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开头的成语 正字开头的成语 共收录第一个字是正的成语47条
成语标题 | 成语解释 |
正本澄源 | 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清源:从源头上清理。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
出处:《旧唐书·高祖纪》:“欲使玉石区分,薰莸有辨,长存妙道,永固福田,正本澄源,宜从沙汰。” | |
正本清源 | 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清源:从源头上清理。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
出处:《汉书·刑法志》:“岂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论,删定律令。”《晋书·武帝纪》:“思与天下式明王度,正本清源。” | |
正大光明 | 心怀坦荡,言行正派。 |
出处:宋·朱熹《答吕伯恭书》:“大抵圣贤之心,正大光明,洞然四达。” | |
正大堂皇 | 犹言堂堂正正。同“正大堂煌”。 |
出处:清·陈朗《雪月梅》第三十七回:“传旨不必誊正,即命内监将草稿取上御案观览,但见字字龙蛇,行行珠玉,铿锵金石之音,正大堂皇之体。” | |
正大堂煌 | 犹言堂堂正正。亦作“正大堂皇”。 |
出处: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其名衔之正大堂煌,尊荣已极,何谓名衔太新,实尔等听闻未久,觉以为新耳。” | |
正儿巴经 | ①正经的;严肃认真的。②真正的;确实的。亦作“正儿八经”。亦作“正二八摆”。 |
正法眼藏 | 佛教语。禅宗用来指全体佛法(正法)。朗照宇宙谓眼,包含万有谓藏。相传释迦牟尼以正法眼藏付与大弟子迦叶,是为禅宗初祖,为佛教以“心传心”授法的开始。亦借 |
出处:《景德传灯录·摩诃迦叶》:“佛告诸大弟子,迦叶来时,可令宣扬正法眼藏。”宋·朱熹《答陈同甫书》:“盖修身事君,初非二事,不可作两般看,此是千圣相传正法眼藏。” | |
正法直度 | 度:标准。严正法律,统一标准。 |
正冠李下 | 在李树下不整帽子,以避免偷李的嫌疑。比喻做容易引起怀疑的事。 |
出处:《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 |
正冠纳履 | 端正帽子,穿好鞋子。古时讲李树下不要弄帽子,瓜田里不要弄鞋子,以避免有偷李摸瓜的嫌疑。亦作“正冠李下”。 |
正己守道 | 道:道德。端正自己,严格遵守道德标准。 |
正襟危坐 | 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
出处:《史记·日者列传》:“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 | |
正经八百 | ①正经的,严肃认真的。②犹名副其实。 |
出处:张天民《创业》第二章:“秦发愤却当了真,正经八百地说:‘抗美援朝的时候起的。’” | |
正经八板 | 正经的,严肃认真的。同“正经八百”。 |
出处:陆星儿《北大荒人物速写》:“铁娃把孩子塞给了秀娟,披着的棉衣也甩到了炕上,正经八板地坐了起来。” | |
正经八本 | 正经的,严肃认真的。同“正经八百”。 |
出处:郭澄清《大刀记》第十八章:“可是,我们干革命,只要正经八本地干,哪有不忙的时候儿?” | |
正理平治 | 指合乎正道的礼法规范,使社会安定有秩序。 |
出处:《荀子·性恶》:“凡古今天下之所谓善者,正理平治也;所谓恶者,偏险悖乱也。” | |
正名定分 | 辨正名分,使名实相符。 |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于是有些人又记起了翻译,试来译几篇。但这就又是‘批评家’的材料了,其实,正名定分,他是应该叫作‘唠叨家’的。” | |
正明公道 | 指正大光明。 |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十二回:“你这话不怕熏的人慌!你要是正明公道的人,没的敢说你不是个大的们!人干不出来的事,你干出来了!还要卖人的老婆?你卖坟上的树,卖老婆使不得么?” | |
正气凛然 | 正气:刚正之气。凛然:可敬畏的样子。形容正气威严不可侵犯。 |
出处: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十章:“许云峰把椅子一推,正气凛然地站在大厅当中,昂头命令道:‘送我回监狱!’” | |
