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名人名言

雨名言 经典语录 名人名言

雨的名言

雨名言 雨经典语录 共收录关于雨的名言437条

听了风就是雨。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本句大意是:听到某种传闻,不经核实就信以为真,甚而添油加醋,以风为雨。在现实生恬中,不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常常会风闻一些并不确凿的信息就盲目地信从。~反映了这种现象,而且含有批评的意味。

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
雷填填兮雨冥冥。 雨名言

战国·屈原《九歌·山鬼》。填填:形容声音巨大。冥冥:昏暗。本句大意是:雷声隆隆震耳啊,雨下得地暗天昏。~写深山雷鸣电闪、风狂雨急的凄厉景象。填填、冥冥这些形容词现在还在使用。

战国时期爱国主义诗人 屈原 《九歌·山鬼》
好雨依时抵万金。

元·王恽《过沙沟店》。依时:适时。本句大意是:适时而来的好雨价值万金。这句写出了及时雨的可贵和人们久旱盼雨时的心情。可用于对及时雨的赞美,也可用来比喻人们急需某种东西而忽然得|比什么都贵重。

元朝诗人 王恽 《过沙沟店》
百忧如草雨中生。

唐·薛逢《长安夜雨》。本句大意是:我心中忧愁百端,就像雨中丛生的青草。这是诗人客居长安又逢夜雨时写的乡愁诗。杂草从生,极言其多;雨中草生,极言其快。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思维活动(百忧)外化为雨中蓬蓬勃勃生长起来的杂草,就很容易使人感知诗人的忧愁既多且杂,产生得快而且不可遏止。此句现在仍可以用来喻愁。

唐代诗人 薛逢 《长安夜雨》
山雨欲来风满楼。

唐·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本句大意是:山雨快要到来时,大风已先吹满城楼。本句本是描写自然景物和急雨欲来时的气氛的诗,后来人们则赋予新意,常用来形容政治气候,预示时局动荡或重大事变将要发生前的征兆,成为知名度和引用率很高的名句。

晚唐诗人 许浑 《咸阳城西楼晚眺》
春城雨色动微寒。 关于雨的名言

唐·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动:引起。本句大意是:春天到了,城中气候虽已转暖,但一场春雨,又带来了轻微的余寒。本句表现了春天寒暖交替之际的时令特点,可用以描写早春气象。

唐代诗人 杜甫 《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万点飞花愁似雨。

宋·杨炎正《蝶恋花》[万点飞花]。本句大意是:千万点落花飞舞,愁绪像绵绵细雨。这是这首词的起句,上阙是:“~。峭杀轻寒,不会留春住。满地乱红风扫聚,只教燕子衔将去。”这几句写的是残春景象,抒发了作者的惜春情绪。此时,他正“独倚阑干闲自觑”,面对“满地乱红”,为留春不住而满心惆怅。这种春愁,轻轻地,淡淡地,却又萤绕心扉,抹不去,驱不散,就像那绵绵春雨,轻柔,迷蒙,却又洒遍人间,连绵不断。以“雨”来比喻士大夫、文人惜春伤春的闲愁,确切而形象。同是面对“万点飞花”的景象,秦观说“愁如海”,杨炎正说“愁似雨”,一字之差,愁的分量、内涵自有明显的差别。比喻贵在精当,由此可见。

南宋词人 杨炎正 《蝶恋花》
秋雨晴时泪不晴。

宋·苏轼《南乡平》[回首乱山横]。本句大意是:秋雨晴的时候,眼泪还在流。这首词写送别友人后的忧伤。下阕是:“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争夜残灯斜照处,荧荧,~。”作者在一个秋风秋雨的日子送别,自然愁苦倍增。入晚,秋雨已停,寒气沁人,作者面对一盏昏黄的孤灯,为思念友人而辗转难眠,泪湿衾枕,~用的是反衬笔法,既反映了秋雨未晴时作者已为惜别而热泪流淌,更写出了秋雨已止而作者别泪未停。这种反衬手法,更充分地展示了词人的愁苦情怀,表现了他对朋友的一往情深。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南乡平》
一蓑烟雨任平生。

宋·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蓑(suo梭):指蓑衣,一种披在身上的雨具,用草或棕制成。任:放任,听其自然。本句大意是:披一件蓑衣,坦然自得地在风风雨雨中度过一生。在这首词的前面,苏轼写了个小序,说他这一天到沙湖去,中途遇雨,因无雨具,同行者都很狼狈,“余独不觉”,不久天又放晴,有感而写了这首词。上阕是:“莫昕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对照小序,雨声穿林打叶,作者拄着竹杖、穿着芒鞋从容徐行应是实情,而那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谁怕?~”则已超出了当时的具体环境,这里的“烟雨”,指的是作者“平生”已经遭遇和可能遭遇的政治风雨。不久前,作者在“乌台诗案”中身陷囹圄,政敌必欲把他置于死地而后快,好不容易获释,又被贬谪到黄州,当了个行动不自由、“不得签书公事”的罪官,对苏轼来说,这场政治风雨几乎给了他毁灭性的打击。但苏轼的性格旷达超,无论是自然界的风雨还是政治上的风雨,他都以“莫听”的态度来对待,听之任之,只管走自己的路。有什么可怕的呢?~!正是这种旷选的胸怀,使他一生中度过了许多险恶的政治风浪,始终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文学上创造了不朽的业绩。这一句以自然风雨象征政治风雨,表现了一种身处逆境而傲然不屈的精神,是苏轼处世态度的形象写照,其意境及手法均可借鉴。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定风波》
满城风雨近重阳。 雨名言

宋·潘大临《致谢无逸书》。重阳:节令名,阴历九月初九,又称“重九”。本句大意是:满城风雨连绵的天气,告诉人们重阳节近了。这一句充分表现了临近重阳时风多雨稠的特点,很有诗意,可用以表现秋景。另外,“满城风雨”现已作为成语广泛地为人们所使用,常比喻某种消息一经传出,便引起议论纷纷。

宋代诗人 潘大临 《致谢无逸书》
桃花乱落如红雨。

李贺《将进酒》。本句大意是:桃花败时,落英缤纷,如降红雨。此句写暮春时节桃花飘落的景象。桃花,盛开时鲜艳明丽,引人注目;败落时片片花瓣随风飘舞,如降红雨,如铺红毡,也别有一番风光。句中“乱”字写落英缤纷之状,“雨”字喻凌空飘落之态,用词精当,比喻确切,描写落花可作借鉴。

唐朝诗人 李贺 《将进酒》
东风吹雨细于尘。

见宋·辛弃疾《浣溪沙》[花向今朝]。本句大意是:东风吹落的细雨比灰尘还要轻,还这句词抓住了春雨“润物细无声”(见杜甫《春夜喜雨》)的特点,写出了春天和风轻柔、细雨迷蒙的景色。精细的观察是作者写景的基础,以灰尘的轻细来喻雨,也颇精当。

南宋爱国词人 辛弃疾 《浣溪沙》
雷雨江山起卧龙。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甘露时雨,不私一物。 关于雨的名言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孟春纪·贵公》。私:偏爱。这两句大意是:甘霖雨露对天下万物都是公平的,它不因偏爱而独降于某一物上。过两句通过自然现象,说明了理政、处事应出以公心。不可偏私的道理。

战国末期商人,政治家 吕不韦 《吕氏春秋·孟春纪·贵公》
微雨后,薄翅腻烟光。

宋·欧阳修《望江南》[江南蝶]。这两句大意是:一场小雨过后,粉翅犹腻的蝴蝶便又忙碌起来了,它们那薄薄的近乎透明的翅膀,好像粘上了暮霭霞光一般,闪着迷离、微弱的光亮。词人体物入微,用字造语准确精当。蝴蝶的翅膀是薄而透明的,翅上的粉沾上雨水之后,在烟光之中飞舞,就给人一种“腻”的感觉。一个“腻”字写尽了蝶的媚态,用词的精确,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望江南》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来源宋·苏洵《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释义: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

