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名人名言

雪名言 经典语录 名人名言

雪的名言

雪名言 雪经典语录 共收录关于雪的名言274条

大雪满弓刀。

唐·卢纶《塞下曲》。本句大意是:大雪飞扬,落满了即将出征的将士的弓刀。诗句写出了边塞雪夜征战的景象,既突出了严寒,又蕴藏着豪气。倘若把“弓刀”换成其他雪地景物,则豪气大减,缺少了壮美感。

唐代诗人 卢纶 《塞下曲》
梨花白雪香。 雪名言

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二。本句大意是:梨花像雪一样洁白,散发出扑鼻的清香。“白雪香”三字,有色有香,并以雪为喻,写出了梨花的神韵,可谓言简意赅。

唐代诗人 李白 《宫中行乐词八首》
杏花含露团香雪。

唐·温庭筠《菩萨蛮》[杏花含露]。含露:带着露珠。团:指盛开的花朵一簇簇挂满枝头,看上去好像一团团的花球。本句大意是:枝上盛开的杏花带着朝露,就像一团团洁白芳香的雪球。杏花沾露,自然特别鲜润、洁净,用“香雪”来比喻,尤其显得素净高雅。而一个“含”字,生动地描摹出杏花娇艳欲滴之色;一个“团”字,准确地刻画出杏花缤纷繁盛之状。寥寥七字,写尽了杏花盛开时的色、香、形,使其丰神秀韵,跃然纸上。可用于赞叹、描写杏花花繁枝茂,也可用于表现早春胜景。

唐代诗人 温庭筠 《菩萨蛮》
鬓云欲度香腮雪。

唐·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鬓云:鬓边如云朵一样卷曲轻扬的黑发。欲度:将要掠过,这里形容鬓发飘散的形状。本句大意是:鬓边的黑发像云朵那样卷曲,将要飘过她雪白的香腮。这里描写一个贵族女子准备起床时的模样。用“云”来比喻她的鬓发,用“雪”来比喻她的腮颊,突出其年轻美貌的特点。而用“欲度”来表现鬟发的动态,就把人物晨起前鬓发散乱、慵懒娇弱的神情惟妙惟肖地展现出来了。可用来描写美丽女子梳洗前或鬓发被风吹拂的情景。

唐代诗人 温庭筠 《菩萨蛮》
腊月榴花带雪红。

唐·皇甫曾《韦使君宅海榴咏》。腊月:阴历十二月。古时在十二月进行腊祭,故称。榴花:石榴花。本句大意是:在寒冬腊月,如火的榴花绽红吐艳带雪盛开。石榴花品种很多,多数在夏日五、六月间开花,除火红色外,还有黄、白、粉诸色,异彩纷呈,十分可爱。腊月开放的当是四季石榴。寒冬腊月里大雪纷飞,天地一白,数枝红榴,迎雪吐芳,火红与银白相映衬,色泽是多么的绚丽,给冬天带来了生机、暖色,也给墨客骚人平添了诗情、画意。

唐代诗人 皇甫曾 《韦使君宅海榴咏》
饥鸦啄雪枝上啼。 关于雪的名言

宋·谢翱《送人归乌伤》。本句大意是饥饿的乌鸦有的正在啄食着积雪,有的正在树枝上啼叫。冬季,大地上白雪茫茫,鸟雀极难寻到食物。乌鸦不善于筑巢储食,因而冬天常常忍受饥饿之苦。饿极则只得“啄雪”,只得在枝上悲啼。“饥鸦”的形象被刻画得活灵活现,真切可见。可用来描写饥饿的乌鸦。

南宋爱国诗人 谢翱 《送人归乌伤》
披云雾而睹青天。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睹:看见。本句大意是:拨开云雾始见青天。云开雾散,始见青天,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一般用于含冤受屈之人在得到平反昭雪后抒发个人的感慨;也适用于表明透过现象的迷雾,看到事物的本质。作者在此用了动坷“拨”,表明云雾的散开不是自发的,而是被动的。云雾“拨”了才散,说明只有分析、清理各种现象,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只有重新甄别、审理,才能使含冤受屈之人重见天日。可以此二句形容重见天日,或看清事物的本质。

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罗贯中 《三国演义》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唐代诗人 李白 《独漉篇》
卧雪眠云,绝俗超尘。 琮琼
岁弊寒凶,雪虐风饕。 雪名言唐代文学家 韩愈 《祭河南张员外文》
热的心会把冰雪溶消。 《革命烈士诗抄》 《革命烈士诗抄》
老蚕或雪茧,吐丝乱纷纭。

元·赵孟頫《题耕织图》。这两句大意是:长老的蚕要结出雪白的茧,正在慢慢地纷纭不断地吐丝。老蚕要吐丝结茧,为了结成这个厚厚的丝茧,它需要不停地吐丝,耗尽自己的生命和形体,正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纷纭“二字,写出了蚕吐丝的繁多和辛劳。这两句可用于写蚕结茧,也可用来比喻人到老时成就纷出,硕果累累。

元代画家 赵孟頫 《题耕织图》
风吼深松雪,炉寒一鼎水。

唐末五代·贯休《奇宋使君》。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多三足两耳。这两句大意是:寒风在松林雪海深处怒吼,屋内炉寒灰冷,鼎中水冻成冰。闻林海风吼,想鼎中冰凌,已使人感到寒气入骨,其意象写隆冬酷寒时可作参考。

唐末五代著名画僧 贯休 《奇宋使君》
东风气力尽,不减阴山雪。 关于雪的名言

唐·于濆(fèn奋)《戍卒伤春》。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边疆地区。这两句大意是:东风用尽了气力,也吹不化阴山的积雪。原诗写阴山积雪很大,东风力气用尽,仍不能使阴山雪减少一点,这是为了表现边地戍卒的伤春情绪。戌卒苦于九戍不归,因而感慨边地春意甚微。这与王之涣《凉州词》中“春风不度玉门关”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类句子既可用来描写北国山间的春景,也可以引申一层灵活运用,比如用来比喻进步的力量一时尚且不足以驱除阴暗的气氛等等。

唐代诗人 于濆 《戍卒伤春》
溪中云隔寺,夜半雪添泉。

唐·项斯《寄石桥僧》这两句大意是:溪上涌起的白云遮隔了石桥的寺庙,半夜降落的大雪添涨了溪中的泉水。这两句表现了泉溪清幽的山寺景物。写溪、写泉,写云、写雪都是为了衬托寺的幽静,写寺的幽静则是为了衬托寺僧的高洁。

唐代诗人 项斯 《寄石桥僧》
革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观猎》。疾:原义是急速,这里有锐利的意思。这两句大意是:野草枯萎之后,猎鹰的目光显得特别锐利,很容易发现猎物;残雪消尽之时,马蹄踏在坚硬的路上,仿佛特别轻快。原诗是写打猎时的情景。这两句中的“草枯”、“雪尽”如素描一样简洁、形象。“鹰眼疾”、“马蹄轻”又富于很强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诗人观猎时的愉快、欣喜心情。可引用描写寒冬将尽时的景色。

唐代诗人 王维 《观猎》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牗(yǒu有):窗户。惊:惊动,这里形容风雪摇动竹枝。这两句大意是:隔着窗户听到寒风吹打竹枝,发出沙沙的声响;开门一看,只见白雪覆盖了山峦。可用于表现寒冬景色。

唐代诗人 王维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冷艳全欺雪,余香乍人衣。 雪名言

唐·丘为《左掖梨花》。冷艳与浓艳相对,清素而美丽。乍:开始。这两句大意是:清素、美丽超过了白雪,幽香开始袭入人们的衣衫。这两句为歌颂梨花之作,将梨花洁白、美丽、清香的本质特征概括了出来,较岑参将梨花比作雪(“梨花千树雪”),或将雪比作梨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均高出一筹,可用以描写梨花或其它白色的花卉。

