿》
故溪黄稻熟.一夜梦中香。

唐·钱珝《江行无题一百首》其九十八。故溪:故乡的小溪。这两句大意是:故乡小河边的稻子也该黄熟了吧?晚上做梦,一夜都闻到稻香。全诗是:“万木已清霜,江边村事忙。~。这是触景思乡之作,诗人看到江边农民忙着秋收的景象.想到了故多。诗人并没有直言思乡,但从白天想到故乡的稻熟,夜间梦到故乡的稻香,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已不言而喻。

唐代诗人 钱珝 《江行无题一百首》
朝来入忘树,孤客最先闻。 思念名言

唐·刘禹锡《秋风引》。这两句大意是:早晨,秋风吹到庭树之间,羁旅他多的孤客最先听到了秋声。这首诗写因秋风起,雁南飞而引起孤客的思归之情。全诗是:“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秋风吹来,只要不是聋子,每个人都可同时听到,为什么孤客偏能“最先”听到呢?因为羁旅行役的客子,对时序、物候有特殊的敏感,故秋风初至,便最先感知。“最先”二字把旅情归思巧妙的暗示出来,于曲折中见深意,含蓄不尽。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感情,可以作参考。

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秋风引》
白云如有意,万里望孤舟。

唐·刘长卿《上潮田馆南楼忆朱宴》。这两句大意是:天上的白云好像很有情意,时时俯视着孤舟万里飘随。孤舟游子,浪迹天涯.既不遇故知,又不闻乡音,所见山川风物也与家乡迥异,唯有天上飘浮的白云和家乡所见的白云一样,时时俯视,万里伴随,给人以慰藉。这是艺术上的“移情”手法,借以表现羁旅生涯的孤独与寂寞。

唐代诗人 刘长卿 《上潮田馆南楼忆朱宴》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唐·李益《江南曲》。潮有信:指潮水涨落有定期。弄潮儿:熟悉水性,随潮进退的渔人舟子。这两句大意是:早先如果知道潮水涨落有定准儿,就该嫁给那弄潮的健儿了。全诗是:“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写一个商人之妻抱怨夫婿失信不归,而产生了悔不“嫁与弄潮儿”的奇想。其实,这正是她对丈夫思念至深,抱怨之极时说的气话、痴话,并非真想改嫁他人。这话看似荒唐,却很真实,反映了商妇由盼生怨,由怨生悔的心理状态。

唐代诗人 李益 《江南曲》
不知人万里,时有燕双高。

唐·李商隐《迎寄韩鲁州(瞻同年)》人在万里之外,饥寒冷暖我一点也不知晓;偶尔望天,倒有一两只归燕在匆匆兼程。连燕子都知道归去,你怎么还不回来呢?全诗的情调是思念好友,盼他早回。

唐代诗人 李商隐 《迎寄韩鲁州(瞻同年)》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关于思念的名言

唐·李白《太原早秋》。边城:指太原。唐时太原临近西北边塞,故称。故国:故乡,这里当指湖北安陆,时李白安家于此。这两句大意是:睡梦里也在望着边城之月思念家乡,一颗心早随着月光飞回了故园。这是李白早年游太原时所作。~两句表现诗人思念家乡,渴望回去的急切心情。可用以写思乡之情。

唐代诗人 李白 《太原早秋》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唐·李白《长干行》。蝴蝶黄:据说秋天的蝴蝶多黄色。这两句大意是:季节变换,八月秋高,黄色蝴蝶在西园草际翩翩双飞。《长干行》是一首写商妇的爱情和离别的诗。西园双飞的八月黄蝶,作为商妇感情的诱发物,更加触动了她的离情。八月,意味着青春不再,蝶黄象征着人老,蝴蝶双飞更显得自己形单影只,虽是景物描写,却有力地烘托了商妇的情怀。

唐代诗人 李白 《长干行》
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

唐·李白《巴女词》。巴水:在四川省东北部。这两句大意是:巴水的水流得像箭一样急,巴水的船走得像飞一样快。这首词本是以巴女的口吻写的,她见到水急船速,对情郎的远去不胜依恋。以“如箭”比喻水流之急,以“若飞“比喻舟行之速,简洁而生动。可用来描写流水和行船。

唐代诗人 李白 《巴女词》
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

唐·贾岛《客喜》。这两句大意是:鬓边虽有青丝,但无法织成寒衣寄给征人。写思妇怀念远戍不归的征人,但写法很别致。先以鬓边之青丝(头发)非丝帛之“丝”,故不堪织寒衣以寄远;进而又以鬓边之“丝”喻心中苦苦思念的情“丝”,此“丝”(思)更不堪织成寒衣送到征人身边。这样写诗味多了,感染力也强了。

唐代诗人 贾岛 《客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思念名言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这两句大意是;露水的洁白从今夜白露节开始,天下最明亮的月亮应是故乡的月亮。安史之乱中,杜甫携家至秦州,怀念弟弟及故乡亲人,写成此诗。本来露无夜不白,月何处不明?露白月明天下共一,并无差别。但由于诗人羁旅异乡,又时入白露,对时令、气候感受最深,故说“露从令夜白”;又因飘零孤独,心情黯淡,仰望他乡之月总觉得不如故乡之月明亮,故说“月是故乡明”。显然这是在客观景物中融进了诗人的主观情绪,由于心理的幻觉和感情的偏执,使诗人得出了不合科学道理却合乎艺术真实的结论。远离故乡的人们每当思乡的时候,都会想到“月是故乡明”的名句,引起心律的共振而首肯它的正确。写思乡和赞美故乡,常常引此名句。

唐代诗人 杜甫 《月夜忆舍弟》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唐·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石头驿:在今江西新建县赣江西岸。这两句大意是;在一年将到尽头的除夕之夜,我这个远在万里之外的游子不能回去。这两句诗一写时间,一写空间。一年将尽,写离家之久;万里未归,写离家之远。除夕之夜当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只身万里,滞迹于逆旅之中,怎能不百感丛生,倍增思亲之情呢?作者江苏金坛人,晚年任职抚州(今属江西),此诗当是回故乡时借宿石头驿所作。这两句写羁旅之愁,颇能引起相同境遇者的感情共鸣。

唐代诗人 戴叔伦 《除夜宿石头驿》
人情重怀土,飞鸟思故乡。

宋·欧阳修《送惠勤归余杭》“人情”句:王粲《登楼赋》:“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怀±,怀念故土。“飞鸟”句:《古诗·行行重行行》:“越鸟巢南枝”.意为南方的鸟依恋故乡,栖在向南的树枝上。这两句大意是人们都有很重的怀念故土的感情,就像飞鸟思念故乡的旧巢一样。这两句诗带有格言意味,可用于写思乡之情。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送惠勤归余杭》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三国·魏·徐干《室思》。穷:穷尽。已:停止。这两句大意是:思念你的情怀有如潺潺的流水,哪里有穷尽消竭的时候?此名句采用比喻的手法,以无尽的流水喻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恰到好处地表达了相思的苦楚。借具体的形象状无形的思绪,既含蓄又生动。后句直抒胸臆,感叹愁绪之长,别离之苦,突出了抒情主人公强烈而真挚的情感。此名句如叙如诉,自言自语,准确地剖白了思妇的心绪,感情炽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徐干是较早用水喻愁的的诗人,这种表现手法使后人受到启迪而仿效创新,演化出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以水状愁的名句来。

汉魏间文学家 建安七子之一 徐干 《室思》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关于思念的名言