北宋散文家 苏洵 《辨奸论》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诗经·谷风》。习习:微风声。谷风:东风,或从山谷吹来的风。以阴以雨:等于说为阴为雨。这两句大意是:东风轻轻地吹,天气时阴时雨。《谷风》本是写弃妇的诗,这两句是以风雨起兴,形容丈夫的暴怒。现在人们常以“习习”形容和煦的风声。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诗经·谷风》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雨名言

《诗经·风雨》。晦:阴暗。已:停止。这两句大意是:风雨凄凄,天色阴暗,鸡鸣声没完没了,叫得人心烦意乱。原诗以这两句衬托女子盼望情人时的烦乱心情。同为鸡鸣,在不同的场合下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致酒行》)令人感到欢畅豪迈;风雨交加中的鸡鸣则另是一种况味。景物烘托的作用,在写作时值得注意。这两句诗后来在引用中被赋予了新意,可用来反映雄鸡忠于职守,纵然“风雨如晦”,依旧按时报晓;也可引申以表现人民在反动统治下盼望光明的心情。“风雨如晦”还可单独用来比喻一种不利的政治气候。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诗经·风雨》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五代·南唐·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潺潺(chán蝉):雨声。阑珊:指春光衰残。这两句大意是:帘外雨声潺潺,春光已经衰残。这两句写被俘到汴京的李后主一梦醒来,听到帘外潺潺的雨声,想到春光殆尽,南唐江山已属他人,倍增伤感。这里的“春意阑珊”既指气象,也喻国事。

南唐第三任国君,后亡国被俘,被宋太宗毒杀 李煜 《浪淘沙令》
海风吹浪急,江雨入楼深。

元·萨都剌《用韵寄龙江》。海风:从海上吹来的风,此指大风。这两句大意是:大风掀起了急浪,把江上的暴雨吹洒到阁楼深处。可用于写急风暴雨。

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 萨都剌 《用韵寄龙江》
空庭疏雨后,四壁乱蛩鸣。

元·刘诜《对客暮坐》。这两句大意是:傍晚时分,一阵微雨过后,在空阔的庭院四壁,一群蟋蟀正在杂乱地鸣叫。诗句采用了以静衬动的手法。雨后的庭院空旷寂寥,阒无人声,只有蟋蟀在四壁争先恐后地乱鸣,显得分外聒噪。可用来描写乱蛩的鸣声。

元代音乐家 刘诜 《对客暮坐》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关于雨的名言

五代·前蜀·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画船:绘有彩饰的游船。这两句大意是:春水碧绿,超过了湛淇蓝天,躺在画船里听雨声点点,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梦乡。这两句词写春日乘船游赏的自在心境,先从视觉角度写春水绿得像一幅水墨画,再从听觉角度写雨点敲打画船像一支和谐的催眠曲,写得有声有色。可用来写乘船春游的情形。

唐代词人 韦庄 《菩萨蛮》
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

唐·张谓《郡南亭子宴》。烟:指云气。这两句大意是:柳枝淋浴了春雨,颜色逐渐加深;松柏本是青翠浓绿的,蒙上了一层云气,显得更加苍郁。新春时节,柳枝绽出细枝嫩芽,望上去一片金黄,故有“嫩于金色软于丝”(白居易《杨柳枝词》)之说。但几场春雨后,颜色逐渐加深,变得翠绿苍青。松柏本来色调就重,蒙上一层云气后,枝叶湿润,自然更为苍郁了。毛泽东词有“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之句,也是这个意思。可用以形容柳,形容松,形容雨后的景致。

唐代诗人 张谓 《郡南亭子宴》
竹香新雨后,莺语落花中。

唐·张籍《晚春过崔驸马东园》。这两句大意是:一场春雨之后,翠竹泛着清香;在纷飞的落花中,黄莺在唱着惜春之歌。这是一首写晚春之景和惜春之情的诗,下两句是:“莫遣经过少,年光渐觉空。”~两句把雨后翠竹,暮春落花,黄莺娇啼,青竹泛香等等,全都摄人诗中,调动读者的视觉、听觉、嗅觉去感知诗的意境美,而在这充满诗意的美景中又融和着惜春惜花之情。可引用写晚春景色。

唐代诗人 张籍 《晚春过崔驸马东园》
花发多风雨,人生足别离。

唐·于武陵《劝酒》。花发:花开。这两句大意是:花开之后还要经过几番风雨的摧折,人生也要尝够别离的滋味。人生哪得长相聚?正像花开之后还要经受风吹雨打一样,人生也要经得起别离的痛苦,不可过于悲伤。这两句反映了一种达观的思想,含有解劝的意味,可在离别时用以慰入劝人或自慰自劝。

唐代诗人 于武陵 《劝酒》
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雨名言

唐·温庭筠《菩萨蛮》[南园满地]。却:反,还。这两句大意是:雨后天晴,夕阳斜照,红杏枝头虽已零落衰败,但清香如故。原词上片写雨后的春景,~两句一扫伤春悲秋的消极、感伤情绪,写出红杏尽管零落,但仍把它特有的清香留给人间。可用以形容雨后暮春景色,或取其引申义,赞颂受到政治迫害而仍保持气节的正直、坚贞的人。

唐代诗人 温庭筠 《菩萨蛮》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唐·韦应物《幽居》。这两句大意是:夜里细雨曾经来过,春草想必也在不知不觉中生长出来了。这两句写作者对夜来细微春雨的喜爱,和对春草在微雨滋润下生长的欣慰。微雨细无声,况且又是在夜间下雨,诗人并未亲见,只是早晨才发现“微雨夜来过”,于是产生了春草滋生的联想,因为也未亲见,故云“不知春草生’。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世事无牵无挂因而彻夜安眠的幽居生活,表达了他幽居中平静闲适的情怀,可谓情景交融。可用于写初春细雨的景致和表达平静的心境。

唐代诗人 韦应物 《幽居》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树杪(miǎo秒):树梢。这两句大意是:一夜透雨过后,山间飞泉百道,远远望去,白色飞瀑好似悬挂在绿树梢上一般。王维善以画理入诗,他运用绘画上的透视学原理和色彩的搭配写景,不仅表现出山势的高峻,山泉的奇丽,而且写出了景物的远近、高低,具有立体感、层次感。王士祯评曰:“兴来神来,天然入妙”。可化用以描写山岭雨后多流泉飞瀑的可爱风景。

唐代诗人 王维 《送梓州李使君》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唐·王维《阙题二首》其一。元:同“原”,本来。空翠:指空明而苍翠的山色。这两句大意是:走在山间小路上,天本来没有下雨,那空明青翠的山色,却像是沾湿了人的衣服。这两句描写山间草木葱茏苍翠,尽管未曾下雨,可是那空明翠绿的山色,却仿佛是晶莹的液体似流欲滴,能沾湿行人的表服。想象新奇,语言清丽,可用来描写春夏间草木蕊茏的山林。

