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名人名言

鱼名言 经典语录 名人名言

鱼的名言

鱼名言 鱼经典语录 共收录关于鱼的名言175条

小鱼出水圆纹见。

宋·陆游《龟堂晚兴》。本句大意是:一尾小鱼倏然跃出水面,圆圆的水纹在水面扩散。小小的鱼儿,轻轻地跳跃;细细的波纹,圆圆地扩散。一句七字,绘出了一幅小巧清丽的景观,而诗人的闲适亦可想见。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龟堂晚兴》
放长线,钓大鱼。 鱼名言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一回。这两句大意是:放长长的鱼线,才能钓到大鱼。在生活实践中我们知道:钓鱼线短,只能钓到游到岸边的小鱼;钓鱼线放得长长的,才能钓到游在深水中的大鱼。以此理推广到政治、经济、军事斗争中去,也十分恰切。那就是发现敌人的蛛丝马迹,不要惊动它,静观待变;也可设置诱饵,在敌人身边安插间谍,一旦时机成熟,一举将敌人擒获或全歼。~说明对敌斗争应讲究策略,不可鲁莽行事,急功近利,应该有耐心,捕捉机会,一举成功。也用以比喻目光远大,打算长远,以求获得更大的利益。此名句是由《庄子·外物》“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借(jiè即犍牛)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梅,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面大鱼食之,牵巨钩馅没而下,鸳扬而奋鬓”一段文字演化而来。

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
文学是鱼上的香菜。原名张辛,华裔女作家 六六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战国·荀况《荀子·劝学》。虫:蛆虫。蠢(dù杜):此指虫子。这两句大意是:肉腐烂了就会生蛆,鱼干枯了也会生虫。荀子是以~作比喻,说明世上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它各自发生的原因,一个人享受荣誉还是蒙受耻辱,也是依据各自的品德高下来决定的,因此君子应当善于选择良师益友,远邪近正,加强修身立德的锻炼。这两句可用以说明:坏事情的发生必有其发生的条件,应当检查,反思,多从自身去寻找原因。

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荀子·劝学》
鱼在在藻,依于其蒲。

《诗经·鱼藻》。藻:水草。蒲:水生植物,其茎叶可以制席。这两句大意是:鱼性喜爱藻、蒲,常常隐藏在水藻下面,依傍于蒲草之间。这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写到鱼的篇什之一,写的是鱼的静态,说明水中有藻、有蒲的地方,下面往往隐藏有鱼。这两句在原诗中有比喻之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诗经·鱼藻》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关于鱼的名言

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方:正。俎(zǔ祖):切肉的砧板。这两句大意是:人家现在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正是鱼和肉。公元前二0六年,项羽在鸿门举行宴会,要杀掉刘邦。席间,刘邦以解手为名离开大帐,想趁机逃走,但又觉得不辞而别太失礼,有点犹豫.参乘樊哙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何辞为?”刘邦觉得有理,留张良与项羽周旋,自己抄小路逃回大营。从此,楚汉战争的序幕拉开了。此句在写作上采用比喻与对比手法,形象地表现出当时严峻、危急的形势,反映了刘、项两人军事力量前悬殊,十分生动形象而又没有直说,可谓典型的文学语言。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项羽本纪》
鲍鱼兰芷,不同箧而藏。

汉·刘向《说苑·指武》。鲍鱼:咸鱼。兰芷:香草。箧(qiè妾):箱子。这两句大意是:腥臭的咸鱼和芳香的兰芷,应藏置于不同的箱子里。这两句以腥臭与芳香不可同器共存为喻,说明好人、坏人,贤良、奸佞……不能在一起共事,因为他们像冰炭、寒暑一样不能相容,不可共时。《韩诗外传》所说“鲍鱼不与兰茞同笥而藏”与~意同。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说苑·指武》
得鱼而忘荃,得意而忘言。

战国·庄子《庄子·外物》。荃(quán全):通“筌”,即鱼笱,一种捕鱼器,为长形竹笼,入口处用细竹篾编织,竹的尖端向内.鱼能人而不能出。本句大意是:捉到鱼后便忘了鱼笱。现在多用这句话形容或讽刺有些人忘恩负义,在别人的帮助下达到了某种目的,便忘了甚至反过来损害别人。

庄周,战国哲学家 庄子 《庄子·外物》
鸟兽不厌高,鱼鳖不厌深。

战国·庄周《庄子·庚桑楚》。厌:厌恶,引申为“嫌”。这两句大意是:鸟兽不嫌山高,鱼鳖不嫌水深。战国·庄周《庄子》的原文是:“夫函车之兽,介而离山,则不免于罔罟之患;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蚁能苦之。故~。夫全其形生之人,藏其身也,不厌深眇而已矣。”其本意是告诉人们:巨兽离山,不免遭到罗网;大鱼失水,蝼蚁也能侵害。鸟兽不厌高,鱼鳌不厌深,都是为了寻找一个合适的生活环境以保护自己,所以人也应该有一个“不厌深眇”的藏身之地。按照庄周的理解,这个藏身之地就是隐遁于山林之间。这个意思本不足取,现在可以反其意而用之,以~比喻人也应该寻找一个适合于自己生存、发展的环境条件,以便发挥才智,干出一番事业来。

庄周,战国哲学家 庄子 《庄子·庚桑楚》
根老藏鱼窟,枝低系钓舟。 鱼名言

唐·鱼玄机《江边柳》。这两句的大意是:江边的柳树老根深入水下像是藏着鱼洞,低垂的柳枝轻拂水面,仿佛可以系住钓船。柳生江边,其“根”其“枝”无不与江水相关,故以“鱼窟”、“钓舟”陪衬,使读者似乎看到在柳枝低垂的江边,依稀掩映着渔舟,在水下柳根盘屈处,仿佛有鱼群出没,给江边的老柳平添了许多生机。衬托手法可以借鉴。

晚唐女诗人 鱼玄机 《江边柳》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唐·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鳌(aó敖):传说海中的大龟,也有说是大鳖。这两句大意是:海中的巨龟,黑色的龟背把天空都映黑了;浪里的大鱼,鱼眼送出的红光把海涛都射红了。诗人没有正面实写海波海浪,而是虚构了两样奇异的动物,它们的黑背映蓝天,红光射碧波,四种颜色映衬变幻,构成一幅巨大的光怪陆离的图画,令人惊心动魄,从而表现出诗人对朋友跨海归国的担心,表现出他们之间的真挚友情。这两句利用色彩本身的审美特性来表情达意,富于创造性。

唐代诗人 王维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

唐·沈佺期《钓竿篇》。这两句大意是:在溪边垂钓,溪水清澈透明,人影和天空一起倒映入水中,似乎人是坐在天上,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清晰可见,仿佛是悬在镜子之中。作者观察细致,想象新奇,描写得也很生动。可用来表现溪水或江河湖泊的澄澈透明的特点。

唐代诗人 沈佺期 《钓竿篇》
山雨夜来涨,喜鱼跳满江。

唐·钱起《江行无题》。这两句大意是:一夜山雨使江水猛涨,鱼儿高兴得满江乱跳。诗句写江行所见:一夜山雨滂沱,晓来一看,江水涨了很多;因江水猛涨,鱼儿满江跳跃,此起彼落,煞是好看。江涨鱼跃,充满着生机勃勃的野趣。