三国·魏·曹操《却东西门行》。这两句大意是:狐狸将死,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人之远行,故乡怎么能够忘怀?此名句采用比兴手法,以狐狸将死必归首山丘作比,兴起人的故乡不可忘怀之情。举例生动,承接自然,表现出不忘本的质朴情感和强烈的思念之情。尤其是“狐死归首丘”一句从《楚辞》化来,并最终演变成“狐死首丘”的成语,常被人用来表现不忘本的乡土之情。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曹操 《却东西门行》
千里作远客,五更思故乡。

清·沈受宏《客晓》。这两句大意是:五更时一觉醒来,想起自己远在千里之外的他乡作客,顿时一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梦里不知身是客,而当一梦醒来的时候,五更的寂静清冷,更使人产生一种孤寂感,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顿然袭来。这两句可用来写客旅之乡思。

清代学者 沈受宏 《客晓》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清·蒋士铨《岁暮到家》。寒衣:家人为游子所缝的冬衣。这两句大意是:寄来的冬衣有家人绵密的针线,接到的家信还带着新写的墨痕。通过家人给客子缝寒衣、寄书信的深情,反衬客子的怀乡思亲之心,这两句可用来表现接到家人寄来的信件、衣物时所引起的怀念之情。

清代戏曲家,文学家 蒋士铨 《岁暮到家》
瞻云望鸟道,对柳忆家园。

南朝陈·阴铿《和侯司空登楼望乡》(向着云彩望鸟飞,对着柳树思家园.描写对故乡的思念.

南北朝时代梁朝、陈朝诗人、文学家 阴铿 《和侯司空登楼望乡》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思念名言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羁鸟:养在笼中的鸟。这两句大意是:圈在笼中的鸟依恋出生的森林,养在池中的鱼思念出生的深渊。此名句采用比兴手法,引出下两句“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羁鸟”、“池鱼”暗比受官场束缚的自己。鸟、鱼尚有向往自由的林、渊之思,自己弃官归隐便是十分自然的了。诗文借物作比,巧妙地表达了对本性的追求和对田园自然风光的向往,于冲淡宁静中寄寓了强烈的主观感情。句法工整对仗,句式同一反复,客观上也起到了突出情感的作用。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

见唐·韩愈《除官赴嗍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新知:新交。衰暮:老年人。这两句大意是:少年人乐于结交新知己,老年人则思念昔日的老朋友。这是元和十五年韩愈诏拜国子祭酒行至江州(今九江)时写给鄂岳(今武昌)老友李程的一首诗。诗中感慨双方都已年过半百,来日苦短更加思念旧日老友。这两句以少年、老年空友的不同特点作对比,突出了老年人特别思念老朋友的特殊心理。

唐代文学家 韩愈 《除官赴嗍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唐朝诗人 陈叔达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唐代诗人 李白
爱是异乡窗前的无边思念。 关于思念的名言
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战国·屈原《九章·哀郢》。鸟飞返故乡:古时传说鸟儿不管飞得多远,临死时总要返回它出生的旧巢。首丘:把头朝向山丘。古时传说狐狸不管跑得多远,临死时必定把头指向它出生的山丘的方向。这两句大意是:鸟飞再远总要返回旧巢,狐狸死时头必定朝着出生时的山岗。这两句以禽兽尚且知道恋旧作为衬托,表现了诗人在流放到沅、湘后日夜思念故土---楚国首都的感情。可供引用抒发怀乡思家的感情,也可以学习这种运用对比、衬托来加强抒情效果的艺术表现手法。

战国时期爱国主义诗人 屈原 《九章·哀郢》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何事:为什么。这两句大意是:明月啊,你对人们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老是在人们分别的时候呈现出团圆的身姿呢?这是苏轼在中秋之夜怀念分隔两地的胞弟子由时写的词。作者面对一轮明月,埋怨、责难之情油然而生:你对人们本无怨恨,为什么经常在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增加人们的烦恼呢?这两句的含义比晏殊的“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又深一层。晏殊埋怨明月不懂事,苏词剐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仿佛对人“有恨”。这种责备显得更加无理,但作者在望月生怨的同时,也把内心深处的怀人之情展露无遗。这种无理有情的笔法,可资借鉴。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水调歌头》
阳光擦干了我思念你的泪水。中国现代作家 张爱玲
旧故以想象兮,长太息而掩涕。 思念名言

战国·屈原《远游》。旧故:兼指旧土故国及亲朋故友。太息:叹息。涕:泪。这两句大意是:思念故土、旧友而驰骋想象啊,长长地叹息着擦去伤心的泪水。这两句表达了屈原流放到沅、湘以后,日夜思念楚国首都及留在那里的亲朋旧友,因而极其痛苦、伤感的心情。可用以描写流落异乡的人怀乡思亲的感情;如今也可用以表现海峡两岸的亲人互相思恋怀念。

战国时期爱国主义诗人 屈原 《远游》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唐·刘长卿《苕溪酬粱耿别后见寄》。这两句大意是:白云飘浮千万里,明月映照前后溪。这首六言诗是作者写给友人粱耿的酬诗。前句写遭贬谪后彼此沦落,如白云飘浮,千里万里,天各一方;后句写月照溪水,一片皎洁,望月思人,天涯此时。诗句托物传情,意境含蓄。写清溪明月之景可以化用,其托物传情手法也可借鉴。

唐代诗人 刘长卿 《苕溪酬粱耿别后见寄》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诗经·君子于役》。埘(shí时):墙壁上挖洞做成的鸡窝。这几句大意是:鸡已经在窝里栖息了,太阳已经下落了,羊牛已经走下山坡归栏了。诗句描绘了日暮禽畜归栏返巢的情景,表现了禽畜日而出,暮而归的生括规律。这首诗是思妇怀夫之作,从禽畜日暮而归息,触发了思妇对久役在外的丈夫无归家之期、无休息之时的殷殷思念。可用来写多村日暮之景,也可用以引发盼望亲友归乡或自己思家的心绪。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诗经·君子于役》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五代·南唐·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鸟:喻传递信息的使者。丁香:一名鸡舌香,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这两句大意是:不见青鸟传送远在天涯的亲人的音信,惟见春雨中丁香空结的花蕾,令人愁怅。这首诗写思妇的伤春恨别之情。~两句一写鱼沉雁杳,远人不归;一写雨打丁香,空自悲愁。那雨中时丁香结无疑就是思妇心中的幽怨“结”,“雨中愁”不过是思妇心中愁的外现而已。

南唐第二个皇帝,其子李煜 李璟 《摊破浣溪沙》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关于思念的名言

唐·王昌龄《送柴侍御》。这两句大意是:青山一道,云雨相同,虽离别而近若比邻;明月共睹,别而未分,何能算作两乡?这是王昌龄在龙标贬地送友人柴侍御去武冈时写的一首诗:“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第三句从正面写龙标、武岗两地接近,有青山相连,云雨与共;第四句则用反诘语气说:明月一轮,虽分别而可共睹,岂能算是两乡?因为两地一心,物因情变,就化“远”为“近”,合“两多”而为一乡了。这样写既是对朋友的宽慰,同时也蕴含着思念朋友的深情。笔法灵巧,语言新颖,情文并茂,作者不愧为唐人中写绝诗的大手笔,值得学诗者神会妙悟。

唐代诗人 王昌龄 《送柴侍御》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唐·王昌龄《闺怨》。这两句大意是:(少妇春日登楼观赏景色,)看到陌头杨柳青青,翠色一片,忽然间心有所动,一个过去不曾明确意识到而此刻变得强烈的念头袭上心来——当初真不该让丈夫外出去寻求功名。诗的全文是:“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为什么少妇从“不知愁”而“凝妆”赏春,忽然间又“悔教夫婿觅封侯”了呢?这一心理变化是由“杨柳色”的诱发而产生的。“杨柳色”使她想起折柳赠别经年未归的丈夫,使她由蒲柳易衰联想到青春难驻的自己,顿时若有所失,悔恨不已,一股莫名的懊恼强烈地震撼着她的心灵。作者只截取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却深刻地表现了生活,写法之妙,值得玩味。