唐代诗人 丘为 《左掖梨花》
塞迥连天雪,河深彻底冰。

唐·马戴《边将》。迥:远。这两句大意是:遥远的塞外大雪满天,深深的河床也彻底封冰了。诗句以白描手法,写出所见大雪漫天,寒冰塞河的景象,突出了塞外气候的寒冷。可化用以描写冰天雪地的冬日景色。

晚唐诗人 马戴 《边将》
世态云多幻,人情雪易消。

唐·吕以庆《偶兴》炎凉世态和冷暖人情象变幻无常的云彩和易于消溶的残雪。

唐代学者 吕以庆 《偶兴》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蓑(suo缩):蓑衣。这两句大意是:一个渔翁在严寒的雪天驾着一叶孤舟.身披蓑衣,头顶笠帽,在江面上独自垂钓,在大雪弥漫、寒冷寂静的江面上,飘荡着一个孤舟独钓的老渔翁。他卓然独立而又孤立无援。作者着力描写的这个清高绝俗的渔翁形象及其避世超尘的生活方式,表达出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显然,这个孤愤、清高的渔翁,就是作者的自我写照。可用来具体描写一个渔翁的形象,也可用来表现一种孤独的处境或孤傲的性格。

唐朝文学家 柳宗元 《江雪》
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关于雪的名言

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咽(yè夜):声音因阻塞而低沉。这两句大意是:流水在冰层下发出低咽的声响,原来崎岖不平的沙路铺上厚厚的积雪显得很平坦。这两句准确地抒写了人行在冰河边、雪路上的所闻所见,有声有色,生动可感。可引用表现寒冬景色。

唐代诗人 刘长卿 《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唐·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大漠:沙漠。燕(yān烟)山: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这两句大意是:平沙万里,在月光照射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如钩的弯月挂在高空。诗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这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却也是英雄用武之地,李贺正是在这首诗中抒写了自己立功异域的渴望。可用来描写西北边塞月下大漠的凛冽气象。

唐朝诗人 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
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

唐·李白《越女词五首》其五。镜湖:又名鉴湖,在今渐江绍兴。耶溪:即若耶溪,其水流入镜湖。这两句大意是:镜湖的水像月光一样清亮,耶溪的女子像雪一样洁白。这里连用两个比喻,先写越地湖水之秀美,再写越地女子之秀美,两相对照,相得益彰。可用来描写江南水乡女子白晳秀丽的外貌。

唐代诗人 李白 《越女词五首》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唐·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天山: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这两句大意是:五月的天山上覆盖着白皑皑的积雪,不见春花开放,只觉寒气逼人。二句极写边地酷寒。五月内地正值盛夏,而天山上仍是积雪覆盖;春花入夏尚未开放,其严寒可以想见。五月尚且如此,春、秋、冬之寒冷更是不言而喻。诗句举一见三,以轻见重,可用于描写边地酷寒的气象。

唐代诗人 李白 《塞下曲六首》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雪名言

唐·李白《秋蒲歌》其五。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李白曾到此漫游,写下了《秋浦歌》十七首。超腾:跳跃攀登。这两句大意是:秋浦这个地方多白猿,腾空飞越起来就像飘飞的白雪一般。白猿臂长身轻,长于攀援。这里以“飞雪”比喻它们“超腾“的姿态,突出其毛色之洁白,腾跃之轻盈。

唐代诗人 李白 《秋蒲歌》
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

唐·李白《经离乱后,天恩流夜郎,忆回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这两句大意是:长江滚滚,裹带着峨眉山消融的雪水;川水纵横,汇入三峡江流。此写蜀地山川景色。绿的是江流,白的是雪水,纵横交错的是大川,突兀耸峙的是三峡。可谓色调明丽,线索纵横,富有一种图画美。此名句句法独具风格,对仗工稳,可用于游记散文中抒发游蜀观感。

唐代诗人 李白 《经离乱后,天恩流夜郎,忆回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七。这两句大意是:寒雪于梅花丛中渐渐消尽,春风从嫩柳条上冉冉归来。梅、柳是冬春之交最具有代表性的植物,梅绽初蕊,预示着严寒的冬天即将过去;柳摇新绿,标志着温暖的春天终于归来。本句既可以用于描写冬去春回的景色,又可以用于表现人们送走艰难,迎来光明的兴奋心情,还可以用于论述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像冬春自然更替一样。

唐代诗人 李白 《宫中行乐词八首》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这两句大意是:一条爬满青藤的小径还带着绿色,挂在山腰非常鲜明,雪后初晴,太阳照在积满白雪的万点山峰上,放射出刺眼的光芒。青青绿藤,皑皑白雪,对比何其强烈、鲜明。这两句以平淡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仿佛可见一条绿色的小径,曲折蜿蜒在重重雪山之间。可引用描写山间冬景。

唐代诗人 李白 《冬日归旧山》
斜阳疏林上,残雪乱山中。 关于雪的名言

唐·韩翃《褚主薄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乱山:起伏绵延的群山。这两句大意是:稀疏的树林梢头,挂着一抹夕阳的余辉;星星点点的残雪,遍布在荒山野岭之间。这两句颇有凄清淡远的意味,适合用于描写山间晚冬景色。

唐代诗人 韩翃 《褚主薄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
梨花千树雪,柳叶万条烟。

唐·岑参《送杨子》。柳叶:即杨柳叶。古人爱以烟状杨柳,故言“柳叶万条烟”。这两句大意是:千树梨花竞相开放,犹如树上盖了一层瑞雪;万条杨柳随风摆动,就像轻烟袅袅飘浮。此二句在原诗中是说送别时正值妩媚的春天。梨花开放,如降瑞雪;杨柳婀娜,婆娑多姿。诗人以质朴的语言写出了阳春美景,含有慰别之意。

唐代诗人 岑参 《送杨子》
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

宋·苏轼《御史台榆、槐、竹、柏四首·竹》萧然:冷落萧条的样子。这两句大意是:竹子在风雪中样子冷蒋萧条,但它虽可折断却是不可侮辱的。风雪中的竹子显得孤寂冷落,然而虽处于恶劣环境之中,却仍有凛然不可凌辱的风姿。~两句咏物而有所寄托。苏轼曾被人罗织罪名,身陷囹圄,关押在御史台,酿成“乌台诗案”。此时作者见御史台(即乌台)中的竹子而触景生情,其中不无自况之意。可用来咏竹,也可用来比喻那种身处逆境却有不可摧折的意志的人。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御史台榆、槐、竹、柏四首·竹》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清·吴敬梓《懦林外史》第八同。这两句大意是:当了三年清廉知府,也能到手十万两雪花似的银子。做官的都会搜刮民脂民膏,只要做官就有钱花。旧日官员多以发财为目的,很少有不搜刮民财的。~说做了三年知府,即使尚属清白的,也已搜刮得十万银两.至于那些不清不白的,狼贪豺狠的,做官时日久长的,职位更高的,搜刮民财之多就可以想见了。作者用以退为进的写法,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员贪污成风的事实。

清代小说家 吴敬梓 《懦林外史》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雪名言

清·洪升《雪望》。这两句大意是:溪谷太深了,下点雪也不太明显,好像接受不到雪一样;群山都给冻住了,浮云也仿佛凝固在一起不再流动。这两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天寒地冻时的景况。特别是后一句,构思新奇、巧妙,富有诗情画意。可用于描写严冬景色,或用于形容隆冬的酷寒。