唐代诗人 钱起 《江行无题》
白雾鱼龙气,黑云牛马形。 关于鱼的名言

唐·孟云卿《汴河阻风》。这两句大意是:白雾蒙蒙,似有鱼龙的气息;黑云重量,变幻出牛马的形状。见河上白雾,觉得有鱼龙之气;见黑云变幻,似见牛马之形,富有想象力。前句可用写雾,后句可用来写云。

唐代诗人 孟云卿 《汴河阻风》
潭鱼惊钓落,云雁怯弓张。

唐·方干《新月》。钓:此指钓钩。这两句大意是:一弯新月挂在天边,潭中的鱼疑是钓钩垂落惊而潜逃,云中的雁以为弯弓待射怯而远飞。从新月的形象生发出如钩似弓的联想,又设想鱼雁惧钩怕弓的惊怯心理,极写新月的弯曲之状。诗句含蓄幽默,意趣横生。不仅可用以描写新月,这种生动风趣的笔法也值得学习。

唐代诗人 方干 《新月》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唐·杜甫《水槛遣兴二首》其一。这两句大意是:细雨落进江河,泛起一个个水泡,鱼儿摇曳着浮出了水面;燕子借着轻风,身子倾斜着飞行。一写水中,一写岸上,作者善于缘情体物,把鱼儿、燕子在微风细雨中活动的景象捕捉住,写得天然工巧,不见刻削痕迹。叶梦得在《石林诗话》里说:“此十字殆无一字虚设。”

唐代诗人 杜甫 《水槛遣兴二首》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唐·储光羲《钓鱼湾》。这两句大意是:潭水清澈得一眼即可望见其底,因而使人产生水浅的错觉;荷花覆盖着整个水面,见到荷花摆动,方知水中的鱼群被惊散了。两句写潭水清澈,荷花密集,鱼群媳戏的情景。以“水浅”来表现“潭清”.以“荷动”来表现“鱼散”,状物的手法很巧妙。“疑”和“知”两个矛盾的动词却把主观感觉同客观现象有机地统一起来了。可用来描写清澄的潭水,抒发闲适的心情。

唐代诗人 储光羲 《钓鱼湾》
吹波浮还没,竞食糟糠余。 鱼名言

宋·王安石《陆瑁养鱼池》。糟糠余:指酿酒、舂米之后余剩下的酒渣、谷皮。这两句大意是:鱼儿吹着水波,在水中往来游弋,自由自在地浮起又沉没,竞相吞食人们撒入水中的糟糠。诗人以一系列的动词,生动地描绘了一幅鱼儿浮游沉潜,竞吞食物的自由自在的嬉戏场面,形象而富有情趣,观鱼之乐亦寓于其中。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陆瑁养鱼池》
鱼队猎残香,故故作吞吐。

宋·姜夔《赋千岩曲水》。故故:屡屡,多次反复。这两句大意是:鱼儿成群结队游弋着争相猎取残剩的香物,屡屡地做着吞吐之状。诗人以“故故作吞吐”来状摹鱼儿吞食食物的状态,把鱼鳃的一鼓一陷,鱼口的一吞一吐描绘得生动逼真,表现出作者遣词造句之工。可用来描写鱼儿猎食。

南宋文学家 姜夔 《赋千岩曲水》
得鱼不自饱,辛苦为谁忙。

清·戴熙《题画》。这两句大意是:渔民打到了鱼,也不能饱自己的肚子,辛辛苦苦为谁而忙呢?这是一道画诗,原画已不可见。诗的前两句是:“早起到陂塘,归来亦夕阳”。显然,画面上不可能展现渔民从早到晚的生活状况,作者是从现实中汲取了素材,饱含着对渔民的同情来写这首诗的。在许多作者的笔下,渔夫的生活是悠闲自在的,充满乐趣的。这些作者往往以高人隐士的眼光来看待渔人的生活,戴熙能注目到渔民的艰辛及“得鱼不自饱”的困苦处境,为他们发出“辛苦为谁忙”的不平之鸣,是可贵的。可以说,这首诗为封建社会的渔民生活作出了真实的写照。

清代画家 戴熙 《题画》
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

南朝·王僧儒《咏捣衣》在我国古代,“书信”往往和“鱼”、“雁”相连。成语“鱼传尺素”、“鸿雁传书”、“鱼肠尺素”、“鱼肠雁足”、“鱼沉雁杳”、“鱼封雁帖”、“鱼书雁帖”中的“鱼”、“雁”,都是对古代书信的代指。

南朝梁官吏 学者 王僧孺 《咏捣衣》
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耳。 关于鱼的名言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纲传》。若:像。釜:相当于现在的锅。须臾:片刻.这两句大意是:就像鱼在做饭的锅里游动一样,苟延残喘也不过片刻之间罢了。唐时广陵官吏暴虐,逼得张婴等聚众起义,长达十余年之久,官府无可奈何。后来朝廷派张纲为广陵太守,张纲放弃武力镇压手段改以怀柔的方法,亲自找张婴谈判。张婴对张纲说:自己是因为不堪忍受欺凌才挺而走险,“~。”现在可用来比喻身处危境。

南朝宋史学家 范晔 《后汉书·张纲传》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南朝·齐·谢朓《游东田》。这两句大意是:鱼儿在荷塘里嬉戏,触及亭亭新荷微微颤动;鸟儿从花枝上散去,抖动枝上残花纷纷落下。鱼在水中戏。荷在水上动,水面还泛起轻轻的涟漪;鸟往天上飞,花往地下落,花香四溢,整个画面都含着动意。描写暮春美景可以借鉴。

南朝齐诗人 谢朓 《游东田》
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晋·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这两句大意是:仰望白云看到高空中的鸟自由自在地飞翔,为自己忙于仕途经济而羞惭;来到水边见到游鱼悠然自得地戏水,为自己在尘世日夜奔波而心愧。这是陶渊明出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时期写的诗句。诗人有感于仕途的奔波与官场的束缚违反人的自由本性,羡慕鱼、鸟的自由自在,由此产生联想.准备归隐田园。诗句以对比手法摹写心理,十分微妙、生动、细腻。一“惭”一“愧”,既有肯定又有否定,既有追求又有厌弃,文笔自然而意蕴深刻。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羁鸟:养在笼中的鸟。这两句大意是:圈在笼中的鸟依恋出生的森林,养在池中的鱼思念出生的深渊。此名句采用比兴手法,引出下两句“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羁鸟”、“池鱼”暗比受官场束缚的自己。鸟、鱼尚有向往自由的林、渊之思,自己弃官归隐便是十分自然的了。诗文借物作比,巧妙地表达了对本性的追求和对田园自然风光的向往,于冲淡宁静中寄寓了强烈的主观感情。句法工整对仗,句式同一反复,客观上也起到了突出情感的作用。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鱼跃青池满,莺吟绿树低。 鱼名言

见李白《晓晴》。这两句大意是:(一夜透雨,拂晓天晴,)鱼在涨满了的青水池中欢悦地跳跃,树因夜雨而湿绿凝重,黄莺在低垂的枝叶里动听地啼鸣。白鱼在青水池中拔刺刺地跳,溅起浪花,泛起涟漪;黄莺在绿树枝上娇滴滴地啼,似吟似唱,余音袅袅。洗涤过的空气像池水那样清新,雨润过的绿枝儿流青滴翠。两句十字,既具诗情,又有画意。