唐代诗人 王维 《阙题二首》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关于雨的名言

唐·王维《秋夜独坐》。这两句大意是:山果被深秋的寒雨摧落,草虫也在雨夜躲进堂屋,在灯下鸣叫。诗句没有直接写秋写寒,而深秋的寒意自现。可用以描写深秋雨夜的景象。

唐代诗人 王维 《秋夜独坐》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唐·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这两句大意是:寒雨中的黄叶树,昏灯下的白发人,令人多么感伤啊!这首诗原诗为:“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诗歌抒写了独居之悲和相逢之喜。~二句以落叶喻人之衰老,颇为贴切。树叶在秋风中飘落,和人的风烛残年类似,树作为环境中的景物,起了气氛烘托作用,又有比兴的意味。自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之句问世以来,秋风落叶,常常被用来塑造悲的气氛。此二句也是如此,特别富有诗味。用以描绘感伤的场景和伤时嗟老的情绪,十分恰切。

唐代诗人 司空曙 《喜外弟卢纶见宿》
山雨夜来涨,喜鱼跳满江。

唐·钱起《江行无题》。这两句大意是:一夜山雨使江水猛涨,鱼儿高兴得满江乱跳。诗句写江行所见:一夜山雨滂沱,晓来一看,江水涨了很多;因江水猛涨,鱼儿满江跳跃,此起彼落,煞是好看。江涨鱼跃,充满着生机勃勃的野趣。

唐代诗人 钱起 《江行无题》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唐·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怜:怜爱。这两句大意是:新雨之后的竹子最可爱,夕阳西下时的青山最美丽。雨后新竹,青翠欲滴,长势尤为喜人,透过字面,我们可以想见雨后竹林的清新,翠竹的挺拔;夕阳西下时,满天彩霞与青山相映,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两种景色,都惹人喜爱。此二句对仗工整,意境有别,前句小巧,后句壮阔,用语不多,诗意深远,可以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

唐代诗人 钱起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万方应望雨,片景欲焚空。 雨名言

唐·齐己《苦热》。景:日光。这两句大意是:四面八方应都在盼望着普降甘霖,一片日光就像要把天空燃烧起来。极写夏日的干旱酷热。上句写干热难当,人人盼望下雨的急切心情;下句写天气酷热的程度,只需一片日光就可以把天空点着。写炎夏酷暑可作借鉴。

唐代僧人诗人 齐己 《苦热》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白月:洁白的月亮。这两句大意是:清澈寒凉的潭水里倒映着皎洁的明月,秋天的细雨滴落在碧绿的青苔上。这两句写禅寺清冷的秋景;如果是晴天,那么风清气爽,夜晚可见寒潭印映白月;如果是阴天,那么细雨飘零,沾湿因行人罕至而滋生的青苔。可用于描写山间或古老建筑物附近的冷落秋景。

唐代诗人 刘长卿 《游休禅师双峰寺》
不为风雨变,鸡德一何贞。

唐·李频《风雨闻鸡》。鸡德:《尔雅翼》说鸡有“五德”,“不失时者”为五德之一。一何:多么。贞:坚贞。这两句大意是:不因为风雨变幻而改变自己报晓的本性,雄鸡的德操是何等坚贞!《诗经》上说:“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雄鸡司晨,按时而鸣是它的本性。它不理会自然界的风雨变幻,有在黑暗中感知黎明将至的敏感与先觉,恪尽职守地向人们报晓,准确无误。这两句可用于写雄鸡,也可借以歌颂不管政治风雨如何变化,仍忠于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唐代官员诗人 李频 《风雨闻鸡》
斜影风前合,圆纹水上开。

唐·李峤《雨》。这两句大意是:横斜的树影经微风吹拂在遥曳中合拢,细细的雨点洒落水面,泛起圆圆的波纹,缓缓地扩散开来。写轻风细雨中的树影水波,摇翠漾碧,色态宛然,洋溢着动感。可用于写轻风细雨中的景物。

唐代诗人 李峤 《雨》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 关于雨的名言

唐·杜牧《秋思》。这两句大意是:看见池塘里泛起涟漪,才发觉细雨在悄悄地飘洒;感到襟袖微微飘动,才知道好风在轻轻地吹拂。写微雨、好风,不对雨、风本身作直接描绘,而从池水、襟袖这一侧面来写,却收到了更好的艺术效果。写轻风细雨可借鉴这种艺术手法。

唐代诗人 杜牧 《秋思》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唐·杜甫《水槛遣兴二首》其一。这两句大意是:细雨落进江河,泛起一个个水泡,鱼儿摇曳着浮出了水面;燕子借着轻风,身子倾斜着飞行。一写水中,一写岸上,作者善于缘情体物,把鱼儿、燕子在微风细雨中活动的景象捕捉住,写得天然工巧,不见刻削痕迹。叶梦得在《石林诗话》里说:“此十字殆无一字虚设。”

唐代诗人 杜甫 《水槛遣兴二首》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五。笋:竹笋,竹的嫩芽。这里指刚刚破笋而出的嫩竹。梅:指青梅的果实。这两句大意是:被春风吐折的嫩竹低垂着,仍保持着青绿的颜色;被春雨催肥的梅子变红了,饱满得似乎快要绽破。这两句均采用倒装句法,把经过春风春雨之后的嫩竹肥梅描绘得形神毕现,可引用表现晚春景色。

唐代诗人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这两句大意是:一下笔就能使风雨为之惊动,诗写成后能使鬼神为之哭泣。这两句是杜甫连用比喻、夸张的手法高度赞美李白才华横溢,他的诗歌精妙绝伦,具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可供引用论述诗文创作应力求有分量,有力度,能打动人心,也可引用形容某些诗文作品气魄宏太,感情强烈,富有艺术感染力。

唐代诗人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 雨名言

唐·杜甫《北征》天赐雨露相同,而果实甘苦各别。

唐代诗人 杜甫 《北征》
川上风雨来,洒然涤烦襟。

唐·戴叔伦《喜雨》。川:平野.平地。洒然:雨滴飘飘洒洒落下的样子。涤(dí敌):洗除,此处是消去意.烦襟:指因天早或炎热而引起的愁苦、烦闷的心情。这两句大意是:大地忽来风雨,洒落的雨滴洗去了人们心中的愁烦。原诗为:“~.田家共欢笑,沟浍亦已深”,写久旱忽逢甘雨时农家欢欣喜悦的情况。现在除了可以引来表现这个内容外,也可以用于描写炎夏人们燥热难耐,忽来一阵风雨时的情形;还可用以形容人们由于一个偶然的因素使困难得以解除时的畅快心情。

唐代诗人 戴叔伦 《喜雨》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唐·崔涂《孤雁》。这两句大意是:秋日寒塘,暮雨茫茫,一只孤雁在空中呼唤失散的伴侣,孤独和寒冷使它无力再在风雨中飞翔,心想飞入寒塘找个栖息之所,却又影单心怯,欲下又迟疑傍徨。《弧雁》全诗是:“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所引两句是全篇的警策,写失群孤雁凄怆忧惧的心态,细腻入微,后世咏孤雁的诗词常常化用这两句。

唐代诗人 崔涂 《孤雁》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岚(lán兰):山林中的雾气。这两句大意是:残云把夏末炎热的暑意带走了,新雨带来了早秋凉爽的雾气。这两句可用于描写夏末初秋时的景色,或表现经过炎夏的折磨,人们终于迎来了凉爽的新秋时的愉悦心情。

唐代诗人 岑参 《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远峰带雨色,落日摇川光。 关于雨的名言

唐·岑参《林卧》。这两句大意是:远处的山峰缭绕着阴云浓雾,雨意沉沉;落日的余晖在河水中闪动,波光粼粼。两句写山间傍晚景色:“远峰带雨色”,苍翠润朗,“落日摇川光”,光色俱佳,“摇”字生动传神,使诗句具有强烈的动感,可谓摹山写水,别有胜场。此名句在表现傍晚景色时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唐代诗人 岑参 《林卧》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宋·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这两句大意是:人孤零零地站在落花中,双飞的春燕在微雨中穿行。这两句借用了五代·翁宏《春残》诗的原句。二句看似写景,实际是写人的情态。“落花”往往使人产生伤感之情,“徽雨”每每带给人缠绵之意,而“燕双飞”越发衬托出“人独立”的孤寂,可见这两句所包含的“情”还是很深沉的。可用于表现暮春怀人的情景,或借鉴其融情干景的写作手法。