唐代诗人 王昌龄 《闺怨》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当:何时能够。西窗:指妻子居室之窗,却:倒过头来。巴山:泛称四川境内的山,此指作者当时所在的梓州。这两句大意是:什么时候才能与你同坐西窗之下共剪烛花,来追叙此时巴山夜雨里我思念你的心情。这是作者在梓州期间写给妻子的抒情短章。全诗为:“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前两句写客居异地的孤寂情怀和对妻子的深长思念,后两句写遥想他日重逢,于欢乐之中追话今夜的一切。“共剪’、“却话”是由今时的苦况所激发的对来日欢乐的憧憬,而盼望中的“西窗夜话”是把今时的苦况作为谈资,更增添了重聚时的欢乐。今宵——他日——今宵;巴山——西窗——巴山,两句在时空上往复对照,从现实中的巴山夜雨,设想出未来的西窗夜话,又在设想的西窗夜话中,嵌入当前巴山夜雨的现实,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小诗写得曲折委婉,跌宕有致,特别是~的独创性构思,对后来作者很有启迪。

唐代诗人 李商隐 《夜雨寄北》
早是有家归未得,牡鹃休向耳边啼。

无名氏《杂诗》。杜鹃:义名子规鸟,其鸣声容易引起思乡欲归之情,故又名“催归”。这两句大意是:我早就有了归乡之情,只是有家而归不得,请杜鹃鸟不要再在耳边啼叫,声声催归了。一个客居他乡的游子由于某种原因而有家归不得,心情十分烦恼。他听到杜鹃声声,似欲催他早日归去,写了这首诗抒发乡思与羁愁。

《杂诗》 《杂诗》
情知海上三年别,不寄云间一纸书。 思念名言

唐·张旭《春草》。海:瀚海,浩瀚沙漠。云间:鸿雁高飞云间,鸿雁可以传书,故以云间借代书信。这两句大意是:情知道远隔瀚海,三年九别,为什么不寄情于鸿雁,从云间传一纸书信来?《春草》全诗是:“春草青青万里余,边城落日见离居。~。”写春天到来,思妇看见青草而想起边人,埋怨他情知久别、远别,为什么不寄一纸书信来,于怨恨之中见深情。

唐代诗人,书法家 张旭 《春草》
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

唐·于鹄《江南曲》。掷金钱:民间一种用钱币进行占卜的迷信活动,大抵在祷祝之后,以抛掷金钱的向背排列次序推断吉凶。这两句大意是:在人多的地方不敢把心里的话说出来,暗地里却抛掷金钱占卜远人何时能回来。全诗是:“偶向江边采白蘋,还随女伴赛江神。~。”~两句是写一位少妇一心惦记着她久出不归的“远人”,但又怕泄露心底的秘密被同伴们取笑。她表面上和女伴们一样向“江神”祈祷,暗中却背着人抛掷金钱占卜远人何时归来。一个“暗掷”的举动,把这位聪明狡黠、含情不露的少妇的心态神情,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了。这种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心理的写作方法可作借鉴。

唐代诗人 于鹄 《江南曲》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唐·雍陶《送蜀客》。这两句大意是:不要怪我送你一程又一程,因为我自身就是个思乡忆归的人。作者是成都人,宦游他乡。今逢一位同乡回川,勾起他思乡之情。诗的前两句“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花得雨新”,极写家乡春色之美,令人怀念。接着说明自己送客送得老远的理由,平平实实,甚至有点笨拙,而这艺术上的笨拙是和感情上的厚重融合在一起的。宋人提倡写诗“宁拙毋巧,宁朴无华”,就是要诗有真情实感,不要单在形式上下工夫。这种诗论,今天看来也不无道理。

唐代诗人 雍陶 《送蜀客》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唐·温庭筠《望江南》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都不是思念的人的归舟。江水悠悠,预示着她明天、后天还要不停地等下去,也预示着她的孤独生活也将不断地持续下去。

唐代诗人 温庭筠 《望江南》
孤竹庙前啼暮雨,汩罗祠畔吊残晖。 关于思念的名言

唐·韦庄《鹧鸪》。孤竹庙:商末周初,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投周,因反对武王伐商,逃于首阳山不食周栗而死,后人为之立庙,称孤竹庙。汨(mì密)罗祠:楚国政治家、诗人屈原,因楚国政治腐败,郢都被秦兵攻破,理想破灭,投汨罗江而死,后人为之立祠。这两句大意是:暮雨里不时听到鹧鸪在孤竹庙前啼叫,残阳中也常见鹧鸪在汨罗祠边凭吊。鹧鸪是一种带有悲剧色彩的鸟,总负载着幽恨哀思和无边客愁,因此咏鹧鸪的诗词常与怅恨悲愁有关。韦庄晚年漂泊西南,他的诗作多写“流寓漂泛,寓目缘情”,本诗就是借写鹧鸪,以抒发飘泊客地、思乡怀归之愁。

唐代词人 韦庄 《鹧鸪》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唐·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杜陵:在长安东南,秦时为杜县,设宣帝陵墓在此,故称杜陵,此指长安。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天。这两句大意是:客中寒食,把酒看花想念长安诸弟,遥想故园此时,该是草色满野,一片青葱了。这首诗全文是:“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作听。~。”第三句写客中想弟,直抒胸臆,是全诗的主旨;第四句却一笔宕开,寄想象于长安的寒食景色,以景结情,收束全诗。这样写藏探情于行间,见风韵于篇外,既流露了对故园的归思,又表达出对诸弟的怀念,情深意远,含蓄有味。

唐代诗人 韦应物 《寒食寄京师诸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两句大意是:独身一人在异域他乡做客,每逢佳节时就加倍思念家乡的亲人。这是王维传诵极广的一首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第一句写作客,第二句写思亲。“在异乡为异客”,两个“异”字已显示出地疏人生,举目无亲的苦况,又冠一个“独”字,更增添孑然独处的孤单之感。“每逢”佳节“倍”思亲,则知平日无时不思亲,而遇到佳节思亲之情就倍加浓烈。两句诗准确地写出了客居者的心理状态。特别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生活体验人人皆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人用如此朴素的语言加以概括,因此王维的这句诗一出,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亲之情的格言、警句,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经世相传,影响极广,现在仍活在人们的口头和笔下,在节日思亲时常常被引用。

唐代诗人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这两句大意是:十五的夜月如此明亮,人们都在仰头观赏,只不知那因月而勾起的满怀秋思,会落在哪一家人的心上!作者并不在诗中点明是己思或他人之思,把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一个“落”字,新颖妥贴,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离情别绪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这两句可用以抒发自己对亲情朋友的思念,也可用以表现对普天下离人的悲悯情怀。

唐代诗人 王建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故人故情怀故宴,相望相思不相见。 思念名言

唐·王勃《寒夜怀友杂体二首》其二。杂体:没有一定规则格律的诗体,实际属于古体诗。故:旧日,从前。这两句大意是:(在这明月之夜)我怀念起旧友、旧情以及和旧友参加酒宴的情景,但我只能这样地了望相思,却不能和故友见面。这是作者写的客中思友诗:“复阁重楼向浦开,秋风明月渡江来。~。”诗人在秋风明月之中凭栏眺望的形象宛然在目,连他的内心活动也生动地刻画出来。~采用叠字和排比的句式,造成音节上的回环顿挫,更加深了诗的深沉感情,李白诗“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的写法当受此诗的影响。