唐代诗人 李白 《晓晴》
日暮紫鳞跃,圆波处处生。

见李白《观鱼潭》。紫鳞:紫色的鱼。这两句大意是:傍晚时分,鱼儿频频跃出水面,水面上处处泛起圈圈圆波。傍晚潭边观鱼,水清气爽,鱼儿频跃,水波荡漾,确是一个宜人的环境。诗句以鱼跃波生写出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辅之以水清鱼紫波白的斑驳色彩,令人心驰神往,而诗人的喜悦之情也包蕴在这活泼清新的诗句之中。

唐代诗人 李白 《观鱼潭》
故如比目鱼,今隔如参辰。

汉·徐干《室思》故:过去。比目鱼:指鲽鱼。旧谓此鱼只有一目,须两两相并才能游行,喻夫妻形影不离。参辰:二星宿名,参在西方,辰在东方,出没互不相见。

汉魏间文学家 建安七子之一 徐干 《室思》
水浊则鱼困,令苛则民乱。

汉·刘向《说苑·政理》。这两句大意是:水混浊则鱼难以活动,政令苛则人民会叛乱。苛政繁令弄得民不聊生,动辄得咎,到不堪忍受时,人民就会造反叛乱。所以刘向说:“治国臂若张琴,大弦急则小弦绝矣。故曰:‘急辔衔者,非千里御也。’”琴弦张得太紧就要断绝,把马缰绳马嚼子勒碍太紧的人,绝不是驾率远行千里的好御手,可谓治国经验之谈。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说苑·政理》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 关于鱼的名言

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这两句大意是:积水成渊,鱼才会聚拢;树茂林密,鸟才会集栖。成事须先务本,不具备成事的基础和条件,就很难把事办成功。这两句可用以比喻要罗致人才,就须先创造人才乐于荟萃的环境、条件。

西汉皇族淮南王 刘安 《淮南子·说山训》
林中不卖薪,湖上不鬻鱼。

汉·刘安《淮南子·齐俗训》薪:柴。鬻(yu玉):卖。这两句大意是:不在树林中卖柴,不在河、湖上卖。林中柴多,湖上鱼多,人尽可以伐薪、捕鱼,不需要买柴、买鱼。故于林中卖柴、于湖上鬻鱼,既不易售出,又难得好价钱。这两句以贴切的比喻,说明了一条商品经营的原则。可供引用说明在商品经营中,要时刻密切注意供求关系。

西汉皇族淮南王 刘安 《淮南子·齐俗训》
鱼水欢娱不过是过眼云烟。原名张辛,华裔女作家 六六
人之有礼,忧鱼之有水矣。东晋医学家,道教学者,炼丹家 葛洪
吞舟之鱼,陆处则不胜蝼蚁。 鱼名言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慎势》。吞舟之鱼:大鱼。陆处:处于陆地上。这两句大意是:大鱼若处于陆地上,莲蝼蛄蚂蚁都不如。这句话是从《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蚁能苦之”变化而来,和《韩诗外传》“吞舟之鱼,不居潜释(小鱼栖居的湖泽)”,《列子·杨朱》“吞舟之鱼,不游枝流(小河)”意思相近,可用以说明英雄人物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具体环境和条件,失了势的英雄不但投有用武之地,而且比不上得势的蝼蚁之辈,他们备受侵凌,甚至还会有生命之危。

战国末期商人,政治家 吕不韦 《吕氏春秋·慎势》
人之将疾者必不甘鱼肉之味。

北齐·刘昼《刘子·贵言》。甘:指味美,此处用作动词。本句大意是:将要生病的人,必然不觉得鱼肉等佳肴味道鲜美。人将要生病的时候,虽然病情还没显露,但内部生理已发生病变.所以对美好的食物也觉得食之无味,难以下咽。此句意在比喻人将要遭受灾祸的时候,虽然灾祸尚未显现,但思想作风已经不正.必然对中肯的批评劝告听不进去。这两句可用于预察人的疾病.也可用以比喻不听忠告的人必然招致灾祸。

北齐文学家 刘昼 《刘子·贵言》
美而缺乏魅力是无饵的鱼钩。美国作家 爱默生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西汉·戴德《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至:极,最。至察:指苛求。徒:从师学道学艺的人,门徒。这两句大意是:水极清就不会有鱼生存,责人过严,过分苛求别人,就不会有人跟从你。世界上一切事物既包括相对的方面,又包括绝对的方面,相对中包含着绝对,绝对存在于相对之中,相对和绝对是辩证的统一。极清的水中不会有鱼,过于苛求就没有人相从。要求过分(绝对)则适得其反;适可而止(相对)则要求才会实现。可用以说明要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对同志、对朋友不要求全责备,吹毛求疵,否则就无人和你一道工作,就会使你成为孤家寡人。

汉朝学者 戴德 《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
鱼离水则身枯,心离书则神索。 关于鱼的名言清代学者 山阴金先生 《格言联璧》
投入海中鱼子,并不都长成鱼。前苏联作家 阿·巴巴耶娃
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

战国·尸佼《尸子·君治》。这几句大意是:鱼失去水就要死去;而水失去了鱼,水还是水。水是鱼赖以生存的条件,失去水鱼就活不下去;而水却不以鱼为生存条件,所以水失去鱼,仍不失其为水。~几句说明一个哲理:依赖外部条件而生存的人物、事物,一旦失去外部条件,就难以生存;不依赖外部条件而生存的人物、事物,失去了外部条件,仍可以独立自主地生存下去。它说明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重要性。

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 尸佼 《尸子·君治》
我们是教人钓鱼,而不是给人鱼。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 马云
须早寄鱼书雁札,免望断白头人。 鱼名言明代诗人 沈鲸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宋·晏殊《无题》。鱼书:即书信。何由达:从何处可以到达。这两句大意是:想寄书信,寄到哪儿能够收到呢?水远山长,到处都一样没有尽头。这首小诗抒写对一段已经消失的爱情的追忆,以“油壁香车(指代坐车的女子)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开始,又以“~”结尾,通篇贯串离恨。这两句通过设问和自答,反映了一种绝望的幽怨。由于处处“水远山长”,“鱼书”也就无由到达,逝去的爱情已经不可追寻了。可见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缠绵悱恻,情长怨深。

北宋词人 晏殊 《无题》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孝行览·义赏》。竭(jie接)泽而渔:戽干池水捉鱼,比喻全部捕杀,不留余地。这几句太意是:戽干池水捉鱼,怎能捉不到鱼?但明年就没鱼可捕了。这几句以准确、生动的比喻,说明竭泽而渔是急功近利的作法,这种短期行为是十分愚蠢的。只图眼下的利益或成功,不计后果,不留余,从长远的观点看,必定得不偿失,遭受巨大失败。可以这几句讽刺那些政治上、经济上的“近视眼”;善于经营的企业家也会从此名句中得到启示和鉴戒。

战国末期商人,政治家 吕不韦 《吕氏春秋·孝行览·义赏》
忙忙如丧家之狗,急急似漏网之鱼。

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这两句大意是:慌慌张张像无家的狗,急急忙忙像漏网的鱼。这两句描写狼狈逃窜,用比喻刻画了逃跑者的情态,表现出惊慌、恐惧、匆忙、失魂落魄的狼狈相。由于它通俗形象,已成为人们的口浯。可两句并用,也可单用。或用于战败后逃出重围,或用于逃出伏击圈。或用于逃脱看守,或用于遭斥而窜,不一而足。多用于贬义。