北宋词人 晏几道 《临江仙》
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

宋·苏轼《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云:“~。”觉而遇清风急雨,戏作此数句》。动鳞甲:形容山风吹动草木如鳞甲扇动。酣笙钟:形容山间万窍齐鸣仿佛弹奏仙乐。笙钟:指乐器。这两句大意是:无数高山上好像有鳞甲在扇动,无数深谷好像有仙乐在鸣奏。这两句描写海南山林间的奇妙景象。可用于描写山风突起,急雨骤来,草木摇曳,万壑作响的山景,有声有色,恍如置身其中。

北宋文学家 苏轼 《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云:“~。”觉而遇清风急雨,戏作此数句》
溪添半篙绿,山可一亩青。

宋·陆游《杂感》。可:当、对。这两句大意是:春雨潇潇,给山溪增添了半篙绿水;春山对窗,满窗都是青翠之色。从溪涨绿水,窗满青色,写出春雨之后春色转浓的景物变化。可用以写春雨后的山、溪景色。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杂感》
雨添山翠重,舟压浪花分。 雨名言

宋·陆游《涪州道中》。这两句大意是:蒙蒙微雨为青山增添了绿意,更显得苍翠欲滴;小舟驶过江面,压出的白色浪花向船的两边扩散开去。写景如画,清丽可爱;“添”、“重”、“压”、“分”,动景如见。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涪州道中》
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

宋·陆游《大风雨中作》。句大意是:狂风震怒,像要把大山连根拔起;暴雨倾注,如黄河决口汹涌而来。作者用夸张、比喻的手法,写出狂风暴雨的狂暴之势,令人惊心动魄。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大风雨中作》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宋·李重元《忆王孙》[萋萋芳草]。这两句大意是:已是黄昏将临的时分,暮雨拍打着梨花,深深的庭院紧闭着重门。这是一首思妇怀人词。昏黄的天色,深闭的重门,造成了一种压抑、沉闷的氛围;拍打着梨花的雨声,更透露出一般凄凉的意味,好像拍打在人的心上。作者通过这种环境描绘,深切地抒发了思妇的愁苦之情。整首词到此句结束,这种以景为情的结尾,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这两向可用以描摹压抑、沉寂的氛围,其以景达情的艺术手法更值得学习。

宋代文人 李重元 《忆王孙》
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宋·李师中《菩萨蛮》[子规啼破]。这两句大意是:水边荔枝熟透。两岸一片嫣红;微雨蒙蒙如烟,笼罩千家万户。词写岭南水乡雨景,充满南国情趣。可用来描写岭南风光。

宋代官员 李师中 《菩萨蛮》
白晓惨成夜,瓦口生飞涛。 关于雨的名言

宋·李觏《雨中作》。惨:通“黪”(cǎn惨),灰黑色。瓦口:指房檐上瓦的滴水处。这两句大意是:大白天忽然浓云密布,天色灰暗得像是黑夜;房檐上雨水倾泻,好像飞动的浪涛从天而降。两句写白天的雨景:由晴天转阴云,由阴云转暴雨,写出了时间的流动,天色的变化,暴雨的飞泻,富于动态感。

北宋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 李觏 《雨中作》
荷声过急雨,竹影敷凉月。

宋·韩驹《饮酒次人韵》。敷:涂,抹。这两句大意是:急雨过处,传来滴滴嗒嗒的荷声一片;竹影婆娑,涂在满地清凉的月华之上。“竹影敷凉月”把风清月白,翠竹摇曳,竹影印月,夜凉袭人的美妙意境生动地传达出来,给人以恬静的美感。可用以描写雨过天霁,凉月竹影的夏夜景色。

北宋诗人 韩驹 《饮酒次人韵》
暖日薰杨柳,浓春醉海棠。

宋·陈与义《放晴》。薰:泛指花草香,这里用作动词。这两句大意是:雨过天晴,融融的春日使杨柳散发出香气,浓浓的春意使海棠盛开,红颜如醉。两句写春雨放晴之后花木争艳的秾丽春色。“薰”、“醉”二字为使动用法,使作品增添了许多诗意。

宋代诗人 陈与义 《放晴》
白日曜青春,时雨静飞尘。

三国·魏·曹植《侍太子坐》。曜(yào耀):照耀。青春:黄节注曰:“此诗作于夏日,而言青春者,谓雨后日出,可爱如春。”时雨:及时雨。这两句大意是:雨过天晴,阳光可爱如春地照耀着大地;时雨刚洒过地面,使涤滤过的空气中没有半点灰尘。这两句写雨过天晴、白日照耀的美景。在原诗中本是比喻太于曹丕的,除去喻意,用来描写雨后日出,清丽可爱的自然环境,也是很好的句子。

三国文学家 曹植 《侍太子坐》
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 雨名言

南朝·齐·谢朓《和徐都曹出新亭渚》。日华:太阳的光影。风光:“光风”的倒文,指雨后草叶清洁,日光照射如有光泽。这两句大意是:日光在江面上闪动,微风吹来,草上也浮动着它的光泽。诗句描绘出一幅雨后江渚阳光闪耀,草清气爽的迷人景色。一“动”一“浮”,相互辉映,使江渚仿佛成了光的世界。这两句可用来描写江河岸渚雨后的秀丽风光。

南朝齐诗人 谢朓 《和徐都曹出新亭渚》
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

明·李攀龙《广阳山道中》。嶂:陡峭如屏障的山峰。这两句大意是:轰鸣的雷声如从千重山巅跌落下来,倾注的暴雨像从万座高峰倾泻而出。这两句描写雷大雨急的气势,惊心动魄,既和黄庭坚《清明》诗写的春雷春雨不同,也和陈与义《雨晴》诗写的残雷有别。

明代文学家 李攀龙 《广阳山道中》
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

晋·张协《杂诗十首》其三。这两句大意是:翻腾的乌云如涌出的浓烟,密集的秋雨如披散的蚕丝。状物逼真,而且写出了云飞雨落的动态。应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体物,巧妙的比喻也可借鉴。

西晋文学家 张协 《杂诗十首》
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这两句大意是:蛟龙得到云雾雨露,最终将不会甘作池中之物。赤壁战后,孙权拜刘备为左将军领荆州牧。周瑜不以为然,上疏劝孙权调刘备到江南,以美色、酒肉使其意志消沉,把关羽、张飞等臂膀调离,使之不能成大事。用瑜认为:给刘备土地,使他独占一方,又让刘、关、张三人凑在一起,就好像是~,一有机会就会飞走。后刘备果建蜀汉,形成我国历史上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写作上此句以“比”的手法见长,以蛟龙比刘备,云雨比机遇,池中物比无大志之人。该句语言精粹,比喻贴切,暗含哲理,发人深省,很为后人乐道。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 关于雨的名言

见王勃《郊兴》。这两句大意是:雨后日出,春花在日光照耀下更见光洁滋润;风也停了,日光从叶子的缝隙里透出,地上的叶影愈见清疏。这里写春雨之后的景物,因作者体察细微,所以把雨去风归时花儿叶儿的神姿写得十分逼真。写雨霁时的春景可以借鉴。