唐代诗人 王勃 《寒夜怀友杂体二首》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唐·沈佺期《独不见》。砧(zhēn真):捣衣用的垫石。辽阳:在今辽宁省辽河以东地区,为东北边防要塞,唐代有重兵驻守。这两句大意是:树叶在九月的寒玷声中纷纷摧落,征戍辽阳十年不归的征夫,令思妇耿耿长忆。霜秋九月,砧声阵阵,木叶萧萧落下,妇女们都在纷纷赶制寒衣,而少妇的丈夫远戊辽阳,已经十年未归,怎能不叫人牵肠挂肚,久久相忆呢?作者把人物心情与环境气氛密切结合,余韵袅袅,情味无穷。

唐代诗人 沈佺期 《独不见》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唐·沈佺期《独不见》。白狼河:又名大凌河,在今辽宁省南部。丹凤城:指长安,因唐大明官前有丹凤门,故用以代称长安。这两句大意是:远在白狼河北的丈夫久戍不归,音讯断绝,长安城南的少妇牵肠挂肚,忧心如焚,品尝着秋夜耿耿不寐的滋味。少妇身在长安,心已飞向辽阳。她辗转反侧,不能入寐,孤独、寂寞、思念、盼望、担心、忧虑,种种不安汇聚心头,愈感到秋夜的漫长。两句把“思而不得见”的离情写得十分深刻。

唐代诗人 沈佺期 《独不见》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唐·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这两句大意是:如果一个人能够变化出成千上亿的身子来,就能分散在每个山头上尽情地眺望故乡。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出刻骨的乡思。好像独自登上山峰望乡望不尽,化成千亿个身子登上所有的山峰,才能望个够,望个饱。把思乡心切,望眼欲穿的感情,表现得十分深刻。这首诗的前两句是:“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唐朝文学家 柳宗元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关于思念的名言

唐·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刘郎:传说东汉时刘晨与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仙女,留居半年后回家,后又进山复求仙女,已不可寻。蓬山:指蓬莱仙境,此指对方所居之处。这两句大意是:自己本来就恨蓬山的遥远,更何堪阻隔着万重蓬山呢?这首诗写一位男子对远隔天涯的所爱女子的思念。通过蓬山万重,会合无缘,突出了爱情阻隔的主题,其中可能暗寓指政治上的追求更为渺茫的感慨。

唐代诗人 李商隐 《无题》
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

唐·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故人:老朋友,指韦冰。这两句大意是:思念昔日长安旧交而无从得见,东风把我的梦境吹到了长安。东风吹梦,心系长安,写出思念友人的一片深情。

唐代诗人 李白 《江夏赠韦南陵冰》
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

唐·李白《春怨》。这两句大意是:残月低低地潜入室内,窥见了已经烧尽的蜡烛;落花悄悄地飞入户内,嘲笑那空空的床铺。“落月低轩”知天已将晓,而“烛尽”则知其彻夜长明。室内对烛者,必是长夜不眠人。此时惟有空中明月“低绮户,照无眠”,“窥”视着烛前痴坐的人。“飞花入户”知春色已喜,同时也象征着青春消逝,红颜难驻。“床空”知远人未归,也正是人不眠的原因。飞花飘入户来,仿佛有意对“床空”发出嘲笑,这位“不遗之客”的到来,更撩乱未眠人的愁绪。诗句通过景物及环境气氛的描写表现春闺思妇的愁怨,尽管在这两句诗中思妇的形象并未直接出现。

唐代诗人 李白 《春怨》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折柳:即《折杨柳》曲。故国情:思念家乡的感情。这两句大意是:在这静静春夜里听到玉笛中传出的《折杨柳》的幽怨曲调,有谁能不唤起怀念故多的无限深情呢?这首诗全文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春夜良宵,客居异乡的人自然会生寂寥之感.加上《折柳》离曲.就更能牵动游子的思乡柔骑。诗人说“曲中闻折柳”,这“折柳”不仅指曲名,还代表一种习俗,一种场景,一种情绪。它给人的不只是音乐境界中的听觉形象,还能幻化出杨柳依依,折柳赠别的视觉形象,起人们一连串对往事的具体回忆。因此,这袅袅的笛声使无数听曲者陷入沉思遐想之中,把蕴藏在心底的“故园情”重新激荡起来。李白用别致的修辞手法,通过抒写闻笛的感受,多层次地表现思乡感情,学习写作者应细细体味它的妙处。

唐代诗人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
几度送风临玉户,一时传喜到妆台。 思念名言

唐·韩溉《鹊》。玉户:以玉装饰的门户,也可比喻明净的窗户。这两句大意是:多少回把清风送到玉户前,一时间又把喜讯传到妆台边。和鹧鸪、杜鹃等啼声悲凄,给人们传愁带恨的鸟相反,古人认为鹊能送喜,因而称为喜鹊,沿称至今,咏鹊的诗也大多与喜相连。南朝萧纪就写有“今朝听声喜,家信必应归”的《咏鹊》诗;韩溉这首诗里的鹊把远人即将归来的喜讯送到了思妇的妆台边。可以想见,这报喜的鹊声给思妇带来多少欣慰,多少喜悦,多少希望。也许她正在精心地梳妆打扮,准备迎接远方归来的亲人呢!写鹊,别忘了和报喜相连;当然,由于它的喜报无凭无据,当人们的希望落空时,它也落了不少埋怨。

唐代诗人 韩溉 《鹊》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唐·高适《除夜作》。故乡:这里借指故乡的亲人。这两句大意是:故乡的亲人在今天这个除夕之夜一定思念着千里之外的我,过罢今夕又是一年,我的霜鬓上又将新添几许白发。~两句把家人对自己思念之深、自己对家人思念之苦,通过除夕之夜抒写出来,紧扣了《除夜作》的题旨,完满地表现了诗的主题思想。

唐代边塞诗人 高适 《除夜作》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唐·杜甫《恨别》。这两句大意是:思念家乡,常在清冷的月下踱步,通宵不寐;怀念兄弟,常于白天凝望浮云,倦极而眠。这是杜甫流落成都时期怀念故园骨肉而写的一首七律。颈联~,通过“宵立”、昼眠看似反常的行动,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思家忆弟的深情。二句中“思家”、“忆弟”是互文,又叫互文见义。这两个词组本来应该合并在一起说,即白天黑夜都在思家忆弟,可是为了音节和字数的限制,却把它们分开来,一属于夜,一属于昼,但解释时则要把两个词组合起来讲,这是我国古典诗歌语言的一种特殊结构。

唐代诗人 杜甫 《恨别》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唐·崔涂《春夕》。蝴蝶梦:《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后因称梦为“蝶梦”或“蝴蝶梦”。子规:即杜鹃鸟,常深夜啼叫.啼声哀切。这两句大意是:刚刚在虚幻的梦境中不远万里回到故乡,忽然被子规的啼声惊醒,故乡不见了,夜月正三更。这是作者旅居湘鄂时所作。~两句缘情写景,因景抒情,写出诗人思乡入梦、梦醒思乡,子规添愁等多层意思。梦归万里,是虚景,写幻中的欢乐;子规啼月,是实景,写现实的悲愁,虚实相间,乐悲映衬,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意境,加上对仗工整,韵律和谐,成了为人传诵的名句。

唐代诗人 崔涂 《春夕》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关于思念的名言

唐·陈玉兰《寄夫》。这两句大意是:写一行书信就洒下千行眼泪,严寒到了边塞,给你寄去的寒衣可收到没有?全诗是:“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以“一行”与“千行”强烈对比,极写纸短情长和思念之苦;又以虚拟、揣想的问话语气遥问丈夫,表现了对丈夫的关怀体贴和思念之深,情真意挚,感人肺腑。