元代戏曲作家 郑廷玉 《后庭花》
鸭头绿一江浪花,鱼尾红几缕残霞。 关于鱼的名言

元·无名氏《中吕满庭芳》。鸭头绿:鸭子头上绿色的羽毛。鱼尾红:鲤鱼红色的尾巴。这两句大意是:一江浪花,就像鸭子头上翠绿色的羽毛;几缕残霞,又像是鲤鱼尾巴闪着鲜红的颜色。这两句比喻自然贴切,画面色调鲜明,对比度突出,红霞映绿水,给人以极美的感受。可用来描绘傍晚江面景色。

无名氏 《中吕满庭芳》
鲜飙出海鱼龙气,晴雪喷山雷鼓声。

唐·朱庆余《观涛》。鲜飙(xiǎnbiāo显标):少见的狂风。这两句大意是:潮水奔涌而至,像是狂风出海,挟着鱼龙之气;又如晴日雪水自山间喷薄而来,发出雷鼓之声。描写涨潮时的惊涛巨浪,耳目并用,视听结合,有声有色,气势壮观。可用来写涨朝的形。

唐代诗人 朱庆余 《观涛》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唐·郑谷《淮上渔者》。鱼:一种味道鲜美的食用鱼。荻(dí笛):生长在水边的草本植物,形似芦苇。这两句大意是尺把长的鲈鱼才钓来,儿孙们就在获花丛里引火烹食。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渔家乐的图景:老渔翁才钓得一条肥大鲜美的鲈鱼,儿孙们马上在荻花中做起野炊来。可以想见,祖孙三代品尝鲈鱼时该是多么惬意!寥寥十四个字,形象鲜明,容量程大。写作时必须善于选择镜头,捕捉形象,由此可见。

唐代诗人 郑谷 《淮上渔者》
眼似真珠鳞似金,时时动浪出还沉。

唐·章孝标《鲤鱼》。真珠:珍珠。这两句大意是:眼睛像珍珠,鳞片像黄金,时时拨起水浪,一会儿上浮,一会儿下沉。两句写鲤鱼的形状、颜色及出没沉浮的情况。古代诗文中不乏水清、鱼游的描写,但直接写鱼的形态的作品还不多见,这首诗便是其中之一。

唐代诗人 章孝标 《鲤鱼》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木鳜鱼肥。 鱼名言

唐·张志和《渔歌子》[西寒山前]。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西。鳜(gui桂)鱼:一种大口细鳞的名贵淡水鱼。这两句大意是:西塞山前,白鹭翻飞,桃花映着流水,水中的鳜鱼又大又肥。这是一首描写渔夫生活的小令,全词是:“~。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两句写出了渔夫眼前的美景:蓝天、青山,白鹭飞翔,红花、绿水,鳜鱼畅游,动植鳞禽,怡然自乐,绘出一幅清新话泼的水乡风景图,词句诗画相兼、情景交融,适于表现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

唐代道士、词人和诗人 张志和 《渔歌子》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唐·李白《远别离》。这两句大意是;君主如果没有贤臣的辅佐,就像龙变成了鱼一样,失去了力量和威严;权臣倘若窃取了政权,就会律老鼠变成老虎一样飞扬跋扈。《远别离》是李白对天宝后期玄宗荒政,奸臣李林甫、杨国忠弄权的混乱现实的艺术反映。~可以说是对许多历史经验的总结,为政者不可不慎。

唐代诗人 李白 《远别离》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鱼触龙门。

唐·李白《公无渡河》。昆仑:昆仑山。黄河源于它的支脉巴颜喀拉山。龙门:在山西河津县西北,传说夏禹治水,凿以通流,又称禹门口。这两句大意是:黄河西来冲决了昆仑山,她大声咆哮着,奔腾万里,怒触龙门。诗句大气磅礴,把万里黄河描写得宛如有着无限生命力的巨龙,所以成为咏叹黄河的名句。可用来描写黄河的气势。

唐代诗人 李白 《公无渡河》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唐·胡令能《小儿垂钓》。这两句大意是:一个初学垂钓的小孩,老远就跟向他问话的路人招手,他不肯答话,惟恐把鱼儿惊散了。诗的前两句是:“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侧重写小儿的形貌,形中含神。~两句侧重写小儿的神情,神中有形,把一个初学垂钓的小儿惟恐别人打扰,专心致志钓鱼的情景,活脱脱地表现出来,形神兼备,天真可爱。描写小儿的心理、神态,可作借鉴。

唐代诗人 胡令能 《小儿垂钓》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泼剌声。 关于鱼的名言

唐·杜甫《漫成一首》。联拳:群居的样子。拔剌(là拉):鱼跃声。这两句大意是:一群鸥鹭静静地栖宿在岸边的沙滩上,从船尾不时传来拔剌拨剌的鱼跃声。这是杜甫从云安发船下夔州时作。全诗为“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四句皆舟中所见夜景,因有明月朗照,故沙头宿鹭可见,又因夜半人静,故鱼跃之声可闻。描写江上月夜之景可作参考。

唐代诗人 杜甫 《漫成一首》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唐·戴叔伦《兰溪棹歌》。兰溪:在今浙江兰溪县西南。桃花雨:农历二、三月桃花盛开,江南春雨多,故称。这两句大意是:一连三天春雨,兰溪水猛涨,极爱新水的鱼儿联翩而来,鲤鱼在半夜里跳跃着涌上了溪边浅滩。诗句写出了兰溪一带的美丽风景和渔家的欢乐之情,笔触清新,富于民歌韵致。鲤鱼上滩一句尤为生动传神,使人感到兰溪山水充满了勃勃生机。

唐代诗人 戴叔伦 《兰溪棹歌》
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

唐·崔道融《秋霁》。这两句大意是:入夜,一弯如钩的新月映于江中,鱼儿平时被垂钓的鱼钩吓破了胆,乍见钩月的影子,疑是钓钩又来,一惊跃起,泼剌一声,拨浪而逃。全诗是:“雨霁长空荡涤清,远山初出未知名。~。”以钩状月者很多,如李后主“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等,但写鱼儿见钩月疑是钓钩,吃惊而逃则别出心裁,给诗平添了许多情趣,学诗者应学习这种新奇幽默的构思。

唐末诗人 崔道融 《秋霁》
衔泥燕子迎风絮,得食鱼儿趁浪花。

宋·张震《鹧鸪天》[横素桥边]。:追逐。这两句大意是:衔泥筑巢的春燕,迎着满天风絮飞翔;水中争食的鱼儿,追着一池浪花嬉蝣。写天上,一写水中;一写燕飞,一写鱼跃。空中柳絮漫天,水中浪花飞溅,字字充满了动感和生机。可用以描写暮春景色。

宋代学者 张震 《鹧鸪天》
江海归来声绕膝,定知分诉食无鱼。 鱼名言

宋·张良臣《山房惠猫》。江海:即五湖四海,泛指四方各地。分诉:分辩诉说。这两句大意是:从外地谋生归来,猫儿绕膝而叫,一定是在诉说家中没有鱼吃。由猫无鱼,则主人家中贫困可知,这正是他江海远行的原因。江海归来,猫儿绕膝而叫,小小一个生活细节,却生发出一段生活艰难的感慨;而“绕膝”“分诉”等字眼,又充满着融洽、温馨的人情味,犹如小儿绕膝撒娇一般,充满生活的气息。可见诗人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眼力和技巧。这种在平凡中蕴含深意的写作方法值得体味。