唐代诗人 王勃 《郊兴》
五月山雨热,三峰火云蒸。

见唐·岑参《出关经华岳寺访法华云公》。选两句大意是:连山中的雨都是热的,山间的云也像火焰般向上蒸腾。过两句诗描写山间夏日的炎热景象,突出表现了作者异乎寻常的主观感受。它避免了只是对自然景物作纯客观的摹写的倾向,使诗句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抒情气息,产生出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有力地感染着读者。这一点值得我们写作时借鉴。可用来形容夏日山间炎热的天气。

唐代诗人 岑参 《出关经华岳寺访法华云公》
云翻一天墨,浪蹴半空花。

见宋·陆游《冒雨登拟岘台观江潮》。拟岘(xiàn现)台:在今江西临川县。下临汝水,风景极佳。蹴(cù促):踏。这两句大意是:(雨中登上拟岘台),上望则黑云翻滚,如泼墨空中,满天乌黑一片;下看则浪拍水溅,雪花翻卷,半空尽是浪花。这两句写雨中景色:黑云白浪,上下映衬,有声有色,蔚为奇观。写浓云急浪可作借鉴。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冒雨登拟岘台观江潮》
鱼跃青池满,莺吟绿树低。

见李白《晓晴》。这两句大意是:(一夜透雨,拂晓天晴,)鱼在涨满了的青水池中欢悦地跳跃,树因夜雨而湿绿凝重,黄莺在低垂的枝叶里动听地啼鸣。白鱼在青水池中拔刺刺地跳,溅起浪花,泛起涟漪;黄莺在绿树枝上娇滴滴地啼,似吟似唱,余音袅袅。洗涤过的空气像池水那样清新,雨润过的绿枝儿流青滴翠。两句十字,既具诗情,又有画意。

唐代诗人 李白 《晓晴》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雨名言

春秋·老聃《老子》飘风:暴风;朝:早晨。暴风刮不完一个早晨就会停息。比喻来势虽猛,但持续的时间不会长久。骤:急速。急雨不会下一天。比喻坏人坏事不会长久。

又称老聃、李耳,我国古代春秋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 《老子》
涧底百重花,山根一片雨。

北朝·周·庾信《游山诗》。两句大意是:低头下望,只见涧底繁花似锦,层层叠叠;山脚下如烟似雾,细雨迷蒙。两句诗是诗人想象登上昆仑山上神话传说中的增(céng层)城后回望山下所见的情景。黄庭坚评~说:“尽登高临远之趣”。写登山临眺可作参考。

南北朝文学家 庾信 《游山诗》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北朝·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这两句大意是:麦子在熏风里逐渐成熟,梅子在夏雨中次第变黄。热风阴雨,麦熟梅黄是初夏独有的景物,故诗人以此着笔描述夏令特征,“随”、“逐”二字使诗句显出生机。可供引用描写初夏景物。

南北朝文学家 庾信 《奉和夏日应令》
等待雨,是伞一生的宿命。中国现代作家 张爱玲
山河频入梦,风雨狡关心。 关于雨的名言元代诗人 画家 王冕
乾坤一夕雨,草木万方春。五代南唐诗人 李中
教化比雨露,名法方风霜。 《齐书》 《齐书》
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南朝梁诗人 何逊
东风洒雨露,会入天地春。 雨名言唐代诗人 李白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真心英雄》 《真心英雄》
微雨洒芳尘,酿造可人春色。

宋·石孝友《好事近》[微雨洒芳尘]。芳尘:春天充满花香的土地。可人:宜人。这两句大意是:蒙蒙春雨飘洒在芳香的土地上,酿造出一片宜人的春描写春雨化物、春色宜人等意境,可以参考此名句。

南宋词人 石孝友 《好事近》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宋·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栊:窗格,也叫窗棂。这两句大意是:窗棂上帘子低垂,窗户外细雨蒙蒙,一双可爱的燕子,冒着细雨回到家中。原词是作者歌咏颍州西湖暮春景色的。此时,春风春雨,落花狼藉,飞絮蒙蒙,游人已经散去,笙歌之声也已不闻。此情此景,使作者“始觉春空”,心中浮起了一种寂寞、怅惘的感情。正在这时,他看到一双燕子冒着细雨比翼归来,顿时产生了一种亲切、温暖之感,心中的惆怅也一扫而空。结尾这两句的感情色彩,须要仔细体味。在古代诗词中,燕子与人的关系是非常亲密的。晏殊有“似曾相识燕归来”之句,欧阳修有“双燕归来细雨中”之咏。在现代生活中,人们还常以“燕归来”比喻久别的亲人翩然而至,反映了一种温暖、亲切、愉悦的感情。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采桑子》
理性是罗盘,欲望是暴风雨。 关于雨的名言奥地利哲学家 卡尔·波普
桃花复含宿南,柳绿更带朝烟。

唐·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复:还,仍。宿雨:昨夜的雨。这两句大意是:桃花还带着昨夜的雨珠,显得分外红润鲜艳;柳条经过雨洗,在清晨的轻烟中或隐或现,显出朦胧的碧色。这两句表现的是宿雨新晴后清晨的美丽景色,可供描写雨霁初晴的春景时引用。此外,桃含宿雨,柳带朝烟显得特别清新可爱,富于诗意,我们可以从作者观察和表现事物的方法中得到借鉴和启示,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唐代诗人 王维 《田园乐七首》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依。处:时。潇潇:雨声。歇:停止。这两句大意是:(岳飞)在一阵急雨刚刚停止的时候,独自登搂凭栏远眺(想到中原沦陷,山河破碎,激愤难抑),愤怒得头发都竖立起来,简直要把帽子顶掉。这两句使作者痛恨敌人,誓雪国耻,怒不可遏的自我形象跃然纸上。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曰:“何等气概!何等气象!千载下读之,凛然有生气焉。”

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 岳飞 《满江红》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宋·苏轼《阮郎归》[绿槐高柳]。然:即“燃”,指石榴花红得像燃烧的火焰。这几句大意是:一场微雨过后,小荷叶翻出水面,石榴花开得像火一样红。这几句描写初夏的景象:雨过天晴,空气分外清新,池塘里荷叶点点,青绿相映;石榴花在绿叶的衬托下,越发显得红艳似火,光彩夺目。用以描写初夏风光,描写石榴花,均可。

北宋文学家 苏轼 《阮郎归》
海棠开后春谁主,日日催花雨。 雨名言

宋·李弥逊《虞美人》[海棠开后]。两句大意是:海棠花开后是什么花开呢?不论是什么花开,都会受到风雨的摧残。的上意是感伤风雨后的海棠。原词为:“海棠开后春谁主?日日催花雨。可怜新绿遍残枝,不见香腮和粉、晕胭脂。”词人并非不知到海棠败后是什么花开,但他认为,什么花开都难免风雨的欺凌。暮春时节,春光已经不是在催促花开,而是在催促花落;人们已经不是在欣赏花开,而是在怜惜花落。词写得凄凉、伤感,可用以描写风雨后的残花,或用以抒发忧郁的情怀。

宋代官员 李弥逊 《虞美人》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清·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宜:应当。绸缪(chóumóu筹谋):用绳索捆绑。毋(wú无):不要。这两句大意是:应当在没有下雨的时候就把门窗捆绑牢实,不要到口渴的时候才想起去挖井。“未雨绸缪”出自《诗经·豳风·鸱鴞》:“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临渴掘井”出自《黄帝·内经·素问》:“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扰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是著名格言,使用率很高,比喻事前要有预见,有准备,防患于未然,如果事到临头才想办法,就为时晚矣。