唐代诗人 陈玉兰 《寄夫》
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叮咛瞩早归。

唐·陈去疾《西上辞母坟》。这两句大意是:在林间的母亲坟前滴酒祭奠,空自落泪,再也听不到母亲反复丁宁,嘱儿早归的话语了。这两句写诗人即将出门远行,到母亲坟前辞别的情景。感情真挚,诗像从人肺腑中流出,写出了对慈母无限思念的深情,读后使人潸然泪下。

唐朝诗人 陈去疾 《西上辞母坟》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唐·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多心:思乡之心。五处:指分散于五处的兄、弟、妹。这两句大意是:共看无上的一轮明月,理应伤心落泪,分居五处的手足骨肉,此时都有同样的思乡之心。在兵慌马乱、饥馑连年的岁月,白居易一家兄弟姊妹抛家离乡,天各一方。在凄凉的月夜,诗人举首望月,联想到飘泊各地的兄弟姊妹们此时此刻也会像自己一样望月垂泪,共生乡愁,于是写下这情真意挚的思亲名句。可供因赏月引起时分居异地的亲朋好友的思念时引用。

唐代诗人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高及下邦弟妹》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唐·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这两句大意是:想着家里亲人们夜深坐在一起,还会说到我这远行在外的人。这两句写诗人冬至佳节客居在邯郸旅舍思念家人的情景。但他不直说自己思家,而是想象全家人这时也深夜未睡,坐在灯前念叼着自己这至日不归的远行人。想象中的家人团坐灯下,与现实中的自己在旅店里拖膝灯前形成鲜明对照,更加使人难以为情。这首诗的前两句是:“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此诗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一机杼。

唐代诗人 白居易 《邯郸冬至夜思家》
辽阳春尽无消息,夜合花前日又西。 思念名言

唐·白居易《闺妇》。夜合:植物名,花朝开暮合,此花又名合欢,合昏,是男女爱情的象征。这两句大意是:春天又过去了,辽阳那边还是不见消息;夜合花合起来了,太阳又已西沉。“春尽”说一年又虚度,“日西”说一天又虚度。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左等右盼,结果还是“无消息”。夜合尚知夜合,花木无情犹且如此,何况有情的人呢?“日之夕矣”,“如之何勿思”!

唐代诗人 白居易 《闺妇》
怎得人如天上月,虽暂缺,有时圆。

宋·周紫芝《江城子》[夕阳低尽]。这两句大意是:怎样才能使人们像天上的明月那样,尽管暂时缺损,有时确能团圆。这首词写不得重逢的离恨。抒情主人公与恋人阔别多年,音书不通,“要见也无缘”。面对一轮皓月,深感“月有阴晴圆缺”(见苏轼《水调歌头》),人却有离无合,顿觉人不如月。他不求月常圆,人常聚,只求人像月亮有缺有圆一样,离别后还能重逢。但他知道,这并不算高的要求也无法实现,于是产生了~之叹。这几句看似平淡,而感情深厚,遗恨无穷,有类似境遇者当能体察。

南宋文学家 周紫芝 《江城子》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宋·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这两句大意是:满目河山辽阔苍茫,徒然引起人们对远方朋友的思念;风吹雨打落英缤纷,更使人们增加对春归的感伤。这两句以情景交融之笔写伤春念远的情怀,流露出深沉的忧伤。前一句写远景,境界开阔,情调悲凉。那苍苍茫茫的河山吸引着离人的视线,使他情不自禁地忆念远方的亲友,但是山远水长,相见无期,忆念也是徒然。一个“空”字,在转折中表现了离人的无限惆怅。后一句写近景,境界凄迷,格调缠绵。风风雨雨吹落了枝头的残花,催送着春天归去。这衰败的春景,使离人更感忧伤。这两句词以不同的境界表现相同的感情,“空”字表转折,“更”字示进层,在这一退一进之中,大大增强了词句的表现力。

北宋词人 晏殊 《浣溪沙》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彩笺:精美的彩色笺纸,可用来题诗或写信,这里指代题咏之作。尺素:古人书写用的尺许长的素绢,后用作书信的代称。这两句大意是:想要题一首诗、写一封信寄给你,可是山长水阔,怎么知道你的行踪在何处!~是这首词的结尾。抒情人公望尽天涯,不见所思,便想给远人寄封书信、题首小诗以表思念之情和问候之意,可是,“山长水阔”,对方的行踪都不可知,又能往哪里投寄呢?全词在抒情主人公的叹息中作结,突出了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和无从投递的可悲现实的矛盾,更增添了悲凉的意味。

北宋词人 晏殊 《蝶恋花》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关于思念的名言

宋·吴文英《浣溪沙》[门隔花深]。落絮:落花。含羞:以女子掩面含羞之状写浮云遮月、月色朦胧之景。这两句大意是:飞絮悄悄地飘落,春光默默地堕泪;云影轻轻地浮动,月亮含羞地藏在云后。这是一首怀人感梦之词。“落絮”一联形象丰满,情意绵邈,作者以拟人手法将人的主观感情移注于客观景物之中,人堕泪,春亦堕泪,人含羞,月亦含羞,把自然现象与心理现象交织在一起,加强了感人的艺术魅力。可用来写落花、云月之景,也可写伤春怀人之情。

宋代词人 吴文英 《浣溪沙》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

宋·苏轼《木兰花令》〔梧桐叶上〕。梦魂:古人认为人有灵魂,在睡梦中可以离开肉体,称为梦魂。这两句的意思是:梧桐叶上滴落着三更的雨,惊跑了好梦没处找寻。苏轼与胞弟子由感情深笃,离别后经常思念。这一夜,作者又在梦中与亲人重逢,并且一同“在江亭醉歌舞”,十分惬意。可是好梦不长,三更时分,雨打梧桐,那淅淅沥沥的雨声惊醒了作者的好梦。现实中的他,依然与亲人天各一方。他怀着无限惆怅想再找梦境,已经“无觅处”了。这两句言有尽而意无穷,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及作者内心的寂寞、凄凉、愁苦,尽在不言中。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木兰花令》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宋·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短松冈:指王弗坟墓所在的山地。古人葬地多种松柏,故称。这几句大意是:料想你年年都为我柔肠寸断,在那凄冷的月明之夜,在那荒寂的短松岗上。这是苏轼这首悼亡词的结尾三句。在下阕中,作者先叙梦境:“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后作推想:“~”。作者在这里推己及人,从对面落笔,由自己对亡妻的无穷哀思,推断亡妻一定也在为思念自己而心碎肠断。这种超越生死界限的相思,把全词的悲哀气氛推进到最高度。那“明月夜,短松冈”的凄冷景象,那眷恋尘世,难舍亲人的断肠孤魂,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千年以下读至此处,仍能感到不尽的余哀。写悼亡词可借鉴其意境。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江城子》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宋·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便做:假设词,即使,纵使。这两句大意是:即使把春江的水都变成眼泪,也流不尽我心里的许多愁思。这是一首写暮春怀人的词,抒情主人公在“飞絮落花时候”触景生情,“动离忧,泪难收”。他面对一江滚滚东流的春水展开联想:即令流滴不绝的眼泪化作满江春水,也流不完自己的满腹忧愁。通过这种夸张的比喻,把离愁的浓重深长刻画得出神入化。李后主曾以春水喻愁,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流传千古,奏观词在此基础上又有创新:前者写愁似一江春水,后者写愁比春江水更多;前者把愁直接比作流水,毕竟比较抽象,后者则以泪为媒介,先写因思念离人而泪流不绝,再以泪流比水流,显得更加自然贴切。