清代戏曲作家、诗人 洪升 《雪望》
云散千峰白,霜凝万壑丹。

清·方象瑛《望雪山》。这两句大意是:乌云散去,千山负雪一片银白;寒霜凝树,万壑枫林醉叶流丹。~两句在以白色群峰为主体的辽阔的大背景上,点染了数不清的灼眼枫叶,冷色与暖色反衬,洁白与鲜红辉映,使整个画面十分绚丽。“霜凝万壑丹”写霜的作用与威力,为大自然涂抹重彩,给初冬景色增添了活力。

清代诗人 方象瑛 《望雪山》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衰。

南朝·宋·谢灵运《岁暮》。朔风:北风。这两句大意是:明月照在积雪上,闪烁着寒光;强劲的北风怒吼着,声音多么悲凉!“明月照积雪”是传诵的佳句。钟嵘《诗品·总论》评论说:“‘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意思是:写诗重在写出作者深刻的主观感受,而不贵于用典。谢灵运直写雪夜明月之景,虽未借助于经史,却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两句可引用以描写数九寒天的风雪夜景。

东晋末年诗人 谢灵运 《岁暮》
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

见元·王实甫《西厢记》。这两句大意是:江间波浪汹涌,如一堆堆白雪直向长空冲击,天边秋云翻卷。诗句境界开阔,气象雄浑,可用来描写风急浪险的秋江景色。

元代杂剧作家 王实甫 《西厢记》
终日风与雪,连天沙复山。 关于雪的名言

见唐·岑参《寄宇文判官》。复:和,与。这两句大意是:(西域)一天到晚都是狂风大雪,沙漠一望无际,山沙连天,茫茫一片。这是描写安西(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带特有的物候。其地处于天山南麓,沙漠连山,气候恶劣,故云。可用于对西北地区沙山相接的景物和大风飞雪气候的描写。

唐代诗人 岑参 《寄宇文判官》
山明疑有雪,岸白不关沙。

北朝·周·庾信《舟中望月》。这两句大意是:在月光照耀下,山头闪烁着银光,像是皑皑自雪;让岸上一片洁白,也是月光映成,与岸边的白沙无关。这是最早的专门咏月的诗篇之一。全诗是:“舟子夜离家,开舲望月华。~。天汉看珠蚌,星桥视桂花。灰飞重晕阙,蓂落独轮斜。”在梁之前,月亮作为一种审美对象,还没有从景物中独立出来,只是作为风景的点缀或寄兴之物而出现,自梁以后才有了专门咏月的诗。《舟中望月》是早期较好的咏月诗之一,~一联传神地描绘了月光,是为人称道的名句。

南北朝文学家 庾信 《舟中望月》
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唐代诗人 崔涂
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南宋爱国词人 辛弃疾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雪名言 陈毅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清代诗人 袁枚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代诗人 王维
演员是用雪塑造形象的工匠。 巴雷特
宛若风飞雪,悦如飞燕游龙。 关于雪的名言清代戏曲作家、诗人 洪升
江上雪初消,暖日晴烟弄柳条。

宋·吴亿《南乡子》[江上雪初消]。这两句大意是:春雪刚刚消融,江边细柳在和暖的阳光下,在晴空的轻烟中轻轻摇曳。舞弄着自己婀娜的身姿。写初春江上风和日丽的风光。一个“弄”字,把柳条随风摇曳的姿态写活了。

宋代词人 吴亿 《南乡子》
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宋·陆游《感事六言》。丹:丹砂,一种可作红色颜料的矿物。这两句大意是两边的鬓脚多年来已像雪那样白,一颗心直到死也像丹砂一样红。这是陆游八十四岁时的作品。此时,老诗人双鬓早己雪白,而耿耿丹心,老而弥坚。以“雪”喻白发,以“丹”喻赤心,十分贴切。而以“双鬓‘多年’作雪”和“寸心‘至死’如丹”相对照,更突出了丹心之坚定不移。写这首诗以后的第二年,作者就离开了人间,临终还念念不忘收复中原,嘱告儿孙“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其耿耿丹心,确实是至死不变。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感事六言》
宁给饥人一口,不送富人一斗。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一百回。这两句大意是:宁可给饥饿的人一口饭吃,也不送给富余的人一斗粮食。饥人需食,虽给一口也是可贵的;富人食物多得吃不完,即使送给他一斗粮食也不希罕。两句说明赠人物品不以量多为贵,而在于真正帮助急需帮助的人。多用于说明不要锦上添花,而要雪中送炭的道理。

清代北方著名评话家 石玉昆 《三侠五义》
枝叶扶疏,漏下月光,碎如残雪。 雪名言

明·张岱《西湖梦寻·十锦塘》。扶疏:指树的枝叶繁茂纷披的样子。这几句大意是:月光透过繁茂纷披的枝叶筛漏到白堤上,斑驳的月影,宛如撤落的片片残雪。这是作者描写西湖白堤月夜的景色,十分迷人。“断桥残雪”是西湖胜迹之一,张岱认为“残雪”并非实指,乃是比喻月影,他说:“意向言断桥残雪,或言月影”,对这一景致提出了新解。写月夜之景可作参考。

明末清初文学家 张岱 《西湖梦寻·十锦塘》
高枝已约风为友,密叶能留雪作花。

宋·陈与义《竹》。这两句大意是:高挺的竹枝已约清风为友,相与摇曳;茂密的竹叶已留白雪作花,翠白相间。写竹子不单从形貌描摹,而且写出了它的性格和志趣。“约风为友”,“留雪作花”,高洁脱俗,别具神韵。学写咏物,当学此法。

宋代诗人 陈与义 《竹》
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蝶粉:蝴蝶翅上的粉末。飞絮:在空中飞舞的柳絮。燕泥:燕子作巢时所衔的泥土。这两句大意是:蝴蝶翅上的细粉轻轻地沾在雪花一般漫天飞舞的柳絮上,燕子所衔的泥土混和着落花的清香。这阿两句生动地表现了蝴蝶在蒙蒙飞絮中翩翩起舞,燕子在阵阵落花中来往穿行的暮春景色。不仅词清句丽,而且有优美的情思,可用以描写富有动感的春色。

元代杂剧作家 王实甫 《西厢记》
一天云暗玉楼台,万顷光摇银世界。

元·马谦斋《水仙子·雪夜》云层低矮大雪纷飞,无边无际的大雪在夜晚映现出闪光,整个世界都披上了银妆。

元代诗人 马谦斋 《水仙子·雪夜》
雨里孤村雪里山,看时容易画时难。 关于雪的名言

元·关汉卿《望江亭中秋切鲙》第一折。这两句大意是:细雨朦胧中的孤村和白雪皑皑的山峰,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神奇之处,但要把它描绘出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这两句写绘画时的真切感受,也可用来喻指人们常有的眼高手低的弊病。

元代杂剧作家 关汉卿 《望江亭中秋切鲙》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五代·南唐·李煜《渔父》[浪花有意]。这两句大意是:浪花故意上下翻滚,洁白如雪,一望千里;岸边桃李成行,虽是默默无言,却纷纷涂白抹红,竞相为新春添色。原词为:“~。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意在抒写渔夫无拘无束的生活。此二句写垂钓时所见的景致,前句写得气势豪迈,后句写得妩媚多情,风格不同,各臻其美。可用以描写水边春景。

南唐第三任国君,后亡国被俘,被宋太宗毒杀 李煜 《渔父》
袅娜梢头扫秋月,影穿林下疑残雪。

无名氏《斑竹》。袅娜(niǎonuó鸟挪):形容草木柔软细长。这两句大意是:随风摇曳的青竹,那袅娜的竹梢似在轻轻扫拂着秋月,月光穿过竹林,筛下斑驳的清影,疑是地上未消融的片片残雪。写月夜修竹的幽姿和竹林中的月影,意境优美,充满了画意诗情。