宋朝诗人 张良臣 《山房惠猫》
荒田寂寂无人声,水边跳鱼翻水响。

宋·张耒《海州道中》。这两句大意是:荒芜的水田一片寂静,没有人的声音,只有鱼儿在水边跳跃,发出翻水的响声。诗句动静相衬,以鱼翻水响,衬托人的无声,描绘了一幅田野荒寂,空无一人的凄凉图景,只有那翻水的跳鱼,在死一样的寂静中带来一丝生机。

北宋文学家 张耒 《海州道中》
斜日明边回白鸟,晚烟深处迷鱼艇。

宋·袁去华《满江红》[画栋珠帘]。两句大意是:夕阳西斜,映出白鸟归巢的影子;晚烟浓重,使归来的渔舟迷失了方向。者形容傍晚暮色苍茫的景象,以“斜日”、“白鸟”、“晚烟”、“鱼艇”构造画面,色彩鲜明,富有诗情画意。可化用来描写田园或水乡的傍晚景物。

宋代学者 袁去华 《满江红》
鱼跃练江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

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下引诗。练:白绢。选两句大意是:江水像白色的绢带,鱼儿跳跃像抛起的玉尺,柳条像缕缕丝线,黄鸯穿来穿去像金梭在忙着织丝。写作忌讳滥用词藻,故意做作。这两句诗中虽也用了不少比喻,如练江、丝柳、玉尺,金梭等等,但没有说明在怎样情况下鱼跃莺穿,况且把鱼跃比作抛玉尺,也很拙劣。作者缺乏对景物的细致观察,只在词藻上下工夫,用练、玉、丝、金进行涂饰,而不注意表现事物的特色,所以显得雕凿而不自然,成为写景状物写得不好的著名例句。

宋代词人 叶梦得 《石林诗话》
鱼儿解作晴天雨,波面吹成落点痕。 关于鱼的名言

宋·杨万里《晓坐荷桥》。解:懂得。这两句大意是:鱼儿似乎懂得在晴天也能下雨,在水面上吹出一串串小水泡,就像落下的雨点,溅起了点点水痕。诗人写鱼儿在水中吹水泡的情景,并把它解释为顽皮的鱼儿故作晴天之雨,构思新颍,富于意趣。

南宋诗人 杨万里 《晓坐荷桥》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宋·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凤箫声动:指演奏音乐。玉壶:比喻月亮,也可指灯。鱼龙舞:指耍鱼灯、龙灯。这几句大意是:城中演奏音乐的声音一直不停息,天上的月亮由东向西转动,鱼灯、龙灯整整舞了个通宵。这几句描写元夕的热闹景象,又是演奏音乐,又是耍鱼灯龙灯,而且通宵达旦。更有趣的是,天上的月亮也同地下的人们一样兴致勃勃,转悠着欣赏元宵夜景。如此良宵,令人神往。可用来描写元夕或其他节日月夜的热闹景象。

南宋爱国词人 辛弃疾 《青玉案》
小楫扁舟乘兴出,斜风细雨钓鱼归。

宋·王庭珪《从叔君冕见访山间……》。楫(Ji集):浆。扁(piān偏)舟:小船。这两句大意是:早晨划着短桨驾着轻舟乘兴而出,晚上在斜风细雨中载鱼而归。这首诗的前两句是:“青鞋布袜绿蓑衣,满目秋江白鸟飞”,其意境,其文辞,显然是受了唐人张志和《渔歌子》的影响。张志和写“斜风细雨不须归”,可见钓兴之浓,又有终老湖上之意;而王庭珪的“斜风细雨钓鱼归”在表现钓兴之外,又加上了垂钓的收获,则渔人心中的乐趣又加一层。

宋代诗人 王庭珪 《从叔君冕见访山间……》
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这两句大意是:冬天,西湖的水落下去了,湖边的石头显露出来,在清澈的湖水里游鱼历历可数。孤山上林深人寂,只有鸟儿在互相呼唤。可用于写冬令山水。

北宋文学家 苏轼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鱼名言

宋·苏轼《初到黄州》。黄州:今湖北黄冈,在长江北岸,三面环水。郭:城郭。这两句大意是:见江水环绕,便知到江鱼的鲜美;看青竹满山,就感到春笋的清香。这两句写仲春时节黄州的美好景色。当时诗人虽然刚出囹圄,初到黄州,已被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热爱自然的感情和傲视磨难的襟怀。此名句可化用以描写水乡春景。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初到黄州》
水真绿净不可唾,鱼若空行无所依。

宋·楼钥《顷游龙井》。这两句大意是:泉水清撤碧绿,净洁得不忍往里唾东西,水中游鱼像是无所依凭地往来于虚空之中。这两句极写泉水的碧绿清澈,透明得简直像没有水一样.在此之前,唐代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曾描写小石潭中水清的特点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意境与此相仿。可用于描写水之清澈。

南宋大臣、文学家 楼钥 《顷游龙井》
纤钩时得小溪鱼,饱卧花阴兴有余。

宋·林逋《猫儿》。纤:细小。这两句大意是:猫儿的小爪子在小溪边不时地钩得小鱼,吃饱了就卧在花荫下休憩,玩耍的兴趣仍是足足有余。猫儿的职责是捉老鼠,对小鱼也不乏兴趣,吃饱了又在花荫下小憩,即此时也仍然玩兴不已。短短两句写出了猫儿无事遣兴的闲适,小溪、花荫的点缀,又使诗句溢出清新、优雅之气。诗以遣兴,景与情谐,诗人对自己隐逸生活的自得之情,流露在字里行间。

北宋隐逸诗人 林逋 《猫儿》
地薄者大木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

商末周初·姜子牙《太公兵法》比喻好的事物需要适合的环境才能产生。

商末周初政治家、军事家 姜子牙 《太公兵法》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关于鱼的名言

清·王士桢《真州绝句》其四。好是:最好的是。红树:指经霜而叶子变红的枫树。鲈鱼:鱼名,体长,侧扁,肉味鲜美。这两句大意是:真州最好的风光是清秋季节的傍晚时分,江上风定,夕阳斜照,岸边的枫树映红了半个江面,从满载归来的渔舟里传来卖鲈鱼的叫唤声。可用于表现秋天的江上风景和渔家生活。

清代诗人 王士祯 《真州绝句》
昨夜江南春雨足,桃花瘦了鳜鱼肥。

清·孙原湘《观钓者》。鳜(guì桂)鱼:江南著名水产之一,又名桂鱼,质白肉细,味道鲜美。这两句大意是:昨夜江南春雨充足,一场透雨使桃花军落了,鳜鱼肥了诗写江南春景,抓住一夜春雨之后的景色变化落笔,别开生面。次句的“瘦”字用的异常生动,将雨后花稀叶肥,花叶相映的景色传神地表现出来丁。桃花虽然落了一些,鲜美的鳜鱼却长大了,依旧显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可用来描写江南雨后春色。

清代诗人 孙原湘 《观钓者》
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钩。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二回。这两句大意是:人总是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看不见其中的危害;鱼总是只看见钓钩上的食物,而看不见钓钩。人世间许多事情都是利害相连,祸福相关的,而见利忘害,谋福忘祸,以致因利致害,求福得祸,这也是常见的现象,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惕。这两句以鱼见食而忘钩比喻人见利而忘害,非常生动恰当,也很有说服力,可用于感叹某些人贪图小利,忘记祸害,提醒人们警觉。