北宋文学家 秦观 《江城子》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思念名言

宋·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平芜(wú吴):平旷的草地。这两句大意是:平野草地的尽头是春山,远行的人儿更在春山以外。这两句写思妇对远行人的思念。她登高望远,柔肠寸断,伫立终日,仍然不见远行人的踪迹。于是她强自宽慰,嘱咐自己“楼高莫近危阑倚。~。”意思是说:别再上楼去靠着那高高的栏杆痴望了,草原的尽头有春山挡住了视线,而远行人还在春山以外,怎么能够望得见呢?写思妇的情态心理,入木三分。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踏莎行》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宋·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候馆:迎候旅客的馆舍,即旅店。这两句大意是:离家越远,离愁也越无穷,就像那连绵不断的涨起的春水一样。这两句写远行在外的征人的离愁。在一个“草熏风暖”的初春时节,这位征人由“候馆”走上了新的征程。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家中的妻子,走到哪里想到哪里。随着征程的延伸,离家越远,离愁也越深长,征程无尽,离愁无穷。作者把这种可感不可见的愁绪比作旅途中所见的春水,以春水之“迢迢”状离愁之悠远,以春水之“不断”状离愁之绵长。这个贴切的比喻,把抽象的离愁给以物化,使之具体形象,其意境显然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见《虞美人》)一脉相承,状写离愁时可以化用。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踏莎行》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宋·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阑:将尽。灯花:灯心燃烧时结成的花状物,相传灯花是喜事的预兆。这两句大意是:独自怀抱着深沉的愁苦做不成好梦,长夜将尽还在把灯花剪弄。这是一首抒写离愁的思妇词,~为全词结句。抒情主人公因丈夫远离而愁绪满怀,彻夜未眠,直到东方即将放白,她还“山枕斜欹”,独自剪弄着灯花。传说灯花报喜,也许丈夫快回来了?可是灯花剪了又结,结了又剪,长夜将尽,离人未归。那带来希望的灯花,又带来了更深的愁苦。这句惟妙惟肖的细节描写,将女主人公孤寂、思念、企盼、失望、悲愁等复杂心态含蓄地展示了出来,可谓意蕴丰富,形神兼备,难怪清代词人贺裳誉之为“人神之句”。

宋代女词人 李清照 《蝶恋花》
五更归梦二百里,一日思亲十二时。

宋·黄庭坚《思亲妆州作》。五更:这里指五个更次,从一更至五更,即整夜。这两句大意是:一夜归梦,回到了二百里外的故乡;整日思亲,十二个时辰连续不断。这两句写日夜无已的思亲之情。白天思念亲人,夜晚梦归乡里,思绪无时无刻不在亲人身边。诗句对仗工整,情意深挚。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 黄庭坚 《思亲妆州作》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关于思念的名言

宋·黄庭坚《寄黄几复》。黄几复;黄庭坚少年时的朋友,写这首诗时,两人已经阔别十年。两句大意是:想当年我们曾在桃李芬芳的春天举杯共坎,如今飘泊江湖,在夜雨中挑灯相思,已经度过了十年光阴。这两句诗在当时就很有名,被张耒评为“奇语”,其中文字均属常见,奇在意境。前一句追叙京城相聚的欢乐,后一句抒写别后思念的深沉。“桃李春风”,景物何其美好,在这阳春季节临风举杯,谈心论文,展望前程,何等痛快!其中的“春风”还暗喻年轻人春风得意的神情,“一杯”又包含了欢聚时间短暂的意思。“江湖夜雨”,景物何其凄清,在飘泊江湖之际,夜雨声声之中挑灯思旧,何等怅恨!其中的“江湖”寄托了仕途不遇之慨,十年又喻示了流转江湖之时久,相互思忆之情长。这两句诗对仗工整,对比鲜明,不著一个动词,纯用景物表情达意,而情长意深,余味无穷,这正是其“奇”之所在。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 黄庭坚 《寄黄几复》
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宋·贺铸《杵声齐》[砧面莹]。玉关: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这里指代西北边地。戍(shù述):防守;戍人即守卫边防的人。这两句大意是:征衣寄到玉门关就有万里之遥,戍守边地的亲人还在玉门关以西更远的地方。这是一首写闺中人思念远戍边地的丈夫的词。她将衣料捣洗干净,缝成征衣,洒泪题词,遥寄边关。她想到玉门关相距万里,而征人的驻地还在玉门关以西,千山万水,不知何时才能寄到,不知他是否来得及用这征衣抵御边关的严寒,更不知征衣到时,他还是否健在。种种忆念,种种忧虑,都蕴含在这两句之中。作者在这里运用了翻进一层的写法,首先极写边关的遥远,然后进而写征人驻地更加遥远。这种写法,把女主人公伤离怀远之情表达得既含蓄,又充分。

北宋词人 贺铸 《杵声齐》
静忆家人皆万里,独看帘月到三更。

清·张问陶《月夜书怀》。这两句大意是:晚上静下心来思念万里之外舯家人,独自凝望着帘外的月亮,一直到半夜三更。前句抒写作者对万里之外的亲人的思念,后一句由抒写改为描写,写作者看月的行为,好像是中断了抒情,实际上则是把感情融人了景物的描写之中:那“独看帘月到三更”的身影,显示着更深沉更悠长的思绪。诗句是生活化的,也是自然优美的,很能引起人们心理积淀的共鸣。可学习这种用生活化的语言抒写真情实感的表现方法,也可学习这种以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法。

清代官员、诗人 张问陶 《月夜书怀》
看君巳作无家客,犹是逢人说故乡。

明·王问《赠之山》。君:对人的尊称,无家客:无家可归的客子。这两句大意是:我看你已经成了无家可归的客旅之人,但还是逢人就数说着自己的故乡。家庭,故乡;故乡,家庭,二者密不可分。人们在思家中含蕴着思乡,而思乡也就是思家,家在人们的心目中往往占据着中心的位置。然而在成了无家可归之人后,仍然念念不忘地数说着故乡,就更见对故乡的缱绻之情。这两句可用来描写热爱故土的感情。

明代官员 王问 《赠之山》
巫山巫峡连三巴,猿啼三声客思家。 思念名言

明·林鸿《巫峡啼猿歌送邱少府归四明》。巫山:在四川巫山县东。巫峡:长江三蛱之一,因巫山得名。三巴:地名,指巴郡、巴东、巴西。这两句大意是:巫山、巫峡与三巴,山山相连,猿啼不断,客行至此的羁旅之人,每每引起思亲思乡的惆怅。巫山巫峡,江水夹流,两岸连山,重岩叠障,林木高茂,艰险异常。诗句连用三个地名,以“连”字相连,一气而下,道出了地势之艰险。两岸夹山又有猿啼凄清,客行至此,怎不勾起思亲怀乡之感!民歌曰:“东东三峡巫峡长,辕鸣三声泪沾裳”,可为此诗注脚。可化用其意以抒写怀乡思亲之情。

明代诗人 林鸿 《巫峡啼猿歌送邱少府归四明》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见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两句大意是:(今日是重阳佳节)遥想远在家乡的兄弟们必然会到山上去登高,也必然会每人头上都插上茱萸。当他们遍插茱萸之时,一定会感到少了一个人---远在异乡作客的我。这是诗人少年时代客游他乡,又逢重阳佳节,为怀念乡兄弟而写的一首诗。全诗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最妙的是,本是自己佳节思亲,却说家乡的兄弟思念自己;说家乡兄弟思念自己,却又不直说,而设想一个个兄弟们登高遍插茱萸时想到少了一人的场面,把自己思念兄弟之情鲜明地突出出来。