无名氏 《斑竹》
鲜飙出海鱼龙气,晴雪喷山雷鼓声。

唐·朱庆余《观涛》。鲜飙(xiǎnbiāo显标):少见的狂风。这两句大意是:潮水奔涌而至,像是狂风出海,挟着鱼龙之气;又如晴日雪水自山间喷薄而来,发出雷鼓之声。描写涨潮时的惊涛巨浪,耳目并用,视听结合,有声有色,气势壮观。可用来写涨朝的形。

唐代诗人 朱庆余 《观涛》
星未没河先报晓,柳犹粘雪便迎春。 雪名言

唐·严郾《赋百舌鸟》。没:隐没。河:指银河。这两句大意是:星辰尚未隐没于银河之中,百舌先来报晓;柳树还粘着雪花,百舌便已迎春。百舌似是一个使者,它的叫声可“报晓”,可“迎春”,描写很富于想象力。可用来歌咏殷勤啼唱的百舌。

晚唐诗人 严郾 《赋百舌鸟》
雪耳红毛浅碧蹄,追风曾到日东西。

唐·薛涛《马离厩》。这两句大意是:周身是火红的毛色,唯有双耳雪白,马蹄浅碧。它追风逐云,曾经到达太阳的旁边。诗句写马的颜色特异,“雪耳红毛浅碧蹄”,鲜明夺目,更神奇的是它非凡的奔驰力。它追风逐云,飞腾迅远,似欲与日行八万里的太阳相攀比,大有夸父追日的气势。短短两句,把骏马写得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唐代女诗人 薛涛 《马离厩》
潮回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唐·徐夤《阙题》。这两句大意是:潮水如倾倒的雪山,在夜色中退回海里去了,远处江边的一叶小舟上,渔夫正在明月朗照下垂钓。这两句写夜间潮回月明、风平浪静之景。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有一种“回文诗”,就是不论顺读还是倒读,都能读得通,而且都协韵律。“回文”也是一种修辞格,它是极力讲求词序有回环往复之趣的一种措辞法。徐夤的这首《阙题》就是一首写海边江畔景物的“回文诗”。它各联顺着读是从夜晚潮回月上直写到天晓红日东升;倒着读则是从白昼之景直写到黑夜之景。无论顺读倒读,写景都很自然,不显斧凿之迹,我们不妨一读:“~。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虹霞海日晴。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唐代诗人 徐夤 《阙题》
不斗秾华不占红,自飞晴野雪蒙蒙。

唐·吴融《杨花》。秾华:秾艳的花朵。晴野:晴朗的旷野。雪蒙蒙:杨花(柳絮)长成后有白色绒毛,随风飘舞时如白蒙蒙的雪花。这两句大意是:(杨花)既不愿与秾丽的花朵斗奇,也不肯跟耀眼的红色争妍,它只在晴朗的旷野里任自飞扬,白蒙蒙如雪花一片。这是一首咏物诗。元代诗论家杨载说:“咏物之诗,要托物以伸意。”所谓“托物”就是要假托物象之容;所谓“伸意”就是抒发主观之情。最后达到志与物谐,妙合无垠的境界。如《杨花》诗“~。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既描绘出杨花朴素无华,随风飘扬的物态,也抒写了不媚俗趋时,情趣独具的个性。写的是杨花,同时也含有作者的人生哲理,理趣盎然。

唐代诗人 吴融 《杨花》
红花初绽雪花繁,重叠高低满小园。 关于雪的名言

唐·温庭筠《杏花》。初绽:刚刚破蕊绽放。雪花:白花。这两句大意是:杏花初绽时颜色艳红,等到繁花盛开后就变得如同雪花一般洁白;重重叠叠的花枝,高高低低地布满了小小的院落。这两句不仅写出了小园杏花盛开时生机盎然,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而且写出了杏花由初开到盛放时颜色的变化,足见诗人观察的细致,描绘的准确。可用于表现盛春蓬勃喧闹的景象,也可用于描写杏花。

唐代诗人 温庭筠 《杏花》
团圆莫作波中月,洁白莫为枝上雪。

唐·温庭筠《三洲词》。这两句大意是:夫妇团圆应当持久,不能像水中圆圆的月影,随着波动,月影就会破碎;也不要作枝头的落雪,尽管它洁白如梅,却无梅的芳香,也无梅的高洁。这是写一位年轻商妇对丈夫的思念,盼望丈夫早日归来,切莫白白辜负了自己的青春。诗句表现出女子青春意识的觉醒和对爱情生活的渴望。这两句还可借用来说明凡事要讲求实际,不要徒务虚名。

唐代诗人 温庭筠 《三洲词》
夕阳滩上立徘徊,红蓼风前雪翅开。

唐·韦庄《独鹤》。红蓼(liǎo了):植物名,生于水边,花淡红色。这两句大意是:一只孤鹤在夕阳映照的河滩上时而伫立,时而徘徊,接着便在红蓼丛中迎风展开雪白的翅膀起飞。以“立”、“徘徊”、“雪翅开”写其动作,以“夕阳”、“红蓼”映衬“雪翅”,孤鹤的形象色彩鲜明,富有动态感。可用来描写水滨孤鹤。

唐代词人 韦庄 《独鹤》
和雪霸营一夜行,神旗冻定马无声。

唐·王建《赠李愬仆射二首》其一。和雪:指人和雪搅和在一起。翻营:倾营出动。冻定:指战旗冻得发硬,不能招展飘动。这两句大意是:李愬部队冒着风雪严寒全营出动,夜袭蔡州,战旗被冰雪冻结,不能翻动,军纪严明,人马无声。上句写出天气、阵容、行军三层意思,下句承上,极写雪夜奇寒和军纪的整肃,寥寥十四字,绘出一幅雪夜行军图,把唐史上这次出奇致胜的著名战役生动地烘托出来。“神旗”一句与岑参的“风掣红旌冻不翻”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名句适用于表现雪夜行军的特定景象。

唐代诗人 王建 《赠李愬仆射二首》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雪名言

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在今青海省西宁市西,古名鲜水或仙海,北魏时始名青海。唐哥舒翰筑城于此,置神威军戍守。唐与吐蕃常在这一带发生战争。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县西,汉时是通往西域的一个重要关隘。这两句大意是:青海湖上空浓云弥漫,使雪山也显得昏暗:从戍守的孤城可以远远望见东面的玉门关。这是当时西北边塞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遥望玉门关”也流露了将士的思乡之情。可用来描写西北边陲的景象。

唐代诗人 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唐·柳中庸《征人怨》。三春:古称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此指春天的第三个月,即暮春。青冢(zhǒng肿):西汉时王昭君出塞远巡匈奴,死后所葬的坟墓在今呼和浩特市境内。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名。黑山:此指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黑山,距青冢不远。这两句大意是:时届暮春,但塞外酷寒,唯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黄河虽去黑山甚远,但诗人为征卒抒怨情,在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画面里,表现出征戍之地的荒凉寒苦和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

唐代诗人 柳中庸 《征人怨》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唐·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五。这两句大意是:江两岸,山花怒放,洁白如雪,风景宜人;村落里,家家户户,春酒满觞,民情欢愉。此诗写春日踏青时所见蜀地民俗及风光。两岸山花怒放,家家春酒满怀,一派融融的春意,生活气息很浓。可在表现农村风情,尤其是山村春色时借用。