明末清初理学家、教育家 朱柏庐 《朱子治家格言》
暮景萧萧雨霁,云淡天高风细。

见宋·柳永《佳人醉》[暮景萧萧]。萧萧:风雨声。霁(jì计):雨止。这两句大意是:傍晚时分,萧萧的雨停止了,高高的天空中只有淡淡的云飘浮着,细细的风吹拂着。两句写玉宇在暮雨初霁之后的恬静、幽美和辽阔。“云淡天高”让人体味出阔大,而只有在静境中才会感觉到“风细’。前句的“萧萧雨霁”作为时间背景也烘托了后句的环境氛围。正是“萧萧”雨声之止才让人更鲜明地体察到“云淡天高风细”之景。这两句可用来描写雨霁后的暮景和气氛。

北宋词人 柳永 《佳人醉》
见雨则裘不用,升堂则蓑不御。

汉·刘安《淮南子·齐俗训》。升堂:指进屋。御:用。过两句大意是:遇到下雨天,就不穿皮袄;进入屋内,就不甩蓑衣。《淮南子·齐俗训》:“今之裘与蓑孰急?~,此代为常者也。”皮衣与蓑衣,就其价值来说,或有贵贱之分,但就其实用来说,则各有所用,不宜有所厚薄,贵此而贱彼。物如此,人亦然。人的智薄或有高下之分,然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用人时应该扬长避短,使之各得其所,不能贵此而贱彼。这两句可用于说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道理。

西汉皇族淮南王 刘安 《淮南子·齐俗训》
谴责后的鼓励好比雨后的阳光。 关于雨的名言德国剧作家、诗人、思想家 歌德
刮风下雨路滑,不要抢道回家。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宋·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消:忍受,禁受。这两句大意是:还能禁受几番风吹雨打啊?春天又匆匆归去了!这两句写惜春之情,在原作中有政治寓意。辛弃疾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词人,这首词也有明显的政治寓意。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不图光复,金人就在国门外虎视眈眈,每次战争,南宋都以屈辱投降、割地赔款而告终,小朝廷实际上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再经不住外来的侵袭了。可见这两句明写春意阑珊,实写国运衰微,现在常借以比喻好景不长。

南宋爱国词人 辛弃疾 《摸鱼儿》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宋·柳永《前霖铃》[寒蝉凄切]。寒蝉:深秋的蝉,鸣声低咽。长亭:古代驿路上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行人休息,也是进别的地方。这几句大意是:耳听着寒蝉凄切的叫声,面对着骤雨初歇时的长亭晚景。《雨霖铃》是一首别情词。~几句通过季节(寒秋)、时间(傍晚)、地点(选别的长亭)、气候(骤雨初停)、气氛(蝉声凄切)等一系列景物描写,为后面淋离尽致地抒写别情作了充分铺垫。一十“对”字,把抒情主人公引入了景物。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文学上常见的手法,~三句句句写景,句句舍情,是一幅绝佳的伤别图。

北宋词人 柳永 《前霖铃》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雨名言

宋·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潇潇:连绵的雨声。这两句大意是:对着淅浙沥沥洒满江天的暮雨,看它冼出一番清冷的秋色。这两句开头着一“对”字,就把人自然地引入景中。而“洗”字用得尤为精妙,好像清秋不是季节带来的,而是这潇潇暮雨洗出来的。诗句写得生动、真切,使人仿佛能感受到雨后清新空气中那凉丝丝的寒意。可用于描写秋景,也可从作者传神的遣词造句中领悟到锻字、炼句的重要性。

北宋词人 柳永 《八声甘州》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五代·南唐·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鸟:喻传递信息的使者。丁香:一名鸡舌香,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这两句大意是:不见青鸟传送远在天涯的亲人的音信,惟见春雨中丁香空结的花蕾,令人愁怅。这首诗写思妇的伤春恨别之情。~两句一写鱼沉雁杳,远人不归;一写雨打丁香,空自悲愁。那雨中时丁香结无疑就是思妇心中的幽怨“结”,“雨中愁”不过是思妇心中愁的外现而已。

南唐第二个皇帝,其子李煜 李璟 《摊破浣溪沙》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唐·王昌龄《送柴侍御》。这两句大意是:青山一道,云雨相同,虽离别而近若比邻;明月共睹,别而未分,何能算作两乡?这是王昌龄在龙标贬地送友人柴侍御去武冈时写的一首诗:“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第三句从正面写龙标、武岗两地接近,有青山相连,云雨与共;第四句则用反诘语气说:明月一轮,虽分别而可共睹,岂能算是两乡?因为两地一心,物因情变,就化“远”为“近”,合“两多”而为一乡了。这样写既是对朋友的宽慰,同时也蕴含着思念朋友的深情。笔法灵巧,语言新颖,情文并茂,作者不愧为唐人中写绝诗的大手笔,值得学诗者神会妙悟。

唐代诗人 王昌龄 《送柴侍御》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当:何时能够。西窗:指妻子居室之窗,却:倒过头来。巴山:泛称四川境内的山,此指作者当时所在的梓州。这两句大意是:什么时候才能与你同坐西窗之下共剪烛花,来追叙此时巴山夜雨里我思念你的心情。这是作者在梓州期间写给妻子的抒情短章。全诗为:“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前两句写客居异地的孤寂情怀和对妻子的深长思念,后两句写遥想他日重逢,于欢乐之中追话今夜的一切。“共剪’、“却话”是由今时的苦况所激发的对来日欢乐的憧憬,而盼望中的“西窗夜话”是把今时的苦况作为谈资,更增添了重聚时的欢乐。今宵——他日——今宵;巴山——西窗——巴山,两句在时空上往复对照,从现实中的巴山夜雨,设想出未来的西窗夜话,又在设想的西窗夜话中,嵌入当前巴山夜雨的现实,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小诗写得曲折委婉,跌宕有致,特别是~的独创性构思,对后来作者很有启迪。

唐代诗人 李商隐 《夜雨寄北》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关于雨的名言

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此身:诗人自指。合:应该。未:这里表疑问。细雨骑驴:唐代一些诗人经常骑驴吟诗,好些名诗人也到过四川,晚唐诗僧贯休还曾从杭州骑驴入蜀;诗人此时在细雨中“骑驴入剑门”,很自然地由自己的形象联想起前代诗人,引起自嘲。剑门:关名,在今四川省剑阁县。这两句大意是:我这个人就只应该是个诗人吗?在蒙蒙细雨中骑着驴子进了剑门关。陆游毕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他“耻作腐儒常碌碌”,渴望过“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戎马生涯。公元一七二年初,陆游由四川调到陕西南郑前线,满以为自己的夙愿可以实现了。可是不到一年,朝廷又把他调回成都,诗人驰骋疆场,“谈笑扫胡尘”的希望又遭破灭。他怀着壮志难酬的抑郁心情入蜀,在途经剑门关时写了这首自嘲诗。全文是:“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在后两句中,第一句自问,表现了自己不愿当诗人而又不得不当诗人的难堪处境,不平之气隐现笔端;第二句叙事,也是对前一句的自答,诗人的自我形象十分鲜明,对前代诗人的联想也很自然。这一问一答,趺宕有致,“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意味十分深长。可化用以表述不甘于只做一个文人,希望从事更能施展自己报负的工作的心情。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剑门道中遇微雨》
清风破暑连三日,好雨依时抵万金。

元·王恽《过沙沟店》。本句大意是:凉风接连刮了三天,把暑热都赶退了。这句中的“清”、“破”二字很有感情色彩,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经过炎夏酷热,迎来早秋清凉时的痛快和惬意。可用于抒写夏末秋初时节的感受,也可以从中领悟到写作时尽量选择表现力最强的词汇,对于表情达意是何等重要。