正人君子 | 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现多作讽刺的用法,指假装正经的人。 |
出处:《旧唐书·崔胤传》:“胤所悦者阘茸下辈,所恶者正人君子。人人悚惧,朝不保夕。” | |
正容亢色 | 谓神色严肃。 |
出处: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五:“‘这就该说是‘上海的外国小姐’才对呀!’赵夫人正容亢色地说。” | |
正色敢言 | 态度严肃,敢于直言。 |
出处:《明史·王竑传》:“十一年授户科给事中,豪迈负气节,正色敢言。”又《刘健传》:“健学问深粹,正色敢言,以身任天下之重。” | |
正色厉声 | 态度严正,言辞严厉。 |
出处:明·方孝孺《王彪之》:“众情疑惧方若锋刃之迫肤,而能处之从容,正色厉声决以大事,非勇者不能也。” | |
正色危言 | 态度严肃,语言正直,能使人望而生畏。同“正色直言”。 |
出处:《宋史·杜衍等传论》:“迪、曾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 | |
正色直绳 | 指严正执法。 |
出处:《南史·孔休源传》:“[孔休源]迁御史中丞,正色直绳,无所回避,百僚惮之。” | |
正色直言 | 态度严肃,语言正直,能使人望而生畏。 |
出处:《晋书·王恭传》:“恭每正色直言,道子深惮而忿之。” | |
正身率下 | 端正自身,为下属表率。 |
出处: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三》:“仲舒正身率下,所居而治。” | |
正身明法 | 端正自身,严明法纪。 |
出处:《晋书·元帝纪》:“二千石令长当袛奉旧宪,正身明法,抑齐豪强,存恤孤独,隐实户口,劝课农桑。” | |
正身清心 | 端正自己的言行,清静内心。比喻修身养性。 |
正声雅音 | 纯正优雅的音乐。 |
出处:唐·皮日休《通玄子栖宾亭记》:“其正声雅音,笙师之吹竽,邠人之鼓籥,不能过也。” | |
正始之音 | ①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土风流,盛于洛下。②指纯正的乐声。 |
出处:《晋书·卫玠传》:“昔王辅嗣吐金声于中朝,此子复玉振于江表,微言之绪,绝而复续。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 | |
正视绳行 | 谓言行正直。 |
出处:清·龚自珍《送广西巡抚梁公序》三:“公有矩德,以蕝其外,正视绳行,无间其里,必能正其人心矣。” | |
正心诚意 | 原是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现也泛指心地端正诚恳。 |
出处:《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 |
正言不讳 | 说话爽直,毫无忌讳。 |
出处:战国·楚·屈原《卜居》:“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 | |
正言厉色 | 正:严正;厉:严厉,严肃;色:脸色。形容板着脸,神情非常严厉。 |
出处:《汉书·王莽传》:“盱衡厉色,振扬武怒。”《后汉书·翟酺传》:“目见正容,耳闻正言。” | |
正言厉颜 | 话语严正,表情严肃。同“正言厉色”。 |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钱典史听了这话,便正言厉颜的对他说道:‘世兄!用到这样管家,你做主人的总要有点主人的威势才好。’” | |
正言直谏 | 以正义之语,规劝皇帝、上级、长辈或朋友。 |
出处:三国·魏·桓范《谏争》:“今正言直谏,则近死辱而远荣宠,人情何好焉,此乃欲忠于主耳!” | |
正颜厉色 | 颜:面容。形容板着脸,神情非常严厉。 |
出处:《汉书·王莽传》:“盱衡厉色,振扬武怒。”《后汉书·翟酺传》:“目见正容,耳闻正言。” | |
正正经经 | ①严肃而认真。②形容正大光明。 |
出处:清·李渔《怜香伴·狂喜》:“哄我正正经经听了半日,只说当真,原来又是说笑。” | |
正正气气 | 正派。 |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八:“[程朝奉]虽是缠得熟分了,那陈氏也自正正气气,一时也勾搭不上。” | |
正正堂堂 | 本指正正的旗号,堂堂的阵容。现形容正大光明。 |
出处:《孙子·军争》:“无要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人家的话正正堂堂,料着一时驳不倒。” | |