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竹枝词九首》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回乐县附近的烽火台。回乐故城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受降城:即唐灵州治所回乐县的别称,是防突厥、吐蕃的前线。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唐太宗曾亲临此城接受突厥投降,故名“受降城”。这两句大意是:登上受降城远望回乐城东的烽火台,下面一片沙漠,月光下的沙子像积雪般洁白而带有寒意;近看高城之外,云上地下洒满皎月,月色如秋霜般凄冷,使人望而生寒。诗句可用来描写西北沙漠边城的月下景色,也可以这种凄凉荒远的景物寄寓客居思乡的愁绪。

唐代诗人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 关于雪的名言

唐·李商隐《题小松》。这两句大意是:桃李盛开时,小松不为人们所重,无人在它面前留连;几场风雪之后,草木凋零摇落,小松却开始长得郁郁葱葱,引起了人们的注重。此二句赞美了松树的优良品性。在繁花盛开之际,它自甘寂寞,不与桃李争春;在雪压冰封之时,它不畏严寒,长得郁郁葱葱。可以此颂扬松树,或借以赞美品德高尚的人。

唐代诗人 李商隐 《题小松》
一条雪浪吼巫峡,千里火云烧益州。

唐·李商隐《送崔珏往西州》吼:形容惊涛骇浪的声音。巫峡:西起四川巫山县,经湖北巴东县,绵延四十公里,由长江横切巫山而成。烧:形容红色云彩的灿烂。益州:今四川成都一带。

唐代诗人 李商隐 《送崔珏往西州》
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

唐·李山甫《松》。孤标:本指独立的标帜,这里形容孤松清峻突出。长啸:指风吹松树发出的声音。这两句大意是:百尺高的孤松耸立在皑皑白雪中,寒风里传来松涛的呼啸声。此二句极写青松的英挺:孤松高耸于风雪中,显得愈发浓郁苍翠,也更能显示出它耐寒的本性;北风凛冽,卷地而起,孤松迎之以一声长啸,大有向虐风饕雪挑战之意。以此描写松树的风貌和秉性,十分相宜。

唐代诗人 李山甫 《松》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唐·李白《行路难》想渡过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上太行山,大雪却封了山路。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唐代诗人 李白 《行路难》
黄云万里动风声,白波九道流雪山。 雪名言

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九道:古谓长江流至浔阳分为九条支流。雪山:形容白波汹涌,堆叠如山。这两句大意是:(登上庐山高峰,只见)万里黄云随着风声飘动,天色变幻;茫茫九脉,白波汹涌奔流,掀起高浪如雪山。诗人豪情满怀,笔墨酣畅,描绘长江景色,境界高远,气象万千,给人以壮美感。

唐代诗人 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唐·李白《横江词六首》其四。横江:指横江浦,在今安徽省境内长江西北岸,与东南岸之采石矶相对。浙江:指钱塘江,为观潮胜地,每年八月,钱塘潮水很大。这两句大意是:(横江浦里)波涛滚滚,像接连不断的山峰喷射着白雪汹涌而来,钱塘江八月的潮水哪有这样壮观呢!作者以惊叹的口吻,比喻的手法,对比的方式来表现横江浦潮水的磅礴气势,十分生动。可用来描写潮水。

唐代诗人 李白 《横江词六首》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唐·李白《北风行》。捧土塞河:《后汉书·朱浮传》:“此犹河滨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裁:止,减。这两句大意是:滔滔的黄河之水还可捧土阻塞,未亡人的愁怨却如怒号的北风、弥漫的雨雪难以停止。这首诗写一位阵亡战士的妻子怀念丈夫的痛苦心情。~两句以极度夸张的手法,把思妇的感情集中化、典型化,它不只是思妇的激愤呼声,也是诗人愤怒感情的外化。尽管“黄河捧土尚可塞”的夸张并不符合生活的逻辑,由于感情是真切的,在本质上反映了生活的真实,就变得真实而可以理解,加强了艺术氛围的渲染,深化了诗的主题。

唐代诗人 李白 《北风行》
春云不变阳关雪,桑叶先知胡地秋。

唐·李昂《从军行》。阳关:汉代设置的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自古与玉门关同为出塞必经之地,因地处玉门关南面,故称阳关。胡地: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此指西北边地。这两句大意是:春天的云彩改变不了阳关的积雪,早枯的桑叶最先知道胡地的秋寒。诗句以两种物候表现出边地常年苦寒的景象。可用来描写边地的气候特征。

唐代皇帝 李昂 《从军行》
风揉雨练雪羞比,波涛翻空杳无涘。 关于雪的名言

唐·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风揉雨练:风吹雨淋的意思。杳(tǎo咬):深远。无涘(sì四):无边。这两句大意是:几番风摩雨洗,李花出落得洁白无瑕,令雪花羞于相比;满山遍野盛开,好似波涛翻腾,无涯无际。这两句写盛开的李花如海如潮,境界阔大,不仅想象奇幻,夸张大胆,字句的锤炼也极见工夫。如椽巨笔稍加挥洒,便将李花盛开时的壮观景象呈现于读者眼前,使人如临其境。可用于描写三春李花盛开的景色。

唐代文学家 韩愈 《李花赠张十一署》
渔翁醉着无人唤,过午醒来雪满船。

唐·韩偓《醉着》。这两句大意是:渔翁醉后酣睡,没人叫醒,一觉醒来已天过晌午,大雪满船。《醉着》全诗为:“万里清征万里天,一村桑柘一村烟。~。”诗作赞美了渔翁的闲适生活。此二句说:渔翁既无公务之劳,又无家室之累,因而一枕大睡,无人催他起来。午后酒醒,睁开朦胧醉眼,哟,不知何时下起大雪,而且雪已满船。能开怀畅饮,酣然大睡,无人催唤,无入吵闹,这是多么悠闲、舒适的日子啊!写闲适、隐逸的生活,可作参考。

唐代诗人 韩偓 《醉着》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唐·高骈《对雪》。六出飞花:指飞雪。雪花呈六角形,故称六出。琼枝:美玉做成的枝条。这两句大意是:当纷纷扬扬的雪花飘到屋子里的时侯,坐在那里看着青青的竹枝渐渐变成美玉般洁白。这两句表现了漫天飞雪时的美丽景色,可用于描写瑞雪纷飞的景象。

唐朝后期军事将领 高骈 《对雪》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唐·杜甫《腊日》。腊日:农历十二月会祭众神的日子。侵陵:侵逼欺凌。萱(xuān宣)草:一种古人认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故又名“忘忧草”。漏泄:透露。这两句大意是:忘忧草还受着雪色寒气的侵袭欺凌,可是柳树的枝条已经吐绿,透露出春光来临的消息。杜甫原是借写景抒情,借以表述平定安史叛军的形势有所好转,心情喜悦。现在可以用来描写早春风光,衬托喜悦之情。

唐代诗人 杜甫 《腊日》
天山有雪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雪名言

唐·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崔嵬:高耸的样子。这两句大意是:天山上的积雪终年不融化,无数雪峰高耸云天。前一句以“常”字从时间角度写,后一句以“千”“万”二字从空间角度写,突出了天山雪的特点。可用来描写天山的终年积雪,也可化用以形容其它连绵的雪峰。

唐代诗人 岑参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伐鼓:击鼓。这两句大意是:军鼓咚咚,惊天动地,如雪海翻腾;三军将士齐声呐喊,地动山摇,军威大振。此二句写出了大唐将士士气高昂,求战心切。那咚咚的战鼓声惊天动地,千里冰封的雪海也为之汹涌澎湃;那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使巍巍阴山也为之摇撼。这是何等的气派,何等的浪漫,充分显示出盛唐的国威。