清代文人 李汝珍 《镜花缘》
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

南朝·粱·丘迟《与陈伯之书》。鼎:古代烹煮用器,圆形,三足,两耳。巢:做窝。飞幕:飘动的帐幕。这两句大意是:鱼游在煮沸的鼎水之中,燕子做窝在飘动的帐幕之上。鱼游沸鼎,离死不远;燕巢飞幕,随时会倾覆。这两句比喻处境岌岌可危,可用于表示处于危急境地。这种以形象的比喻逼真地说明环境状况的方法,值得学习。

南朝梁文学家 丘迟 《与陈伯之书》
沉鱼落雁鸟惊暄,羞花闭月花愁颤。 鱼名言

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这两句大意是:杜丽娘容貌之美,使鱼、雁、鸟都相形见绌,惊恐地回避;花、月也自惭形秽,感到羞愧和愁苦。这是用拟人手法来形容女子的美丽。“沉鱼落雁”之典原出《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庄子原意是说鱼鸟不辨美色,惟知见人惊避。后人改鸟飞为雁落,以“沉鱼落雁”形容妇女的美貌。“羞花闭月”亦作“闭月羞花”、“羞月闭花”、“闭花羞月”。

明代戏曲家,文学家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见宋·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鲈(lú卢)鱼:一种体侧扁,嘴大,鳞细,肉味鲜美的鱼。脍:把鱼肉切细。“尽西风”二句:《晋书·张翰传》:张翰,吴中人,在洛阳居官。“翰(字季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这几句大意是:请不要说家乡的鲈鱼脍多么味美,尽管现在西风已经吹起,张翰可曾归去?(言外之意是:我不愿学张翰那样忘怀时事,心系桑梓,见西风起就弃官归乡。何况北国早已沦陷,我这个“江南游子”已经无乡可归了。)在中国原始宗教中有一种固执的“厚土”观念,受这一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重土轻迁,故乡之情特别浓厚。因此,在中国文学中,桑梓之念,莼鲈之思,故乡明月,霜鬓乡音已成为历久不衰的主题,思乡怀归之情成为最能引起人们共鸣的思想感情。而辛弃疾在这首词里,表示自己为了抗金复国,以国家时事为重,不以家乡为念,不愿学习张翰那样弃官归乡,希望有所作为,一片赤诚爱国之情溢于言表。作者借典故言志,不仅经济笔墨,丰富词的形象性,而且能加强表达效果和感染力,这种艺术手法仍可借鉴。

南宋爱国词人 辛弃疾 《水龙吟》
龙卷鱼虾并雨落,人随鸡犬上墙眠。

见宋·苏轼《连雨江涨二首》其一。连雨:连阴雨。龙卷:龙卷风。这两句大意是:龙卷风夹带着鱼虾随雨落下,人随着呜犬爬上墙头过夜。两句诗绘出一幅风雨灾情图。龙卷风是一种范围小、时间短的猛烈旋风,破坏力极大,能把人、畜卷上空中落到别处。苏轼贬官恵州,那里滨海多水,阴雨连绵,江水暴涨,龙卷风肆虐。作者目睹这一自然灾害,并把它写到诗中来,成为龙卷风的艺术记录。

北宋文学家 苏轼 《连雨江涨二首》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

见刘安《淮南子·说山洲》。致:招引。树木:植树。这两句大意是:要想招引游鱼就得先通水,要想招引飞鸟就得先种树。这两句启迪人们:想要办成一件事,必须先创造条件;你去创造条件而想坐享其成,必然一无所获。文句以浅显的事例说明深刻的道理,富有教育意义,在写作方法上也可资借鉴。

西汉皇族淮南王 刘安 《淮南子·说山洲》
上求材,臣残木;上求鱼,臣干谷。 关于鱼的名言

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上:皇上。材:术材。残:毁坏。干谷:车干山谷里的水。这几句大意是:皇上想要丰材,臣下就毁坏树木,溢伐森林;皇上想吃鲜鱼,臣下就车干山谷,涸泽捕捞。几句话就写出了贪君谀臣祸国殃民的行径,很有警戒意义。

西汉皇族淮南王 刘安 《淮南子·说山训》
东海致比目之鱼,西海致比翼之鸟。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 管仲
钓鱼须钓海土鳌,结交须结失风豪。清代诗人 袁枚
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

见《孟子·离娄上》。獭(tǎ塔):水獭,一种生活在水边的野兽,能游泳,捕鱼为食,皮毛很珍贵。爵:同“雀”。鹤(zhān)毡):古书上说的一种似鹞鹰的猛禽。这几句大意是:替深池把鱼赶来的是水獭,替森林把鸟雀赶来的是鹞鹰。孟子认为失民心者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实行仁政的君主得民心,百姓就会归附;而实行暴政的君主失民心,就像驱鱼驱雀的水獭和鹞鹰一样,把老百姓都赶到实行仁政的君主那里去。现在人们常以~比喻由于自己的错误或暴行,替别人做了好事,把人才都赶跑到别人那里去了。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离娄上》
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 鱼名言

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这几句大意是:以肉除去蚂蚁,不但没有把蚂蚁除掉,反而会引来更多的蚂蚁;用鱼驱逐苍蝇,不但没有把苍蝇赶跑,反而能招致更多的苍蝇。蚂蚁和苍蝇嗅觉都极灵敏,而且蚂蚁爱吃肉食,苍蝇喜逐腥臭,想要驱除它们,不用它们最怕闻到的气味去熏逐它,而用它们最嗜爱的鱼与肉去引诱它,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现在可引以说明解决任何问题,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对症下药,不然将事与愿违。

战国末期哲学家 韩非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联系群众如鱼得水,脱离群众如树断根。 壮放
姜子牙钓鱼渭河上,孔夫子陈蔡曾断粮。 韩齐王
高天之鸟死于美食,深渊之鱼死于芳饵。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冯梦龙
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关于鱼的名言

汉·刘向《说苑·杂言》。鲍鱼:成鱼。肆:店。这儿句大意是:和恶人长期生活在一起-如进八咸鱼店一样,时间长了,居然闻不出咸鱼的臭味了。在卖咸鱼的铺子中呆的时问长了,闻不出臭鱼的腥味,反而会以为这是一种正常的气味;与恶人长期生活在一起,看不出恶人行为之恶劣,反以恶行为善行,因为此时你已分辨不出香臭,判断不了善恶,自己已经浑身沾满了腥臭。这几句含义深刻,比喻恰切,形象地说明了客观环境对人的意识的影响,人受坏环境熏染久了,也会习以为常。“入鲍忘臭”的成语就是从此演化而来的。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说苑·杂言》
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

战国·列子《列子·杨朱》。吞舟之鱼:大鱼。枝流:分杈的小河、支流。鸿鹄(hú胡):即天鹅。这几句大意是:大鱼不会在杈河支流中游泳,天鹅不会在污浊水池边栖息。大鱼喜邀游,天鹅性高洁。狭小的支流不能供大鱼生存,龌龊的污池岂可供天鹅容身。~几句可用以比喻有远大志向的人不肯到不能拖展身手的地方去,也说明没有良好的环境,就不能吸引有才干的人前来。

战国思想家 列子 《列子·杨朱》
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夫。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耿纯传》李贤注引《黄石公记》。这几句大意是:投放香饵,必有鱼儿上钩;重赏之下,必有敢于拼命效死的人出现。这几句以香饵钓鱼作比,点出统治者以金钱收买死士的实质。重金悬赏,犹如香饵。鱼儿吞食香饵,必定上钩,成为钓者的美味佳肴;拿了别人的赏金,必定得为别人效力卖命。反过来说,这些人不是为真理、正义而战,而是为了金钱而战。这几句可用来揭露统治者以金钱为诱饵,悬金买死士为其效力的实质。