正正之旗 | 正正:整齐。排列整齐的军旗。借喻强盛整肃的军队。 |
出处:《孙子·军争》:“无要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 | |
正直无私 | 为人做事很正直,没有任何私心。 |
出处:《左传·庄公三十二年》:“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孔颖达疏:“襄七年传曰:‘正直为正,正曲为直。’言正者能自正,直者能正人曲,而壹者言其一心不二也。” | |
正直无邪 | 公正而无私心。 |
出处:汉顺帝《会葬宋汉策》:“太中大夫宋汉清修雪白,正直无邪。” | |
正中己怀 | 正合自己的心意。同“正中下怀”。 |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回:“夏婆子听了,正中己怀,忙问:‘因什么事?’” | |
正中下怀 | 正合自己的心意。 |
出处:《后汉书·刘玄传》:“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 | |
正龙拍虎 | ①意指某人或某集团为利益驱动做假,被揭穿后还抵死不认;②讽刺社会公信力缺失;③比喻无中生有;【近义词】:无中生有、指鹿为马【反义词】:实事求是【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
出处:《史记·周正龙列传》:“周氏正龙者,秦地金州镇坪人也。正龙置彼画于深山密林中,遮掩修饰,远近数数摄之,得虎照数十副。照中虎卧于林下,双目炯炯,俨然真大虫也。归而献 之县官,官喜,以呈上官,州府台阁皆不疑,布之互联网,传告天下,厚赏正龙。网民见之,咸以为假,竟相怒骂之,有好事者遍搜天下旧年画,果得虎照原版画, 多不可数。正龙之谋遂败焉,天下皆以为耻。” |
第二个字是正的成语36条
秉正无私 | 主持正义,没有私念。 |
不正之风 | 不正当的社会风气。 |
持正不阿 | 持守公正正派,不迎合阿谀。 |
纯正无邪 | 邪:不正当。纯洁真挚,没有一点邪念。 |
词正理直 | 言词严正,理由充足。 |
第三个字是正的成语41条
安宅正路 | 比喻仁义。指以仁居心,以义行事。 |
必也正名 | 指必须按照正统伦理观念和礼仪关系来端正纲纪名分。 |
不务正业 | 务:从事。指丢下本职工作不做,去搞其他的事情。 |
诚心正意 | 诚:真诚。心意真诚恳切。形容对人十分真挚诚恳。亦作“诚心诚意”。 |
聪明正直 | 头脑聪明,行为正直无私。形容词人的品质优秀。 |
第四个字是正的成语41条
拨乱反正 | 拨:治理;乱:指乱世;反:通“返”,回复。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
不当不正 | 不:语助词,没有实际意思。表示端端正正。 |
黜邪崇正 | 斥退奸邪,崇尚正直。 |
词严义正 | 词:言词,语言;严:严谨;义:道理;正:纯正。指言辞严厉,道理纯正。 |
词言义正 | 词: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
第一个字拼音是zheng的成语111条
争长竞短 | 计较细小出入;争竞谁上谁下。 |
征敛无度 | 征:征收。敛:聚。指统治者无限度地强征捐税,搜刮百姓财富。亦作“征敛无期”。 |
峥嵘岁月 | 峥嵘:不平凡,不寻常。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
狰狞面目 | 形容凶恶的相貌。 |
铮铮佼佼 | 形容出类拔萃,不同一般。 |
蒸沙成饭 | 要把沙子蒸成饭。比喻事情不可能成功。 |
拯溺扶危 | 拯:救。溺:落水者。危:危难。救助落水者,扶持危难中的人或国家。亦作“拯危扶溺”、“拯危济困”。 |
整本大套 | 指有计划、有条理、全面。 |
正本澄源 | 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清源:从源头上清理。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
证龟成鳖 | 将乌龟说成甲鱼。比喻蓄意歪曲,颠倒是非。 |
郑人买履 | 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
政以贿成 | 形容旧社会政治腐败,官场黑暗,不行贿就办不成事。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cidian/14324651088248.html
推荐名人名言
成语分类:正开头的成语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