唐代诗人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见宋·苏轼《游金山寺》。金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唐、宋时屹立长江之中。乡国:家乡;苏轼故乡在四川眉山。这两句大意是:登上金山顶峰遥望家乡,长江南北的众多青山遮住了我的视线。大凡人在仕途失意之时,容易思念家乡,苏轼写这首诗时正是如此。他在这首记游诗中寄寓了浓郁的乡情,并流露出买田归隐的心愿。这两句是全诗写景抒情的框纽。江南江北的诸多青山,本是美好的景物,但作者登上金山绝顶不是为了欣赏江南风光,而是为了遥望家乡,此时,他只觉得这众多青山遮挡了他望乡的视线,因此笔下流露出埋怨嗔怪的意味。其实,从江苏镇江到四川眉山,相隔千里万里,即使是一马平川,想从金山望见眉山也绝不可能。这种跌宕的笔法,正是为了突出作者望乡的痴情。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游金山寺》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见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扬州城的名胜之地,原有二十四座桥。一说,指扬州西门外的红药桥,相传古时候有二十四位美女在此桥上吹箫,故名二十四桥。玉人:既可指美女,也可指才子,此处当指风流倜傥的韩绰。这两句大意是:二十四桥洒满了皎洁的月色,空中传来悠扬的箫声,朋友啊,在这美好的秋夜,你在哪里教人吹箫呢?这首诗是杜牧寄给友人韩绰的,抒写对江南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全诗是:“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后两句诗既写了“二十四桥明月夜”的美景,又巧妙地把二十四位美人在桥上吹箫的古老传说与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以调侃的口吻探询友人的近况,表现了一种亲切深厚的感情。那隐隐传来的萧声,又给月夜增加了一种神秘的气氛。诗句语言秀丽,意蕴丰富,感情深长,情趣盎然。这种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笔法,可资借鉴。

唐代诗人 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
有一个能够思念的人也是一种幸福。 关于思念的名言台湾作家 杏林子
乐事渐随花共减,归心长与雁相先。金末元初诗人、史学家 元好问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宋·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这两句大意是:在花园的秋千架下,黄蜂频频地向秋千索上扑去,原来索上仍凝聚着荡秋千人纤手的香气。这是一首怀人之词。恋人离别已久,秋千索上的香气未必能留,作者写黄蜂因香气而频扑,是幻境而非实境。这是作者由秋千而想到纤手,由纤手而想到香凝,由香凝而想到蜂扑所致,虽不是生活真实,却是诗的真实,艺术的真实,写出了怀人痴望的曲曲深情。作者先用景物来烘托事由,再用事由烘托感情,表情达意曲折有致。这种烘托手法的巧妙运用,很值得后人学习。

宋代词人 吴文英 《风入松》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消魂:形容极度的悲伤痛苦使灵魂离开了躯体。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黄花:指菊花。这几词大意是:不要以为我心里不难受万分,请看,西风卷起了窗帘,帘内的人比帘外的菊花还要消瘦。这首词写事清照在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下阕是:“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把酒赏菊本是重阳节的胜事,李清照因丈夫不在身边,百无聊赖地在室内闷坐了一天,到黄昏才去东篱把酒,一则勉强应景,二则也有借酒浇愁之意。她唯恐人们不理解自己的心迹,紧接着就作了自我剖白。“莫道不消魂”一句从反面着笔,似在和人论辩,使“消魂“之意更加浓重;后两句通过形象进一步展示自己的“消魂”情怀,先以“帘卷西风”勾画出室内外的凄冷境界,再以寒风中的纤细菊瓣和人相比,写出了“人比黄花瘦”这一精彩的佳句。全词没有出现一个“别”字,这三句结尾却把离恨别苦抒写得淋漓尽致,而笔法又曲折婉转,有意在言外之妙。据说李清照把这首词寄给了赵明诚,赵在叹赏之余,决心要写出超过李清照的作品来。他闭门谢客,废寝忘食地写了三天三夜,写成五十阙,把李清照的这首夹在中间,请他的朋友陆德夫评赏。陆德夫把玩再三,认为只有李清照的这三句“绝佳”。这个故事,在文坛上传为千古美谈,由此也可见这三句艺术价值之高。

宋代女词人 李清照 《醉花阴》
安得眼前可归竟归矣,风酥南腻江南春。 思念名言

清·龚自珍《十月廿夜大风,不寐,起而书怀》。这两句大意是:怎么能够现在可以归去时就马上归去,我的故乡江南多么好啊,风是滑软的,雨是细润的,总像春天一样。从字面看,作者是抒发被困羁异乡,欲归不得,无比向往故乡的心情,因而描写了故乡的美好宜人,反衬客地的大风虐人。但从题目“书怀”来看,结合龚自珍一生向往杜会改革,呼吁社会改革,不与社会污浊同流,因而备受打击的生活经历,他把江南写得如此美好,显然寄托了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我们可以学习诗句中的反衬手法,也可直接借用此句来写思归之情。

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龚自珍 《十月廿夜大风,不寐,起而书怀》
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

见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曝:晒。此竹:指文与可生前赠给作者的《筼筜谷偃竹图》。废卷:指停止晒书画。这几句大意是:我在湖州任上曝晒书画时,偶然发现与可赠给我的这幅画竹,睹物思人,不禁掩卷痛哭,停止曝晒书画。文与可和苏轼既是中表兄弟,又是情谊极深的好友,二人诗文赠答,过从甚密。今好友已经作古,半载之后作者在无意之中发现与可生前赠的画竹,睹物思人,往事浮想联翩,于是便以此画为线索,写下这篇著名的题记。~是文末数语,写思念亡友的心情,深沉蕴藉,十分感人。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人芙蓉浦。

宋·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楫(jí集):桨。芙蓉浦:荷花塘,这里指作者故乡杭州的西湖。这几句大意是:故乡的渔郎啊,在这仲夏五月,你们可还记得我?我在梦境中已经摇起双浆,驾着轻舟,回到了当年我们一起捕鱼的芙蓉浦。这首词写作者身在汴京,神驰江南,亲切地回忆起故乡的友伴,思归之心油然而起,以至梦游家乡。“五月渔郎相忆否”一句,不说自己思念少年时的朋友,却更深一层地从对方写起,反问朋友是否思忆自己。这一问发自肺腑,把友谊写得更为温馨,更为深切。这种笔法,可以借鉴。

北宋词人 周邦彦 《苏幕遮》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宋·晏几道《蝶恋花》[梦入江南]。这几句大意是:梦中进入了烟水迷离的江南路,走遍江南,没有和离人相遇。这几句写作者梦游江南,到处寻觅已经离别的意中人,他上下求索,“行尽江南几千里”(见岑参《春梦》),仍然没有遇见离人。梦中的劳累、失望,可想而知。词句虽然只写梦境,但梦前的苦苦思念,梦后的无限惆怅,不言而喻。这三句看似平淡浅近,意蕴却十分丰富。冯煦评小晏词“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确实不虚。