南朝宋史学家 范晔 《后汉书·耿纯传》
吞舟之鱼荡而失水,则制于蝼蚁,离其居也。

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吞舟之鱼:大鱼。荡:摆动。制:制服。居:适合于居住的处所。这几句大意是:摆动的大鱼,一旦失去了水,就会被蝼蚁所制服,这是因为它离开了适于自己居住的处所所致。事物的生存,凭借于一定的条件。一旦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条件,该事物就失掉了优势而濒临于死亡。《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蚁能苦之”,《吕氏春秋·慎势》。“吞舟之鱼,陆处则不胜蝼蚁”意思与~相同,都比喻英雄失势就会受小人所欺。

西汉皇族淮南王 刘安 《淮南子·主术训》
教羊牧兔,使鱼捕鼠,任非其人,费日无功。 鱼名言

汉·焦延寿《易林》。这几句大意是:教羊去放牧兔子,用鱼去捕捉老鼠,任命非其所能的人去做不该作的事,既浪费时日又无所成就。~用漫画式形象,讽刺性比喻,尖锐地螺讽了任非其人的人的愚昧和无知,颇具警示作用。现在可用“教羊牧兔,使鱼捕鼠”比喻用非其人。

汉代学者 焦延寿 《易林》
水浊,则无掉尾之鱼;政苛,则无逸乐之士。

春秋·邓析子《邓析子·无厚篇》。掉:摇摆。这几句大意是:水太混浊,就没有摆尾游乐的鱼儿;政治太苛酷,就没有安闲快乐的士民。水太混浊,鱼儿失去正常的生存条件,生命炭岌可危,自然失去欢跃之态。政令太苛,赋税繁重,人们难以为生,何来逸乐之情?这几句可用于批判苛政所造成的人民生活的固顿。

春秋思想家 邓析子 《邓析子·无厚篇》
以烦手烹鱼,则鱼必溃;使学者制锦,则锦必伤。

见宋·苏辙《荀龙知澶州李孝纯知棣州》。烦手:古代民间音乐里一种复杂的弹奏手法,这里是指快道弹奏的乐手。烹鱼:烧鱼。学者:读书人。锦:丝织品。这两句大意是:用快速弹奏的乐手去烧鱼,那么鱼必定被烧烂;用饱学的读书人去织锦,那么锦必定被损坏。人各有专长,而办事各须一定的技巧,擅于此者不一定长于彼。俗语说“隔行如隔山”,若以善于弹奏的乐手去烧鱼,以满腹经纶的学者去织锦,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这两句比喻说明外行人去做不同行的事只会把事情做坏。

北宋文学家 苏辙 《荀龙知澶州李孝纯知棣州》
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鱼。

北朝·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这两句大意是:住在山区的人,不相信竟有鱼会像树一样大;生活在海上的人,不相信竟有树会像鱼一样大。正如夏虫不可与语冰雪一样,由于生活环境、认识条件的局限,生活在深山老林的山民不相信鱼竟会有参天大树那样大;生活在海边的渔民也不相信树竟会有势可吞舟的海鲸那样大。~比喻人的认识受生括条件的限制,也说明客观存在的事物不能因未被某些人所认识而否定其存在,告诫人们应开阔视野,力戒片面性。

南北朝教育家和文学家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
新经济时代,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 关于鱼的名言思科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约翰·钱伯斯
仅有丽质而无幽雅的神态,有如鱼钩上未放钓饵。美国作家 爱默生
别把我当壁虎,其实我是鳄鱼,只不过瘦身成功。社会评论家,畅销作家 李承鹏 《寻人启事》
北溟有巨鱼,身长数千里,仰喷三山雪,横吞百川水。

唐·李白《古风》。北溟,指北诲。《庄子·逍遥游》:“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三山:古代神话中位于海中的三座仙山,即方壶、蓬壶、瀛壶。百川:泛指众川。这几句大意是:北海有一条大鱼,它的身体长有数千里,仰头喷出的水波可以淹没三山,横身的一饮可以吞下百川的水流。诗人运用浪漫想象与高度夸张的手法,把北溟巨鱼的能量写得巨大无比,“仰喷”、“横吞”,极有气势,反映出李白阔大的胸襟和气魄。

唐代诗人 李白 《古风》
不忧网与钓,幸得免为鱼,且愿充文字,登君尺素书。 鱼名言

唐·岑参《南池宴饯辛于赋得科斗子》。科斗子:即蝌蚪,青蛙的幼体。钓:指钓钩。充文字:古代有一种文字叫蝌蚪文,其笔画头大尾小,形如蝌蚪,故这里称蝌蚪“愿充文字”。尺素书:写在白绢上的书信。这几句大意是:不担心鱼网和钓钩,有幸得以不变成鱼类,而且愿意充当文字,登上您写在白绢上的书信。这几句代蝌蚪立言,将小小的蝌蚪写得富有灵性,情趣盎然。蝌蚪幼时泛游水中,与鱼虾为伍,但长大后变成青蛙,得免网钩之灾,所以作者在诗中替蝌蚪设想,说它“不忧网与钓,幸得免为鱼”。不仅如此,它还和文人结下了不解之缘,能登上书卷,充当文字。作者由眼前的蝌蚪想到书上的蝌蚪文,进而设想蝌蚪文是蝌蚪的化身,于是浮想联翩,写下妙文。这首诗是饯别辛子时写的,末两句还含有请辛子别后给自己写信的意思。诗贵跳跃而不宜平铺直叙,贵想象而不宜就事论事,由此可见。

唐代诗人 岑参 《南池宴饯辛于赋得科斗子》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晋·潘岳《悼亡诗》我们就像翰林鸟一样,现在我却形单影只;如同在小河里一起遨游的比目鱼一样,你的中途离开让我再难以前行。

西晋文学家 潘岳 《悼亡诗》
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清代诗人 袁枚
鱼欲异群鱼,舍水跃岸则死;虎欲异群虎,舍山入市即擒。

周·尹喜《关尹子·三极》。异:不同于。舍:舍弃,离开。这几句大意是:鱼想不同于一般的群鱼,离开水跳上岸去马上就会渴死;老虎想有别于一般山野中的群虎,离开深山跑到闹市去,立刻就会被捕获。不顾自身的条件,不看可能与否,异想天开地要出人头地的人,是既可笑又可悲的,此名句足可引起他们的警思与鉴戒。

春秋战国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尹喜 《关尹子·三极》
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关于鱼的名言

宋·姜夔《念奴娇》[闹红一舸]。老鱼:大鱼。这几句大意是:(西子湖上)高高的柳树垂条婆娑,绿萌覆着湖面,肥大的老鱼吞吐着湖水,吹成了朵朵浪花,景物脉脉有情似乎要留我在荷花中间住下。作者与友人多次倘徉江南荷塘,深黯其中的雅趣,一次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有感而写了此词。作者不说自己留连景物,不忍离去,而说景物挽留自己住下,更显得景物优美动人,脉脉多情。