唐代诗人 岑参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两句大意是:峰回路转,挡住了凝望的视线,远去的友人看不见了,只有友人走过的雪地上空留下马蹄的痕迹。这是一首出色的送行诗,而~两句又是此诗出色的结尾。人去路空,蹄印徒留,送行者怅然若失地站在雪地里,望着雪上的马蹄印迹怔怔出神。无需“一路平安”之类的套话,仅此一笔就把悠悠不尽之情,依依惜别之意烘托出来了。写送别、惜别可借用其意境和以景托情的表现手法。

唐代诗人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辕门:军营之门。古人行军作战,习以两车辕直立相向用作营门,故称。掣(chè彻):拽,拉。这两句大意是:傍晚大雪纷飞,风势迅猛,军营门上的红旗已经冰冻,不再翻动了。作者用一个生动的细节巧妙地写出天气的奇寒。在皑皑白雪的背景上出现一点红旗,使冷色基调的画面上呈现一星暖色,反衬出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而雪花飞舞和红旗不动的物象,又使整个意境更加生动。

唐代诗人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关于雪的名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卷地:卷地而起,形容风势迅猛浩大。白草:产于西北边地的一种牧草,成熟后经霜变成白色,故名。胡天:指塞外的气候。这两句大意是:西北边地的八月,北风卷地怒号,连白草都刮折了;在内地正是秋高气爽,气候宜人的季节,这里已是漫天飞雪了。诗以北风折草、八月飞雪这两个突出的特征,刻画塞外气候的奇异,显示当地自然环境的严酷。可用于描写西北边塞的景象,也可用来表现内地人初到塞外时新奇的感觉。

唐代诗人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hàn汗)海:维语“杭海尔”的音转,其意指背阴处的悬崖。一说,指大沙漠。阑干:纵横的样子。这两句大意是:征途上山路陡峭,冰雪遍地,悬崖峭壁上冰柱倒挂,纵横百丈;雪压冬云,浓重稠密,整个天地间都仿佛凝固了。诗句以夸张的笔墨,气势磅礴地勾画出瑰奇壮丽的边塞冬景。可用于描写山中大雪奇寒、乌云密布的景色。

唐代诗人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喷向林梢成夏雪,倾来石上作春雷。

唐·曹松《天台瀑布》。这两句大意是:悬瀑向林梢喷洒,宛如夏日飞雪,蔚为壮观;飞泉对山石倾来,仿佛春天鸣雷,可谓奇音。“喷向”、“倾来”,已衬托出山势之高峻和飞流之急湍;“夏雪”、“春雷”更描绘出白花飘舞,霰珠四溅,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奇景。联想李白“天台四万八千丈”的诗句,使人想见瀑布从天表直落下来的景象,“天台瀑布”差可与“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柏媲美。

唐代诗人 曹松 《天台瀑布》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唐·白居易《村夜》。这两句大意是:夜间独自出门遥望野田,遍野的荞麦正在月光之下开花,花白如雪,天上地下一片银白世界。这是一首写村野月色的诗,诗笔真朴,不假装点,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可用于写月夜村野景色。

唐代诗人 白居易 《村夜》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雪名言

唐·白居易《池鹤二首》其一。乍恐:只恐。丹砂:矿物名,色朱红,也称朱砂。消:消融,融化。这两句大意是:仙鹤低头,只恐那头顶的丹砂会落下来;仙鹤晒翅,常怀疑白雪是否会从翅膀上融化。比喻是寻常的修辞格。诗人在比喻的基础上进一步想象:鹤顶如“丹砂”,丹砂会“落”,故“乍恐”其落;鹤翅如“白雪”,白雪会“消”,故“常疑”其消,艺术构思极其巧妙。可用来描写白鹤。

唐代诗人 白居易 《池鹤二首》
带雪松枝翘膝胫,放花菱片缀毛衣。

唐·白居易《池鹤二首》其二。胫(jìng):小腿。菱片:菱角的叶片,其沉浸叶呈羽状。缀:点缀。毛衣:羽衣。这两句大意是:池边白鹤翘起清瘦的细腿,有如带雪的松枝;它那浑身羽毛,就像是放花的菱片连缀而成。形容池鹤“翘膝胫”的动作,以“带雪松枝”来作比;形容池鹤的“毛衣”,以“放花菱片”来设喻,增加了表达效果而又自然天成。

唐代诗人 白居易 《池鹤二首》
凌冬不改青坚节,冒雪何妨色更苍。

宋·朱淑真《竹》。凌:逾越。苍:青色。这两句大意是:越过严冬不改变它青碧坚劲的竹节,冲风冒雪岂能妨碍它颜色更加青苍!~两句描绘青竹傲雪凌霜的英姿,和它愈严寒愈苍翠的本色。无疑,这是借咏竹赞美一种不畏强暴、威武不屈的理想人格。可借以比喻具有坚贞节操的人。

宋代女诗人 朱淑真 《竹》
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宋·张耒《春日》。冰笋:冬天结在屋檐下、树枝上的小冰柱。暗:和下句中的“偷”,在这里都指悄悄地、不知不觉地。这两句大意是:残雪悄悄地随着球笋滴落,新春偷偷地从嫩柳梢头归来。这两句是从李白“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化来,而“残”、“暗”、“新”、“偷”几十字则更富于感情色彩。可用于描绘冬去春回的景色,也可用干形容人们送走严冬,迎来新春时的喜悦、兴奋心情。

北宋文学家 张耒 《春日》
秀色未饶三谷雪,清香先得五峰春。 关于雪的名言

宋·曾巩《以白山茶寄吴仲庶见贶佳篇依韵和酬》。未饶:不让,不容。这两句大意是:白山茶天然洁白的美色不容三谷白雪独秀,它那清淡的芳香首先占得五峰春光。山茶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属山茶科半阴性植物,冬春开花,花期很长,花朵硕大,红花似火,白花如雪,花色不一,五彩纷呈,是著名的观赏植物。~两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说明冬日的白山茶秀色不饶三谷白雪,春天的白山茶清香先得五峰春光,极赞白山茶色香俱美,是咏山茶花难得的佳句。

北宋散文家 曾巩 《以白山茶寄吴仲庶见贶佳篇依韵和酬》
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

宋·杨万里《月季花》。这两句大意是:别有风味的芳香超过春天的桃李,更有坚强的品格敢与寒梅在雪霜中争强斗胜。月季“无日不春风”。春天开的月季花,不但堪与春花中的佼佼者桃李争艳,而且她风味别具的芳香远胜于桃李;冬天开的月季花傲寒挺立,其品格之坚强敢与“岁寒三友”之一的梅花争胜。诗句通过与桃李、梅花的比较,从香味、品格等方面赞美了月季花的美丽可贵。

南宋诗人 杨万里 《月季花》
欲呈瑞雪飞花样,先遣浓霜起草看。

宋·杨万里《新霜》。呈:呈现。遣:派遣,打发。起草:指霜起草间。这两句大意是:大自然想把瑞雪像飞花飘舞似的模样呈现在人间,就提早打发浓霜起于草间,先让人们观看。秋霜是冬雪的前妻,两者质洁而形似。在诗人看来,深秋的新霜是造物主的有意安排,在瑞雪尚未降落之前,先让霜华以它的晶莹和洁白给人们观看,接着再让人们欣赏那纷纷扬扬的飞雪如花的奇景。作者把浓霜比成雪花的先导,经过它再引出瑞雪来,可谓奇思妙想,笔法新颍活泼,极富于意趣。