元朝诗人 王恽 《过沙沟店》
二三点露漓如雨,六七个星犹在天。

元·图帖睦尔《途中》。这两句大意是:几点露滴像雨点一样洒到身上,几颗晨星疏疏落落地挂在天边。这两句写作者在一个晴朗无风的清晨赶路时所见的景物。诗人以白描手法描写特定环境下的景象,给人以清新之感。

元朝第八位皇帝 图帖睦尔 《途中》
春来南国花如绣,雨过西湖水似油。

元·卢挚《[中吕]喜春来和则名韵》。南国:南方,此指江南杭州一带。西湖:即今杭州西湖。这两句大意是:江南的春天花团锦簇,艳丽如绣,新雨之后的西湖,潮水像油一样柔滑明亮。作者以“如绣”、“似油”这种通俗的比喻,写出了对西湖的独特感受。可用来描写西湖春雨之后的美景。

元代诗人 卢挚 《[中吕]喜春来和则名韵》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雨名言

元·刘基《五月十九日大雨》。草色:指绿色的水。这两句太意是:雷雨过去了,那呼风换雨的“龙”也消声匿迹不知去处,一池满满的绿水里,有千万只青蛙在欢唱。这首诗全文是:“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前两句写雷雨交加,风驰电掣;后两句写风停雨霁,万蛙齐鸣。作者把两个迥然不同的画面剪接组台起来,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地表现了夏日瞬息万变的天气特征。

明朝开国功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刘基 《五月十九日大雨》
雨里孤村雪里山,看时容易画时难。

元·关汉卿《望江亭中秋切鲙》第一折。这两句大意是:细雨朦胧中的孤村和白雪皑皑的山峰,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神奇之处,但要把它描绘出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这两句写绘画时的真切感受,也可用来喻指人们常有的眼高手低的弊病。

元代杂剧作家 关汉卿 《望江亭中秋切鲙》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唐·郑谷《鹧鸪》。鹧鸪:形似雉鸡,体大如鸠,俗以其鸣声近似“行不得也哥哥”,故古人常借其声抒发逐客(被贬的官吏)流人(流放在外的人)之情。青草湖:即巴丘湖,在洞庭湖东南。黄陵庙:在湘阴县北洞庭湖畔,传说帝舜南巡死于苍梧,帝妃娥皇、女英溺于湘江,后人立祠于水滨,称黄陵庙。这两句大意是:鹧鸪鸟在黄昏时分冒着风雨从青草湖边飞过,栖息在落花纷飞的黄陵庙里哀啼。荒江、野庙、昏雨、落花,此时此刻传来鹧鸪的哀鸣,令人断肠。它使人联想到此地骚人流落,帝舜野死,二妃沉江,其啼声又融合着迁客流人的愁绪,显得更加凄婉伤神。~妙在写出了鹧鸪的神韵,成为千古咏鹧鸪的名句,郑谷因此获得了“郑鹧鸪”的雅号。

唐代诗人 郑谷 《鹧鸪》
低飞绿岸和梅雨,乱入红楼拣杏梁。

唐·郑谷《燕》。梅雨:梅黄季节下的雨。杏梁:文杏所制的屋梁,泛指华丽的屋宇。这两句大意是:(燕子)伴随着梅雨低低地飞过绿色的河岸,随意地飞入红楼寻找可以筑巢的杏梁。燕子爱掠水飞行,又喜欢择屋梁筑巢栖居,“低飞”、“乱入”二句是抓住燕子这一习性特征,描摹出暮春初厦时节燕子飞舞的情态。作者观察细致,体物入微,值得学习。

唐代诗人 郑谷 《燕》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关于雨的名言

唐·郑谷《柳》。这两句大意是:江桥边柳色如烟,春雨潇潇,山路上绿柳掩映着红杏粉桃,春色多娇。这两句既有诗情,又富画意,令人神往。可用于描写秾丽之中含有朦胧的仲春景色。

唐代诗人 郑谷 《柳》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箬(ruo若)笠:用箬竹编成的斗笠,蓑(suo梭)衣:用草或棕毛制的雨衣。这几句大意是:戴着青斗笠,穿着绿蓑衣,在斜风细雨里游钓,不想回家了。在斜风细雨的江面上,一个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的渔父.悠然自适,随水飘流,眼前淳朴自然的风景,是那样地迷人和宜人,致使他产生了“不须归”的愿望。这是渔父(也是诗人)对美的发现,对自由生活的赞美,对官场污浊的厌恶,终于坚定了他终老山水之间的决心。可用以描写渔人形象和水乡生活。

唐代道士、词人和诗人 张志和 《渔歌子》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唐·张旭《山中留客》。这两句大意是:空山幽谷,林深云浓,即使晴天,进入云封雾锁的山林深处,也会沾湿衣裳。这首诗的全文是:“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首句概括写春山美景,任人去想象;次句劝客人莫为~片阴云便打算出山而去;后两句写云深山幽之奇趣,山中主人以自己的亲身感受,诱发客人的游兴,达到留客的目的。四句小诗,绘景、抒情、说理兼而有之,语近情深,耐人寻味。王维名句“山中元无雨,空翠湿人表”,与此二句异曲同工,各臻其妙。

唐代诗人,书法家 张旭 《山中留客》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唐·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纤:细。回:旋。这两句大意是:雨虽然很细,已使生在墙头的小草纷披下垂;湖面上吹过一阵阵轻微的旋风,把浮在水上的落花聚拢在一起。这两句句的原意是表现“侯门”衰败的景象,现在可引以描写春末夏初的庭院景色。

唐代诗人 张蠙 《夏日题老将林亭》
暮雨朝云几日归,如丝如雾湿人衣。 雨名言

唐·杨凭《春情》。这两句大意是:江南静春的春天云雨不断,不知几日才能放晴,春雨有时绵绵如丝,有时蒙蒙似雾,虽不淋人,却能沾湿衣裳。这是一首写惜春之情的诗。全诗是:“~。三湘二月春光早,莫逐狂风缭乱飞。”这两句以丝、雾比喻微雨,雨之轻细、迷蒙、湿润尽见。宋僧志南的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可能受到后一句的启迪。

唐代诗人 杨凭 《春情》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唐·许浑《谢亭送别》。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安徽宣城北,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西楼:指送别之处谢亭。这两句大意是送别友人之后,因心绪不佳,不胜酒力而睡去。日暮酒醒,风雨满天,友人之舟早已远逝不见踪迹,自己怀着孤寂的心情,默默走下西楼。全诗是:“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这是一首送别诗,但不言别情,只写景物,通过风雨凄迷之景的烘托宣染,已把凄黯帐惘的情怀表现出来,这样的结尾更富含蓄性,有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写作当知此法。

晚唐诗人 许浑 《谢亭送别》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唐·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据作者自注,句中的“溪”,指咸阳城南的皤溪,“阁”是指城外西边的慈福寺阁,写的是咸阳城楼所见。意思是说,乌云开始从皤溪上起来,太阳从西城外的慈福寺阁后沉落下去。这说明了时间已是傍晚,而且开始显出了雨意。下句“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全诗的警句。周围的群山,雨意越来越浓,大雨即将到来,城楼上,已是满楼的狂风。全句只有寥寥七个字,却十分形象地写出了山城暴雨即将来临时的情景。它的引申意义,就被后人在许多场合引用来说明社会大变动即将到来的某种征兆。

晚唐诗人 许浑 《咸阳城西楼晚眺》
戚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唐·温庭筠《威阳值雨》。这两句大意是:咸阳桥上雨丝像悬空而挂的帘箔,千点万点迷蒙一片,隔隐了钓船。这两句写雨中之景:纵向看,悬空垂落的丝雨从咸阳桥上落下;横向看,万点珠雨迷茫一片,远处的钓船隔着烟雨水雾,依稀可见。可化用以描写细雨迷蒙的雨中景色。