南宋文学家 姜夔 《念奴娇》
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宋代文学家 胡宏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乐府古辞《江南》。这几句大意是:鱼儿在莲叶间四处游动,追逐嬉戏,久久不肯离去。这首民歌脍炙人口,千古流传。从鱼儿的清晰可见,不仅表明池水澄澈,还表明天气晴朗。从鱼儿迅捷游动之姿和欢乐嬉戏之状,也衬托出采莲女心情的欢快。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词和四个叠句的铺排运用,不但不使人感到重复累赘,反而更觉文情恣肆,节奏轻快,充分显出了民歌的特色,被人誉为“奇格”。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清新活泼的艺术风格值得学习。

《乐府古辞》 《江南》
心地上无波涛,随在皆风恬浪静。性天中有化育,触处见鱼跃鸢飞。清代学者 山阴金先生 《格言联璧》
机会无所不在;要随时撒下钓钩,鱼儿常在你最意料不到的地方游动。 鱼名言古罗马诗人 奥维德 《爱的艺术》
钓线沉波漾彩舟,鱼争芳饵上龙钩,内人急捧金盘接,拨刺红鳞跃未休。

五代·后蜀·花蕊夫人《宫词》。内人:这里指宫中的女伎艺人。这几句大意是:钓线沉入波中,水里荡漾着彩舟,鱼儿争着咬钓钩上的香饵,一条条上了龙钩;内人急忙捧着金盘承接,闪着红鳞的鱼儿,仍然泼刺刺地在盘中跳跃不休。诗句描写了宫中彩舟垂钓的情景。彩舟轻“漾”,鱼儿“争”“上”,金盘“急捧”,红鳞“跃”动,一系列动词的连用,于活泼跳跃的节奏中表现出宫中垂钓的欢快。“彩舟”、“芳饵”、“龙钩”、“金盘”与“红鳞”,一系列富艳的字眼,又透露出宫中与民间不同的华贵气息。

五代十国女诗人 花蕊夫人 《宫词》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佁(yǐ以)然:呆呆不动的样子。俶(chù触)尔:忽然。翕(xī希)忽:迅疾的样子。这几句大意是:日光照澈潭水,鱼儿的影子布在潭底的石头上,痴呆呆地浮着不动,忽然像受到什么惊扰似地向远处游去,又来来往往迅疾地游动,好像有意取悦于游人。~几句摹写小石潭中鱼的动、静姿态,穷微尽妙。作者通过写鱼衬托潭水的明净清澈,从而突出了小石潭的优美可爱。可化用以写小潭、小池或小溪中鱼游之景。

唐朝文学家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瓦沼晨朝水自清,小虫无数不知名,忽然分散无踪影,惟有鱼儿作队行。

唐·韩愈《盆池》其三。瓦沼:用瓦盆蓄水当作池沼。小虫:饲鱼的小红虫。“忽然分散”句:饲鱼的小红线虫离水则纠缠成团,入水则分散。无踪影:指小虫被鱼吞食尽了。这几句大意是:清早瓦盆里的水多么清,无数不知名的小虫在里面浮行,忽然分散开来没有了踪影,只留下鱼儿在列队游泳。这首诗描写了唐时饲养金鱼的情景。作者用白描手法描绘物象,把金鱼在清水盆池里吞食小虫的情景写得很生动,刚才盆中还有无数小虫,忽然间便葬身鱼腹,饱餐了的鱼儿自由自在,结队而行。我们在千载之下,读后仍宛然若见。

唐代文学家 韩愈 《盆池》
巢成抱卵意苦辛,忍饥终日伏巢里,哺养新雏四五子,冲风冒雨寻鱼蚁。 关于鱼的名言

清·李永祺《营巢燕》。这几句大意是:春燕筑成巢后就开始孵卵,用心何其辛苦;忍饥挨饿终日踡伏在巢里,不肯离开一步。为了养育嗷嗷待哺的四、五只幼雏,不惜冲风冒雨四处去寻找小鱼和虫蚁。这几句写春燕孵卵育雏的辛劳,虽然只是很寻常的禽鸟,但在某种意义上,这种亲子之情与人类的母爱同样崇高伟大,值得赞美。可用于描写春燕,也可化用以表现母爱。

清代学者 李永祺 《营巢燕》
卖鱼妇,街头哭,粗布裹头头发秃,短衫碎尽裂不缝,赤日炎炎灼皮肉。

清·江剡《卖鱼妇》。灼(zhuó茁):烧。这几句大意是:卖鱼妇在街头哭泣,粗布包着头,头发已秃了,身上的短衫已破烂不堪,也顾不上缝,火毒的太阳烤炙着她的皮肉。这是一首长诗的开头几句,寥寥数笔,扣人心弦,不仅勾勒了卖鱼妇的形象,还有许多“潜台词”:渔民们在岁旱河干的夏季昼夜举网,好不容易打来了鱼,拿到街头卖了养家话口。可是卖鱼妇为什么在街头痛哭?是鱼价太贱?是鱼卖不出去?还是被达官贵人抢走了?你看她衣不蔽体,家境的困苦可想而知,回家以后该是什么情景……一系列的悬念,吸引着读者往下读。这样的开头,值得学习。诗句画面鲜明,语言平实,有浓郁的民歌风昧,这些写作特点也可借鉴。

清代学者 江剡 《卖鱼妇》
泮池雨过新水长,江南鳜鱼大如掌,沙边细荇时吞吐,水底行云递来往。

明·李东阳《鳜鱼图》。鳜(guì贵)鱼:一种淡水鱼,为我国特产。荇(xìng杏):多年生水草。这几句大意是:一场新雨过后,泮池的水涨了许多,江南的鳜鱼这时也大如手掌,有的在沙边细荇旁吞吐,有的在水底云影边来往。新水长,荇草旺,鳜鱼肥,沙边吞吐,水底游弋,描绘出一派生机。可用于状写水中鱼群嬉游的情景。

明代诗人 李东阳 《鳜鱼图》
屋漏者,民击之;水浅者,鱼逃之;树高者,鸟宿之;德厚者,士趋之。

汉·刘向《说苑·说丛》。这几句大意是:房屋漏了,百姓就会离去;水太浅,鱼就会逃离;树木高大,鸟儿就会栖息在上面;为政者仁德深厚,士子就会归附他。这里的屋、水和树喻君,鱼和鸟喻士民。通过比喻说明君要得到士民的拥护,并为其所用,就要施行惠民政策,有德于士民,创造士民能够安居并乐为其用的必备条件。这几句用排比和博喻的方法,从正反两十方面加强说理,值得学习。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说苑·说丛》
庄严的大海产生蛟龙和鲸鲵,清浅的小河里只有一些供鼎俎美味的鱼虾。 鱼名言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 莎士比亚
鸟飞于天,其欲在下,故而死于网;鱼潜于下,其欲在上,故而死于钓。明代学者 庄元臣
不用载为鸣凤管,不须截为钓鱼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唐代诗人 白居易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和善人住在一起,就像进了开满兰花的房间,久而久之自己也满身芳香。和恶人住在一起,就像进了卖渍鱼的商店,久而久之自己也满身臭气了。

南北朝教育家和文学家 颜之推 《颜氏家训》
学问是一张网。必须一个结一个结的连起来,不要有太大的破洞才能网到“大鱼”。 关于鱼的名言台湾女作家 三毛
船上的全体人员,大家都希望碰着海麒麟,用鱼叉刺死它,把它拖上船来,宰割它。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及诗人 儒勒·凡尔纳 《海底两万里》
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南北朝教育家和文学家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

推荐名人名言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jingdianyulu/134466219412818.html

推荐成语大全

名人名言分类:鱼名言

返回:名人名言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