南宋诗人 杨万里 《新霜》
绿锦堆中半团雪,千枫拥出一桐花。

宋·杨万里《晚过黄州铺》。拥:拥簇。这两句大意是:在绿色的锦堆中出现半团白雪,那是千片枫叶中拥出的一朵桐花。以成堆的“绿锦”喻枫叶,以“半团雪”喻恫花,形容生动,比喻新颖。可用来写刚刚开放的桐花。

南宋诗人 杨万里 《晚过黄州铺》
春早横招桃李妒,岁寒不受雪霜侵。 雪名言

宋·杨万里《山茶》。这两句大意是:山茶花早春先开横招桃花李花的妒忌,在岁末酷寒的季节里它不畏飞雪严霜的欺凌,常绿不凋。“似共东风解相识,一枝先已破春寒”(明人张新诗句)。山茶于冬春之交开花,先于桃李,独领春光,因此横招桃花李花的妒忌与不满。它“叶厚有棱犀甲健”(苏轼咏山茶诗),“老叶经寒壮岁华”(沈周咏山茶诗),是常绿植物,叶厚革质,浓绿而有光泽,因此不怕霜侵雪逼。这两句从花早开、叶不凋两个方面突出山茶的特点,盛赞山茶的品格,构思很有特色。

南宋诗人 杨万里 《山茶》
春花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

宋·杨万里《读张文潜诗》其一。听天:听任天然。这两句大意是,(张文潜笔下的)春天红花、秋日朗月和严冬冰雪,都一如自然天成,他不用前人、古书上的陈词滥调来雕琢描绘,而依仗着现实生活触发的创作激情,自然地予以展现。张文潜即张耒,“苏门四学士”之一。他崇尚自然,反对雕琢,主张为情造文,不能为文造情,他的艺术追求是一个“真”字。杨万里的诗歌主张和张耒现实,所以他对张来的诗十分喜爱。这两句可用于说明要从生活出发,以真实的感情从事创作,不可因袭别人的陈词滥调编织自己的作品.

南宋诗人 杨万里 《读张文潜诗》
大波一跳入半天,粉碎银山成雪片。

宋·杨万里《池口移舟入江,再泊十里头潘家湾,阻风不止》。这两句大意是:巨风掀起的大波,一下子能跳上半天;落下时水花四溅如银山粉碎,化作纷纷扬扬的雪片。作者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把江风巨浪的景色写得奇丽壮观。波起波落,色态变幻,层次分明,极富动态感,堪称写江上风浪的佳句。

南宋诗人 杨万里 《池口移舟入江,再泊十里头潘家湾,阻风不止》
雪圃未容梅独占,霜篱初约菊同开。

宋·徐积《长春花》。雪圃:落雪的花园,即冬园。霜篱:结霜的竹篱,指秋圃。这两句大意是:落雪的冬园里不容梅花独占岁寒风光,结霜的竹篱畔初约秋菊凌寒竞开。月季花四季常开,无时不春,故又称“长春花”。它不像春花夏蕊只接受温暖与阳光的爱抚,还具有秋菊冬梅傲雪凌寒的性格。~写得何等豪迈,何等潇洒!作者笔下的月季不仅花容秀美像个仪态万方的女子,而且具有无所畏惧的巾帼气概。

宋代诗人 徐积 《长春花》
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 关于雪的名言

宋·王安石《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崩腾:崩裂跳跃。这两句大意是:山月洒满了松林,从松枝缝隙筛落的斑驳月影宛如片片碎金;江风撼动着江面,掀起的浪花就像积雪崩腾。此句写风月之夜的江山景物,有声有色,逼真传神。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
皤腹老翁眉似雪,海棠花下戏儿孙。

宋·滕白《题文川村居》。皤(pó婆)腹:大腹。这两句大意是:大腹便便的老翁眉白似雪,正在海棠花下和儿孙们逗乐。这两句写一个心宽体胖、须眉似雪的老翁,正在海棠花下与儿孙们戏耍逗乐,其生活安乐、家庭和睦之状可见。写老人安度晚年,与儿孙共享天伦之乐的情状时可以化用。

宋代诗人 滕白 《题文川村居》
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

宋·苏轼《望海楼晚景五绝》其一。望海楼:杭州东楼,高十八丈,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公元624年)置。指顾:指点顾盼之间,喻时间短促。这两句大意是:海上潮头刚出现时,只见一条白线由远而近,可是转瞬之间楼前已是雪浪成堆了。诗人用“线”和“雪”来比喻海潮是很形象的,而由一条“线”变成成堆的“雪”,又很生动地表现出了海潮瞬息万变的动态。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望海楼晚景五绝》
说似与君君不会,烂红如火雪中开。

宋·苏轼《邵伯梵行寺山茶》。说似与君:即“似与君说”。君:指梵行寺中的山茶。不会:不理会。这两句大意:想要问问山茶花而它们不予理会,任自像烂漫的火焰在雪中盛开。这是苏轼在邵伯(在今江苏省江都县)梵行寺看到盛开的山茶花而写的一首诗:“山茶相对阿谁栽?细雨无人我独来。~。”山茶花花色很多,有大红、紫红、粉红、白、黄等色,山茶盛开季节,红花似火,白花似雪,绚丽多彩,耀眼生辉。苏轼在梵行寺看到正是这种如火如荼的情景,所以他用“烂红如火雪中开”来形容,形象极为鲜明。

北宋文学家 苏轼 《邵伯梵行寺山茶》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雪名言

宋·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乱石:陡峭散乱的石壁山崖。这几句大意是:石壁陡峭直穿高空,汹涌的浪涛冲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像无数堆耀眼的白雪。这几句描写赤壁景色,词境壮阔,气魄宏伟。首句写石壁山崖的高峭峥嵘,次句写水拍江岸的惊人景观,末句描绘浪花飞溅的奇妙景色。有峻、有急、有声、有色,紧抓景物的特征,概括胜景的全貌,勾勒出一幅雄奇壮伟的长江胜景图,使人浮想联翩,惊讶不已。今多用此名句描写江河景色的奇险。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念奴娇》
残雪压枝扰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宋·欧阳修《戏答元珍》。冻雷:寒雷。这两句大意是:桔树上虽有残雪压枝,但红桔犹存;二月的寒雷殷股作声,天气虽冷,而春笋已被寒雷惊醒,破土而出,即将抽芽。欧阳修贬官夷陵县令时,写给友人的七律《戏答元珍》,既写了山城的荒凉,也表达了客子之悲和于逆境中泰然处之的自勉之情,是一首情景交融之作。~二句写残雪犹在而春笋欲萌的初春景物,不仅反映了节气物候特征,而且诗句中蕴含着一番哲理,与唐人刘禹锡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趣,反映了作者对被贬的抗争精神和对前途的满腔信心。这两句是千古名句,这首诗也是作者自感得意之作。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戏答元珍》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这两句大意是:门外的积雪渐渐消融,群山不知不觉地披上了新绿;早春二月,暖日晴空,江畔的春花已竞相开放。两句写早春景色,有山有水,有树有花,洋溢着生机,饱含着春意。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自是子猷偏爱尔,虚心高节雪霜中。

宋·刘兼《新竹》。自是:自当,理当。子猷(yóu由):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之子,东晋名士。尔:你。这两句大意是:王子猷自当偏爱你,因为你挺立于霜雪之中,胸怀虚心,怀抱高节。王子猷偏爱竹,每寄居空宅,便令种竹,常说:“何可一日无此君!”王子猷爱竹,是因为在他眼里竹子有君子之风。诗人在这里说,王子猷爱竹是因为竹有“虚心高节”。人有谦逊的品格称“虚心”,有高尚的节操称“高节”,而“虚心高节”又与竹的自然特征巧妙吻合。诗句比拟手法用得很巧,可用来咏竹。