唐代诗人 温庭筠 《威阳值雨》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 关于雨的名言

唐·温庭筠《题望苑驿》。弱柳:指初春细嫩柔弱的柳条。这两句大意是:千条嫩柳婆娑,一枝红杏横斜,杏花上带着点点春雨,柳条像一根根下垂的碧丝。这两句绘形绘色地摹画出初春时节绿柳红杏互相映衬的动人姿色,可用来描写春景。

唐代诗人 温庭筠 《题望苑驿》
孤竹庙前啼暮雨,汩罗祠畔吊残晖。

唐·韦庄《鹧鸪》。孤竹庙:商末周初,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投周,因反对武王伐商,逃于首阳山不食周栗而死,后人为之立庙,称孤竹庙。汨(mì密)罗祠:楚国政治家、诗人屈原,因楚国政治腐败,郢都被秦兵攻破,理想破灭,投汨罗江而死,后人为之立祠。这两句大意是:暮雨里不时听到鹧鸪在孤竹庙前啼叫,残阳中也常见鹧鸪在汨罗祠边凭吊。鹧鸪是一种带有悲剧色彩的鸟,总负载着幽恨哀思和无边客愁,因此咏鹧鸪的诗词常与怅恨悲愁有关。韦庄晚年漂泊西南,他的诗作多写“流寓漂泛,寓目缘情”,本诗就是借写鹧鸪,以抒发飘泊客地、思乡怀归之愁。

唐代词人 韦庄 《鹧鸪》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指上涨的春水,不是江潮。这两句大意是:春雨潇潇下得很急,西涧因暮雨而水涨,野外的渡口此时显得很寂静,小船横在水边,无人摆渡。这是描写傍晚雨中的西涧景色。暮色苍茫,空涧无人,一叶小舟系在涧边,任自飘浮,村野渡口,一片寂静荒凉。宋代寇准《春日登楼怀旧》中,有“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的诗句,与这两句所描写的景物相似。有人认为,这里有所寄托,是以渡船闲置的现象表现诗人“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这种解释虽然对原作来说未免失之牵强,但我们今天引用时,也可以用这两句诗所描写的水急而舟横的现象,来比喻人们某种怀才不遇的处境。

唐代诗人 韦应物 《滁州西涧》
画栋朝飞南浦去,珠帘暮卷西山雨。

唐·王勃《滕王阁诗》。画栋:绘有彩画的栋梁。浦:水边。这两句大意是:早晨阁中的画栋上飞来了南浦的彩云,傍晚阁中的珠帘内卷入了西山的暮雨。滕王阁遗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的赣江边上,公元六五三年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气势宏伟,为登监胜地,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也有“江西第一楼”之称。王勃通过朝、暮,画栋、珠帘,南浦云、西山雨等意象的铺排,不仅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临远、华贵、壮观,晨暮变化,气象万千;而且还含有高阁冷落,人世沧桑之感:当年建阁之人早已逝去,而今名阁无人游赏,朝朝暮暮只有南浦云、西山雨与它作伴而已,可谓情景交融,寄概遥深。两句对仗工整,色泽鲜明,特别是“飞”、“卷”两个动词的运用,以动衬静,更显出滕王阁雄伟和高峨。

唐代诗人 王勃 《滕王阁诗》
巫山云雨洛川神,珠襻香腰稳称身。 雨名言

唐·权德舆《杂兴》。巫山云雨:指巫山神女。宋玉《神女赋》写她的美丽:“上古既无,世所未见。瑰姿玮态,不可胜赞。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须臾之间,美貌横生,烨兮如华,温乎如莹,五彩并驰,不可殚形。”洛川神:指洛水女神。曹植《洛神赋》写她的美丽:“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矅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珠襻”句:是杜甫《丽人行》写扬氏姊妹“珠压腰衱稳称身”之句的改写。襻(pàn盼),甩绳子绊结。这两句大意是:(这位蛄娘)像巫山神女和洛水女神一样美艳,熏香的裙腰上襻结着珍珠,服饰华贵,衣着合身。由于受绝句字数的限制,作者不能铺陈姑娘之美而采取用典的方法,读者大都熟知巫山神女和洛神之美,因而可以引起丰富的美的联想,从而得知姑娘的美艳。这种以少胜多的写作方法值得学习。

唐代文学家 权德舆 《杂兴》
风传一一声未尽,南湿双双飞去迟。

唐·丘为《对雨闻莺》。这两句大意是:黄莺啼鸣之声随风传来,声声不尽;一双双黄莺被雨淋湿,迟迟而飞。前句从听觉角度写其声,后句从视觉角度写其形,以“风”“雨”作为媒介和陪村;“一一”和“双双”两组叠字具有声情并茂的效果,可用来描写雨中啼莺。

唐代诗人 丘为 《对雨闻莺》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唐·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惊风:指急风。飐(zhǎn展):风吹物使之颤动。芙蓉:荷花。薜荔:一种常绿的蔓生香草。这两句大意是:急风猛吹,掀乱了盛开荷花的水面;密雨斜侵,欺凌萦蔓着薜荔的墙头。作者借自然界的风雨比喻政治风雨,以芙蓉、薜荔遭受风雨摧残暗喻当时处境险恶,感叹自己和友人受到迫害。在写作上,这是托意于景或借景抒情的写法,单就景物描写,这两句也很富于诗意。

唐朝文学家 柳宗元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唐·刘长卿《别严士元》。这两句大意是:微雨飘零,沾湿了人的衣衫,但雨丝细得看也看不见;轻风吹拂,树枝上坠下几朵残花,落到地上连一点声音都没有。原诗是以这两句渲染朋友惜别时相对无语、依依难舍的离情别绪的,在静默中有一种缠绵、惆怅的意味。现在可用来描写晚春景色,或用来抒写雨送落花时人们普遍感到的淡淡的春愁。

唐代诗人 刘长卿 《别严士元》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关于雨的名言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袞》。这两句大意是:虽然已到深秋,但阴云连日不散,霜期来得晚,留下满池残荷,让人听那秋雨敲打枯叶的声音。“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古今备受人们称道的名句,它虽未明言主人公长夜不眠,但通过他整夜倾听雨打枯荷的声音,便突出了主人公孤独、寂寞、凄凉的情怀。故清人纪昀说;“不言雨夜无眠,只言枯荷聒(guō郭)耳,意味乃深”(《李义山诗集辑评》)。除了可直接引用表现秋景之外,这种以景言情的手法也可学习。

唐代诗人 李商隐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袞》
觉来正是平阶雨,独背寒灯枕手眠。

唐·李商隐《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这两句大意是:梦醒时石阶已经漫平了雨水,原来是我独自背着孤灯枕手睡着了。这是一首想象丰富,构思新颖,色彩浓丽的感伤身世之作。~是结尾二句,写自己从梦境回到现实:秋雨还在下着,雨水已漫平了台阶。凄凉的现实与美妙的梦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显示着诗人幻想的破灭。可以此形容凄苦寒凉的环境和孤独寂寞的心情。

唐代诗人 李商隐 《七月二十八日》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唐·李山甫《寒食二首》其一。这两句大意是:天空中时不时飘来几滴春雨,大地上随处可见一丛丛、一簇簇的春花。春雨“三点两点”并不算多,而且“有时”才飘洒,春花却“十枝五枝”开,“到处”可见。几个数量词的巧妙运用,就把盎盎春意、融融春色描写出来了。可用来描写春景。

唐代诗人 李山甫 《寒食二首》

推荐名人名言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jingdianyulu/134466220312852.html

推荐成语大全

名人名言分类:雨名言

返回:名人名言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