北宋词人 晏几道 《蝶恋花》
白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关于思念的名言

《诗经·伯兮》。伯:古代妻对夫的称呼。之;往,去。首:指头发。蓬:一种丛生的野草,干枯后,风一吹就团团飞舞。膏沐;润泽头发的东西,相当于现在的发油。适(di敌):悦,喜欢。为容:整理容貌,即梳洗打扮。谁适为容,“为容适谁”的倒装,言梳洗打扮取悦于谁呢?这几句大意是:自从丈夫出征到东方,一任我的头发散乱得如风卷蓬草一样。难道说没有油膏梳洗化妆?可是妆扮起来又有谁来欣赏?这几句表现了思妇对征夫的强烈的思念之情,但没有明白地说出,而是用自从丈夫出征以后便再也无心梳洗,来反衬这种深切思念的感情。特别是通过“首如飞蓬”这个细节描写,形象地展示了她内心的痛苦。这几句除了可以直接引用表现女子对男子的相思之外,其运用细节描写抒发感情的手法尤其值得借鉴。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诗经·伯兮》
但愿我再活一百年,可以更长久地想念着你!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及诗人 儒勒·凡尔纳 《海底两万里》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唐·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这几句大意是:思念悠远深长,愁恨悠远深长,等到丈夫归来,愁思才能中断。明月高悬中天,离人斜倚楼上。这是这首词的下阕,在上阕写景寓情的基础上直抒胸臆,表现了对长期不归的丈夫的思念和怨恨。此时,月明中天,人倚妆楼。她望着悠然东流的汴水,思念着远在吴山的丈夫,心里充满了离愁别恨,这种愁恨要到丈夫归来才能消歇,可是丈夫什么时候才能归来呢?正因为归期未卜,所以她“思悠悠,恨悠悠”。末句“月明人倚楼”以剪影式的画幅,传达出思妇无穷无尽的愁恨。

唐代诗人 白居易 《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唐·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汴水、泗水:皆水名,汴水源于河南,泗水源于山东,至彭城(今徐州市)合流,后入淮水,至扬州南瓜洲入长江。瓜洲渡:在江苏省邗江县南,大运河入长江处,唐代是南北交通要冲。这几句大意是:汴水在流,泗水也在流,一直流到瓜洲这个古渡头。吴中一带的山山岭岭,都充满了悲愁。这几句写一位北方女子望着汴泗南去的流水,遥想远在江南的情人,愁思百结。她身系于北而心悬于南,因愁凝于彼,所以想象吴中的群山也都点点带愁了。

唐代诗人 白居易 《长相思》
思念的痛苦在于他就在你身边,你却不能拥有他。 思念名言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捣衣:妇女把衣服或布帛放在砧石上,用棒槌把它捣平。玉关:玉门关。这几句大意是:在秋月朗照下的长安,传来千家万户捣衣的声音;那摧折草木的萧瑟秋风,却总也吹不断怀念玉门关外的丈夫的相思之情。前二句实写眼前景物,秋月秋声,声色撩人,既是景语又是情语;后二句虚写心中深情,意浓情长,秋风难断,是情语也是景语。四句把思妇念远的心绪生动地描摹出来,故王夫之赞曰:“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诗的最后二句是“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唐代诗人 李白 《子夜吴歌·秋歌》
你不在,世界都是黑白,思念的力量真是一种公害。中国女演员、歌手 杨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这几句大意是:床前洒满了皎洁的月光,怀疑是地上铺满了秋霜。举头望天,一轮明月高悬长空;低头沉思。无限乡愁涌进心房。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单纯自然,明白如话,它是那样容易理解.却又令人体味无穷。它只有二十个字,而含蓄的意境却容纳得下千百万人各种思乡之情。它似乎脱口成吟而不是有意作诗,却又那样凝炼概括,浑然天成。望月思乡的古代诗歌多得不可胜数,它却在无数望月思乡的诗歌中独放异彩,广为传诵,成为我国古诗中知名度最高的名篇。所以能够如此,除李白有惊人的才华和高度的艺术修养外,还由于诗人情真意真有一颗返朴归真的诗心。写月光、写望月、写思乡都可直接引用。

唐代诗人 李白 《静夜思》
岂无寸草心,珍重三春晖,仰看林间鸟,绕树哑哑飞。 关于思念的名言

清·蒋士铨《远游》。寸草:小草,比喻游子。三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母爱。这几句大意是:难道没有小草珍重春天阳光的心意?仰头看着树林间的慈乌,它们正在绕树而飞,哑哑而啼呢!前两句化用孟郊《游子吟》,后两句用的是“慈乌反哺”的故事,诗人在这里是借小草报春晖,乌雏反哺表达游子思亲的感情。小草有报春之心,乌雏有反哺之情,何况是人呢?可用来抒发思念父母、感戴父母之情。

清代戏曲家,文学家 蒋士铨 《远游》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见唐·杜甫《月夜》。鄜(fū)州:治所在今陕西省鄜县。闺中:闺中人,指妻子。这几句大意是:远在鄜州的妻子,今夜一定在闺中独自望月。遥想我那未谙世事的小儿女,他们还不懂得母亲望月是想念他们在长安的父亲。安史之乱中,杜甫被叛军所俘,困居长安,于月夜思念在鄜州的妻子,写成此诗。本是杜甫对月怀人,思念妻子,反说妻子为自己的处境担忧,“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全诗摆脱眼前的景物,纯从对面落笔,而诗人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自然就包含其中。幼稚的小儿女们不知为母亲分忧,他们的“未解忆”恰恰反衬出妻子的“忆”,并且突出了“独看”的“独”和小儿女们的可“怜”。诗人以独特的构思,反衬的手法,含蓄地表现了对妻子的深切思念和体贴关怀,成为千古传诵的名作。

唐代诗人 杜甫 《月夜》
心中的爱和思念,都只是属于自己曾经拥有过的记念。女作家,原名励婕 安妮宝贝
甜是爱。涩如思念。而汤之浓稠都是内心待解的焦灼心态。中国80后作家,畅销小说家 郭敬明 《最小说》
在一个个漫漫长夜,思念象千万只蚂蚁一样啃噬着我的身体。 思念名言台湾女作家,原名陈懋平 三毛
风呵! 不要吹灭我手中的蜡烛 我的家远在这黑暗长途的尽处当代女作家 冰心 《繁星春水》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元·姚燧《越调凭阑人·寄征衣》。君:尊称,这里指妻子称丈夫。妾:旧时女子在丈夫面前自谦之称。这几句大意是:想给你寄冬衣,怕你有了冬衣不回还;不给你寄冬衣,又怕你衣服单薄受风寒;是寄还是不寄,叫我实在千难又万难。天寒寄征衣,这似乎是一件无须犹豫的事,但它牵涉到了夫妻的团圆,触到了思妇内心的隐痛,因而使她“千万难”。这几句展示了闺中思妇的矛盾心理。闺中思妇如此,边地征夫又怎样呢?作者就是这样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写出了思妇、征夫的痛苦生活。我们要学习这种善于通过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深入挖掘其思想内涵的方法,以小见大,使自己的作品具有丰富的意义。

元代文学家 姚燧 《越调凭阑人·寄征衣》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唐·温庭筠《梦江南》斜晖:偏西的阳光。脉脉:相视含情的样子。后多用以寄情思。白苹洲:江中长有白苹的小洲。 白苹:水中浮草,色白。古时男女常采苹花赠别。 意思: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千帆过尽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频洲上。

唐代诗人 温庭筠 《梦江南》
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莫怪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关于思念的名言

明·王恭《春雁》。阳:地名,在今湖南省。相传北雁南来,止于衡阳。楚:古国名,在今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泛指江南。燕:古国名,在今河北省北部一带,这里泛指北方。这几句大意是:春风一夜之间吹到了衡阳,楚水燕山相距万里之长,不要怪大雁一到春天便启程北归,只因为江南虽好,毕竟是异域他乡。为候鸟,冬来南下,春来北往,随节令变迁而迁徙,这本是极自然之事,而作者却在物候的变迁中赋予了人世之情,抒发了恋乡之怀。诗句可用于写北归的春雁,也可用以寄托思乡、恋乡的情怀。

明代学者 王恭 《春雁》
沉浸于现实的忙碌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思念过去,成功也就不会太远了。 雷音
当我看不见所有人的时候,我对他们产生了一种精神的凝望,这种凝望叫做思念。复旦大学教师 陈果

推荐名人名言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jingdianyulu/134466167010952.html

推荐成语大全

名人名言分类:思念名言

返回:名人名言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