宋代诗人 刘兼 《新竹》
薄薄春云笼皓月,杏花满地堆香雪。 关于雪的名言

宋·刘兼《春夜》。笼:罩,遮。皓月:明月。这两句大意是:一片片淡薄的春云,轻拥着明亮的圆月;满地凋落的杏花,有如堆积着芬芳的白雪。这两句写残春夜色,画面淡雅,意境清幽,天上地下,浑然一体,明月落花,相映成趣。前一句写月,为后一句写花作了不露痕迹的铺垫与衬托。正是在明月的照射下,满地的落花才显得格外洁白,宛如飘香的白雪。而且以“香雪”喻飘落的杏花,形象贴切,富有诗意,同时又不给人以凄凉、衰残的感觉,反使其可爱无比。可用于描写晚春景象,也可以仅用后一句,状写凋谢的杏花或其它白色花朵。

宋代诗人 刘兼 《春夜》
过雨荷花满院香.沉李浮瓜冰雪凉。

宋·李重元《忆王孙》[风蒲猎猎]。沉李浮瓜:指夏天浸在冷水中的各种瓜果。这两句大意是:雨后的荷花散发出满院幽香,浸在冷水中的瓜果吃起来像冰雪般清凉。这两句可用于描写盛夏风物,或表现夏季雨后纳凉时的快感。

宋代文人 李重元 《忆王孙》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宋·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波心荡:月映水中,波光摇曳的情状。这两句大意是:扬州名胜二十四桥仍然历历在目,但已无昔日繁华,只有冷冷清清的月亮映在水中,无声地伴着水波荡漾,发出幽冷的光。这两句词写的是扬州冬日雪夜的景色,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此时,扬州几经战乱,一片凄凉,所以作者用婉转凄清的笔触,将这座满目破败的古城写得清幽冷竣.词句可化用来描写雪夜清幽的月色。

南宋文学家 姜夔 《扬州慢》
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

宋·韩琦《中书东厅迎春》。阑:栏杆。折:损,意谓白雪减损了迎春花的嫩黄色。这两句大意是:纤弱细长的绿色枝条覆盖在栏杆上,嫩黄色的花朵顶风冒雪,凌寒开放,不怕把自己鲜艳的色泽损伤。迎春花是早春开放的花卉,她不畏冰雪,不怕严寒,与玉梅、水仙、山茶合称“雪中四友”。迎春枝条细长呈蔓状,先开黄花,后长绿叶。~是韩琦这首咏物小诗的前两句,既写了迎春花的形和色,又突出了它“带雪冲寒”的品格,可谓形神兼备,状物毕肖。这就为下文进一步赞颂她“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作了很好的铺垫。

北宋政治家、名将 韩琦 《中书东厅迎春》
云娇雪嫩羞相倚,凌波共酌春风醉。 雪名言

宋·高观国《菩萨蛮》[云娇雪嫩]。凌波:形容女子步履轻盈,曹植《洛神赋》有“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句子,这里指在水面上。酌(zhuó):斟酒。这两句大意是:水仙如轻云一般娇,似白雪一样嫩,羞答答地相互依偎着,她们在水面上共饮美酒,醉得个个双颊鲜红,满面春风。水仙花以“仙”为名,名字本身即已富于想象性,使人联想到美丽的仙子。作者以拟人手法描绘水仙花,也就显得自然天成。此花习性喜水,名为“水仙”,所以作者又把朵朵水仙与曹植笔下的洛水之神联系起来,想象水仙花是仙子“凌波”,共饮美酒,醉红双颊,奇思妙想,联翩而生,拟人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值得借鉴。可用来描写水仙花。

南宋词人 高观国 《菩萨蛮》
不用忙催银烛上,酴醾如雪照黄昏。

宋·范成大《观牡丹酴醾》。银烛:灯盏。酴醾:落叶灌木,花大色白,烂漫如雪。这两句大意是:不用忙不迭地催掌灯盏,白雪一样的酴醾花已经把黄昏照亮。诗人用夸张的比喻突出酴醾花的花色之美。它皑如白雪,能把黄昏照亮,用不着再掌灯燃烛,足见它的烂漫可观。时已黄昏,诗人还流连忘返地欣赏暮春的“雪”景,酴醾的魅力可想而知。

南宋诗人 范成大 《观牡丹酴醾》
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

情·袁枚《随园诗话》卷三。立雪:指尊师重道。《宋史·扬时传):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人名)侍立不去。顾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这两句大意是:如果读懂书的要义,精神就会首先领悟;如果像宋人扬时那样做到程门立雪,尊敬师长,治世之道即可以广传天下。该名句强调认真读书与尊敬师长的重要性。读书要用“心”去悟,才能真正懂得书的“好处”;而要真正读好书,懂得治世的道理,首先必须尊重师长,敬重师道。如果在社会上普遍出现了宋人杨时程门立雪的境界。人人敬重老师,那么,教化就可以大行于天下。本名句长于用典,言简意骇,使诗文典雅含蓄,立意深远。

清代诗人 袁枚 《随园诗话》
欲觅一枝何处所,满天风雪漫回翔。

清·张一鹄《归鸦》。漫:徒然。回翔:盘旋飞翔。这两句大意是:乌鸦想要找到一枝安身,可那一枝又在哪里呢?满天风雪纷飞,它徒然四处盘旋飞翔着。乌鸦不善造巢,风雪袭来,只能到处寻觅栖息之所。然而,天寒地冻,一枝难觅,只能在满天风雪中“漫回翔”。诗句形象如画,含义隽永。可用来描写风雪中的乌鸦,也可比喻流离失所的人。

清代画家 张一鹄 《归鸦》
素魄笼烟,丰肤腻雪,亭亭立春风。 关于雪的名言

清·叶申芗《凤凰台上忆吹箫》[素魄笼烟]。素魄:月的代称。亭亭:直立的样子。这几句大意是:在轻烟微笼的迷蒙月光下,白芍药像一个肌肤丰腴、自腻如雪的女子,亭亭玉立在春风之中。芍药花和牡丹一样丰硕妍丽,绰约多姿,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特别像观音面、白玉冰之类的白芍药,更是冰肌玉骨,素雅可爱。本词写的是月下的白芍药,作者用以人喻花的手法,把它写得宛若一个身披轻纱,洁白如玉的美人儿,不禁使人联想起《聊斋志异》中红玉、黄英等可以化成人形的花仙来。

清代诗人 叶申芗 《凤凰台上忆吹箫》
须臾牵挽出水滨,长鼻一喷飞雪浪。

清·严允肇《洗象行》。须臾:一会儿。滨:水边。这两句大意是:一会儿把大象牵出水滨,长鼻一喷,喷出的水柱就像飞扬的白浪。象鼻的长大及其用以吸水喷水的特点是一般人都知道的,诗人用“飞雪浪”作比喻,就显得十分形象,使读者宛然如见。

清代文人 严允肇 《洗象行》
一路野花开似雪,但闻香气不知名。

清·吴嵩梁《江南道中》。这两句大意是:一路上野花盛开,洁白似雪,香气浓郁,却不知叫什么名字。诗句写出了野花数量多,颜色白,香味浓的特点,很有韵味。“不知名”三字用得极好,仿佛野花是无名英雄一般,尽管她也为春光尽心尽力,但决不和桃李争春斗艳,而只是悄悄地为江南春光增色添香。此二句可用来描写野花野草,也可用来描写郊游时的感受。

清代文学家、书画家 吴嵩梁 《江南道中》

推荐名人名言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jingdianyulu/134466204612298.html

推荐成语大全

名人名言分类:雪名言

返回:名人名言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